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1 毫秒
1.
当前城市发展已进入存量时代,人们对于绿色空间的诉求愈发强烈,区域发展程度不一导致不同空间公园绿地服务水平差距较大,中心区域往往供不应求,而边缘区域反之,仅从二维平面空间考虑公园绿地分布已不再符合城乡协调发展和公园绿地服务公平需要,公园绿地供给与需求之间的矛盾日益凸显,优化公园绿地空间布局和生态系统服务效率急迫需要明确其...  相似文献   

2.
公园城市是绿色发展理念下的重要成果,是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城市发展新模式。老旧小区公共空间作为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居民日常行为活动的空间载体,在更新改造过程中如何使其积极响应城市新的发展模式是值得思考的问题。文章以济南明湖小区五区为例,以宏观的基地周边公共空间、视觉通廊,中观的基地广场空间、巷道空间,微观的记忆元素、景观节点为出发点,以多层次公园为核心,以城市存量更新为手段,推动老旧小区更新改造公共空间,构建集体记忆新的元素载体。  相似文献   

3.
绿地作为城市空间中调蓄雨洪的重要载体,在我国海绵城市建设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但当前海绵绿地建设多是宏观概念提出或微观局部技术改造,缺少城市绿地系统角度对于城市绿地雨洪管理功能的体系研究。在基于城市绿地系统优化下开展城市绿地雨洪管理功能的专项探索,以通辽市为例提出绿地雨洪管理规划原则、内容和方法,从城市绿地系统角度探索城市雨洪管理功能指引。既能够科学理性地呼应当前海绵城市建设的热潮,也为优化我国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以应对城市新问题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4.
《价值工程》2018,(6):48-50
当前城市建设已经逐渐从增量空间扩张阶段走向存量提升的优化阶段,传统的物质空间更新方式已很难应对存量开发下的旧城更新问题。本文以厦门市沙坡尾社区的更新改造为例,解析城市旧城更新规划的实施政策和手段。本文对旧城更新实施政策和手段的探索可为其他旧城更新提供一定的指导性借鉴。  相似文献   

5.
在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新要求下,绿地空间承担着生态安全、游憩、文化展示等多重功能,是实现"青山绿水"的美好生态环境目标的重要承载。至此,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不仅仅关注绿地对各功能空间中的绿色空间进行合理划分和规划利用,更关注绿地发挥功能作用,有效改善生态环境。新时期背景下,应该始终坚持可持续发展建设理念,不断完善绿地系统规划体系,全面提升城市生态绿地质量,为人民健康生活和安全生产提供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6.
城市更新是新时期逐步转变城市开发建设方式,推动城市结构调整优化和品质提升,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必要途径。本文详细梳理银川市发展现状,分析国土空间规划城市体检发现的问题,积极探索渐进式、可持续的有机更新模式,建立国土空间规划引领、更新规划统筹指导的传导体系,建立城市更新专项规划到城市更新单元实施方案到更新项目实施方案的实施体系,推动银川市发展由外延式向内涵式转变、增量建设转为存量改造和功能结构调整,引导城市更加健康、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张越博  孙宁 《价值工程》2021,40(36):1-3
我国已经进入城镇化发展的中后期,城市的发展已经由大规模的增量建设进入存量优化的新阶段,而作为城镇化发展的主要部分,小城市的持续更新中遇到许多特有的问题,西北地区发展较为缓慢的小城市就普遍存在老城区街巷空间的衰败,这些空间严重影响城市的更新发展.本研究以庆城县老城区为例,提出城市街巷空间更新存在的一些问题,对类似小城市所存在的相关问题提出策略和建议,为西北地区小城市发展更新提供策略.  相似文献   

