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于金卉  王欣 《科技和产业》2022,22(8):167-171
养老机构数字化转型由于信息技术的进步和养老机构发展的局限性而受到广泛关注。对养老机构数字化转型进行文献梳理,结合企业、养老行业等的研究,从养老机构数字化转型的内涵、阶段划分、实现路径、面临障碍分析视角和策略等维度构建养老机构数字化转型研究的基本框架,总结现有研究的不足及未来转型的发展方向,为推动养老机构数字化转型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2.
杨悦 《宁波经济》2023,(3):31-32
<正>现阶段,中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数字经济成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阶段的新引擎,民营企业的数字化转型,有助于激发企业发展新动能,提升产业链韧性,实现企业生产技术革新,运营能力提高和管理水平优化。近年来,宁波一批民营企业通过数字化转型,打开了全新的发展空间,数字化赋能企业的速度和力度不断显现。宁波市民营企业数字化转型发展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2016-2018年的“5G+智能制造”,该阶段主要是倡导企业数字化改造全覆盖,  相似文献   

3.
产业集群数字化转型是实现中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手段。文章基于广东省关于“加快产业集群数字化转型推进先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专题调研及问卷数据,检验了产业集群归属是否促进企业数字化转型和提升企业数字化转型成效,同时探究其作用机制,并考察了企业产业链供应链特征、企业规模与所有制以及企业技术特征等不同情境下产业集群效应的异质性。结果表明:产业集群有利于推进企业数字化转型进程并提高数字化转型成效,且集群内的企业主攻生产制造环节更能充分发挥效能。产业集群的效应在企业产业链供应链特征、企业规模与所有制以及企业技术特征三个方面体现出异质性,更有利于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薄弱、中小民营和“专精特新”等企业破解数字化转型难题。机制分析表明,产业集群通过共享技术研发、培训服务、同源供应商和订单分配等途径推动数字化转型,反映出集群的知识溢出、资源共享和交易匹配等三大效益机制。该研究以一手调研数据拓展了现有文献中对产业集群与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测度方法;以机制分析揭示产业集群影响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机制和阶段差异,印证并深化产业集群理论。文章的研究结论为企业“不敢转、不想转、不会转”,推动中国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实现高质...  相似文献   

4.
基于TOE(技术-组织-环境)理论框架,整合技术-组织-环境3个层次的前因变量用以构建重污染企业绿色转型模型,通过fsQCA(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研究方法对重污染行业中85家上市企业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并从组态视角研究5个前因变量的相互作用及对企业绿色转型环境绩效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重污染行业中上市企业绿色转型高环境绩效的重要前因变量是绿色技术创新和环境规制。企业绿色转型高环境绩效的组态路径主要有4种,分别是技术-组织主导型、环境-技术主导型、技术-组织-环境协同型以及环境-组织主导型。这表明企业实现绿色转型高环境绩效存在多条可选择路径,企业应结合自身优劣势,利用前因变量之间的替代和互补效应,实现多样化企业绿色转型高环境绩效。  相似文献   

5.
肖静华 《改革》2020,(4):37-49
现有探讨企业数字化转型的研究尽管指出了从工业化到数字化的转型是一种根本性变革,并分析了数字化与工业化的具体差异,但对于为什么这一转型是一种根本性变革,即对于企业数字化转型的跨体系性质,目前还缺乏整合性研究。本文研究表明:一方面,驱动因素的改变,使工业化体系和数字化体系的资源属性和信息结构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由此引致企业边界、市场基础、组织结构、市场结构及价值实现均发生了系统性变革,因此,企业从工业化向数字化的转型是跨体系转型而非同一体系内的转型;另一方面,管理适应性变革是企业突破工业化体系的路径依赖、构造数字化体系的新路径,是实现跨体系转型的关键,其中,适应性组织学习是管理适应性变革的重要方式。这一研究阐释了企业跨体系转型的根本原因,从企业层面揭示了新一代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内在机制。这些结论对于企业数字化转型的理论具有知识增进的价值,对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实践亦具有管理启示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李明洋  张乃丽 《世界经济研究》2022,(10):118-134+137
近年来,企业为应对数字经济发展潮流纷纷推行数字化转型,数字化转型的影响及效果备受关注。关于企业数字化如何影响“走出去”在学术界存在一定争议,文章针对该问题展开理论与实证研究。通过建立理论模型发现,当OFDI可变成本小于贸易可变成本时,企业数字化转型会促进“走出去”,反之则起到抑制作用。实证研究采用文本分析法,利用数字化转型关键词词频作为企业数字化转型指数,并使用该指数进行实证检验。实证结果显示,企业数字化转型有利于促进企业“走出去”,并且在通过一系列稳健性和内生性检验后仍然成立。异质性检验发现,企业数字化转型对“走出去”的影响不存在地区异质性,但与企业类型、行业和促进方式有关。进一步研究发现,数字化技术、人工智能与互联网的发展促进了“走出去”,但电子商务的发展则抑制了“走出去”;此外,政企关系在企业数字化转型对“走出去”的影响中发挥着正向调节效应。  相似文献   

