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也是中国海洋文化复兴的世纪。海洋文化研究和海洋文化产业发展在当代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特殊意义和价值。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战略,对汕台海洋文化研究和产业发展具有巨大的现实推动作用。因此,我们要抓住机遇趁势而上,做好汕台海洋文化研究和海洋产业文化发展这篇大文章。一、汕台海洋文化产业交流合作的现状分析 汕头与台湾人文关系渊远流长,具有地缘近、人缘亲、文缘通、商缘联等方面的历史情结和现实联系。汕头是广东省距离台湾最近的地区,汕头港距离台湾高雄港214海里,南澳岛港距离台湾澎湖马公港仅102海里,汕头港是两岸首批开放的63个海运直航港口之一。汕头是台湾同胞的重要祖籍地,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台湾的汕头籍后裔约30万人,常住台商2000多人。在台湾的潮汕籍乡亲遍布全岛,共设有潮汕同乡会40多个,台湾一些地方至今仍沿用潮汕的地名。潮汕文化和台湾文化是两个具有亲缘性的地域文化,两地共同信仰g三山国王”和“妈祖”。从汕头海洋文化来看,潮汕地区自古以来就是“海上丝绸之路”的始发港和重要节点,是中国古代海上对外经济文化交流的前沿,汕头拥有丰富的海洋自然文化资源、良好的文化产业基础,汕头港是全国25个沿海主要港口之一,海洋经济已基本形成海洋渔业、临海工业、海洋交通运输业、滨海旅游业等四大体系。但是汕头在海洋文化资源开发、海洋文化科研与产业结合以及海洋人才队伍培养等方面相对薄弱。相比之下,台湾在海洋文化资源开发程度、海洋文化科研与产业结合及海洋文化人才培养体系等方面具有相对优势。因此,汕头应抓当前的有利机遇,抢先发展,推动汕台海洋文化研究和海洋文化产业?  相似文献   

2.
环城历史过渡区域是一个非常特殊的城市区域,是几乎所有历史文化名城都具有的“历史—现代”过渡的重要空间。历史过渡地区是保护地区向现代城市发展地区的重要衔接区域,相对于有法可依的历史文化街区,历史过渡地区不再有过多的限制,地区中往往存在更多元的发展方向,需要面对多元的主体、更复杂的诉求,是城市拓展进程中的第一层空间,也一直是城市更新改造的重点地区。历史过渡地区拥有较多的资源,如何在更新中将资源变成发展的资产,推动城市中心区域的优化是该地区的重要任务。线性链接技术不同于线性空间,其对沿线区域多元资产的链接作用的目的大过于对其本身线性空间设计的意义。通过引入线性链接技术,以环城历史过渡区域为空间载体,对老城内外的特色资源体系建立资产链接,加强历史文化资源的价值传导,实现不同资产价值的高效利用。通过以济南环城区域的相关更新实践为研究载体,建立线性链接技术方法的探索实践,为城市中心地区的更新建设提供有益的思路拓展。  相似文献   

3.
随着城市不断向外蔓延,城乡结合部已成为城市地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城乡结合部在空间形成与演化方面表现出与传统城市,尤其中心城区较为显著的差异性。传统的城市空间研究视角与结论难以准确地解释中国城乡结合部空间的形成与演化机制。研究发现,基于居民经济社会特性的生产消费能力、社会网络结构与行为选择特征等对城乡结合部空间产生重要的影响,而这些空间效应一旦形成,又会反过来影响居民的经济行为选择,致使城乡结合部陷入不良发展的泥沼。鉴于此,城乡结合部的治理、改造应充分考虑居民经济行为特征与生产生活需求,并合理确定区域功能定位与发展方向,在促进城乡结合部空间优化的同时,实现城市和谐与品质提升。  相似文献   

4.
总结并反思了近年来国内外学者的中国近代城市史的研究成果,提出应从四个重要层面进行近代城市史的研究,即区域城镇发展与城镇体系、城市社会结构、城市物质空间形态、城市文化。对这四个层面的主要内容进行了分析,认为近代城市的发展动因在于区域经济发展基础上的社会结构分化所导致的城市物质空间重构,以及西方城市文化对传统中国城乡模式的改造。  相似文献   

5.
正汕头早在1860年开埠前后,就是海洋强港。这里遍布"海上丝绸之路"的历史文化遗迹,南澳岛便为其中的典型。南澳岛既有"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天然造化,也有深刻的历史镌刻。坐落在闽粤台三省交界海面、濒临西太平洋国际主航线的南澳岛,由于地理位置独特,深水港湾条件优越,自古以来是东南沿海一带通商的必经泊点和中转站,在宋代已是海上丝绸之路的港口明星,有"潮汕屏障,闽粤咽喉"之称,在明朝已有"海上互市"的称号。历史学者肖国强指出,溯自秦汉以来,南澳岛即为我国利用南海丝路与其他周边  相似文献   

