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小产权房是顶着不合法的压力,在追求合理的利益,其陷入法律困境则暴露出农村土地利益分配制度的空白和农民权利的贫困。为彻底解决小产权房问题,应创设土地发展权,并将其引入农村集体土地制度改革,合理分配各方利益。本文基于土地发展权的视角,在分析小产权房法律困境的基础上,从科学合理配置土地发展权、土地发展权的市场机制以及均衡土地利益等方面为“小产权房”问题的解决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2.
土地确权登记是土地产权制度的具体实现形式,地籍测绘又是土地确权登记的前提。1990年,全国土地确权登记发证试点基本结束,试点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各级政府领导充分肯定,人民群众积极拥护,但此项工作在全国全面开展却遇到了“两难”。  相似文献   

3.
陈建芬 《中国企业家》2009,338(9):63-64,66,67
在地方政府的强力推动下,成都新一轮农村土地产权改革渐人陕车道。而真正的“还权于民”,使得农民土地与工商资本的有效对接不再成为奢谈  相似文献   

4.
虽然“8·31”大限使国内土地市场供应趋向规范,但中央与地方政府之间,政府与开发商之间强烈的博弈,使政策实施大打折扣。目前,中国土地调控进入一个两难境地,一放就散,一收就死。  相似文献   

5.
﹃苏南模式﹄与﹃温州模式﹄的对比分析□彭广荣多年来,“苏南模式”与“温州模式”在全国一直引人注目,许多地方都在研究、借鉴这两种模式,探索自己的经济发展路子。为此,笔者将“苏南模式”与“温州模式”加以比较分析,以引发经济工作者更深入的思考,选择自己的发...  相似文献   

6.
当前“政府购买培训成果”模式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政府在培训监管方面的两难困境,监管松了,培训乱了,监管紧了,又把培训给管死了。  相似文献   

7.
本文探讨了“苏南模式”的三个重要大理论与实践问题。一是如何从农业经济快速转向工业经济。“苏南模式”是工业化的新模式,发展乡镇企业是加速工业化的重要途径。二是如何建立高效所有制结构与社区共有制。“苏南模式”初期的产权形式与结构,在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逐步暴露出了不适应性。乡镇企业改制势在必行,但不等于变相地搞私有化,而是走股份化的道路。社区共有制也可以实现“产要优化”。三是政府推动是否必然产生反市场性。“苏南模式”的本质是市场化。“强政府现象”对于经济发展的作用具有两重性。建立新型政府管理机制,重在提供公共产品与服务,重在培育要素市场,重在引导企业提高市场竞争力。  相似文献   

8.
“两难”即“看病难、看病贵”。这一问题,已成为政府和社会在构建和谐社会过程中非常关注的问题。2006年我国“医改”确立了“政府主导”的指导原则,这是“医改”方向的转变。同时随着社区医疗、新农村合作医疗等改革措施的出台,看到了解决“二难”的曙光。其中“看病贵”的形成有一个发展过程,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宏观的,又有微观的,既有政策性的,又有管理的多种矛盾和问题的交织。  相似文献   

9.
生态环境治理的“属地管理”,是导致跨域治理“囚徒困境”重要因素。武陵山湘渝黔边区“锰三角”就是生态环境跨域治理的典型案例。从初期锰矿开采导致生态污染,到区域各主体“自下而上”的“抗争”或呐喊,进而引起了党中央和国务院的高度关注,在“自上而下”重高压下,促成了湘渝黔边区三省市的合作,并使其成为跨域合作治理的典范。国家推动力、地方联动力和社会公众压力等元素共同形成了跨域合作治理的压力因素、激励因素和动力因素,是“锰三角”跨域合作治理机理。“锰三角”生态环境跨域合作治理行动,为其他省际行政交界区生态环境跨域合作治理提供了启示,中央政府的强力领导、地方政府的通力合作以及多主体的协同参与是值得借鉴的重要经验,强化生态环境过程管理是一个重要的教训。  相似文献   

10.
彭文利 《企业文明》2023,(2):126-127
<正>“乡村振兴战略”于2017年在党的十九大上被提出。在这一背景下,乡村公共事务作为乡村社区中反映公共利益、公共意志的事务,其治理效能如何更好地服务乡村振兴是现阶段面临的一个新问题。对此,笔者认为探索“党建+合作治理”,构建党领导下的乡村公共事务合作治理模式是一个有效的路径选择。构建党领导下的乡村公共事务合作治理模式的意义合作治理是一种新的社会治理模式,有别于以往基于行政层级的垂直治理模式,它提倡民众、政府和第三部门多方协作共治,是促进乡村振兴的有效途径。在党的领导下,构建由政府、村委会、村民、市场化主体多方共治的合作治理模式,对扎实推进乡村振兴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1.
彭军 《乡镇论坛》2013,(35):8-8
湖北省宜昌市秭归县“幸福村落”建设,通过合理划分“村落”,细化农村自治单元,依托村委会等自治组织,网罗乡村能人,建立和完善了以“一员八长”为主体的村民自治的组织体制和与之配套的一系列制度机制,强化了对农村社会的治理和农民群众的服务,效果很好。秭归“幸福村落”建设找到了社区建设的有效途径,也为进一步完善乡村治理机制、推动农村基层社会管理创新提供了重要借鉴。在积极稳妥推进中,要把握好以下五个方面。  相似文献   

