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作为直接民主的村民自治,其本身就是社会主义民主的组成部分,它无须去倒逼高层民主,也无须在国家民主层面上为代议民主提供经验 作为中国基层治理经验而存在的村民自治,伴随着此次《村委会组织法》的修订,即将进入一个关键的路口。基于笔者10余年对中国乡村政治的田野调查和理论研究,此次《村委会组织法》的修订重心,应当在于如何让村民自治重回原有制度设计中的直接民主,  相似文献   

2.
“乡政村治”即指在乡镇建立基层政权.对本乡镇事务行使国家行政管理职能。但不直接具体管理基层社会事务;乡以下的村建立村民自治组织——村民委员会,对本村事务行使自治权。这样,在基层农村管理体制中并存着两个处于不同层面且相对独立的权力载体:一是代表国家自上而下行使行政管理权的多镇政府.二是代表村民行使基层社区自治权的村民委员会。在我国“乡政村治”是作为村民自治的现实表现和应然选择提出来的。“乡政”以国家强制力为后盾,  相似文献   

3.
村民自治的健康发展,需要建立健全村民自治组织体系。从历史的逻辑看,村民自治组织的成长是国家政权建设推动的结果。村民自治组织体系的构建关键在于国家政权提供一套完善的制度,推行制度下乡,主要是规范村"两委"关系、建构有效的民主治理机制和规范国家行政权力和自治组织权力之间的关系,实现多元参与主体合作共治的村民自治秩序。  相似文献   

4.
本文分析了村民自治中存在的问题,即选举不够规范、民主制度流于形式、村干部出现寻租现象等等;产生问题的根源,村委会与镇政府关系错位;村两委关系不协调,产生权利冲突;忽视人民的诉求.因此,要进一步加强基层民主建设,完善村级治理,就必须加强制度化建设;加强对村级自治组织的监督;加强干部群众民主意识的培养,提高群众自我治理的能力.  相似文献   

5.
发轫于1980年代初的村民委员会和村民自治,代表着村庄治理的民主化方向。历经30多年的发展,村民委员会和村民自治对于推进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发展社会主义人民民主,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是,现在的村庄治理也面临着不少的问题。例如,村民自治的机构是村委会而排斥了党支部,发生了村党支部和村委会的对立;村庄选举只举行村委会的民主选举而村党支部没有民主选举,导致村党支部威信不高等等。这些现象和情况的发生说明,有关村庄治理中的一些问题,我们并没有思考好、解决好。  相似文献   

6.
徐勇 《开放导报》2004,(6):32-37
本通过对1990年代以来村民自治发展困境的反思,认为中国村民自治的成长从上看需要体制性的行政放权,从下看别需要现代社会组织的发育。村民自治是现代民主-国家建构中产生的,其制度设计中蕴含着现代民主理念。但中国的村民自治具有国家赋权的特点,民主自治的立法精神能否落实取决于行政放权所提供的体制空间,村民委员会为村民自治提供了制度性的自治平台,需要农民组织化参与。传统的家族组织不可能为村民自治提供所需要的组织资源,反而会扭曲村民自治的精神。只有市场他过程中形成的理性化社会和农民的自我组织,才能为村民自治的成长提供必要的社会条件。而民主自治社会将是一个长期发育的过程。  相似文献   

7.
“村民自治”制度是国家实现农村基层政治民主化的主要途径。现行“村民自治”制度的问题集中于它的组织制度和选举制度上。作者认为完善的组织制度是实现“村民自治”的根本保证,完善的选举制度是其组织制度实现“村民自治”本质要求所必须的前提。它们的制度化,对于我国农村真正实现基层民主具有不可低估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马娟 《魅力中国》2011,(17):80-80
我国是一个农村人口占大多数的国家,农村的稳定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中国的稳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一项重大的历史任务,合理有效的村庄治理是我国农村社会和谐稳定发展的前提。1987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试行)》中确立了农村基层实行村民自治原则,村民自治逐步在全国范围内推广。经过20多年的探索实践,我国农村村委会选举积累了大量的实践经验,并逐步从不规范走向了规范化。然而,就在农村民主持续发展的时候,村委会选举中出现了一些影响和破坏正常民主选举的现象,贿选就是其中最重要的一种现象,并且有愈演愈烈之势,严重的影响了我国的基层民主建设。因此。为了切实的推进我国的基层民主建设,推进村民自治制度的完善,本文对我国农村村委会选举中贿选现象进行了概述,分析了村委会选举中贿选现象的表现及其成因,并进一步提出了遏制村委会选举中贿选现象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作为集政治价值、经济价值、社会价值于一体的当代中国农村村民自治,从理论上说,正如景跃进在《国家与社会关系视野下的村民自治》一文中所指出的那样,“它的功能主要是使农民更好地服从国家对农民整体利益所作的安排,同时又为农民改善其在基层社区政治中的处境留有余地”,但在实践中,在相当一部分的村,村民自治尚停留在一般的法律制度层面,人民公社时期遗留下来的行政文化模式仍居主导地位。这类村估计占全国村庄总数的60%以上,更为重要的是,“中国实施村民自治以来,农民负担过重的问题有增无减,农民权利和利益遭受侵犯的严…  相似文献   