6.
“地摊经济”与城市治理的矛盾成为“后疫情时期”大众热议的话题。回溯历史,市场摊区伴随人类进步与城市文明发展的同时,逐步衍生出“贸易—商贸—大宗期货”、“实体经济—虚拟经济”等多种发展的形式与类型,成为城市、区域或国家经济与社会生活的重要载体。通过对市场与城市相辅相成的发展演化过程进行分析,从市场摊区衍生空间角度提出了“易货空间—商业空间—民生活力空间体系”的发展趋势,以城市治理策略和城市活力场所营造为出发点,提出了“活力文化认知、民生服务空间层级化布局、市场摊区与城市的互馈机制、政策干预与测度分析研究”等规划策略。  相似文献   

7.
试论海洋资源观的演进与城市发展——以深圳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十八大提出建设"海洋强国"以来,众多城市相继提出"沿海城市"、"滨海城市"、"海洋城市"等概念,希望通过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大力促进城市发展。目前国内各大城市对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多集中于海洋自然资源、空间资源、交通通道资源等传统资源范畴。深圳是南海之滨重要的经济特区,典型的"小资源、大都市",在紧约束的背景下发掘海洋资源潜力,实施海洋"大战略",建设海洋强市,促进深圳城市发展,是本文探讨的重点。  相似文献   

8.
周传发 《国土经济》2008,(12):68-71
三峡地区民居建筑艺术,是在当地特殊的自然、地理环境下,经过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历时数千年创造出来的,它凝聚了当地山江特有的灵气和岁月的精华。通过对三峡区域的地理环境、历代移民与民族迁徙状况、商业贸易所带来的影响等因素的分析,试图揭示三峡民居文化形成及其演变的深层次的社会历史原因,探究传统居住文化与现代城市发展的内在联系,为现代人居环境的建设提供参照。  相似文献   

9.
我国近30年的快速城市化发展,使许多大城市的中心区面临着高强度开发带来的多重压力.尤其对于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四大古都之一的南京,市中心具有近百年历史的高校传统风貌区,在周围不断耸立起的高层建筑挤压下,空间被逐步蚕食,严重削弱了城市的文化形象.基于这一背景,本文将南京市汉口路一线的南京大学等四所高校与周边社区所构成的区域,作为一种特殊的城市文化特色风貌区进行整体性研究;通过视觉界面分布、时间可这性、空间句法等空间定量及其可视化分析,结果表明:大学校园有力的承栽着周边社区居民的公共生活,是整个区域的景现、绿化、文化、体育与人流集聚中心,大学校园与周边社区一起形成了有机完整富有活力的历史文化特色区域,应该像历史街区一样进行立法保护.  相似文献   

10.
大连是一个滨海城市,城市发展的动力是海洋经济,即包括为开发海洋资源和依赖海洋空间而进行的生产活动以及相关服务性产业活动而形成的经济综合体系。而海洋经济为海洋文化的物质基础,海洋文化则是海洋经济的反映与支撑。蓬勃发展的海洋经济和色彩斑斓的海洋文化,为滨城大连的特色,潜力无穷,前景绚丽,有待于人们去奋力发掘和精心打造。  相似文献   

11.
本文首先明确了海上贸易的定义和特点,总结了国外发展海上贸易三大理论,同时从中国海上贸易的历史与现状入手,分析了中国从古至今的海上贸易发展历程和得与失,并从辩证的角度分析了我国发展海上贸易的条件和意义.最后,本文从海洋权益战略规划体系和在世界贸易组织规则的框架下如何构建中国海洋战略提出相关的看法.  相似文献   

12.
在特定的区域空间下,文化景观的连续性,促使历史遗产存在着不同尺度的网络关联。所谓区域历史遗产网络,是对区域历史空间文化景观连续性的特征表述,是区域历史文化物质空间的结构联合体。晋中盆地是山西历史遗产最为密集的区域,拥有7处历史文化名城,107处国家级文保单位,以及大量不可移动文物和历史建筑群。从大尺度区域山水格局、城市空间结构形态以及历史遗产的区域线性联系三个方面,分析了晋中盆地历史遗产网络的文化景观特征。针对晋中盆地历史遗产网络保护的现实问题,提出了保护策略建议:划定区域空间文化保护红线,建构针对网络关联空间的管控体系,形成线性历史遗产的跨域保护政策。认为应当秉持区域整体观,建构城乡历史文化景观与区域空间发展建设的统一人居画卷。  相似文献   