12.
“时空修复”理论视角下苏南乡村空间分异机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黄良伟  李广斌  王勇 《城市发展研究》2015,22(3):108-112,118
基于"时空修复"理论,为苏南乡村空间分异构建一个新的解析视角。改革开放以来,不同力量主导下的"时空修复"使资本、劳动力等生产要素由村域尺度向镇域尺度、区域尺度不断跃迁。生产要素的集聚与分散对乡村空间分异产生深刻影响。从村社主导时期的乡村工业化,到市场推动下的乡镇企业改制和外向型经济发展,再到政府主导下"三集中"政策,苏南乡村空间持续分化与重构。  相似文献   

13.
“苏南模式”与“温州模式”的对比分析□彭广荣当初“苏南模式”与“温州模式”的差异苏南和温州在全国都处于经济发达的地区。经过二十年左右的探索,逐步形成了各自的特色,即“苏南模式”与“温州模式”。先分析一下当初两者的差异。其一,企业所有制结构不同。“苏南...  相似文献   

14.
现代土地公有制的思想渊源之一,在于消解土地资本化所引发的社会失衡困境。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乡土地的资本化进程建立在土地公有的特殊制度基础之上,并在复杂的政策演进中形成了权属模糊这一现实特征。受模糊地权的影响,城镇国有土地与农村集体土地的资本化进程分别引发了显著的二重性效用;同时,处于空间治理主导地位的中央与地方政府,为了维持乃至强化土地资本化的积极效应,默许了模糊地权的持续存在,间接导致了土地资本化消极效应的反复出现。消解城乡空间发展中的二重性困境,不应简单地打断土地的资本化进程;建议从“投入保障房事业”和“生态价值货币化”的角度切入,构建能够更好地发挥公有制优势的土地资本化之“锚”。  相似文献   

15.
在乡村绅士化背景下,乡村人才缺乏、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不足、产业发展模式单一等问题突出。构建多元利益共同体,优化“人口—土地—产业”耦合空间格局,有利于激发乡村地域的综合发展潜力。文章以义乌城郊陇头朱村美丽乡村规划项目为例,首先概述了相关理论,然后介绍了城郊乡村绅士化下“人—地—产”协同发展的困境与机遇,最后探究了绅士化过程中城郊乡村“人—地—产”耦合的空间营建策略,通过规划优化产业发展的空间载体,促进“人—地—产”要素协同发展,以实现空间营建的价值最大化,推进共建共享共富。  相似文献   

16.
近来,地方政府邀请央企投资地方项目的热情愈来愈高涨,与此同时,纷纷推动地方国有企业与央企进行合并重组,此类“央地结盟”的现象在2009年已蔚然成风。  相似文献   

17.
中国“土地”城市化和土地问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首先从理论论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土地城市化应该快于人口城镇化。结合理论分析和中国土地城市化及人口城镇化发展趋势,得出中国土地城市化问题本质是土地城市化远远快于人口城镇化,而不是土地城市化快于人口城镇化,指出即使土地城市化慢于人口城镇化,土地问题的严重性仍然存在。着重分析中国土地问题的根源,包括土地政策的两难、土地功能负荷过重、宏观发展目标间冲突等。最后指出中国土地问题挑战和潜在的政策困境在新型城镇化发展战略下可能变得更加突出。  相似文献   

18.
多地农村曝出污染事件:工业污染流向了乡村。 产业向中西部转移过程中,“要升级、要环保、不走先污染后治理老路”的声音不绝于耳,但为何现实中的招商引资和环境治理却屡陷“老路困境”?  相似文献   

19.
陈川 《物流时代》2010,(5):72-74
一次简单的网上交易,因为快递公司遗失货物而变得复杂。身陷两难困境的网购者只好在“调查处理”中无助等待……  相似文献   

20.
基于"功能—形态"互适原理,以苏州为例,分析苏南新型集体经济发展与乡村居住转型之间耦合机制。通过区分农民与农用地之间、农民与农村建设用地之间的两类权益捆绑,解析了快速城镇化过程中农居点分散格局稳定少动及其用地不降反增的原因。进入21世纪,农村土地流转推动了苏南新型集体经济的快速发展,掀起了新一轮"集体化"浪潮。新型集体经济解除了农民与土地权益之间的硬性捆绑,推动了农民身份与土地财产权的分离,继而成为启动苏南乡村居住空间转型的关键钥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