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冷补沥青混合料的种类主要分为3种:一种是采用稀释沥青为主材料制成的溶剂型冷补沥青混合料,这种类型的冷补料在市场上很常见,可长时间存储,但路用性能普遍不高,并且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另一种是采用高分子聚合物作为胶结材料的反应型冷补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较好,但是这种产品成本昂贵;还有一种是采用乳化沥青作为结合料的沥青混合料,施工温度宜在5摄氏度以上,路用性能居中,但需要注意控制乳化沥青破乳时间。  相似文献   

2.
正为验证再生SMA沥青混合料性能,在北京大兴区埝坛工业园区(简称埝坛工区)内道路铺筑厂拌热再生SMA-13沥青混合料。埝坛工区位于北京市南六环双源桥西侧,埝坛收费站附近,北邻南六环,东临天水大街,占地面积1.54万平方米。埝坛工区道路工程包括厂区外道路及厂区内硬化区道路,路面结构分别为:冲击压实处理路基+粗粒式厂拌乳化沥青冷再生混合料12厘米+厂拌热再生SMA-13沥青混合料4  相似文献   

3.
正乳化沥青厂拌冷再生混合料,是指采用特种设备将沥青路面铣刨料进行预处理后,根据原有铣刨料级配情况的不同,添加一定比例的新碎石、乳化沥青、水泥、矿粉、水,在常温条件下进行拌和、摊铺、碾压和养生后,形成的一种沥青路面再生混合料。与传统热拌沥青混合料相比,乳化沥青厂拌冷再生可以节约沥青、集料、重油等不可再生资源,减少矿山开采给自然环境造成的破坏,同时还可以降低沥青维修项目的工程造价。  相似文献   

4.
正厂拌热再生沥青混合料是指通过铣刨、挖掘等方式将旧沥青混合料回收入厂,并向其中按比例添加新料、沥青和外加剂等,然后经过拌和、加热等加工处理,重新将其摊铺为新的沥青路面形式。该过程可以将废弃混合料充分利用,避免其对周围环境产生不利影响,因此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通过结合某工程实际情况,深入探讨厂拌热再生沥青路面施工技术,为厂拌热再生技术在我国的推广具有积极意义。原材料沥青为提高再生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本文向再生料中  相似文献   

5.
正厂拌热再生技术是目前应用较为广泛的沥青路面再生技术之一,具有显著的技术优势、经济和环保效益。但对沥青混合料拌和温度要求比较高,需要专门的旧沥青混合料加热设备,会影响使用效率和质量。溶剂型常温改性沥青,主要成分是基质沥青和常温沥青改性剂,其中常温沥青改性剂以从废旧轮胎中提炼出来的甲基苯乙烯类嵌段共聚物为主。该材料可以在较低温度下溶解稀释旧沥青结合料,实现降低厂拌热再生沥青混合料施工温度的效果,具有提高再生沥青混合料的抗松散开裂、疲劳开裂的性能。  相似文献   

6.
温拌沥青混合料是指利用在沥青中添加辅助材料,从而实现在120℃左右均匀沥青与拌和级配骨料,获得的成品沥青混合料与170℃热沥青混合料性能相近.是一种新型的沥青混合料。温拌沥青混合料技术的成功应用,实现了公路建设中资源成本的节约,同时也降低了对环境的污染,成为近年来沥青路面材料领域一项很有前景的新兴技术。  相似文献   

7.
正在工程生产和建设过程中注重环境保护,早已成为国内乃至全世界范围的共识。在这种背景下,温拌沥青混合料技术应运而生,其材料性能及路用性能在业内得到广泛的研究,并获得普遍认可。相较于热拌沥青混合料,温拌沥青混合料较低的生产和施工温度,在能源节约及减少碳排放等方面效果显著。据相关资料显示,掺加温拌剂后的沥青混合料的生产、施工温度比普通热拌混合料,特别是普通改性沥青混合料要降低30℃~50℃。  相似文献   

8.
正TSE3020型环保型沥青厂拌热再生成套设备、TWB15型沥青泡沫温拌设备、第三代油气两用燃烧器……儿月22日,福建铁拓机械有限公司携诸多环保设备,惊艳亮相bauma China 2016。创办于2004年的铁拓机械,一直专注于沥青混合料搅拌设备、沥青混合料厂拌热再生设备的研究、生产、销售及服务。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其产品远销50多个国家,超过1200台套设备在全球各地服务,其中沥青混合料厂拌热再生设备在国内市场占有率持续多年排名第  相似文献   

9.
<正>沥青摊铺现场的沥青烟减少了91.9%,苯可溶物更减少了97%,温拌沥青技术高节能低排放的优越性立竿见影!早在十年前,2005年明北京市政路桥建材集团有限公司便与交通部公路科学研究院、美国美德维实伟克公司(Meadwestvaco)合作开展温拌沥青技术研究。2009年至2014年6年间,北京市政路桥建材集团有限公司累计生产供应温拌沥青混合料超过200万吨,成功克服沥青摊铺时存在的环境污染重、能耗大以及沥青容易老化等问题。"温拌"来了温拌沥青混合料是拌和温度介于热拌沥青混合料(150摄氏度至180摄氏度)和冷  相似文献   

