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7 毫秒
1.
近几年,影视文娱行业的快速发展吸引了巨额资本进入,也导致此类轻资产行业发生了大量并购事件。并购标的的高溢价造成了企业商誉规模巨大,而商誉减值也成为影响企业的重要因素。传媒业频频高溢价并购的原因、大额商誉的减值风险以及高商誉对企业信用的影响都值得思考。针对这些问题,文章基于长城影视视角,对传媒业并购商誉以及商誉减值的风险展开研究,得出结论并提出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2.
近几年,轻资产公司因并购积聚了巨额商誉,减值风险逐渐暴露,轻资产公司的商誉减值问题一时之间成为学术界关注的热点和焦点。现以天神娱乐为例,分析其商誉减值风险成因及轻资产公司巨额商誉风险,并提出改进轻资产公司商誉后续计量方法;中介机构加强监管等轻资产公司并购重组下商誉减值风险的防范对策,以此来防范商誉泡沫、降低商誉减值风险。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和资本市场的不断完善,我国上市公司并购活动越来越活跃。2012—2016年,我国A股市场一共发生并购项目19 811起,并购总额10.8万亿元,呈现快速增长趋势。2016年,在A股市场上拥有商誉资产的公司超过半数,并购带来的商誉资产总额超过1万亿元,商誉已成为A股上市公司的重要资产。但与此同时,我国上市公司商誉减值严重,减值风险巨大,2012—2016年,我国商誉减值金额五年内增加10倍。上市公司如何防范并购带来的巨额商誉减值风险,成为亟待研究的问题。文章以GIMC公司2017年巨额商誉减值为例,通过文献分析、调查访谈、公司年报数据,以及各种渠道收集的关于GIMC公司并购信息的研究,分析了GIMC公司巨额商誉减值风险产生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4.
在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和政府政策的推动帮助下,传媒行业发展迅猛,很多影视传媒企业也借并购重组来整合上下游产业链。针对企业在并购过程中产生的不合理的高额溢价所产生的商誉的会计处理的相关规定及要求,文章通过行业代表企业华录百纳2014年的并购案例,以现行的新会计准则作为依据,探讨传媒行业存在的高估商誉、高商誉减值问题及原因,同时对商誉减值风险做出相关预防措施以及行业推广,对完善我国商誉的相关准则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巨额商誉减值会给市场带来较大影响及产生严重经济后果,因此如何识别商誉减值风险是投资者及监管部门需要重视的问题。文章以汉邦高科巨额商誉减值为案例,通过构建风险识别框架对巨额商誉减值风险进行剖析,并提出相应的治理防范措施。研究发现,可以从并购主并方背景调查过失、并购方式不合理及盈余管理需求等内部因素,以及中介机构、投资市场表现及制度和监管缺位等外部因素两方面识别企业并购后的商誉减值风险。鉴于此,提出应加强企业内部管理、强化企业与中介机构的联动作用、完善政策制度及提升监管力度等治理措施,将商誉减值风险降至较低水平。  相似文献   

6.
2014—2016年是中小创上市公司并购的高峰期,2017年和2018年已经有多家公司因商誉减值出现了业绩巨亏现象。文章首先分析中小创板块上市公司商誉减值现状及对当期净利润的影响;其次基于并购的角度从商誉产生的根源上对商誉减值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指出对于中小创板块上市公司来说,目前商誉更像是一种风险;最后提出遏制不合理并购、谨慎确认商誉等建议对策,以期降低商誉减值风险。  相似文献   

7.
企业并购能有效促进企业实现外延式发展,帮助企业做大做强,但是溢价并购形成的商誉却为企业埋下了巨大的商誉减值风险隐患。本文对天神娱乐的商誉形成以及商誉减值相关事实进行梳理,发现高额商誉的形成将有可能透支公司资产,加剧财务风险,且商誉减值将会引发严重的利润亏损。为了更好地防范商誉泡沫和商誉减值风险,笔者认为合理准确评估企业价值是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上市公司因商誉减值而导致业绩“暴雷”的事件频繁发生。通过对阅文集团并购新丽传媒这一案例进行研究,发现高估值并购、业绩承诺未达标、管理层可能存在盈余管理动机等都是该公司出现商誉减值风险的成因,可以通过理性评估被并购方资产、合理确定业绩承诺、改进商誉后续计量方法等措施来防范商誉减值风险,为后续国内企业并购中的商誉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随着并购重组规模的不断扩大,我国上市公司累计并购商誉逐年增长,为商誉减值风险埋下了隐患。描述了我国上市公司商誉减值的现状,分析了上市公司高额商誉形成的原因,论述了商誉减值带来的危害,并在最后提出相关政策建议。要降低上市公司商誉减值的风险,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从会计准则方面改进商誉的计量方式;对于有高溢价倾向的创业板上市公司来说,需要在财务顾问方面加强约束;为了对并购标的方产生更大的约束力并降低并购方的风险,可以通过设立分期支付方式向并购标的方支付并购价款;须加强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制度建设,做到在不泄露商业机密的前提下及时、准确、完整地披露财务经营信息。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随着企业并购规模的不断扩大,中国上市企业并购累计商誉额逐年增加,隐藏着巨大的商誉风险。文章通过分析传媒产业某一企业商誉减值暴雷现象,分析了上市企业高额商誉形成的原因,论述了商誉减值的危害,并提出了合理的建议。为了降低企业并购中的商誉减值风险,要规范重组交易,可采用分期付款的方式向对象支付并购价格。同时做到在不泄露商业机密的前提下及时、准确、完整地披露财务经营信息,做到信息对称。  相似文献   

