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据统计,人类从自然界所获得的50%以上的物质原料,被用来建造各类建筑及其附属设施,这些建筑在建造和使用过程中,又消耗了全球50%的能量。在环境总体污染中,与建筑有关的空气污染、光污染、电磁污染等就占了34%,建筑垃圾则占人类活动产生垃圾总量的40%。侵占土地、破坏生态资源等现象日益严重,已严重威胁人类自身的生存与发展。事实表明,大力发展节能省地型绿色建筑已刻不容缓,同时也是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必然要求。中国绿色建筑的发展目标是,按照中央大力发展节能省地型住宅和公共建筑的要求,以建筑节能为突破口,通过全面推广智能与绿色建筑工作,争取到2020年,大部分既有建筑实现节能改造,新建建筑完全实现建筑节能65%的总目标,大城市和东部经济发达地区要争取实现更高的节能水平;基本实现新增建筑占地与整体节约用地的动态平衡;实现建筑建造和使用过程中节水率在现有基础上提高30%以上;新建建筑对不可再生资源的总消耗比现在下降30%以上。届时,中国建筑的资源节约水平将接近或达到现阶段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相似文献   

2.
据统计,人类从自然界所获得的50%以上的物质原料,被用来建造各类建筑及其附属设施,这些建筑在建造和使用过程中,又消耗了全球50%的能量。在环境总体污染中,与建筑有关的空气污染、光污染、电磁污染等就占了34%,建筑垃圾则占人类活动产生垃圾总量的40%。侵占土地、破坏生态资源等现象日益严重,已严重威胁人类自身的生存与发展。事实表明,大力发展节能省地型绿色建筑已刻不容缓,同时也是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必然要求。中国绿色建筑的发展目标是,按照中央大力发展节能省地型住宅和公共建筑的要求,以建筑节能为突破口,通过全面推广智能与绿色建筑工作,争取到2020年,大部分既有建筑实现节能改造,新建建筑完全实现建筑节能65%的总目标,大城市和东部经济发达地区要争取实现更高的节能水平;基本实现新增建筑占地与整体节约用地的动态平衡;实现建筑建造和使用过程中节水率在现有基础上提高30%以上;新建建筑对不可再生资源的总消耗比现在下降30%以上。届时,中国建筑的资源节约水平将接近或达到现阶段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相似文献   

3.
据统计,人类从自然界所获得的50%以上的物质原料,被用来建造各类建筑及其附属设施,这些建筑在建造和使用过程中,又消耗了全球50%的能量。在环境总体污染中,与建筑有关的空气污染、光污染、电磁污染等就占了34%,建筑垃圾则占人类活动产生垃圾总量的40%。侵占土地、破坏生态资源等现象日益严重,已严重威胁人类自身的生存与发展。事实表明,大力发展节能省地型绿色建筑已刻不容缓,同时也是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必然要求。中国绿色建筑的发展目标是,按照中央大力发展节能省地型住宅和公共建筑的要求,以建筑节能为突破口,通过全面推广智能与绿色建筑工作,争取到2020年,大部分既有建筑实现节能改造,新建建筑完全实现建筑节能65%的总目标,大城市和东部经济发达地区要争取实现更高的节能水平;基本实现新增建筑占地与整体节约用地的动态平衡;实现建筑建造和使用过程中节水率在现有基础上提高30%以上;新建建筑对不可再生资源的总消耗比现在下降30%以上。届时,中国建筑的资源节约水平将接近或达到现阶段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相似文献   

4.
据统计,人类从自然界所获得的50%以上的物质原料,被用来建造各类建筑及其附属设施,这些建筑在建造和使用过程中,又消耗了全球50%的能量。在环境总体污染中,与建筑有关的空气污染、光污染、电磁污染等就占了34%,建筑垃圾则占人类活动产生垃圾总量的40%。侵占土地、破坏生态资源等现象日益严重,已严重威胁人类自身的生存与发展。事实表明,大力发展节能省地型绿色建筑已刻不容缓,同时也是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必然要求。中国绿色建筑的发展目标是,按照中央大力发展节能省地型住宅和公共建筑的要求,以建筑节能为突破口,通过全面推广智能与绿色建筑工作,争取到2020年,大部分既有建筑实现节能改造,新建建筑完全实现建筑节能65%的总目标,大城市和东部经济发达地区要争取实现更高的节能水平;基本实现新增建筑占地与整体节约用地的动态平衡;实现建筑建造和使用过程中节水率在现有基础上提高30%以上;新建建筑对不可再生资源的总消耗比现在下降30%以上。届时,中国建筑的资源节约水平将接近或达到现阶段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相似文献   

5.
本刊讯 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等部委的鼎力支持下,由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中国建筑节能协会及中国城科会绿色建筑与节能专业委员会共同主办的第七届国际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大会暨新技术与产品博览会于2011年3月28日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隆重召开。  相似文献   