10.
正沥青路面再生技术中的厂拌热再生技术,由于具有质量控制较易、操作简单、适用范围广等优点,成为沥青路面再生技术中得到广泛应用的一种再生方式。然而,在我国厂拌热再生技术应用中,由于旧料加热需要很高的温度,造成沥青结合料的老化加剧,甚至粘附在管壁上,而新集料的加热温度不宜太高,这一矛盾导致厂拌热再生混合料中回收沥青混合料(Reclaimed Asphalt Pavement,简称RAP),所占的比例很难提高(我国厂拌热再生沥青混  相似文献   

11.
正受车辆荷载、环境等影响,沥青路面长时间使用后,会出现诸如车辙、坑槽等病害,影响车辆行驶质量。沥青路面大修、重建等成本较高,如何二次利用老旧沥青混合料,成为了国内外学者研究课题。厂拌热再生技术可高效地利用老旧沥青混合料。该技术不仅能适用于不同的面层,同时其再生沥青混合料的性能可以达到新沥青混合料的性能水平,因此,厂拌热再生技术成为目前我国乃至世界主流的再生技术手段。本文首先探讨沥青混合料机理,然后从施工角度入手,基于实际沥青高速  相似文献   

12.
<正>项目名称温拌沥青混合料应用技术研究获奖等级一等奖目前,我国公路和城市道路的路面80%以上为沥青路面。在这些沥青路面中,95%以上采用热拌沥青混合料。热拌沥青混合料施工时,其温度一般在160℃至180℃之间,橡胶沥青和部分改性沥青的拌和温度更高达190℃以上,不仅需要耗费大量加热燃油,而且会产生大量的温室气体和沥青烟等有害有毒物质。温拌沥青混合料是拌和温度介于热  相似文献   

13.
温拌沥青混合料(Warm Mix Asphalt简称WMA)是一种环保型的沥青混合料。通过降低沥青胶结料的粘度或者改善沥青混合料施工和易性,从而使混合料在相对较低的温度下进行拌和、摊铺和碾压。  相似文献   

14.
耐火性沥青混合料被广泛应用于隧道或桥面铺装工程,现有的耐火性沥青混合料是在热拌沥青混合料中掺加阻燃或耐火性材料配制而成,然而,热拌沥青混合料在拌和的过程中,要耗费大量的燃料,且厚度一般应大于2cm,否则无法碾压成型. 本文谈到的耐火性乳化沥青稀浆封层材料是在常温下成型,厚度为0.5cm~1.0cm,既经济又环保. 原材料性能 乳化沥青 采用壳牌改性乳化沥青,试验结果见表1.根据试验结果,所测技术指标均符合《微表处和稀浆封层技术指南》中“微表处和稀浆封层用乳化沥青技术要求”BCR型改性乳化沥青的技术要求.  相似文献   

15.
企业     
正南方路机精品沥青混合料生产线闪亮登场5月23日,在交通运输建设养护技术与机械设备展览会现场,南方路机携最新的全环保精品沥青混合料生产线亮相,吸引了众多观众的关注和驻足咨询。该生产线包括从前端的砂石骨料破碎整形筛分系统,到回收沥青再生料的破碎筛分储存系统,至原生沥青混合料和厂拌沥青热再生料的全套生产工艺流程及装备。  相似文献   

16.
将回收沥青路面材料(RAP)运至沥青拌和厂(场、站),经破碎、筛分,以一定的比例与新集料、新沥青、再生剂(必要时)等拌制成热拌再生混合料铺筑路面的技术,称为厂拌热再生技术。沥青路面热再生技术是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有效途径,是公路建设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7.
为研究耐久高渗透预养护再生封层技术在路面养护中的应用效果,本文在广深高速沥青路面工程中选取了试验区段和对照区段。通过对比各项检测指标后发现,耐久高渗透预养护再生封层可大幅改善原有路面老化沥青的路用性能,提升沥青混合料的水稳定性能、沥青路面的抗渗水、防滑性能及平整度,保证交通安全,提升驾驶舒适度。  相似文献   

18.
温拌沥青混合料WMA(warm Mix Asphalt)作为近年来新兴的一项环境友好型沥青混合料技术,正越来越多地受到各国道路界的重视。该技术起源于欧洲,目前国内外已付诸实施的温拌沥青混合料技术主要有4类Aspna—Min(沥青-矿物法)、WAM-Foam(温拌沥青混合料泡沫)、添加低熔点有机添加剂从化学角度来改变粘温曲线、基于表面活性平台的温拌沥青混合料技术等。  相似文献   

19.
冷补沥青混合料作为一种新型的路面养护干才料,在我国已使用多年,但其性能相对国外同类产品而言还不够成熟,主要是因为无适合其材料特点的混合料设计方法、系统的试验检测方法及评价指标,造成该材料的路用性能存在一定的缺陷。因此,有必要对冷补材料的路用性能进行深入研究,以达到指导和控制生产与施工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正>泰安岳首筑路机械有限公司携拳头品LB5000型沥青混合料LRZG400热再生搅拌站参展2014宝马展。据岳首技术人员介绍,LB5000型环保沥青混凝土搅拌设备是在引进国外同类产品的基础上研制开发的新型产品。其关键部件燃烧器、传感器,均采用进口设备、控制系统采用西门子PLC集中控制,专业控制计算机,同时,动态显示整个生产工艺过程。拌缸衬板及拌臂、叶片,采用特殊材料制成,使用寿命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