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增强城市韧性是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要保障,是实现城镇化高质量发展的客观要求.回顾我国城镇化历程,城镇化质量并未与城镇化水平同步提升,韧性思维对于提高城镇化质量、增强城市防灾减灾能力的作用主要体现在,改变既有对干扰及灾害事件的认知,强化灾害防控综合性、系统性和全过程性等方面.展望未来,城市韧性研究不仅要重视评估城市安全防灾能力,而且应加强对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的研判.为有效增强城市韧性,应从提高城市生存韧性和发展韧性两个维度入手,健全社区/村庄灾害防控机制,编制城市安全韧性规划,提高城市治理现代化水平,进而保障新型城镇化有序实施.  相似文献   

2.
城市韧性系统发展测度——基于中国288个城市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城市韧性建设是城市发展风险意识和底线思维的体现,是构建新发展格局和推进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基本保障.在研究文献基础上,提出城市韧性发展指数框架,并对全国288个城市的韧性系统建设进行了测评.研究发现,我国城市发展韧性发展存在系统建设及地区间发展不充分、不平衡等问题,特别是文化韧性和社会韧性成为短板,西北、东北地区以及中小城市成为我国城市韧性建设的薄弱地带.结合新冠疫情大流行的影响和挑战,就如何进一步提升我国城市韧性系统建设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包括激活文化价值、提升城市文化韧性,聚焦转型升级、提升城市经济韧性,优化社会治理、增强城市社会韧性,筑牢底线保障、增强城市环境韧性,深化品牌思维、建设城市形象韧性等.  相似文献   

3.
文章通过分析文献资料,构建包含20个指标的韧性城市建设水平评价体系,并将博弈论组合赋权及物元可拓方法引入韧性城市建设评价过程,建立韧性城市建设水平评价模型。对济南市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济南市韧性建设水平为Ⅲ级,但有略偏向于Ⅱ级的趋势,且济南市的社会环境及基础设施维度韧性水平较低。因此,济南市应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基础设施建设,持续提升其韧性水平。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韧性”问题逐渐成为国内外城市研究和政策实践领域关注的热点,而现有文献关于城市韧性构建模式的讨论尚未形成统一的认识。为更好推进中国现阶段城市韧性建设研究与实践,基于比较制度分析理论,通过全球代表性城市的多案例比较发现,城市韧性构建在不同制度条件下展现出不同的特点,政府与社会的关系是其核心区别。中国的“国家统合型”城市韧性建设模式是契合本国国情及本土制度环境的必然选择,同时也需要汲取他国城市韧性建设的有益经验,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韧性城市。  相似文献   

5.
韧性城市作为近年来兴起的研究热点,引起了学界的广泛关注,尤其是在高质量发展的时代总体要求下,中国城市发展正面临着新的挑战,韧性城市的建设为提高城市抵抗自然灾害能力、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新思路。文章通过总结典型韧性城市建设的实践经验,并以西安为例,基于城市发展所面临的问题识别,提出具体可操作的综合性强"韧"之策。  相似文献   

6.
中国27个省区都形成了以省会城市为中心的都市圈,对推进人口规模巨大、全体人民迈向共同富裕的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的战略支撑作用。从省会城市承担的区域功能看,以提升城市能级为导向实施强省会战略,强省会才能强都市圈,省会城市应以提升能级为导向,加快推进高质量发展。展望以提升城市能级为导向实施强省会战略,要提升省会城市能级推进人口规模巨大的中国式现代化,提升省会城市能级推进迈向共同富裕的中国式现代化,提升省会城市能级推进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中国式现代化,提升省会城市能级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提升省会城市能级推进迈向国际化的中国式现代化。  相似文献   

7.
以提升区域创新能力为核心的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能否提高城市经济韧性?基于2008—2020年中国285个城市数据,利用多时点DID方法以及双重固定效应模型考察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设立的城市经济效应。研究发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试点设立对城市经济韧性有显著提升作用,产业结构升级和政府引领作用在其中发挥了中介效应。异质性检验表明,城市经济韧性提升在普通地级市显著,且在中部城市和北方内陆城市提升作用更强。研究结论有助于进一步认识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政策效应,为城市经济韧性提升提供政策参考。  相似文献   