6.
<正>从行业趋势看,智能建造是我国建筑业实现绿色低碳发展的重要路径。根据中国建筑节能协会《2022中国建筑能耗与碳排放研究报告》,建筑行业碳排放占全国总量超过50%,其中,建筑运行阶段碳排放占比60%-80%,建材生产的碳排放占20%-40%,施工过程占5%-10%,建筑业低碳转型对我国实现“双碳”目标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7.
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的经济水平也在不断的提升。其中工业行业在当前社会中有着更加广阔的进步空间,同时工业建筑行业中的节能设计理念也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和重视,只有加强工业建筑的节能设计才能为其长远发展提供保障基础。这就要求相关从事工业建筑的单位要及时的更新和优化传统建筑设计的方法,进行合理的改进和完善,促使能够真正的实现节能理念,进一步促进工业经济以及建筑行业的良性发展。因此,文章将围绕工业建筑节能设计为主题来展开分析,通过详细的了解一下我国工业建筑中实现节能设计价值和作用,并提出有利于促进工作建筑中实现节能设计理念的可行性对策。  相似文献   

8.
人们对于环保节能的认识在不断深入,从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到逐渐体会出环保节能的种种好处,主动维护。但在建筑领域,虽然近两年"建筑节能"的字眼频繁出现在媒体上,但是人们对此方面的了解还很有限,不知道它能带来什么切实的好处。而"绿色建筑"从一开始就像雾里看花,不知道其为何物。"绿色"是当下的潮流,确实有很多开发商们希望将此作为自己项目的卖点,但因为其复杂的内涵和高成本,多数只是炒做,有名无实,这样的结果只是令消费者见"绿色"如无物。3月28日,建设部、科技部、国家发改委、国家环保总局共同举办了"第二届国际智能、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大会",探讨绿色建筑的设计方式、节能新技术等热点问题,旨在推动建筑节能,促进绿色建筑的发展。结合此次会议,本刊记者采访了政府官员、权威专家及设计师,以期与房地产行业同人共同探讨时下流行的"绿色""节能"趋势,把握建筑发展新动向。在采访过程中,记者可以体会到,绿色与节能看似与市场没有太紧密的联系,但随着资源的逐渐昂贵、建筑技术的发展、市场化的完善、人们对居住和工作空间要求的变化,这些因素综合起来,必然使其从今天的讨论热点变成未来房屋的实际卖点。  相似文献   

9.
当人口爆炸来临,当高楼大厦崛起,不可再生资源快速流逝,能源,这个全球人民都不得不面对的问题,就已十分迫切地摆在中国人的面前。而在能源消耗上,建筑业是大户,正如建设部副部长仇保兴所说:“严峻的事实表明,中国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发展节能与绿色建筑刻不容缓!”事实上,我们对于“节能”和“绿色”并不陌生,在各种楼盘广告上,时常能看到类似的字眼。但它们似乎一开始就是虚无的概念,而少有人了解其真正内涵。其实“,节能与绿色”是实实在在的,它贯穿于建筑的规划、设计、建造、使用以及维护这一过程,在为我们节约了能源的前提下,也为我们提供了更健康的生存环境。目前,建设主管部门正在制订和完善绿色节能建筑标准,并且制定了“两步走”的战略目标,各地方正纷纷推出大批的绿色节能建筑。本期专题特对“节能与绿色”展开深入探讨,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0.
当人口爆炸来临,当高楼大厦崛起,不可再生资源快速流逝,能源,这个全球人民都不得不面对的问题,就已十分迫切地摆在中国人的面前。而在能源消耗上,建筑业是大户,正如建设部副部长仇保兴所说:"严峻的事实表明,中国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发展节能与绿色建筑刻不容缓!"事实上,我们对于"节能"和"绿色"并不陌生,在各种楼盘广告上,时常能看到类似的字眼。但它们似乎一开始就是虚无的概念,而少有人了解其真正内涵。其实",节能与绿色"是实实在在的,它贯穿于建筑的规划、设计、建造、使用以及维护这一过程,在为我们节约了能源的前提下,也为我们提供了更健康的生存环境。目前,建设主管部门正在制订和完善绿色节能建筑标准,并且制定了"两步走"的战略目标,各地方正纷纷推出大批的绿色节能建筑。本期专题特对"节能与绿色"展开深入探讨,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1.
当人口爆炸来临,当高楼大厦崛起,不可再生资源快速流逝,能源,这个全球人民都不得不面对的问题,就已十分迫切地摆在中国人的面前。而在能源消耗上,建筑业是大户,正如建设部副部长仇保兴所说:"严峻的事实表明,中国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发展节能与绿色建筑刻不容缓!"事实上,我们对于"节能"和"绿色"并不陌生,在各种楼盘广告上,时常能看到类似的字眼。但它们似乎一开始就是虚无的概念,而少有人了解其真正内涵。其实",节能与绿色"是实实在在的,它贯穿于建筑的规划、设计、建造、使用以及维护这一过程,在为我们节约了能源的前提下,也为我们提供了更健康的生存环境。目前,建设主管部门正在制订和完善绿色节能建筑标准,并且制定了"两步走"的战略目标,各地方正纷纷推出大批的绿色节能建筑。本期专题特对"节能与绿色"展开深入探讨,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2.
当人口爆炸来临,当高楼大厦崛起,不可再生资源快速流逝,能源,这个全球人民都不得不面对的问题,就已十分迫切地摆在中国人的面前。而在能源消耗上,建筑业是大户,正如建设部副部长仇保兴所说:"严峻的事实表明,中国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发展节能与绿色建筑刻不容缓!"事实上,我们对于"节能"和"绿色"并不陌生,在各种楼盘广告上,时常能看到类似的字眼。但它们似乎一开始就是虚无的概念,而少有人了解其真正内涵。其实",节能与绿色"是实实在在的,它贯穿于建筑的规划、设计、建造、使用以及维护这一过程,在为我们节约了能源的前提下,也为我们提供了更健康的生存环境。目前,建设主管部门正在制订和完善绿色节能建筑标准,并且制定了"两步走"的战略目标,各地方正纷纷推出大批的绿色节能建筑。本期专题特对"节能与绿色"展开深入探讨,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3.
物业管理的升级版——绿色物业管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人口爆炸来临,当高楼大厦崛起,不可再生资源快速流逝,能源,这个全球人民都不得不面对的问题,就已十分迫切地摆在中国人的面前。而在能源消耗上,建筑业是大户,正如建设部副部长仇保兴所说:"严峻的事实表明,中国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发展节能与绿色建筑刻不容缓!"事实上,我们对于"节能"和"绿色"并不陌生,在各种楼盘广告上,时常能看到类似的字眼。但它们似乎一开始就是虚无的概念,而少有人了解其真正内涵。其实",节能与绿色"是实实在在的,它贯穿于建筑的规划、设计、建造、使用以及维护这一过程,在为我们节约了能源的前提下,也为我们提供了更健康的生存环境。目前,建设主管部门正在制订和完善绿色节能建筑标准,并且制定了"两步走"的战略目标,各地方正纷纷推出大批的绿色节能建筑。本期专题特对"节能与绿色"展开深入探讨,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4.
随着绿色节能意识的加强,推动建筑向节能、绿色、智能化方向发展,是国际建筑界实践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大趋势,也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重要任务。随着我国城镇化、工业化进程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逐步推进,发展绿色建筑,开展建筑节能有着广阔的前景和巨大的潜力。  相似文献   