7.
数字化改造已是企业转型升级的最重要路径,现有研究加深了社会和企业家对数字化转型的认知,但是尚未有学者关注到企业数字化转型与投资效率的关系。文章以2012年以来我国制造业上市公司作为研究对象,分析了不同类型数字化转型对企业投资效率的影响,并考察了企业专业化发展的中介效应和高管认知能力的调节效应。分析发现:数字化转型对企业投资效率存在“倒U”型影响,现阶段大多数企业数字化转型水平较低,尚未达到投资效率最大值对应的数字化转型深度,说明“倒U”型的右侧负效应主要来自少数极端值。专业化发展在数字化转型与投资效率之间承担了显著的中介角色,数字化转型促进了企业专业化发展,专业化发展与投资效率存在“倒U”型关系。高管认知能力对数字化转型与投资效率关系存在调节效应,但主要发生在二者正相关阶段,高管认知能力越高的企业,数字化转型对投资效率的正影响越强。此外,异质性分析表明数字化转型对投资效率的影响仅存在主动实施数字化转型的企业中,被动实施数字化转型无法改善企业投资效率。  相似文献   

8.
<正>以政府推动和市场主导,共同繁荣服务业数字化转型生态,提升数字服务覆盖广度和渗透深度,构建优质高效服务业新体系服务业是浙江主动力产业,2022年贡献了全省54.3%的经济总量、58.4%的税收、69.8%的外资和80.4%的市场主体,推进其数字化转型是深入实施数字经济创新提质“一号发展工程”必然要求。早在2003年,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同志就作出建设“数字浙江”的重大部署,并写入“八八战略”,强调用现代信息技术改造服务业。  相似文献   

9.
刘鑫  聂迎春 《科技和产业》2023,23(3):192-197
企业可充分利用数字要素解决经营困难,从而提高业务竞争和抗风险能力,智能化改造与数字化转型已成为企业纾困的必然选择。中小制造企业存在资金薄弱、经营范围窄、目标市场单一等特性,其数字化转型阶段和技术路径选择与大型制造企业存在差异,需要洞察中小制造企业转型升级关键瓶颈,结合实际问题探讨转型路径与对策。为此,梳理了中小制造企业数字化转型瓶颈问题,探究其发展过程中不同阶段的特征因素,进而提出中小制造企业数字化转型动态演进路径。研究建议加强顶层规划意识、发挥业务战略导向、注重组织保障建设、引领企业转型探索、打造资源共享平台、健全技术标准规范,推动中小制造企业数字化转型发展。  相似文献   

10.
宋田桂 《特区经济》2009,(12):47-49
目前,无锡处于经济国际化、区域城市化、新型工业化高度重合的关键阶段,面临着国际经济复杂多变的环境,过去那种过度依靠外来劳动力的"人口红利"支撑、依赖工业主导的发展;依靠政策优惠、土地资源等的创业模式已难以为继。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无锡积极转变发展理念,创新发展模式,建设创新型经济领军城市和生态文明先驱城市,探索科学发展新路径,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转型升级,构筑未来发展新优势,在科学发展的道路上,向率先实现基本现代化攀登。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以2012—2019年中国A股上市制造业企业为研究样本,基于文本挖掘方法获取年报披露的数字化转型数据,探究数字化转型各阶段对制造企业财务绩效的影响,并构建基于结构方程的多重中介效应模型,分析数字化转型影响制造企业财务绩效的多重路径。研究发现:数字化转型的两个阶段,数字技术应用和数字化商业模式转型都可以显著提升制造企业财务绩效,其中数字化商业模式转型的绩效提升作用更强;进一步地,数字化转型可以通过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人力资本使用效率和增加技术创新产出的路径促进制造企业财务绩效提升,通过增加交易成本和增加技术创新投入的路径抑制制造企业财务绩效提升;情境分析结果表明,数字化转型在国有企业、知识产权保护程度更高以及环境动态性更强的样本中,对制造企业财务绩效具有更明显的提升效应。  相似文献   

