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通过对海南岛传统聚落及民居的普查调研,将聚落形态和民居型制确定为文化景观的主导因子,通过定量统计和Arc GIS空间分析,揭示其地域分异规律,结合对建筑材料、立面特点、装饰风格的定性感观印象和民族/民系(语言/方言)分布情况,对海南岛传统聚落及民居进行文化区划,对各文化区和文化亚区的文化景观特征进行描述与解释。从文化生态学角度分析传统聚落及民居文化景观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对影响海南岛传统聚落及民居文化景观特征的地形、水系、气候、材料等自然环境和文化形态、历史移民、人口分化、区域经济等人文地理方面的形成机制进行解释。对于海南岛传统聚落及民居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提供了基础理论研究和支撑。  相似文献   

2.
西山是北京西部山地的总称,是自然环境与人为活动相互交流和融合的产物,蕴含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西山与北京城市的发展息息相关,北京城市地位的上升也促进了西山文化的多样性,西山也为北京城功能的扩展提供了空间.通过对历史文献和文物信息的梳理,利用历史地理学研究方法,将各类文化元素可视化分析,探析西山文化景观的形成和演变特征.西山文化景观重心的空间转移,展现了不同历史时期文化景观元素的集中、扩散和延伸的动态过程,也可以说是西山区域内部的文化差异.自然条件方面,西山文化景观的形成与地形、坡度、水源有较强关系,不同景观元素分布在四个阶梯上,错落有致,又彼此依邻.文化沉淀方面,宗教、皇家、园林、墓葬、村落、军事、能源文化等景观元素异常丰富,又彼此融合,最终构成了一种独特的文化地理单元.  相似文献   

3.
在世界遗产文化景观三大类型引导下,立足中国风景名胜区杰出的自然与文化双重属性,借用文化景观分类办法及其价值阐释途径剖析了中国风景名胜区中文化景观类型、价值及其与世界遗产杰出普遍价值标准的关联性,进而提炼出中国风景名胜体系潜在的世界遗产文化景观价值贡献,将为未来遗产提名申报及保护管理提供重要目标导向。  相似文献   

4.
高帅  袁希平  甘淑  张晓伦 《价值工程》2013,(29):178-179
受喀斯特特殊地质环境的影响,滇东南岩溶区的生态环境相对脆弱,这些地区土壤先天总量不足,土被分布不连续,水土流失后常常会出现土地石漠化。本文通过对滇东南岩溶山地地区不同条件(包括地形、海拔高度和植被情况)下土壤厚度和植被覆盖度等植物生长状况的调查,分析了该地区植被类型、覆盖度与土壤厚度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国家公园(national Park)的概念一般认为开始于美国艺术家乔治·卡特琳(Geoge Catlin).国家公园是指一国政府对某些在天然状态下具有独特代表性的自然环境区划出一定范围而建立的公园,属于国家所有并由国家直接管辖.  相似文献   

6.
靖那高速公路连接靖西和那坡两县,这里既富边关特色,又具民族风情,还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宝藏。高速公路文化景观建设如何融入地方经济,形成特色品牌,成为项目业主提升高速公路文化品味的一个新课题。本文旨在探究公路沿线的资源优势,摸索一条结合地方文化打造旅游产业链的新思路,以供项目文化景观建设之参考。  相似文献   

7.
国家公园以科学利用自然资源同时使其受到保护的发展理念,在全球范围内受到认可和推广。伴随生态文明制度越来越完善,对国家公园发展的进一步探究,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国家公园发展对生态文明构建等产生着重大影响。首先从国家公园发展意义着手,分析了当前国家公园体制试点成效,然后探讨了国家公园建设的途径,以供相关人员研究和参考。  相似文献   