11.
2014—2018年,我国资本市场掀起了一股并购热潮。2015年A股上市公司商誉达到6507亿元,2016—2022年,A股上市公司商誉也一直在万亿以上。如此高额的商誉,意味着存在着很大的商誉减值风险。本文选取了掌趣科技连续高溢价并购的案例,主要分析其巨额商誉成因和风险以及产生的后果,并分别针对上市公司、评估机构、投资者、监管部门提出防范措施,为规避商誉减值风险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2.
近几年来,并购重组已经成为了上市公司的家常便饭,这固然能够推动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但是伴随着并购往往是高额商誉的产生,给上市公司业绩带来了很大的不确定性。本文以上市公司商誉的现状和减值情况为基础,对商誉减值存在的风险以及实行商誉摊销的影响进行分析,从不同方面提出了降低商誉风险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我国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并购地现象在世界兴起之后,我国的企业公司也以并购为手段提高公司的实力和收获更多的经济效益,因国家政策的支持,并购的现象越来越多,大多并购成本要比并购方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高很多,从而形成了大量商誉。依据我国的相关政策,在每年年底都要对商誉做一个减值测试,为了更为准确地体现商誉的真实状况。大额商誉的确认会加大商誉减值的风险,高并购溢价也会产生商誉确认的情况,本文将从商誉确认的源头着手探讨思考高并购溢价的商誉及其减值这一现象。  相似文献   

14.
随着市场化进程地不断加快,上市公司越发倾向于外延式并购重组的方式拓宽公司业务范围和扩大企业规模,并购业务如火如荼,与此同时带来商誉账面价值喷发式的增长,而商誉总额飙高后隐藏潜在的巨大减值风险不容忽视。本文旨在梳理已有的商誉相关文献成果,试从商誉本质、减值原因、经济后果和后续计量方法等方面总结,希望对商誉减值相关问题的解决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5.
商誉作为一项企业获取超额收益的能力,在数量上日益巨大。通过分析中国并购市场的发展形势和现有商誉数值,被收购公司由于并购市场的活跃和资本市场的繁荣被过高的估值,导致市场上商誉占净资产的比例加速上升,使企业商誉难以长久维持,有极大的商誉减值风险。公司对待高溢价并购带来的困境,通常会采用将商誉转入无形资产、将一次并购拆分多次、对赌协议和大量计提商誉减值的手段来操纵商誉控制利润。  相似文献   

16.
陈川 《中国商论》2020,(8):59-60
2018年受经济下行和并购业绩承诺集中到期影响,部分上市公司计提巨额商誉减值,引发业绩暴雷,股票价格随之出现大幅震荡,商誉减值频发引起社会各方面的高度重视。本文主要对上市公司商誉减值的成因进行剖析并找出行之有效的解决措施来应对商誉风险。  相似文献   

17.
新会计准则对于并购商誉的后续计量,选择了国际上通行的减值测试法.该文主要探讨减值测试法的理论依据、新会计准则中对于并购商誉减值测试方法的规定、并购商誉后续计量采用减值测试的优势及弊端问题.  相似文献   

18.
新会计准则对于并购商誉的后续计量,选择了国际上通行的减值测试法.该文主要探讨减值测试法的理论依据、新会计准则中对于并购商誉减值测试方法的规定、并购商誉后续计量采用减值测试的优势及弊端问题.  相似文献   

19.
经济的快速发展,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为了生存与发展,企业并购活动越来越多,呈现不断增长的趋势,其中影视行业尤甚。由于影视行业的未来预期经济收益的不明确性和无形资产较多的性质,商誉的初始计量以及后续计量都需要很多的主观判断。有研究表明,企业会利用长期资产的减值来进行盈余管理。本文主要围绕影视行业的并购活动产生商誉后利用商誉减值进行盈余管理的问题,影视行业的商誉减值存在盈余管理的动机,目的是为管理当局提供合理的商誉会计处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0.
并购重组有助于上市公司在短期内提高业绩、充实经营项目,但上市公司并购重组过程中的商誉减值问题会提高上市公司未来发展的不确定性。据此,本文立足于上市公司并购重组通过介绍商誉本质,分析商誉减值危害,主要探究了商誉减值问题,并提出了避免商誉减值问题的对策,希望对于保护利益相关人合法权益,促进上市公司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助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