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陈晓鸣 《上海商业》2021,(4):152-153
立足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当前大学生就业、创业分析可知,高校对大学生的就业、创业指导远远不能满足不了社会的需求,因此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需要成为现阶段高校发展的重要目标。基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本文主要对当前我国大学生就业、创业路径进行了分析研究,希望能够为高校人才培养提供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2.
对麦可思公布的2006~2012年大学生就业薪资数据进行分析,了解大学生就业状况,通过剖析影响大学生就业薪资的因素,找出大学生在择业时容易走入的误区并提出相应策略,以推动高校不断探索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顺应社会需要培养专业人才。  相似文献   

3.
现阶段,大学生就业难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而鼓励大学生进行创业,“以创业促就业”则逐渐成为缓解就业压力,提高大学生核心竞争力的有效途径。因此,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和创业能力,是高校人才培养面临的重要课题。本文通过介绍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内涵及提出背景,阐述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意义,从多个角度探讨高校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4.
岳嘉嘉 《北方经贸》2015,(4):250-251
以高校教育中对经济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为切入点,以改革课堂教育模式、加强实践教学、创新教育环境为改革创新方式,使经济类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适应新世纪开放环境下经济类人才就业的需要,满足大学生自我素质发展的需求.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应用型高校为研究对象,从应用型高校人才培养目标出发,对应用型高校大学生就业价值取向的引导目标予以定位,分析了应用型高校大学生就业价值取向的特点及影响因素,最后提出应用型高校大学生就业价值取向的引导策略。  相似文献   

6.
陈浩  姚明亮 《北方经贸》2014,(5):256-257
在当前激烈的就业竞争下,造成大学生就业难的主要因素是就业能力缺失,而大学生自身所具有的专业技能也已不是经济社会的唯一需要,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有效措施是构建及完善大学生就业的社会系统,改进大学生人才培养模式,加强实践教学,注重创新精神,做到高校、企业、政府及大学生自身的有效匹配、系统结合。  相似文献   

7.
一些经管类大学生就业能力不足,就业难,其主要原因既有高校就业指导力度不够、人才培养模式与社会脱节方面的原因等,也有大学生自身的原因。提升经管类大学生就业能力,需要高校加强就业指导工作,改革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加强实践环节的训练,努力提高经管类学生的人文素质等。  相似文献   

8.
吴柳  王国平 《中国市场》2011,(44):173-174,176
随着就业压力的与日俱增,高校大学生正热衷修炼"灰色技能"来增加就业机会。本文分析了大学生沉迷于"灰色技能"的现状及其成因,从大学生加强自身"内功"的培养、高校深化改革探索创新人才培养新模式、政府和社会创造宽松的就业环境三个方面提出了对策,以从根本上减少大学生"灰色心理"的形成,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为了全面加快新时期大学人才培养体系建设,推动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更好地完成教育改革发展目标,就必须要深入研究大学人才培养全过程,进行深入的创新创业教育融入机制研究,希望通过这一举动不断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素养,推动高质量大学创业就业,并将高校众创空间全面融入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机制当中。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鼓励创业带动就业,促进高校毕业生等青年群体多渠道就业创业。大学生是创新创业战略的生力军,要把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创新创业教育已成为各高校培养人才的关键环节。河北省高校云集,在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方面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本文综合研究了河北省,尤其是保定市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现状,并从学生的视角出发,通过对学生的实际需求的调研,为高校提升创新创业教育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1.
姜宜婷 《市场周刊》2020,(18):0149-0149
大学生就业率为高校人才培养成效的重要标准。随着高校毕业生数量的增加,需要学生具备较强的就业软实力,才能提高就业成功率。文章对就业软实力简要介绍,分析大学生就业现状,进而提出人才就业软实力的培养策略。  相似文献   

12.
促进劳动力资源整合、实现人力资源优化配置是供给侧改革的重要内容。作为国家人力资源特别是优质人力资源的供给方——高校,如何优化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大学生的就业、创业能力,实现满足企业发展需求、大学生高质量就业的双赢,是应当认真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在研究供给侧改革与高校大学生就业创业工作关联的基础上,分析当前大学生就业创业能力现状,提出供给侧改革背景下提升大学生就业创业能力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王传兴 《北方经贸》2009,(5):161-162
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转向“大众教育”,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目益突出,青岛地区大学生就业也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造成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是就业渠道不畅通、就业期望值过高、择业城市化、就业非规范化、人才培养模式不尽合理、大学生信心不足带来的心理障碍等。对此,我们应该从扩大就业渠道,加大对大学生的就业观教育,促进规范化就业,改革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等几个方面共同努力,以缓解青岛大学生就业压力,促进岛城大学生就业,  相似文献   

14.
目前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依然严峻。如何解决这个问题仍然是社会关注的焦点。为全面了解大学毕业生就业创业情况,章丘对全市2013年的大学生就业创业情况进行了专项调查。旨在对大学生就业期望与实际就业的相关问题进行实证研究,为高校就业指导和人才培养提供资料与对策研究依据。  相似文献   

15.
针对目前我国大学毕业生就业不足的现状,结合产学研合作的相关原理,指出产学研合作对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的重要作用,其中,高校校办产业扮演了重要角色,在人才培养方面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利用高校校办产业资源为大学生提供就业实践机会、提高大学生的就业能力与综合素质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6.
大学生在校阶段是其接受高等教育的最后一程,但不应成为高校培养人才的最后一个环节,毕业生就业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高校的办学声誉和办学实力。大学生就业还有可能成为高校与社会用人单位联系的桥梁。可见大学生能否成功就业事关高校培养的人才是否符合社会需求,以及国家人才战略能否顺利实施。因此,全面提升大学生就业率及就业质量对于高校人才培养和服务社会功能起到了"风向标"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针对目前我国大学毕业生就业不足的现状,结合产学研合作的相关原理,指出产学研合作对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的重要作用,其中,高校校办产业扮演了重要角色,在人才培养方面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利用高校校办产业资源为大学生提供就业实践机会、提高大学生的就业能力与综合素质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8.
2003年以来,我国高校毕业生的初次就业率一直徘徊在70%左右,整个社会的就业创造能力出现回缩迹象,给大学生就业形势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和压力。我国劳动力总量相对过剩和结构性失业交织在一起,影响了中国大学毕业生就业。大学生就业结构性问题源于我国的经济和产业结构、劳动力市场结构、高等人才培养结构等问题。破解大学生就业结构性难题的对策:加大宏观调控力度,调整经济和产业结构;促进经济增长与完善体制,改善就业环境;优化高校人才培养结构,提升大学生就业竞争力。  相似文献   

19.
体育专业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当前全球经济严峻形势下,大学生就业难题日益凸显,体育专业毕业生就业局面空前紧张。分别从宏观经济形势、高校人才培养模式,以及大学生自身综合素质等方面,分析造成当前大学生就业难题的原因。结果表明,高校面向市场需求优化办学模式、大学生转变就业观念和提升综合素质是解决当前就业难题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0.
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的到来,我国大学生就业问题的严峻性日渐凸显。供需结构、就业领域、专业方向和就业区域不平衡成为当前大学生就业困境的具体表现,在社会、用人单位、高校和毕业生自身等四方面因素分析的基础上,从人才培养和就业服务等两个方面对高校就业指导机制的改革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