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现代市场经济运行中,由于供给方调整供给数量须耗费调节成本,因而传统分析中的"总量均衡中心点"两侧便分别存在着"低位临界点"与"高位临界点",这两点界定了一个特殊的总量均衡区间。总量均衡区间的存在,将使按照传统理论实施的旨在达成充分就业的宏观调控产生一种政策效应的系统性偏差,为减小以致消除这种偏差,宏观调控应确立并遵循"下限原则"。  相似文献   

2.
现代市场经济运行中,由于调整供给量须耗费调节成本,因而传统分析中的"总量均衡中心点"两侧便分别存在着"低位临界点"与"高位临界点",这两点界定了一个特殊的总量均衡区间.总量均衡区间的存在,将导致一定的社会福利"无谓损失",同时,因社会福利格局变动将产生源自不同方面的宏观调控阻力,对些,须采取不同的政策措施予以应对.  相似文献   

3.
管怀鎏 《经济经纬》2007,100(6):19-22
现代市场经济运行中由于供给方调整供给量须耗费调节成本,因而传统分析中的"总量均衡中心点"两侧便分别存在着"低位临界点"与"高位临界点",这两点界定了一个特殊的总量均衡区间.总量均衡区间的存在将对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产生一种特殊的"放大"效应,从而对宏观经济运行与调控产生诸多负面影响.对此须予以充分关注,并采取必要措施加以应对.  相似文献   

4.
总量均衡区间与宏观调控应确立的若干新原则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供给方调整其生产规模所需的成本可称为调节成本。由于存在调节成本,传统分析中的“总量均衡中心点”两侧便分别存在着“低位临界点”与“高位临界点”,这两点界定了一个特殊的“总量均衡区间”。“总量均衡区间”的出现对宏观调控将产生诸多重要影响,使之面临一系列新问题、新挑战。为有效应对这种新情况,在宏观调控实践中有必要相应地确立“近似均衡原则”、“适度超前原则”、“临界点原则”、“供给方原则”。  相似文献   

5.
市场均衡就业区间及其对社会就业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分析微观调节成本入手,证明由于存在这种特殊的经济运行费用,因而传统分析中宏观层面上市场就业均衡点的两侧分别存在着“低位临界点”与“高位临界点”,这两点界定了一个“市场均衡就业区间”,社会就业一旦进入该区间,市场机制便不能可再对其作出调节。市场均衡就业区间的主要特点在于,其均衡是一种特殊的就业失衡,市场机制对之无能力力,一般的宏观经济政策亦无法对其发生作用。市场均衡就业区间的存在对社会就业有站多方面的重要影响。它使社会就业对供求总量波动的反应呈现出一定“粘性”,使市场机制对社会就业的调节空间减小;使政府调控社会就业的重点二元化;使个体经济在缓解就业失衡压力,扩大社会就业方面占有了特殊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我国内部经济与外部经济失衡的现状进行梳理,并从经济结构角度探究引起内外失衡的原因,指出未来我国宏观调控的政策取向应从"总量调控"转向"结构调控",继续扩大内需,稳定外需,加强市场经济体制及社会管理体制改革,有效发挥财政减税政策,扶持服务业及服务贸易发展,带动产业结构、贸易结构均衡,最终实现内外经济均衡和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相似文献   

7.
各级党和政府提高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首先体现在对宏观经济形势的把握和调控上."加大宏观调控,预防经济过热",成为近两年我国宏观经济调控工作的主旋律,同时,也是近几年我国经济的基本走势和政策取向.我国政府采取宏观调控的方法和措施是:调整汇率,解决、推动经济转向;调整利率,适当加息,遏制投资和贷款的过快增长;调整产业结构.宏观调控中存在的问题,从调控的手段上看是"三多三少".  相似文献   

8.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宏观调控从性质上可分为紧缩性与扩张性两大类型。在具体的政策操作实践中,这两种类型的宏观调控长期存在总量调控与结构性调控并存的双轨模式。其中,结构性调控扮演了重要角色,其通过对经济结构的主动调整最终引致经济的收缩与扩张效应,从而达到逆周期的政策效果。这种以结构性调控为主、总量调控为辅的调控方式成为中国宏观调控的最大特色。结合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大量运用结构性政策的经验,笔者认为,结构性调控与总量调控相结合构成了系统的宏观调控理论及政策体系,而结构性调控政策不仅弥补了西方主流反周期政策中仅包含总量政策的缺陷,也是对2012年以来政府实施的“微刺激”、区间调控与定向调控等结构性扩张的理论提升与现实回应。  相似文献   

9.
2014年2月21日,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举办第56期"经济每月谈",主题为"全面深化改革、经济转型与稳中求进的相互关系"。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常务副理事长郑新立指出,现阶段宏观调控的重点要从总量调控为主转向结构调整为主,通过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来实现稳增长。实行以结构调整为主的宏观调控,需要计划、财税、金融这三大调控杠杆形成合力。结构性调整的政策要从选择性的调整政策转向功能性的调整政策。  相似文献   

10.
金融宏观调控行为的经济法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西臣 《经济经纬》2007,(6):154-157
金融宏观调控作为宏观调控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于一国宏观经济调控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金融宏观调控作为一个"复杂问题",从某种意义上而言,学术界对其认识尚处混乱状态.作者以"金融宏观调控行为"为焦点进行研究,具有从问题源头厘清头绪的优势,依照"金融宏观调控行为结构及特征"的理论,实证分析了我国金融宏观调控行为存在的不足,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