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正在向"世界城市"目标迈进的北京,提出建设"国际商贸中心城市"的战略构想.本文在比较研究基础上,论证了北京建设国际商贸中心城市的可能性与可行性,并以纽约、伦敦、东京、巴黎等典型的国际商贸中心城市为标杆与参照系,阐明了国际商贸中心城市的典型特征.文章指出,打造国际商贸中心城市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和动态工程,北京应充分借鉴世界城市商旅结合、商展结合、商文结合、商娱结合等重要经验,做好规划,完善体制与机制,推进产业结构与城市功能优化,打造具有京商特色的国际商贸中心城市.  相似文献   

2.
国际商贸中心是世界城市的一项重要功能,特色商业文化是国际商贸中心发展的优质基因。北京在建设为国际商贸中心的过程中,要重视特色商业文化的建设,京商文化是北京的特色商业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本文探求北京在建设国际商贸中心过程中京商特色文化的形成路径,要挖掘京商文化底蕴塑造京商特色文化;传承历史文化塑造城市的竞争力;创新京商文化产生推动力;在借鉴传统的儒家思想“仁义礼智信”的基础上,赋予京商文化新的内涵“信、德、新、合”-“诚实守信、厚德载物、开拓创新、人天合一”,即以诚实守信为基础,用厚德载物的胸怀不断开拓创新,实现人天合一的和谐发展;建设国际商贸中心的过程,是京商文化走向世界的过程,是打造和提升“京商文化”品牌的契机,让“京商文化”成为北京商业的名片,成为城市的名片,将使北京成为有“京味”特色的国际商贸中心。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北、上、广、深等中国一线城市在各类全球城市排名中持续跃升,同时各大城市商贸功能日益增强、不断升级。全球城市与国际商贸中心两者之间密切相关,影响力存在着较强的正相关关系,知名全球城市一般都是国际商贸中心。然而,目前还没有相关理论与研究对二者之间的关系做过系统阐释。从内涵特征、评价指标、功能演进等多个维度,分析这两者之间的关系,然后对全球城市的商贸特征、商贸功能之于全球城市的重要性等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为探讨全球城市发展及国际商贸中心建设等问题提供一个新的研究视角。  相似文献   

4.
本文采用动态的历史研究法,对不同时期、不同地域具有代表性的国际商贸中心城市进行比较研究,得出三种不同类型的演变路径.以期通过总结国际商贸中心城市的特质与形成条件,为北京的发展建设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5.
广州城市发展定位既是国家发展的战略要求,也是珠三角发展的现实需要,同时对广州自身的发展也非常有利。"十三五"时期,广州应充分发挥在历史文化、交通运输、科技信息、开放合作等方面的优势,涵盖金融、航运、商贸、旅游以及先进装备制造等行业和领域,把广州建成面向世界、服务全国的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成为区域金融中心、国际航运中心、国际商贸中心、国际旅游中心以及先进装备制造基地,巩固广州作为国家中心城市的现实地位。  相似文献   

6.
广州作为我国的国家中心城市,也必将成为我国的国际商贸中心.广州拥有着许多得天独厚的基础条件和显而易见的产业优势,具备成为国际商贸中心的战略动因.同时,广州的商贸业发展又与国家中心城市的地位存在差距.因此,必须通过商贸流通产业的升级、转型,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将广州打造成为国际性的商贸中心.  相似文献   

7.
随着北京经济的发展与国际影响力的提升,国际化进程步入更高阶段,为此北京市政府明确提出建设世界城市、打造国际商贸中心城市的目标.物流业作为北京市的支柱产业,其发展水平与层次直接影响着世界城市目标的实现.当前,北京市在物流基础设施、物流信息技术、物流法律法规、物流人才培养等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但与北京国际商贸中心城市建设的目标以及国外世界城市物流业发展水平相比还存在很大差距.文章提出,为进一步推动北京市物流业发展,把北京建设成为物流服务水平一流,具有国际资源配置和国际商务服务功能的国际性物流枢纽城市、多式联运中心和供应链管理中心,应成立专门的物流职能部门,制定并落实有利于物流业发展的政策;构建无缝对接、多管齐下的联运管理模式;出台零售战略规划,通过需求的增长带动物流业的发展;兼并重组实现物流企业高规模、高质量、高水平、商标准的服务;整合并有效利用物流基础设施;开阔思路,发挥行业协会的支持、辅助和桥梁作用;加快物流人才培养步伐,实现高技能人才培养的层次性.  相似文献   

8.
罗清 《消费导刊》2011,(12):45-46
国际商贸中心的建设离不开交通条件的支撑。本文在分析北京交通条件的基础上,总结了北京交通妨碍建设国际商贸城市的主要表现,通过比较发达国家和地区建设国际商贸城市典型的交通发展模式,针对北京存在交通问题的主要原因,提出了北京交通可持续发展模式的思路。  相似文献   

9.
周南 《中国市场》2010,(43):19-19
<正>纽约、伦敦、东京、巴黎……这些国际商贸中心的共同特征是品牌聚集度高、影响力大。发展品牌已成为城市提升竞争力的重要途径。"去年11月份我在北京买了一件御寒的衣服,品牌是中国年轻设计师设计"  相似文献   

