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针对钢渣体积稳定性差的问题,本文选用聚丙烯酸酯乳液对钢渣进行表面改性处理,测试钢渣改性前后的力学性能和浸水膨胀率,并观察其表观形貌特征,分析改性机理;将钢渣/改性钢渣替代4.75mm~16mm粒径的石灰岩集料制备钢渣/改性钢渣沥青混合料,测试其路用性能。试验结果表明,聚丙烯酸酯乳液在钢渣的表面形成了一层致密的改性保护层,增强了黏附性,同时也降低了膨胀率和吸水率;与石灰岩沥青混合料和钢渣沥青混合料相比,采用改性钢渣沥青混合料的路用性能得到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2.
煤矸石混合料是煤炭开采过程中产生的矿业废料,经常和其他材料混合组成煤矸石混合料,用作公路路基填筑,既减少土地占用,也减轻煤矸石随意堆积造成的环境污染。煤矸石混合料不同于一般公路路基填料,其物理力学特性有很大不确定性。因此,本文以某公路工程为依托,研究了煤矸石混合料的材料性质和配合比设计,全面分析了煤矸石在公路路基中的路用性能特点。  相似文献   

3.
冷补沥青混合料作为一种新型的路面养护干才料,在我国已使用多年,但其性能相对国外同类产品而言还不够成熟,主要是因为无适合其材料特点的混合料设计方法、系统的试验检测方法及评价指标,造成该材料的路用性能存在一定的缺陷。因此,有必要对冷补材料的路用性能进行深入研究,以达到指导和控制生产与施工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本文选用粉煤灰、石灰作为稳定材料,针对二灰稳定钢渣碎石基层材料的相关性能进行试验,综合考虑其抗压、抗拉性能。研究表明,当石灰与粉煤灰的掺配比为1∶3时,二灰结合料的综合性能最佳;在钢渣碎石集料中,当钢渣掺量大于50%后,钢渣碎石集料的膨胀率急剧上升,且在钢渣掺量达到75%后,膨胀率已不满足规范要求。因此,随着钢渣掺量(0~50%)的增加,二灰稳定钢渣碎石材料的抗压强度、抗拉强度、抗压回弹模量及抗裂性能均得到了较好的提升,但钢渣掺入量不宜超过50%。  相似文献   

5.
本文依托试验,研究煤液化残渣改性沥青混合料的路用性能。首先,分别采用DCLR和70#基质沥青制备DCLR改性沥青,再采用AC-13级配制备DCLR改性沥青混合料,用以研究DCLR改性沥青混合料的高温稳定性能、抗水损性能及力学强度指标。通过试验发现,与基质沥青混合料相比,DCLR改性沥青混合料的上述3项指标分别提高38.45%、80.15%和93.85%,由此说明DCLR改性沥青混合料具有较高的工程路用价值,可以应用于现场工程。  相似文献   

6.
为了研究生活垃圾炉渣集料不同粒径和不同替代率对沥青混合料性能的影响,本文选用3档不同粒径炉渣集料,基于马歇尔设计方法开展AC-13型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通过车辙试验、小梁弯曲试验、浸水马歇尔试验和冻融劈裂试验探究了炉渣沥青混合料的高温性能、低温性能及水稳定性能。结果表明,炉渣集料的替代率和粒径对沥青混合料的稳定性及性能影响显著。测试得知,掺加适量炉渣集料可提高沥青混合料的残留稳定度与最大弯拉应变,但当替代率大于50%时,稳定度下降明显;炉渣粒径小于4.75mm且替代率小于30%时,稳定性变化不大,但炉渣粒径大于4.75mm且替代率大于30%时,水稳定性降低。  相似文献   

7.
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不断增强,环保型材料和可再生技术逐渐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领域。乳化沥青作为一种友好型环保材料,具有良好的施工便利性、开放交通快等优点,已经成熟应用于公路养护行业,而水性环氧树脂因其具有较好的胶粘性能和常温施工便利性,两者结合能够更好地改善胶结料的粘结性能和其他力学性能,可用于公路沥青路面的养护。  相似文献   

8.
本文基于AC-13级配,研究不同TLA掺量下普通沥青混合料的性能,通过工程实例验证了实际应用效果。试验表明:掺入一定量的TLA后,沥青混合料高温性能提升显著,水稳定性亦有较好增长,但低温抗裂性能增长幅度不大,且随TLA掺量增加先增后减;相比于5%SBS改性沥青混合料,30%TLA改性沥青混合料的高温性能更优异,比前者提升约18.85%,低温抗裂性能与水稳定性能稍逊于前者;TLA改性沥青混合料实际应用效果优异,高温稳定性能突出,长期路用性能较好,建议TLA的最佳掺量取20%~30%。  相似文献   

9.
为了改善脱硫胶粉改性沥青混凝土的路用性能,本文将不同用量的聚乙烯(PE)添加至脱硫胶粉改性沥青混凝土中,并基于高温车辙、低温小梁弯曲、浸水马歇尔及冻融劈裂等室内试验,研究了不同用量PE对脱硫胶粉改性沥青混凝土路用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PE的掺入能够增强脱硫胶粉改性沥青混凝土的高温抗车辙、低温抗开裂,以及抗水损害能力,有利于改善其综合服役质量及使用性能。  相似文献   