12.
陈云腾  陈卓 《科学决策》2023,(1):78-103
在数字经济时代构建区域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新发展格局背景下,国有交通投资集团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亟需以谋定长远的战略眼光,加速推进数字化战略转型,构建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的新发展格局,以应对新形势挑战、持续增强企业竞争力、创新力和抗风险能力。本文基于中台架构的数字化战略变革理论逻辑、数字化转型的最佳场景实践,剖析国有交通投资集团数字化转型发展的内涵本质、中台架构体系及其关键技术、数字赋能的多跨场景应用,以及数字化转型进程中面临的挑战与展望,探究如何创新思维模式、业务架构及配套保障,精准把握数字化转型的驱动力、方向、时机和路径提供了建议,为重构创新企业管理价值理念、组织结构、商业模式,实现企业资源优化配置,激发数据要素创新驱动潜能,推动企业可持续、高质量发展起到积极的战略支撑具有重要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3.
林东 《上海国资》2022,(6):78-80
<正>企业集团资金管理数字化转型是一个持续改善的动态过程国有企业集团肩负政治、经济与社会责任,同时具有数字化转型的核心内外部资源,率先进行数字化转型是建设数字中国的必然要求。本文从国有企业集团资金管理数字化转型的视角切入,通过总结梳理企业集团资金管理数字化转型的技术条件、路径选择以及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14.
俞超 《浙江经济》2023,(5):67-68
<正>坚持先立后破,强化政策引导,激发企业动力,分阶段有序推进化纤行业低碳转型高碳行业低碳化是稳妥推进产业绿色低碳转型兼顾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36次会议上指出,“双碳”工作要处理好“发展和减排的关系”,要“在经济发展中促进绿色转型、在绿色转型中实现更大发展”。笔者以萧山化纤行业为例,分析高碳行业的低碳转型路径。  相似文献   

15.
当前,湖南面临加快发展与加快转型的双重压力,发展正进入一个新的阶段,要在未来发展中形成新的竞争优势,实现“两个加快(加快建设全面小康、加快建设两型社会)”、“两个率先(在中部地区率先实现全面小康目标,在全国率先走出一条两型社会建设的路子)”,必须立足“投资主导一工业推动”的阶段性发展特征,把握“十二五”规划新要求和发展环境新变化,瞄准科学跨越、富民强省目标,抢抓发展机遇,突出在产业转型的主攻方向、主动权、着力点、长效机制和社会环境五个层面着力,促进湖南发展动力由重“投入”转向重“创新”、发展目标由重“总量”转向重“质量”,努力实现创新发展、绿色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企业数字化转型是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现有研究对其进行了广泛的探讨,但研究主题较为分散,缺少统一的研究框架为其后续研究提供借鉴。利用知识图谱技术对国外企业数字化转型相关文献进行知识基础和研究主题分析,归纳出“资源基础-数字化系统-数字化流程-数字型组织-数字生态系统”5层次企业数字化转型研究框架,分析出平行式、自下而上、自上而下和协同式4种数字化转型的研究路径。基于研究结论,提出5个可能的研究方向,以供后续研究参考。  相似文献   

17.
刘浩 《科技和产业》2023,23(24):22-27
解决好中小制造业企业数字化转型问题是全面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培育新经济增长极的重要内容之一。借鉴美、德经验,坚持政府引导、市场多方参与的平台化发展路径。建议面向中小企业聚集产业,体系化布局数字化转型促进中心,建立政府主导、产学研用共同参与的工业互联网公共技术服务平台,构建可持续发展的平台运营模式,围绕制造业企业“诊、研、产、供、销、服、评”关键环节开展技术服务,帮助中小制造业企业开展数字化转型升级改造。  相似文献   

18.
推动企业数字化转型除了技术进步和资源扶持外,更需要有效激发企业转型的内生动力。基于企业行为理论,通过选取2012-2021年制造业行业的上市企业,研究了期望业绩差距对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影响及传导机制。实证发现,期望业绩差距与制造业企业数字化转型程度之间呈“U型”非线性结构关系,即在期望业绩顺差和期望业绩逆差越大的两端,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动力越强,表明我国传统企业数字化转型既有“居安思危”的谨慎性需求,也有“穷则思变”的变革性需求。传导机制分析表明,期望业绩顺差因资源冗余效应,期望业绩逆差通过倒逼管理者增加创新投入和改进组织韧性,提高了企业数字化转型水平。期望业绩差距下企业实施数字化转型能提高企业未来期望业绩,但具有时滞性。  相似文献   

19.
走出转型升级的浙江新路就是要矢志不渝地在围绕促进“新战略布局、新精神状态、新驱动力量、新推进路径、新发展境界”这“五新路”上真抓实干、久久为功,从而实现浙江全面走上转型升级新路子的重大战略目标。  相似文献   

20.
当前,数字经济已经成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各大省市纷纷发挥自身优势,抓住历史机遇,强力推进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致力于打造数字经济领军城市。文章以无锡市现代服务业10个细分子行业为研究对象,分析了服务业数字化转型成效及影响因素,发现数字化转型虽然推动了无锡市现代服务业的变革,使得行业生产效率提升较快,但距离行业数字化转型发展预期还存在一定的差距,服务业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水平均有待进一步提升。在此基础上,文章给出了加大无锡市现代服务业“两化”融合的具体措施,以期为提高服务业整体生产效率,实现无锡市现代服务业的高质量发展目标提出一定对策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