8.
城镇化进程的加快,打破了原有的发展平衡环境,城市发展面临诸多风险,而韧性城市是总结反思灾害问题处理情况、在灾害和外部环境冲击时,能够通过基本特性、自我修复等方式,仍能保持城市原有的运行环境。城市韧性能够减少自然灾害威胁,缓解经济发展带来的社会矛盾,提升城市规划和社区建设能力,但城市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社会主体协同不足,环保监督不到位,规划与实际不相符,智能融合程度缓慢,责任主体权重不清,制度体系不规范等问题,基于韧性城市理念,从培育社会、经济、工程、技术、组织、制度韧性6个方面出发,提出城市发展路径和举措,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新冠肺炎疫情的暴发进一步凸显了韧性城市建设的重要性,在此背景下,国家中心城市建设评价指标体系的优化也应体现韧性城市理念。因此,在准确理解和把握韧性城市内涵的基础上,针对国家中心城市建设评价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新的评价指标体系优化筛选了包括综合服务、网络枢纽、科技创新、开放交流、人文交流、生态宜居等六大国家中心城市功能韧性建设方面的38项表征指标。优化后的指标体系从绝对值、相对值、人均值等角度反映了国家中心城市建设的协调性、成长性、共享性,不仅保证了各项指标数据来源的可靠性,同时能够对国家中心城市建设中的韧性建设状况进行有效评估。  相似文献   

10.
城市空间安全韧性是城市安全可持续发展的保障.通过对传统中医哲学"治未病"理念的再认识,认为"治未病"四个阶段的不同内涵"未病先防、欲病先治、既病防变、病愈防复",与城市灾害"发生、形成、发展、灭亡"过程存在内涵上的一致性.在分析城市灾害的具体特征与疾病特征对比后,提出基于"治未病"思想的城市空间安全韧性提升的思考,从未灾先防、欲灾先治、既灾防变、灾后恢复四个阶段,阐述了城市空间安全韧性建构研究的主要内容,阐明了城市空间安全韧性是随灾害演变过程动态应对的思路和原则,研究可为城市空间安全韧性建设提供思路参考.  相似文献   

11.
基于韧性的内涵及韧性城市的特征,采用文献分析法和案例分析法,从技术运用、政策战略、基础设施及公众参与四个维度分析国际韧性城市的建设经验,反思我国韧性城市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基于生命周期理论提出韧性城市建设发展的四个阶段,即规划启蒙期、设计发展期、要素整合成长期、协同进化成熟期,并分析其阶段困境与应对策略,提出对我国韧性城市建设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当前国内外发展环境日趋复杂,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明显增加,有必要增强机遇意识和风险意识,推进韧性城市建设。国家中心城市是国家尺度的最高等级城市,具有超大人口规模、最高行政等级与领先的经济发展水平。但国家中心城市的功能多样性、动态演化复杂性、人口与经济流动性使其可能面临的未知风险空前复杂,潜在影响和造成的灾难性后果越发显著,因而对韧性城市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现阶段,国家中心城市在韧性城市建设中主要存在规划不落地、体系不健全、结构不合理等问题,为此应当前瞻布局,优化多中心网络化的城市空间结构,同时加强经济韧性、基础设施韧性、社会韧性与制度韧性建设,从而更好地应对可能出现的不确定风险,使城市系统在面对突发干扰时受到的负面影响最小化。  相似文献   

13.
李进涛  熊强 《经济界》2021,(2):30-36
城市韧性度的增强能够有效地推动城市社会安全和经济建设的健康有序发展.这篇文章在总结城市韧性及其评价指标相关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复合指标法从社会、经济、生态和工程四个方面建立评价武汉市2008-2017年城市韧性的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建立评价指标的权重;通过TOPSIS模型对武汉市城市韧性水平进行综合评价和分析.研究发现,...  相似文献   

14.
当前气候变化和新冠疫情对我们的城市系统提出重大考验,韧性且健康将成为未来城市至关重要的功能特性.运用复杂适应系统理论(CAS)来规划、建设和管理城市,提升城市韧健水平,将会很好地维持这一特性.在对城市韧健内涵解读、概念辨析、文献综述的基础上,从城市系统环境韧健、城市系统结构韧健、城市系统要素韧健三个维度出发,通过修正式德尔菲法确定了影响城市韧健水平的关键因素.通过研究城市系统韧健公式和城市发展韧力指数,提出城市系统韧健模型,对模型进行分解后,提出五大城市系统韧健提升途径.结合提升机制,构建了一套城市系统强健策略体系,以达成城市韧健功能目标,最后应用到北京韧性城市纲要中进行案例分析和解读.建议以城市系统韧健评价为抓手,对城市的不同机遇与挑战提出情景式的韧健规划进行应对.  相似文献   

15.
随着城市面临的冲击和压力日益复杂,城市亟需转型发展。增强城市韧性是城市转型和新型城市建设的重要方向,韧性城市建设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创新模式之一。以四川德阳市为例,系统介绍了全球100韧性城市项目(100RC)的韧性城市定义特性、分析框架、战略编制方法及工具,并在100RC体制机制创新模式基础上提出未来韧性城市研究方法亟需本土化。  相似文献   