8.
双鸭山市采暖期污染较重是因为采暖期燃煤量大、低矮分散的面源多的缘故,同时气象因素及地形特征对空气质量的影响也起着相当大的作用,采用2008年空气质量监测数据,进行双鸭山市气象特征及地形特征对空气质量影响分析,得出空气较稳定的取暖期和具有山风、谷风、局地环流的地形特征是形成双鸭山市空气污染的主要原因之一,并针对地形特征及气象特征对双鸭山市空气质量的影响提出空气污染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9.
赵昆 《活力》2011,(12):109-109
“太极”一词于儒家经典中亦尝见之。却让人直觉到它与道家道教相关。的确如此,深入下去自会发现,太极拳运用我国传统道家哲理、阴阳学说和五行八卦演变之法。因此,研究道教养生很有必要仔细探究太极拳,或进而探究太极文化与道教养生的关系所起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定量研究城市群景观格局的碳汇效应能够从低碳城市群的角度为我国实现“双碳”目标提供有效参考。基于2000、2005、2010、2015、2018年5期土地利用与植被固碳数据,应用景观生态学和神经网络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从景观和类型2个尺度,从形态、构成、分布和结构4个层面探讨了成渝双城地区碳汇用地的景观格局对植被固碳的影响及空间差异。以此为基础,进一步以重庆忠县为例,预测并对比了2035年不同县域景观格局方案的碳汇效应。结果表明:(1)碳汇用地的景观形态、构成和分布对植被固碳有显著影响且存在地区差异,景观结构没有显著影响;(2)景观形态层面,景观形状指数与植被固碳呈正相关,边缘密度与植被固碳呈负相关;(3)景观构成层面,林地和草地的景观类型比例与植被固碳呈正相关,混合用地的散布与并列系数与植被固碳呈负相关;(4)景观分布层面,混合用地的聚集度指数与植被固碳呈正相关,耕地的聚集度指数与植被固碳呈负相关。为了提升景观格局的碳汇效应,在开展景观规划设计时应重点加强碳汇用地的形态、构成和分布研究,形成形状复杂和适度规整,分区明确和比例适宜,连续集中和差异串联的景观格局。  相似文献   

11.
储成芳  张显国 《价值工程》2015,(19):214-216
旅游发展导致周庄古镇形成了今天传统与现代共存的景观形态。文章针对周庄古镇物质文化景观变迁的现象,基于发生学的视角,从旅游景点的数量、类型和分布的变化,商店数量、分布和服务对象的变化,土地利用的变化,民居功能的变化等方面探究了旅游驱动力对周庄古镇物质文化景观变迁的机制。分析得出周庄的旅游业主要受政府主导,政府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旅游业发展的深度和广度,进而决定着这些文化景观变迁的方向和程度。最后提出了保护周庄古镇物质文化景观的几点建议,并对措施的可行性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2.
赵沁娜  李航 《城市问题》2022,(11):54-64
以工信部公布的194个国家工业遗产为研究对象,通过空间分析方法探究国家工业遗产空间分布格局及其时空演变特征,并运用地理探测器和空间叠加法深入剖析其形成机理,为中国工业遗产保护提供理论指导。结果显示:国家工业遗产总体呈集聚状态,且分布较为集中,并存在显著的空间正相关性,冷热点呈现出的地域差异性与胡焕庸线和长江沿线基本吻合。国家工业遗产大致形成了以城市群为依托的“核心区—环核群—多散点”的分布格局。从年代分布特征看,近代侵华战争、洋务运动、新中国成立和三线建设等重大事件客观促进了民族工业的发展。从演变格局特征看,三线建设时期前平均中心跨度较小,三线建设时期后平均中心逐步向中部地区转移。此外,国家工业遗产空间分异特征受到区域地位、文化教育、经济社会、产业发展和自然环境等多种因素共同影响,其中行业政策、地域文化和旅游资源为强势影响因素,城镇化率为不显著因素。  相似文献   