8.
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的扩张,绿地越来越少,人类不断面临着因生态环境恶化带来的一系列问题,城市热岛效应、洪涝灾害、水源污染等发生频率越来越高,危害程度也越来越重。科技园区作为现代城市新起的~部分,在建设中如何在有限的空间里争取最大的绿地面积,改善生态环境,已成为人类可持续发展一个非常重要的任务。屋顶绿化是城市建设中新兴的最有潜力的绿化方式之一,对增加城市绿地面积、还原建筑和道路占用的土地资源、重现灰色城市中的绿色自然、提高城市环境质量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城市发展由“增量扩张”转向“存量更新”。从城市高质量发展的角度看,城市改造应从基础设施的改善、物质空间的改善和产业的转型升级三个方面入手,促进城市领域的可持续发展。基于此,文章研究了运营前置视角下城市更新的实施路径,通过引入城市更新案例,将运营思想应用在建筑采光中,以提高建筑的采光效果,并提出采用运营前置思想,系统保护城市的历史文化元素。研究分析结果可为城市更新实施路径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城市绿色开放空间体系构建既要考虑自然资源、生态格局的因素,还应适应城市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功能需求。基于对城市形态学的基本理论以及形态因子分析方法,首先分析了湘潭城市绿地形态的基础因子、规划因子和功能因子三方面的制约机制,在此基础上确定了城市中自然资源、人文资源、交通骨架、功能布局、行为需求、生态机理、景观塑造等七类细分要素。其次从区域和城市层面提出湘潭绿地空间格局的基本思路,在此基础上运用协同规划的观点提出三大基本策略:1)基础因子确定湘潭绿地基础构架;2)规划因子引导湘潭绿地重点提升;3)功能因子制约湘潭绿地合理布局。最后基于湘潭的发展现实条件,构建了整体性、分层次的湘潭城市绿色开放空间体系。  相似文献   

11.
雾霾和热岛效应已经成为当今快速城镇化背景下困扰我国城市的典型环境问题之一。而构建城市通风廊道则是提升城市空气流通能力和缓解城市环境问题的有效措施,近年来已经成为公众关注的热点议题。作为风景园林师,在城市绿地系统空间布局的研究视角下研究城市通风廊道构建,将充分发挥绿地作为城市绿色基础设施的多重功能,进一步提升绿地作为通风廊道的实际效益。采用气象数据、地理信息技术与空间模型相结合的定量分析手段,以山西省晋中市为例,在分析研究城市通风潜力格局的基础上,探索了基于城市绿地系统空间优化的通风廊道布局选线方法和建设内容。研究成果为充分利用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来整合城市现有通风廊道和建设潜在通风廊道规划提供了科学指引。  相似文献   

12.
随着城市化的高速发展,我国国土空间资源日趋紧张,城市空间增量更新加快而存量更新滞后,由此产生城市废弃棕地。在全面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背景下,城市棕地资源的修复与再利用策略日益受瞩。本文通过分析城市棕地在城市可持续发展中的应用价值与作用体现,阐述现有棕地治理所面临的难点与挑战,提出基于生态修复与保护、原有设施保留与更新以及文化传承与发展的更新途径,以充分发挥其在城市功能和社会效益方面的巨大潜力。同时,本文结合河北省邯郸园博园中典型的城市棕地修复实践案例,对城市棕地修复策略的有效应用进行探讨,以期从生态修复视角为城市棕地修复治理提供技术参照与案例借鉴。  相似文献   

13.
当前,我国城市发展正处于由“外延式扩张”向“内涵式发展”为主转变的关键时期,中小城市作为存量时代下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的重要载体,其边缘地区不仅是城乡融合的关键地带,也是城市空间发展的显著影响区域。中小城市边缘区内的历史村落作为承载地域历史文化要素的聚集地、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的先行地,在有机更新过程中具有特殊性和典型性。文章以中小城市边缘区历史村落——济源市李庄村为例,通过分析其在有机更新过程中面临的困难,总结历史村落的发展需求,提出历史村落更新的策略,进而探索在促进中小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同时,推动地方历史村落保护利用的新路径。  相似文献   

14.
经过30多年的发展之后,新兴城市深圳在全国率先进入城市转型期。当前,深圳的城市发展已从过去的以增量发展为主,转向以挖掘存量土地发展为主。这是深圳城市发展转型的重要标志之一。深圳土地空间短缺的问题早已是不争的事实。根据历年变更调查数据,1997年至2005年,深圳新增建设用地总面积为37400公顷,年均增长约4200公顷。由于建设用地增长过快,大量绿色空间被蚕食,未来深圳基本生态控制线外新增建设用地潜力不足150平方公里。然而伴随着  相似文献   