16.
城市洪涝韧性治理体系的智慧化转型与实现路径创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帆  许莹  段宁 《城市发展研究》2021,28(5):119-126
城市洪涝灾害的韧性治理是提升城市洪涝风险应对与快速恢复能力的重要途径和有效手段.当前城市洪涝韧性治理的相关研究多限于空间建设与治理技术方面,对城市洪涝韧性治理的组织管理体系、智慧化运营等研究较为少见.从当前城市洪涝韧性治理的管理碎片化、工作界面不清晰,组织协同低效化的现实困境出发,提出针对城市洪涝韧性治理的政府智慧化管...  相似文献   

17.
“单位制”社区作为我国特定时期的组织模式,在城市发展前期发挥了巨大作用。但随着制度的转变,社区空间逐渐从单位组织中脱嵌,在现代化城市建设影响下形成了大量“后单位制”社区。此类社区难以适应日益增长的城市发展需求,产生了一系列社会矛盾和城市问题,存在较大风险。社区韧性是能够帮助社区自身对风险进行预警、响应和恢复的多种能力合集。首先,基于“后单位制”社区特征,从客观建成环境和主观能动性两个层面梳理现状问题及风险因素。其次,基于社区韧性理论和既有韧性评估研究,从社区资本和居民能力两个维度构建“后单位制”社区韧性评估体系,并运用组合赋权方法确定指标权重。再次,以哈尔滨市的3个“后单位制”社区为典型案例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3个社区的韧性平均水平一般,居民能力得分略高于社区资本得分,存在物质资本冗余性不足,社区风险应对设施不完善及居民抗扰性弱的问题,但社区居民拥有较为良好的社会关系和居民自治,具有一定的自组织能力。最后,从明确权属问题、社区空间微更新和社区居民公共性重建3个方面提出相应的社区韧性提升策略。以期推动社区韧性理论在“后单位制”社区中的实践,并为同类社区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冯笑  苏二豆 《城市问题》2022,(10):55-63
基于2008年金融危机这一外生冲击变量和2007—2016年中国地级市层面数据,系统考察了贸易政策不确定性对中国城市经济韧性的影响,并探讨了技术创新在减少政策不确定性负面影响中的作用。结果表明:贸易政策不确定性通过贸易敞口显著降低了城市经济韧性,而技术创新可以通过强化竞争优势、补全供应链以及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等途径有效缓解贸易政策不确定性对城市经济韧性的负面影响。异质性分析发现,与中西部地区相比,贸易政策不确定性对贸易敞口较高的东部地区城市经济韧性的负面影响更大,且国内市场一体化程度越低,贸易政策不确定性所带来的负面冲击越大。我国应持续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提升城市应对风险的能力,提高城市经济韧性。  相似文献   

19.
数字化背景下的韧性城市建设——以德国达姆施塔特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全球自然环境及安全条件变化的背景下,韧性城市环境建设成为近年来全球城市发展的重点要求之一.以当代信息通讯技术为核心推动力的数字城市进程,一方面为韧性城市建设提供了新的技术发展机遇;另一方面,也为城市系统韧性带来一系列潜在的冲击与挑战.我国的韧性城市的研究和建设正处于初期发展阶段,数字化背景下的防灾系统构建迫切需要理念与技术的变革创新.归纳了近年来德国学术界对于韧性思维融入城市规划本土化路径的理解和建议,以达姆施塔特市为例,介绍了结合本土数字技术的韧性城市建设措施,包括跨学科和跨部门界限的整体规划方案和韧性技术研究项目、结合评估和监测的项目分类实施模式、以及多方督导的公私合作组织架构,旨在为我国的韧性城市研究和实践带来启示.  相似文献   

20.
基于2005—2019年黄河流域51个城市样本,分析黄河流域城市韧性发展水平时空演进特点及驱动要素。结果发现,总体上,黄河流域城市韧性发展处于中等偏低水平,呈稳步上升发展态势;黄河流域高、中等韧性城市数量逐步增加,低韧性城市数量逐步减少,同时,高韧性城市零散分布于黄河流域省会城市及下游经济发达地区,中等韧性城市相对集中分布于河套平原地区,较低韧性城市集中连片分布于黄河中下游地区,低韧性城市多集中分布于黄河中游地区。黄河流域城市需要坚持生态优先,科学差异化施策,加强人口趋势研判,打造内陆开放高地,不断提升"十四五"时期黄河流域城市韧性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