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进入21世纪以来,在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的推动下,“机器代人”已成为一种新的发展趋势.“机器代人”对传统产业将产生重大影响,而产业的变化也将导致城市产业空间以及城市空间的变化.回顾了技术进步对城市空间的影响,以及产业空间在城市空间中的演变历程,在“技术—产业—产业空间—城市空间”的分析框架下,探讨“机器代人”对城市空...  相似文献   

2.
人工智能引领的第四次技术革命正在席卷全球。而新技术应用在影响社会、经济的同时,也将对城市及空间造成一系列冲击。我国正处于谋求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阶段,亟需未雨绸缪应对新技术冲击下的城市空间变化。首先回顾了历次技术革命与城市空间变化的关系,并从生产方式变革、交通技术进步和生活方式变化三个方面归纳了技术革命影响城市空间的一般路径;随后在总结第四次技术革命主要特征的基础上,探讨了城市空间在宏观、中观和微观的不同尺度将产生的一系列变革;最后分析了新技术革命对我国的影响现状和趋势,并提出了应对城市空间变革的城市规划策略。  相似文献   

3.
《价值工程》2015,(29):204-206
在城市发展、扩张的过程中,曾经见证着城市发展变革的工业空间,从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逐渐退出历史舞台,并变成了今日城市旧城区的一部分。产业模式的改变使得城市中工业空间和其原有的工业功能没能跟上城市发展的快速步伐,大量的工厂和其标志性的巨大工业构筑物被闲置或废弃。在这种背景之下,"重建"、"再生"与"循环利用"等成为人们对工业遗产改造的基本策略和时代主题。  相似文献   

4.
阐述了三次工业技术革命所对应的产业技术创新,分析和总结了基于"蒸汽技术"、"电力技术"、"信息技术"的产业技术创新与城市空间演化的特征.  相似文献   

5.
存量时代,鼓励存量产业用地提容增效逐渐成为行业共识,其中产城融合视角下的“工业上楼”模式引起关注。作为一个近年来在国内开始发展并应用的工业生产模式,“工业上楼”当前可以说是仍处于推广建设的阶段。为鼓励存量产业用地提容增效,各大城市的相关支持政策正在逐步成型;以大湾区沿海城市为标杆,“工业上楼”模式亦不断向内延伸、扩展。在产业空间重新整理、优化和拓展的情况下,“工业上楼”也将成为产业地产成长的方向。  相似文献   

6.
刘剑 《上海企业》2010,(5):60-61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加深以及全球背景下的生产力提高和产业转移,西方发达国家逐渐从工业经济时代过渡到以第三产业的兴起和发展为主的服务经济时代,并向创意经济时代迈进。城市在这一发展和变革中也面临着新一轮的转型。自英国经济学家、创意理论家坎农提出创意城市的概念以来,世界上有越来越多的创意城市进入了人们的视野,如英国伦敦、法国巴黎、美国芝加哥等等。  相似文献   

7.
城市景观是由建筑及它们之间的空间共同构成的。城市的公共空间体现了建筑与建筑的关系,空间对建筑造型和组织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注意公共空间的形成,可以使建筑与建筑协调起来;“琐碎”的建筑造型有助于积极空间的形成和宜人的空间尺度;只有把建筑作为城市空间序列的一部分进行设计,才能创造出有组织和多层次的城市景观。[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住宅与房地产》2023,(27):18-19
<正>随着全球产业竞争格局的重大调整,“制造业回归”正成为全球中心城市的共同趋势。从国内来看,国家层面持续推进科技自立自强,各地纷纷提出“工业立市”“制造强市”等发展战略。在此背景下,如何拓展产业发展空间、推动产业用地提容增效、升级高容高密园区发展模式成为热议话题,其中“工业上楼”作为一种空间载体解决方案在全国掀起热潮。  相似文献   