15.
以制度理论为基础,基于“政府—市场—技术”分析框架,利用2011—2019年间101个资源型城市的面板数据,采用NCA和动态QCA方法,探讨多重制度逻辑下资源型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组态效应。结果发现:资源型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不存在单一的必要条件,但环境规制、市场环境和绿色技术创新水平对高水平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瓶颈效应;资源型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共有三种制度组态,分别为政府—技术、市场—技术以及政府—市场—技术,且绿色技术创新具有普适性作用。动态分析表明,资源型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制度组态存在一定的时空变化规律。从时间上来看,三种组态在时序变化上具有一定的稳定性,总体趋势表现为解释力逐步增强。从空间来看,政府—技术制度组态是被最多城市遵循的高质量组态,说明大部分资源型城市的转型发展仍然离不开政府的引导和支持。本研究为探索资源型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对QCA研究打开“时间之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城市公共空间作为城市系统重要组成部分,是完善城市功能、增进多样化民生福祉的重要载体,也是推进新型城镇化、助力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建立健全完善的城市公共空间体系,形成多元复合的公共空间,本文尝试从运用系统思维统筹、整体公共空间配置、城区周边资源配置、城市空间精细治理等维度对城市公共空间设计和社会治理进行相关思考。  相似文献   

17.
高质量发展背景下,如何促进城市工业用地要素的合理有效分配、建立与可持续发展相匹配的工业用地更新模式,是城市发展与产业优化的关键议题之一。以嘉兴市城北片区为例,基于“地—企”尺度,分析当前低效工业用地更新存在困境,从技术、法规、管理、实操和政策五方面,搭建了嘉兴市经开区可持续的工业用地提升规划体系,即构建可持续的低效工业用地识别体系、完善顶层制度设计和底层专项规划、形成工业用地治理体系、促进存量工业用地的更新改造和推行适合的工业用地创新政策;并从机构设置、管理体系搭建和配套政策三方面探讨了城市低效工业用地的规划提升的运行机制。以期为城市高质量发展、节约集约视角下存量工业用地更新等提供科学参考和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18.
随着城市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城市建设用地规模不断扩大,地上建设用地已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因此,合理释放城市空间,优化设施布局,已成为解决人地矛盾的一项重要举措。随着"国土空间"概念的提出,城市的发展应当从过去主要基于地表空间扩展的土地开发利用模式转向重点开发利用地上、地下空间土地,充分利用城市空间,逐步将建设用地的增量发展模式转变为资源集约型存量优化发展模式。在此背景下,基于二维平面的国土规划、权属调查的模式已经越来越不能满足土地审批的需求,现以上海轨道交通为例,分析如何在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以及现有政策条件下,依据地下建设用地的规划文件要求,进一步完善土地权属调查的方法,以满足地下建设用地项目的用地审批需求。  相似文献   

19.
基于景观生态学原理的城市边缘区绿色空间系统构建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景观生态学原理探讨城市边缘区绿色空间系统的构建方法。提出通过重整边缘区绿色空间内现有资源的布局,连接和整合各个生态要素,包括绿地、水体、交通、文化景观等方面,形成一个复合的生态网络。强调了空间的曲度形式,将城市边缘区绿色空间通过生态廊道的形式,与城市内部绿色空间相联系,将自然引入城市。在边缘区内创建具有弹性的城市边缘区绿色空间发展框架,为城市发展预留更多的弹性空间。  相似文献   

20.
区域中心城市在经济协调发展中发挥增长极作用,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力源泉。以我国人口规模超过200万人的67个地级及以上城市为研究对象,借助ArcGIS和Matlab软件,选用空间杜宾模型对中心城市引领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机制及其空间效应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我国区域中心城市引领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显著的空间异质性和空间依赖性;产业升级是区域中心城市引领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动力;产业升级不仅会对城市自身高质量发展起到促进作用,同时会对邻近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具有显著的正向溢出效应;产业结构高级化和信息化水平的直接效应均为正,人均可支配收入差距超过10000元时均趋于显著,且呈现先增强后减弱的“倒U”型趋势,进一步证明了空间分工在驱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据此,从组建城市群或都市圈、打造县域增长极、推动数字经济发展、强化增长极的溢出效应、促进中心城市与其外围地区“空间—产业”耦合发展等方面提出促进我国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