13.
张冬冰  黄凯 《价值工程》2020,39(2):64-65
国家公园解说系统的建设有利于体现国家公园文化,传播国家公园理念,彰显国家公园价值,文章以四川大熊猫国家公园为例,采用实地调查、文献综述相结合的方式对国家公园解说系统进行调查与探究,归纳四川大熊猫国家公园解说系统存在的问题以及改进方法。文章在媒介融合的背景下提出对于国家公园解说系统的建立,明确解说系统的目的,创新解说系统的传播方式,提高优质高效的信息服务,做出针对性对策,为后续的国家公园解说系统的构建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4.
道教文化是龙虎山发展旅游业的文化支柱。龙虎山要想抓住新的历史机遇,开创景区发展新纪元,必须挖掘道教文化资源,深度开发道教文化旅游产品。目前,景区在开发道教文化旅游产品上存在诸多问题。针对这些情况,龙虎山应采取如下措施深度开发道教文化旅游产品:有机整合景区资源、形成道教文化旅游产品体系;深挖道教文化内涵、营造浓厚的道教文化氛围;加大宣传力度、再现道教祖庭风采;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提高道教文化旅游服务水准。  相似文献   

15.
文化释义     
《中外企业文化》2006,(8):77-78
文化的概念解释文化的一般特征文化的五大特征具体表现文化的要素文化的概念解释除未经改造的或人化的(自然物被人主观赋予感受和意义)自然环境外,凡人类创造出来,可以通过学习获得,可以通过各种信息媒介传承于后世的一切物质和非物质产品都是文化。“文化”包含三个层次——观念文化、制度文化、器物文化。观念文化——指一个民族的心理结构、思维方式和价值体系,它既不同于哲学也不同于意识形态,是介于两者之间而未上升为哲学理论的东西。制度文化——指在哲学理论和意识形态的影响下,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各种制度。它们或历代相沿,或…  相似文献   

16.
三门峡地区独有的自然与人文环境为道教的产生、传播和发展提供了一片沃土,因而三门峡的道教在整个道教发展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深入研究现代三门峡地区的道教历史和文化,明确三门峡地区道教景观的遗存现状,并在此基础上分析其独特的地域特征和文化内涵,不但可以丰富三门峡区域文化内涵,还可帮助我们客观了解三门峡区域文化特征,对深入研究三门峡区域文化发展无疑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相似文献   

17.
在特定的区域空间下,文化景观的连续性,促使历史遗产存在着不同尺度的网络关联。所谓区域历史遗产网络,是对区域历史空间文化景观连续性的特征表述,是区域历史文化物质空间的结构联合体。晋中盆地是山西历史遗产最为密集的区域,拥有7处历史文化名城,107处国家级文保单位,以及大量不可移动文物和历史建筑群。从大尺度区域山水格局、城市空间结构形态以及历史遗产的区域线性联系三个方面,分析了晋中盆地历史遗产网络的文化景观特征。针对晋中盆地历史遗产网络保护的现实问题,提出了保护策略建议:划定区域空间文化保护红线,建构针对网络关联空间的管控体系,形成线性历史遗产的跨域保护政策。认为应当秉持区域整体观,建构城乡历史文化景观与区域空间发展建设的统一人居画卷。  相似文献   

18.
划独木舟在加拿大历史上占有不可动摇的地位,安大略省境内拥有25万个湖泊和总长度达10万公里的河流,来这里旅行,你一定不愁没有地方划桨泛舟.实际上,安大略是世界上独木舟水路最多的地区.你可以选择水面宽阔、未受污染的省立公园或国家公园,安大略北部的普卡斯夸国家公园(Pukaskwa National Park)即是其中一处.这座地处荒原的国家公园位于苏必利尔湖畔,不通陆路,只能乘飞机、徒步跋涉或划船才能抵达.泰马加密省立公园(Temagami Provincial Park)里的独木舟水路与传奇人物格雷·欧尔(Grey Owl)的行船路线完全相同.  相似文献   

19.
不管你曾经游览过多少国家公园,特顿(Grand Teton)可能都将以其绝佳的风景在其中占一席之地。它的山区景色堪称全球第一。实际上,它与美国其他以山为主体的国家公园格拉舍尔、雷尼山或落基山脉都完全不同。特顿拥有凹凸不平、直插云霄的山峰,有北美的瑞士风光之称。  相似文献   

20.
徐孝亩 《科技与企业》2013,(16):176-177
本文根据河流的地形特征、水流特性、碍航特性,结合治理经验,归纳出河流的整治要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