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正> 一、苗种培育刚出膜的黄颡鱼鱼苗主要依靠自然卵黄囊提供营养。出膜后2—3天,开始平游摄食,仔鱼期要及时投喂蛋黄或浮游动物(轮虫、枝角类及桡足类的无节肢幼体)。经过20—30天时间的培育,鱼苗体长可达30mm左右,可下塘饲养。此间特别加强黄颡鱼鱼苗培育期间的  相似文献   

2.
<正> 鸡仅能消化吸收饲料中营养的27%左右,而其他大部分排泄出体外,可供鱼类直接利用。特别是对那些体长不到10cm的鲢、鳙、青、鲤等鱼苗,其食性以浮游动物为主,鸡粪肥水可培育大量浮游动物,为鱼苗提供了食饵。  相似文献   

3.
<正> 斑点叉尾鮰(下面简称叉尾鮰)的苗种培育一般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从孵化出膜到1.5—2.5厘米,称作鱼苗暂养。第二阶段为1.5—2.5厘米下塘养成大规格鱼种,称作鱼种饲养。 一、鱼苗暂养:叉尾鮰的鱼卵较大,刚出膜的鱼苗含卵黄较多,个体也比普通家鱼的鱼苗大得多。水温25℃左右时,出膜的鱼苗约需4—5天开口摄食。这一阶段的鱼苗称为卵黄苗,又因呈红色,故又称“红苗”。正常的卵黄苗喜群居,生产上常见到这时的鱼苗在水底头朝里,尾朝外,形成鱼堆,凡散游在堆  相似文献   

4.
上浮仔鱼是指鱼苗孵出后,卵黄囊吸收三分之二,开始上浮水面摄食的个体。此时鱼的全长为12-28mm,体重70-250mg,仔稚鱼的培育是鱼苗培育过程中难度最大的一环,往往成活率较低,在60%左右。为提高其成活率,应在此培育阶段加强技术管理。1、培育池培育池以长方形水泥池为好,设于近水  相似文献   

5.
<正>(一)欧洲丁桂鱼鱼苗培育应注意的事项1、适时下塘:鱼苗适时下塘是培育好鱼苗的关键技术之一。施肥后,池塘中不同浮游动物出现的时间顺序不同,而刚开口摄食的丁桂鱼鱼苗的食性范围还较窄,开始必须以  相似文献   

6.
<正> 根据苗种的食性转变,培育苗种一般分为两个阶段。一、将鱼苗育成3.3cm 左右的夏花。(一)育苗池的条件 面积1—4亩,水深1—1.5m,水源充足,水质良好,排灌方便。冬季干池、日晒夜冻,到鱼苗下池前10天,必须  相似文献   

7.
<正> 三、鱼苗、鱼种培育(一)鱼苗培育细鳞斜颌鲴从出膜到开口摄食约需4—5天,在鱼苗下塘前应先投喂蛋黄或豆浆等人工饵料,当观察到鱼苗开口摄食后,才能下塘培育。细鳞斜颌鲴鱼苗从主动摄食开始,以浮游生物为食,而后随着个体逐渐生长,食性逐渐转化,经过浮游生物和腐屑混合营养过渡阶段(全长为1.5—3.3厘米)以后,才完全转化为成鱼的食性。细鳞斜颌鲴鱼苗的堵育方法和常规或名优鱼苗的培育方法基本相似,其放养密度可根据养殖条件和要求而具体决定。由于细鳞斜颌鲴鱼体娇嫩,一般不到1寸  相似文献   

8.
<正>鱼苗的培育是指鱼苗经过15-20天的饲养,长成3厘米左右的夏花鱼种,饲养鱼苗要细致和小心,这是因为鱼苗小,游动能力弱,取食能力低,对外界环境和敌害生物袭击的抵抗力差,新陈代谢水平高等特点决定的,  相似文献   

9.
<正> 培育2~3厘米的鳜鱼夏花鱼种是人工养殖鳜鱼的关键技术。主要掌握如下技术要点:一、掌握刚孵出的鳜鱼苗摄食特性,适时提供适口饵料鱼。刚出膜的鳜鱼苗,体长约2.5~4.1毫米,鱼苗依靠卵黄囊供给营养,此时属于内源性营养阶段。5天之后,卵黄囊由于消耗不断变小,消化管明显增长变粗,有的鳜鱼苗已能摄食到刚出膜的其它鱼苗,该  相似文献   

10.
<正>水花是受精鱼卵经前期孵化工作破膜后的具有一定游泳能力尚未开口吃食的鱼苗的俗称,专业术语称作仔鱼。水花鱼苗下塘成活率高低,直接影响夏花鱼苗生产成败。笔者从事家鱼繁殖和苗种培育工作二十余年,就影响水花下塘成活率的几个关键因素进行总结,希望能给广大鱼苗养殖户以帮助。一、适时下塘水花下塘最佳时机为水花能平游,见腰点(鳔充气),卵黄囊基本消失时,因此  相似文献   

11.
<正> (三)鱼苗培育 鱼苗培育是指孵化出膜后经过培育至5厘米左右鱼种的过程。这一阶段约需要20—30天,一般为25天。鱼苗培育可以采用二种途径:一种池塘培育鱼苗;一种集约化培育鱼苗,二种方法各有不同特点,均属于最有效的鱼苗培育方法。培育鱼苗过程中要求较高的饲养技术水平及严格的管理措施,其生产指  相似文献   