10.
国家中心城市的评价一直是学界关注的重点,文章结合欧洲都市的发展演变提出:中心城市存在的必要前提是人口集聚能力和文化包容性。从历史的演变来看,许多因素都能改变城市间竞争的力量对比,进而发生中心地位的转移。中心城市应该在增强自己核心竞争力的同时培育多元化的发展路径,要有全球发展视野,加强区域经济竞争与合作,努力成为世界经济中不可或缺的节点城市。  相似文献   

11.
高丽敏 《商业时代》2012,(4):127-128
国际商贸中心的建设离不开总部基地的建设。本文在界定总部基地内涵的基础上,总结了世界有代表性国家国际商贸中心总部基地建设概况,分析其建设规律,进而从产业角度和主导者角度提出国际商贸中心总部基地建设发展模式,力图使总部基地理论研究有所突破,以期为我国城市打造国际商贸中心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2.
对广州国际商贸中心建设提出了几点思考,广州要发展为国际商贸中心需要"一个名片,四个中心"作辅助:广州需要有自己的城市名片,要将广州发展为世界购物中心,世界著名的会展中心,文化中心,娱乐中心,这些目标是实现广州国际商贸中心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3.
全球城市史     
正城市是人类文明的集中表现。关注城市的历史、现在和未来,就是关注人的生活的演变。本书作者以充满历史感的视角.把我们带入一个似曾相识但又别有意境的城市世界:从美索不达米亚、印度河流域和中国的宗教中心,到古典时期的罗马帝国中心,伊斯兰世界城市,欧洲威尼斯等商业城市,再到后来的伦敦、纽约等工业城市,一直到今天以洛杉矶为代表的后工业化城市,他发现,这个城市世界从发轫伊始,就带有某些共同的特征,尽管它们可能远隔重洋、相距万里。  相似文献   

14.
胡昕  王永平 《商业时代》2007,(21):10-11
商业是城市最古老、最基本的功能,城、市两个概念合在一起才能成为城市,市是指进行交易的场所,是商品流通的中心,纵观中外,古代城市初期 商品流通的中心,纵观中外,古代城市初期功能主要包括政治中心、市场中心、文化中心、军事要塞,最早的乌尔城、唐代长安、宋代幽州,意大利的威尼斯、热那亚、佛罗伦萨,德国的律贝克就是在古代商业交通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典型城市。  相似文献   

15.
2010年国务院正式批复《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其中给安庆市的城市发展定位就是向东融合,向西开放,推进与武汉城市圈、环鄱阳湖城市群的交流与合作,建设现代化的历史名城,打造带动皖西南、辐射皖赣鄂交界地区的区域性中心城市。试图从分析安庆市构建区域性中心城市存在的问题入手并寻求解决问题的路径。  相似文献   

16.
中心城市是市域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也是市域人流、物流、资金流、技术流、信息流的重要集散地。抓好中心城市建设,对于区域经济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对保定中心城市建设的必要性以及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进行阐述,提出了进一步提升保定中心城市发展水平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正>北京王府井成功举办的第二届国际品牌节,是北京打造国际商贸中心城市的重要措施之一,对于树立品牌意识,集聚品牌魅力,推动商品经营的品牌化的发展,都起到了带动、示范、引导的积极推动作用。对于全国悄然兴起的品牌热也提出了许多值得思考和借鉴的问题。一、国际城市需要品牌品牌造就国际城市任何国际商贸中心城市本身就是一个品牌中心、名牌集聚、名店荟萃,它是国际中心城市的标志和形象,是消费者向往的购物场所,这是它凝聚力、吸引力和竞争力所在。  相似文献   

18.
城市发展转型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源动力,文章从整体定位规划、动态的产业结构、不断提升的专业化程度、金融中心聚集效应、政府干预等影响国际大都市转型的五大因素分别回顾了引领当今世界城市发展的国际大都市纽约、伦敦、东京、巴黎与新加坡等的发展转型过程;并通过审视国内城市的飞跃发展离不开"市场与政府"的双驱动机制,从野蛮生长到科学发展,尝试提出适合广州建设国际商贸中心城市的路径与方式。  相似文献   

19.
谈城市化进程中的中心城市突破战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萍 《商业时代》2006,(36):10-12
中心城市在经济社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是带动整个区域发展的增长极,优先发展中心城市成为城市化道路的必然选择。本文认为实施中心城市突破战略能够推动推进城市化进程:构建以中心城市为核心的组团式城市群,并在中心城市发展战略设计上突出“点、面、带三维分布”。  相似文献   

20.
江西省城市中心性测度及其中心城市选取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改进了城市中心性强度指数模型的基础上,对江西省11个城市的中心性指数进行了计算并予以等级划分。发现江西城市之间的中心性强度指数相差悬殊,且分布呈现出分形特征。根据中心性城市选取的原则提出了江西省的主省域中心、副省域中心、主区域中心和副区域中心,四个类别、两个等级的城市群体系建设方案。改进的城市中心性强度指数模型计算简单,简便易行,可以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