10.
“村民自治”是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核心内容,在“四个民主”的制度建设上我们取得巨大成功的同时。暴露出法律上、制度上和对中国农村传统统治势力的治理缺陷。要通过完善“村民自治”法律制度、建立基层财政自治制度和“两委”管理制度来克服“村民自治”在实践中暴露出来的诸多问题。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80年代至今,中国乡村社会逐步形成了以国家行政管制和村民自治为核心内容的“乡政村治”的政治格局。乡镇政府是农村最低一级国家政权,村民委员会是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二者之间是“指导—协助”关系。然而,现实中乡镇政府与村委会的关系(简称乡村关系)却存在着“偏离”成文法律规范的现象。这种状况,严重制约了乡镇行政职能的有效履行和村民自治的健康发展。文章着重分析乡镇政府与村委会之间关系“偏离”的主要表现及其成因,并提出理顺乡村关系的若干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丁德昌 《理论观察》2014,(10):85-88
法治意识是农民公民意识的核心意识,是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内在精神条件。农民法治意识是农民公民意识的内核。村民自治是农民法治意识培育的制度平台,是农民法治意识培育的制度载体、民主方式和实践基石。优化村民自治、培育农民法治意识,不仅应完善村民自治立法,健全村民自治组织体系,还应重塑乡—村法治关系。  相似文献   

13.
扩大基层民主,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基础性工作。作为中国基层民主选举制的产物,村委会、居委会选举从出炉之日起就备受海内外关注。作为中国民主进程中的新生事物,村民自治和城市居民自治见证着21世纪中国政治体制改革扎实推进的步伐  相似文献   

14.
范和村作为“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在乡村基层治理探索中具有自身特色,积累了较好的经验,是珠三角地区探索乡村振兴的一个缩影,也是值得深入研究的乡村治理样本。相比于一些村民理事会的产生是行政力量推动的结果,范和村民理事会是典型的血缘、宗族群体逐步扩展到以村为单位的基层村民自治组织,小理事会+大理事会体现了村民理事会的组织构成特点。范和村民理事会建立了较为规范的运作机制和健全的法人治理结构,以从事公益事业推动乡村公共事业发展。范和村民理事会得到乡贤助力并具有强有力的组织动员能力,做了大量工作,但更多的是体现在公益事业的物质层面上,村民理事会的作用在乡村法治和德治建设上还需要进一步提升和加强。  相似文献   

15.
刘侨 《特区经济》2005,(6):279-281
1998年11月4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五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以下简称“《村组法》”)将村委会明确定性为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  相似文献   

16.
八十年代以来,随着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农村生产方式发生了较大变化,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应运而生.1987年,全国人大出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试行),经过10年试验完善,1999年<村组法>正式出台.在坚持村委会是实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群众性自治组织的基础上,<村组法>进一步细化了基层民主的运作方式:民主选举村委会班子、民主决策村中重大事项、民主管理村中事务、民主监督村委会工作.  相似文献   

17.
广西村民自治组织的发展经历了在全国最先产生的自发阶段,到1987年开始试行村公所制度的曲折阶段,再到1995年以后村委会的全面发展和不断完善阶段。广西对村民自治组织的探索,创建出的一些民主制度、民主实现方式和民主渠道,对推进全国村民自治组织的发展和完善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相似文献   

18.
农民群众是党在农村的重要依靠力量,也是国家政权中最广泛、最深厚的群众基础。扩大基层民主,保证人民群众直接行使民主权利,依法实行村民自治和民主管理,不仅是社会主义民主制度的重要内容,而且是推进农村基层民主建设,密切党群、干群关系,促进农村改革、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的  相似文献   

19.
章文光  李心影  李鹏超 《改革》2024,(2):149-159
行政与自治在长期的博弈中走向耦合是基层治理现代化的应然选择,而实现行政与自治耦合的路径探析尚不充分。J街道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的实践蕴含行政与自治耦合的行为逻辑,通过构建“场域—惯习”框架分析其作用逻辑发现:行政属性赋能、自治属性嵌入的社会工作服务中心,使社区治理场域中“规则”“利益”“关系”场域发生变化,形塑“行政任务对接居民需求”“规范议事协商”“多元联合共治”的惯习。与此同时,社会工作服务中心通过培育主体“认同归属”“契约责任”惯习,重塑“熟人社区”,形成全方位规范制度。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的本体属性和工作机制为实现行政与自治耦合、推动我国基层治理现代化提供了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20.
村民自治过程中村委会面临的矛盾冲突与对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村民自治是农村基层民主的重要形式,在村民自治飞速发展的同时,受体制等因素的影响,不少地区村委会的运行存在一定程度的偏差,村委会面临一定的矛盾冲突。文章通过对村民自治过程中村委会面临的矛盾冲突的分析,提出了相应地解决矛盾冲突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