9.
王德禄 《企业研究报告》2010,(2):F0002-F0002
“十五”和“十一五”期间,长城所承担了《北京市“十一五”产业结构调整与空间布局规划》、《北京城市战略定位与产业空间规律研究》、《北京市工业布局调整和2010年远景规划》等一系列规划和研究,在城市功能和产业空间布局上做了很多探索。在研究中,我们发现城市功能与产业发展在空间上呈现出一定的祸合现象,并且这种耦合现象有其发生的客观原因和具体表现。  相似文献   

10.
黄珏 《上海土地》2020,(2):33-36
在新一轮上海市总体规划中提出战略空间留白,支撑总体规划的弹性适应。回顾上海历版总体规划,“弹性”规划思想是有一定的演变阶段。一、阶段一:1959年-2006年(一)工业备用地在1959年的《关于上海城市总体规划的初步意见》(简称“初步意见”)中,提出“工厂备用地”的概念,为工业区的未来发展预留空间,而当时,“备用地”的概念并未在总体规划的图纸上加以表达(图1),而且仅停留在工业区用地范围内。  相似文献   

11.
目前我国城市发展模式正从“增量扩张”向“存量优化”转型,过去为城市工业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的城市废弃铁路空间以及工业遗址如何转化利用,成为城市更新背景下的一个重要议题。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更期待既符合审美,又拥有一定品质的活动空间。故文章在城市更新的背景下,以衡阳西货运火车站为例,以格式塔心理学原理为研究依据,利用SD语义分析法量化居民感知,将人的空间知觉体验分为点状空间、线性空间和面域空间,并通过点线面三者的联系形成整体空间布局,由此激发闲置废弃铁路空间以及工业遗址活力,让使用者参与到改造当中,与空间产生联系与互动,以验证格式塔理论指导废弃铁路空间更新设计的可行性,以期为我国城市废弃铁路乃及工业遗址等消极空间改造提供新的研究视角与实例。  相似文献   

12.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带动乡村是工业化中、后期阶段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明确指出:“农业是安天下、稳民心的战略产业,必须始终抓紧抓好。纵观一些工业化国家发展的历程,在工业化初始阶段,农业支持工业、为工业提供积累是带有普遍性的趋向;但在工业化达到相当程度以后,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实现工业与农业、城市与农村协调发展,也是带有普遍性的趋向。”十分鲜明地提出和确立了我国现阶段“工业反哺农业”的重要政策取向。  相似文献   

13.
继住宅和商业地产之后,“工业地产”正逐渐成为新一轮的投资热点,悄然吸引着越来越多投资者和开发商的关注,成为他们眼中的又一次“掘金”机遇。 在资本的冲动中,不仅是格力电器、美的集团、海尔集团等国内家电巨子不约而同打着产业“扩军”的旗号大举圈地,建造自己的工业园区;甚至是浙江的民间资本、个体老板。都想把手里的钱投向工业地产;而一些大企业尤其是跨国公司的进入,更使得工业地产的模式日渐盛行。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对宁波这一港口城市历代以来城市空间形态的发展历程进行系统地梳理,总结了宁波市百年来城市形态的历史演变特征,具体表现为点状形成阶段、块状城市形态、一城两镇不连续组团状组群形态以及“T”型带状群组形态四个阶段。在历史的演变中,主要提出了港口对宁波城市空间形态演变的重要影响,基于目前宁波城市发展的方向与目标,以提高港口优势为着眼点,对宁波空间形态的发展进行展望,并提出了宁波城市空间形态发展的优化机制。  相似文献   