13.
在2015年的博鳌亚洲论坛年会上,海南推出了"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分论坛暨中国-东盟海洋合作年启动仪式、"南海:双轨思路与合作共赢"分论坛等主题活动,主要围绕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以及"一带一路"战略这一目标展开。天然橡胶作为全球战略资源,符合搭建中国-东盟对话桥梁的需要、开展全球贸易等特性,同时海南也已着手建立天然橡胶中国-东盟空间产业链,实施"一带一路"战略具备条件基础。在此背景下,天然橡胶产业链及空间产业链的构建研究正  相似文献   

14.
":环首都贫困带"是围绕首都形成的贫困区域,该区域的发展状态与首都形成了巨大反差,这个贫困带就像一个"破围脖"围住了首都。这种状况是由首都和环首都区域之间不对称发展所造成的。为了将这个"破围脖"换成"金项链",必须在首都与环首都地区之间构建"软区划",通过"三Q+三C"模式的城市体系建设,让首都与环首都地区进行融合发展。在这种前提下,环首都区域与北京这个大都市之间就可以平等对话,环首都地区的发展方式也就从"服务京津"变为"对接京津",从而逐渐培育起自身的经济增长点。  相似文献   

15.
中国"一带一路"倡议将会激励更多过去位于全球化发展边缘地区的国家和地区纳入世界经济系统之中,并强化彼此之间的经济社会和基础设施联系.通过密切经贸往来和快速交通组织,沿线许多节点城市及其周边地区将形成更大范围带状城市聚落系统,将此命名为"丝路城市走廊".基于以上发展猜想,从理论起源、内涵与定义、战略价值、发展论证等方面对"丝路城市走廊"进行研究,采用归纳和演绎方法,根据六大经济走廊的城市发育基础和要素流通现状,结合国内城市群与六大经济走廊联系的情况,提出多条初步成型的"丝路城市走廊".认为"丝路城市走廊"具备新的全球化框架和内涵,有助于兼容沿线国家和地区的发展规划,具有较大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6.
谢洋 《城市发展研究》2021,28(10):中插23-中插28,中插38
中亚地处四大文明的十字路口,是农耕和游牧文明的交汇地带,丝路贸易的重要枢纽.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文化背景造就了该地区城市独特的发展历程.以中亚花刺子模地区为例,简述希瓦从古代"卡拉"逐步演变成为近代"城市"的发展历程.  相似文献   

17.
广州的形成、发展与水息息相关,水文化是广州的重要特质,水文化在广州地方性建构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以“自然的社会建构”为理论视角,重点分析广州水体的主要构成——南海、珠江、湖泊、河涌的发展与演化及其对广州地方性建构的作用和意义,在此基础上透视当下广州水文化面临的现实处境,并提出新时期弘扬广州水文化强化广州城市地方性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8.
国土空间开发的理论基础有区位选择理论、分工与贸易理论、区域增长理论、区域开发理论等,研究的重点分别对应于国土空间开发的4个维度:开发区位、开发功能、开发强度、开发组织。近年来,克鲁格曼的新经济地理理论为国土空间开发提供了新的视角,该理论以规模报酬递增为基础,深刻揭示了城市的出现、城镇体系的演化、区域的集聚、分工与贸易等规律,展示出对现实世界强大的解释力。基于这些理论,我国国土开发应在尊重现状基础上进行渐进式优化;开发功能上应突出要素禀赋;开发强度上要突出空间集聚;开发组织上应根据区域发展阶段因地制宜地选择相应模式和结构,并通过政策工具弥补市场失灵等观点。  相似文献   

19.
21世纪的上海,肩负着以浦东开发为龙头。尽快建成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之一,带动长江三角洲及沿江经济带共同繁荣的历史重任,并要进一步建设形成具有世界一流水平的现代化大都市。随着“一城九镇”城市发展规划的全面实施,大都市整体区域空间格局的重塑、城市功能的转换、郊区的城市化和经济规模外延扩张等,  相似文献   

20.
京津地区区域城市自先秦以来萌芽阶段的缓慢发展,自秦汉以后,历经曲折的演进过程,先后经过松散式、单核心紧密化和单核心极化式以及双核心并列式等四个发展阶段,在空间布局上呈现出由山前地带向滨海地带梯度推移的发展规律。经过这四次发展,京津地区区域城市最初西重东轻的分布格局得到改变,区域城市空间分布日趋均衡。区域中心城市从不稳定发展到单一中心结构确立,近代以来又发展为双中心结构,区域城市在空间上呈现出两个分别由中心城市和周边城市环带形成的双"点—环"状组团分布的空间格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