12.
鱼苗培育是指水花下池经25天左右饲养成体长3cm左右的夏花鱼种。由于鱼苗小,体弱娇嫩,活动能力差,摄食范围狭,摄食能力低,新陈代谢水平高,对外界环境的变化十分敏感。因此,鱼苗至夏花的培育必须精心管理,小心操作,创造适合鱼苗生长的有利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3.
<正> 苗种培育是指将鱼苗培育到3厘米夏花鱼种。目前有以下两种培育方法:1、原繁殖池培育 原池培育又分两种做法:一是在亲鱼产卵孵出鱼苗后,让亲鱼继续留在繁殖池中繁殖鱼苗。亲鱼和鱼苗同池喂养,待鱼苗养到3厘米左右时,捕出移到成鱼  相似文献   

14.
<正> 鱼苗培育是指鱼苗、鱼种饲养的第一阶段,即从孵化后出环的鱼苗饲养到夏花鱼种。鱼苗培育在养鱼生产中是十分重要的一环,因为鱼苗身体微小,细若针芒,活动力弱,摄食能力低,对饵料的选择要求高,对外界环境条件的适应性及避敌害生物袭击的能力差。因此,必须在良好的池塘环境条件下精心培育,才能获得较高的成活率。一般在鱼苗培育过程中的生产指标,要求成活率达到80%以上;其规格要求在3厘米左右,而且群体整齐、健壮、无病伤。 一、放养密度 放养密度与鱼苗的生长快慢和成活率高低有密切关系,一般应根据鱼苗的体质、种类、水质肥度、人工饵料的多少、注水排水条件、培育技术和计划培育夏花鱼种的规格要求等灵活掌握。放养密度过大,鱼苗生长慢,成活率低;密度过小,虽然鱼苗生长快,成活率高,但浪费水面。合理的放养密度应掌握以下原则:①  相似文献   

15.
1黄颡鱼苗种的生物学特征1.1生活环境黄颡鱼鱼苗对不良环境是适应力差,对水环境的要求比成鱼严格,适应的范围小。鱼苗要求pH值为7.0,pH值低于6.5和高于8.0,都会影响黄颡鱼的生长和发育,甚至会带来疾病。如pH>8.0的水体,黄颡鱼苗常出现体表发白,皮肤粘液增多,体表腐烂的症状。对温度的适应能力也比成鱼差,它的生存水温为15℃—32℃,最佳水温为22℃—27℃。溶氧要求5.0mg/L以上。1.2食性出膜后的黄颡鱼仔鱼前期全部是内源性营养,随着卵黄囊慢慢被吸收,卵黄囊变小,2—3龄日后,内源性营养和外源性营养相结合,5月龄后,卵黄囊全部消失。此时体长…  相似文献   

16.
<正>三、苗种培育鱼苗出膜后3天,卵黄囊吸收完毕,体长达到5mm,可作水平游动,开始摄食,即可进入苗种培育阶段,此阶段是养殖的关键。1、清池消毒。放养鱼苗前对水泥池或土池都必须进行清塘处理,可以杀灭潜伏的细菌性病原体、寄生虫、对鱼不利的水生生物(青泥苔、水草)、水生昆虫和蝌蚪等敌害生物,减少鱼苗病虫害的发生和敌害生物的伤害。  相似文献   

17.
<正> 鱼苗经过前一阶段的培育,各种鱼的食性已开始发生分化。如仍留在原池培育,则由于密度过大,食料不足,势必影响鱼苗的生长,所以必须要分养。但如直接放入大水面养食用鱼,又因鱼体仍太幼小,会造成大量死亡。因此,还需再经过一段时间精细的饲养和管理,养成体格健壮,达到一定规格要求的鱼种,然后再进行成鱼饲养,这是紧接着鱼苗饲养的一个不可缺少的  相似文献   

18.
<正>鱼苗培育就是孵化出环的鱼苗,开食后在鱼池饲养15~20天,养成为全长3cm左右的夏花鱼种,这一阶段俗称发花或发塘。由于此阶段鱼苗处于初生与自然界相适应的时期,培育管理至关重要。现结合实际简要介绍鱼苗培育管理技术,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一)欧洲丁桂鱼鱼苗培育应注意的事项 1、适时下塘:鱼苗适时下塘是培育好鱼苗的关键技术之一。施肥后,池塘中不同浮游动物出现的时间顺序不同,而刚开口摄食的丁‘桂鱼鱼苗的食性范围还较窄,开始必须以轮虫和枝角类的无节幼体为食,因此下塘时必须是轮虫和无节幼体发生的高峰期,才能保证其充分的营养需求.  相似文献   

20.
<正> 近年来,鱼苗培育成活率普遍较低,一般只有30%左右,影响了养殖效益。根据笔者在江苏省宝应湖农场调查,主要原因有: 1、鱼苗质量差。 由于近年来人繁亲鱼严重退化,鱼苗质量普遍下降。鱼苗表现为生长 速度慢,抗病能力差,畸形苗多,直接影响鱼苗培育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