15.
本刊讯中国绿色建筑与节能委员会第一届三次委员会会议于第六届国际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大会暨新技术与产品博览会期间在北京召开。150多名来自全国各地的委员及新加坡、加拿大和美国的外籍委员出席了会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相似文献   

16.
国家下发的《关于新建居住建筑严格执行节能设计标准的通知》新建住宅将按照50%的节能率设计建造。建筑节能是我国的重要国策,现在的城市,车辆来往频繁,空调等各种耗能量剧增,混凝土覆盖面积广泛,建筑耗能的庞大体量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建筑节能水平还不高,人为因  相似文献   

17.
我国既是人口大国,又是耗能大国。建筑能耗占总能耗的1/4,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建筑能耗在不断地增加,建筑节能是当今建筑行业的一个重要课题.建筑节能主要任务是在保证使用功能、建筑质量和室内环境的前提下,采取各种有效的节能技术与管理措施,降低建筑物的能耗。建筑节能工作的开展,要进一步从各方面、各个角度采取措施,关键是要加强管理,加强管理是建筑节能的重要措施.(一)加强行政管理管理是一种无形的生产力,出色的管理会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有效的行政管理是建筑节能的关键,完善的节能法规是建筑节能的依据。应该健全和制定全国或地方性的建筑节能法规是建筑节能的依据。应该健全和制定全国或地方性的建筑节能法规,制度及实施细则,明确设计、施工、管理各部门在节能达标方面的责、权、利,  相似文献   

18.
概述了中国目前的能耗现状和能源问题面临的形势,介绍了制约节能建筑推广的几个因素,指出今后建筑节能努力的方向是:1)从设备和生产技术的革命达到节能;2)从倡导绿色智能建筑达到节能;3)从使用新能源与洁净能源达到节能;4)从节水、节材达到节能;5)从实行分户供热达到节能;6)从推广会呼吸的房屋达到节能。最后论述了推动发展建筑节能的途径与措施。  相似文献   

19.
论文通过对澳大利亚2座最为优秀的绿色建筑的考察和比较,理清了当今先进的绿色建筑的一般发展策略和实践经验,即其核心关注的目标都是提升室内的环境质量并同时减少对外部环境的损害;其关键环节是建筑节能,还需要整合多项新技术、选用各种新材料,并将管理程序和人性化关怀相协调。上述成功案例的经验对我国绿色建筑的投资、规划、设计、建造和使用管理都会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0.
《中国房地信息》2008,(5):13-13
3月31日,第四届国际智能、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大会暨新技术与产品博览会的成功举办,标志着我国政府已把绿色节能建筑提到相当的高度。绿色建筑指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