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中国中铁七局自2003年底组建以来,始终把为大学毕业生提供就业岗位作为社会责任之一,采取积极措施分担国家就业压力,并且通过持续不断地加强对加盟企业的大学毕业生员工的培养锻炼,使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力和攻关水平不断提高。为拓宽招收应届大学毕业生的渠道,这个在年初局就结合企业人力资源发展规划和岗位需求状况,认真拟定招聘计划、明确招聘数量和招聘专业,  相似文献   

2.
李学昌 《黑河学刊》2022,(5):110-117
高校毕业生“慢就业”现象对大学生就业形成不小的挑战,从高校应届毕业生的角度出发,分析“慢就业”现象的表现、特征及成因,界定“慢就业”的概念,对应届毕业生身份对“慢就业”的影响进行系统的归纳梳理,针对各个影响因素探索相应的应对策略:要合理有效地破解“慢就业”难题,关键在于应届毕业生正确就业观念的养成、科学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个人综合就业能力的提升,同时需要社会与时俱进改革大学生招聘机制,淡化应届毕业生身份;需要高校为毕业生提供精致的就业指导,帮助大学生掌握熟练的实践操作技能,向社会输出高质量人才;需要家庭引导大学生重塑就业价值观,培养大学生积极乐观的就业心态。  相似文献   

3.
<正>“招转培”套路重现。这次,他们盯上了本就面临就业难题,且囊中羞涩的应届高校毕业生,甚至给他们设置了“贷款就业”的陷阱。近日,多名应届高校毕业生向《中国经济周刊》反映,其在求职过程中遭遇用人单位中科瑞彤及顽石教育联合设置的“招转培”套路,本应是实习生招聘却转为教育培训。求职毕业生在涉事公司的诱导下,通过曾参与达内“培训贷”的融易分期APP向银行借出巨额贷款,其中包括申请过国家助学贷款的贫困学生。  相似文献   

4.
时下,应届毕业生就业问题,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想当年,“天之骄子”们一跨进学校的大门,“既包统配”的就业模式就象摇蓝一样安定着他们平分的心。如今,这种摇蓝逐渐被拆散.随着毕业生就业安三工作的不断深化,用人单位和毕业生之间的供需见面双向选择日益成为毕业生就业安置的主要形式。没有多少。c里准备的毕业生面对双向选择.面对五花八门的用人单位,面对变幻莫测的人才市场,不免志到好困惑.——_毕业生择业运应届毕业生择业难,这是目前社会的热点.视.人之一:早在学生毕业前,家长、学生们便纷纷行动,找门路拉关系,…  相似文献   

5.
《老区建设》2013,(7):5-5
河北省保定市为期两个月的“春风行动”于日前结束,其间共召开各种规模招聘洽谈会55场次,37599名求职应聘人员与招聘单位达成就业意向。 据了解,今年“春风行动”的服务对象包括有转移就业意愿的农村劳动者、有创业愿望的农村劳动者等。活动期间,保定市免费发放了157100份“春风卡”、《农民工进城就业指南》和《农民务工培训读本》,先后举办55场招聘洽谈会,实现有组织跨地区劳务输出12790人;本地企业吸纳农村劳动者57400人,37599名求职应聘人员与招聘单位达成就业意向,并组织2271人参加了职业技能培训,为686人办理了创业补贴。  相似文献   

6.
金琳 《上海国资》2022,(11):53-55
<正>践行社会责任,体现国企担当面对当前复杂严峻的就业形势,浦发银行积极响应党中央、国务院及上海市委和市政府号召,多措并举大力提升高校应届毕业生招聘力度,积极发挥国企“稳定器”作用,践行社会责任,体现国企担当。  相似文献   

7.
2014年,中国将有727万大学毕业生涌入就业市场,比号称“史上最难就业年”的2013年还要多出28万。种种迹象表明,今年这批毕业生的求职竞争或将更加激烈。最近某招聘网站评选的100家“最佳人力资源典范企业”中,计划招聘2014年大学毕业生的数量比2013年下降7.3%,“毕业即失业”的阴云继续笼罩着莘莘学子。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新疆财经大学会计专业2010届-2012届毕业生为样本,在对毕业生及用人单位问卷调查和实地访谈的基础上,分析了财会类毕业生的就业状况、就业质量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表明:网络信息是毕业生获取就业信息的主渠道;第三季度为招聘淡季.毕业生就业意愿与现实期望有偏差,其就业压力较大;毕业生就业的部门主要为企业,且用人单位对本科层次的毕业生需求量较大.影响毕业生就业的主要因素为:思想品质、专业素养、专业证书和合作精神等.对用人单位的调查访谈表明:新疆高校会计专业毕业生无论是专业素养还是综合素养均得到了用人单位的肯定,而且今后被调查单位仍会以会计专业毕业生为主要招聘对象.  相似文献   

9.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日前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会议议题之一是研究做好今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切实保障应届毕业生就业水平不降低、有提高”。数据显示,截至4月末,北京、上海等多数地区高校毕业生就业签约率不足三成、,社会各界有感于“压力山大”的就业形势,纷纷断言今年为“史上最难就业年”。  相似文献   