10.
水泥-乳化沥青混合料则是将适量水泥掺入到普通乳化沥青混合料中而成的一种新型筑路材料,但因水泥的掺入,混合料的物理-力学性能及结构特性有别于普通乳化沥青混合料.鉴于此,本文对水泥-乳化沥青混合料的高温稳定性、水稳定性和疲劳性能等进行试验研究,并分析其强度形成机理,为水泥-乳化沥青混合料在沥青路面上的应用推广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1.
现有沥青混合料设计方法主要以体积法为指导思想,未能充分考虑矿料级配骨架强度。本文研究针对薄层沥青混合料,采用逐级嵌挤设计方法,首先将集料进行“分档”,再通过骨架最强和体积最密原则对混合料级配进行设计,并通过飞散试验、高温车辙试验、低温弯曲试验、冻融劈裂试验等方法,对逐级嵌挤型薄层沥青混合料性能指标进行验证,结果表明,采用“逐级嵌挤”设计方法得出的逐级嵌挤型薄层沥青混合料,其各项性能指标均能满足沥青混合料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12.
高速发展的经济带动了交通建设的飞跃,近几年中.国家每年投入几千亿元人民币进行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为了适应现代交通大流量,重轴载、高速度的工作要求,根据我国较为恶劣的气候条件,公路部门在黑色路面铺筑中大力推广应用聚合物改性沥青,尤其是SBS改性沥青。数年来的应用实践证明,SBS改性沥青确实具有优良的高温稳定性、  相似文献   

13.
花岗岩广泛分布于我国沿海地区,但作为一种酸性石材,花岗岩不能直接用于沥青混合料中。通过结合沿海地区的气候条件,为花岗岩制备专用复合改性沥青,可以提高花岗岩的使用效率,为当地工程节约成本。本文测试了加入5%纳米碳酸钙和5%岩石沥青制备的改性沥青的部分性能。其结果表明,花岗岩与沥青的黏结强度提高到4级,动稳定度提高到3652次/mm,残余稳定性提高到91%,这大大增强了改性沥青混合料的高温稳定性和水稳定性。  相似文献   

14.
本文结合云南省养护项目特点,在SBS改性沥青中掺入一定比例的温拌剂,达到降低SBS改性沥青混合料各环节施工的温度。同时,本文分析了掺入温拌剂后SBS改性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的变化,为要提升沥青路面性能的养护项目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正沥青的老化性能对于其耐久性以及沥青路面的使用寿命具有重要的意义,该研究针对基质沥青以及掺量为10%的炭黑(包括未造粒与造粒)改性沥青(制备温度为150℃,制备时间为1h)分别进行了薄膜烘箱试验(TFOT),压力老化容器(PAV)试验与自然气候老化试验。通过对  相似文献   

16.
本文研究了两种不同沥青混合料与煤直接液化残渣(DCLR)、黏结剂通过两种加工方法混合后的性能。一种加工方法是混合粉末状DCLR和基质沥青,另一种加工方法是混合熔融的DCLR和基质沥青。本文研究了两种制备方法下DCLR改性沥青混合料性能的差异,以及两种不同掺合料DCLR改性沥青混合料的性能。其结果表明,采用熔融DCLR和基质沥青混合制备DCLR改性沥青及混合料的方法最佳。  相似文献   

17.
耐火性沥青混合料被广泛应用于隧道或桥面铺装工程,现有的耐火性沥青混合料是在热拌沥青混合料中掺加阻燃或耐火性材料配制而成,然而,热拌沥青混合料在拌和的过程中,要耗费大量的燃料,且厚度一般应大于2cm,否则无法碾压成型. 本文谈到的耐火性乳化沥青稀浆封层材料是在常温下成型,厚度为0.5cm~1.0cm,既经济又环保. 原材料性能 乳化沥青 采用壳牌改性乳化沥青,试验结果见表1.根据试验结果,所测技术指标均符合《微表处和稀浆封层技术指南》中“微表处和稀浆封层用乳化沥青技术要求”BCR型改性乳化沥青的技术要求.  相似文献   

18.
为适应唐津高速重载交通的需要,使用Superpave设计方法进行了目标配合比设计,同时对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进行了优化,并添加了纤维、抗车辙剂和水泥以提高沥青混合料的高温稳定性和水稳定性。试验表明,纤维和抗车辙剂能够有效提高沥青混合料的高温性能,水泥能够有效提高沥青混合料的水稳定性。  相似文献   

19.
唐津高速公路属于重载交通沥青路面,在Superpave设计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抗剪性能的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方法,通过结构力学分析提出抗剪控制指标,使设计的沥青混合料在使用期限内不发生剪切破坏,达到有效控制车辙病害的发生,减少沥青路面的早期损坏、延长沥青路面使用寿命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文章系统分析密级配沥青碎石(ATB-25)、半开级配沥青碎石(AM-25)和开级配沥青碎石(ATPB-25)等沥青稳定碎石柔性基层的路用性能。结果表明,随着沥青稳定碎石空隙率的减小,ATB-25具有更高的强度和刚度、更好的水稳性和高温稳定性及更长的疲劳寿命,能和沥青混凝土面层较好地粘结在一起,共同承受车辆荷载作用,并能有效地防止和减缓水泥稳定碎石半刚性材料反射裂缝,更适用于承载能力较大的沥青路面柔性基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