15.
为贯彻落实市委、市府关于在全市开展“十二五”规划大研讨的要求,配合上海工业与信息“十二五”规划的编制,更好谋划上海工业产业与信息化的长远发展,4月13日上午,市政府艾宝俊副市长主持召开了专题座谈会,就“如何围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产业创新、融合、转型、提质”等主题,邀请了本市十一位大型企业集团领导及有关专家参加了座谈研讨,上海工业发展咨询有限公司,作为本市唯一的咨询机构专家,应邀参加了会议,会上,该公司总经理董锡健就上海工业产业调结构、促转型的紧迫问题,提出了(1)在发展重大装备制造业的同时,注重发展民生类制造产业;(2)从传统轻纺工业,调整/转型为时尚产业;(3)从以往工业产业/“铺摊子、造厂房、上项目”,到注重投资“软实力”;(4)从“创意产业”,向“产业创意”调整/转型;(5)从狭义的“产业服务业”,向广义的“服务型制造业”调整/转型;(6)从“上海制造”向“上海智造”调整转型等六点思路与建言,得到了领导部门的肯定。  相似文献   

16.
邵晖 《城市问题》2011,(8):50-54
城市产业空间结构是城市经济结构的表现形式,是城市空间结构最为核心的内容,它的演变历程是城市成长变迁的历程,其演变机理也折射出城市发展的内在动力。以分工为切入点,对产业成长和生产组织结构的演变以及其在空间上的表现———城市经济结构的变迁进行研究。撇开各行业的特殊性,将各个产业的区位选择联系起来,在一个统一的框架内研究城市各产业的区位选择及变迁,揭示城市产业空间结构演变的本质和机理,并分析其所体现出的普遍性规律。认为在分工深化的过程中,随着企业功能的不断分化,不同功能之间的联系成本决定了功能空间的结合或分离,联系成本和区位成本共同构成了企业的空间成本,而企业的区位决策即是要寻求空间成本的最小化。  相似文献   

17.
人工智能作为最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集成,其通用化应用对城市经济发展、生产组织、居民生活等带来了深远影响,进而推动了城市空间新现象的纷纷出现。梳理人工智能驱动下的空间新态势,对于促进城市未来的空间有序发展及经济技术进步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当前可循的人工智能实践,依据不同主体行为与需求变化,综合分析交通出行、工业生产、物流商贸和居住生活四大情境,总结出人工智能主要从促进结构网络化转型、形态虚拟化延展、功能复合化演变、载体智能化升级等方面致使城市空间变革,最后提出规划响应建议。  相似文献   

18.
《中国房地产》2023,(8):48-51
近期,“低成本产业空间”成为了区域市场的热词,其势头大有超过“工业上楼”的趋势,细究下来“低成本产业空间”与“工业上楼”还有一定的关联关系。孵化本地企业,服务于区域协调发展,顺应国家层面提出的《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意见》的要求,拉平补贴政策,让产业发展契合区域资源禀赋。最终实现,“区域协调发展”而非“区域内卷发展”,共创增量而非存量博弈,孵化升级产业而非“给予温室”亦或是“拔苗助长”。对于已有项目的大湾区园区开发运营商,先不用过度忧虑,很多进展还得等一等再看。能提醒的就是,就像住宅的廉租房不会冲击“改善型”市场,这也倒逼着“市场化园区”要以产业为本,运营为核心,做出自身服务特色,简单的开发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  相似文献   

19.
针对现有研究大多数是基于工业文明范式,尚未体现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和生态文明要求,突破以往“收入水平最大化”目标范式,构建空间一般均衡模型,揭示空间品质影响我国城市人才区位的理论机制,并采用2011—2017年CMDS微观数据匹配城市层面数据进行检验。结果发现:空间品质已成为影响城市人才个体区位的重要因素,其与工资收入协同影响城市人才区位,且空间品质影响城市人才区位受到工资收入的中介机制作用。东部地区工资收入的中介效应大于中西部地区,中小城市的中介效应大于大城市。同时,空间品质和工资收入对人才区位具有非线性耦合作用,当空间品质每跨过一定门槛值时,工资收入对人才区位的正向影响就发生一定幅度的增加。最后,基于研究结论和现实需要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上海质量》2015,(4):34
第二十一届亚太质量组织国际会议暨第十届上海国际质量研讨会定于2015年11月10日—11日在上海举行。会议主题为“创造共同繁荣的质量时代”。亚太一直是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随着新一轮技术革命与产业调整,推动建立发展创新、增长联动、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