10.
《走向世界》2012,(21):84-85
据中国著名的人力资源服务商智联招聘发布的最新调研结果显示,2012年毕业生总量671万人.总体选择就业的学生为68.5%。此次调查,从四个方面分析了应届毕业生期望求职和实际就业之间存在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11.
李慧民 《中国经贸》2009,(18):228-229
一、大学生就业现状综述 2009年虽然已过去了将近一半的路程,但是对于大学生来说还是举步维艰。全球金融危机的压力,不少企业的招聘计划被冻结或缩水,对于2009届大学毕业生就业现状而言,无疑是雪上加霜。新华网统计,以2009年大学毕业生610万人,平均每个学生求职申请15份计算,应届大学毕业生将发出超过9000万份求职申请。当下,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已经成为人们的共识,但是原因,学界说法不同。下面仅以工作寻访理论为基础,浅析大学生失业问题。  相似文献   

12.
《浙江工商》2007,(6):22-22
5月24日,宁波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工商联、总工会三部门联合启动了“民营企业招聘周”活动。在当天举办的专场就业洽谈会上,进场招聘的民营企业达到150余家,提供用工岗位3000余个,约2500人进场应聘,1200余人达成初步就业意向。此举既为大中专院校毕业生、下岗失业人员和其他劳动者求职就业搭建了平台,同时也缓解了当前企业用工难的问题,取得了双赢效果,具有较好的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3.
《中国经济信息》2011,(14):74-75
目前,中国经济增长已呈放缓趋势,滞胀苗头已现。2011年大学生就业倾向也发生变化。近期,智联招聘对19163名的2011年应届毕业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就业大学生的实际要求与用人单位的条件存在差距。  相似文献   

14.
于霏 《中国西部》2012,(15):22-22
本企业不接收应届毕业生。”“应届生免谈!”不少企业招聘启事中,都明确地写了这么一条。对于应届毕业生来说,这无疑是一瓢冷水。为什么应届生如此受到“歧视”?凡事必有其因。求职无门的应届大学生,与其抱怨社会不公,还不如听听社会的道理,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相似文献   

15.
张智玲 《浙江经济》2005,(23):54-55
高职应届生就业遭遇尴尬 前不久,为了给2006届高职毕业生寻求就业,笔者参加了中国永康五金科技城的一次人才交流会。到会设摊的80多家招聘单位基本上是永康市的纳税前百强,也有周边地市的企业。乍一看,各个摊位上打出来的招聘岗位多数是与我们学院所办的专业对口的。然而,当我们把2006届毕业生向招聘单位进行推介,并说明“如果急需,可以顶岗实习,提前工作”时,不料对方却说:“我们不要实习生,因为实习结束后他们会借回校拿毕业证书之机而一去不复返。”  相似文献   

16.
前一阶段,在上海光大会展中心举办的大型综合人才招聘会上,有人甚至表示可以接受“零薪水”。 “零薪水”是饮鸩止渴,扰乱了正常的人才市场秩序。“零薪水”是一种不正当竞争、恶意竞争,类似于商界的价格战,这种现象的发展,最终将导致应届毕业生们的同惨败。  相似文献   

17.
应用型高校营销人才就业模式创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胜 《改革与战略》2010,26(4):159-162
近年来,高校市场营销专业一直是就业最热门专业之一。但就业质量仍不尽如人意,“二次就业”和“两年现象”比较突出,给企业和学校都造成了非常大的困惑;更有不少高校对营销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工作仍旧采用传统的毕业推荐形式或依赖一次“双选会”来获取就业率,没有真正解决营销专业毕业生就业的市场供需矛盾。一方面是高校大量营销专业毕业生不断推向社会,另一方面是企业苦于招不到合适的营销人才,招人、用人成本昂贵。因此,文章从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入手,探索新的形势下高校营销人才就业模式,并创造性提出了可操作的思路。  相似文献   

18.
“你卖掉自己没?”成了今年开春以来应届毕业生见面寒暄的第一句话。随着金融危机的蔓延,原本就严峻的大学生就业形势更是雪上加霜。如何保证高校毕业生找到“饭碗”,成了广东“两会”乃至全国“两会”的热门话题。  相似文献   

19.
《宁波通讯》2009,(5):12-12
针对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鄞州‘区依托实施“竞争力提升、新农村建设、和谐区创建”三大行动纲领和“幸福民生40条”,加大就业服务和政策帮扶力度,多渠道缓解大学生就业难,2008年2300余名鄞州籍应届毕业生半年内首次就业率达95%,全年共吸纳6100余名区内外大学生到鄞州就业。今年鄞州区将进一步加大就业扶助力度,拓宽大学生就业渠道。  相似文献   

20.
“你卖掉自己没?”成了今年开春以来应届毕业生见面寒暄的第一句话。随着金融危机的蔓延,原本就严峻的大学生就业形势更是雪上加霜。如何保证高校毕业生找到“饭碗”,成了广东“两会”乃至全国“两会”的热门话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