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立法文本中“shall”的法理意蕴及其翻译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情态动词"shall"在立法英语中的用法及翻译一直是法律语言学关注的焦点。文章主要考察英语立法语篇中情态动词"shall"的分布及使用规律,分析"shall"的语义、法理意蕴与实践价值,并通过比照汉语立法语篇中情态动词"必须"和"应该"来透视英汉立法语篇情态动词的正确使用和准确翻译,以期对中外立法语言的翻译有实际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语用学是语言学的一个分支学科,研究的是说话者如何使用语言实现成功交际的问题。以语用学中的语域理论、言语行为理论及语境理论为视角,分析比较哈代小说《还乡》三个译本中的标题翻译、对话翻译及心理描写翻译,得出如下结论:在语域选择上,张谷若第二个译本的标题翻译更符合中国读者的阅读习惯;在言语行为方面,张谷若两个译本的对话翻译更好的再现了原作中人物的语气;从语境角度看,张谷若和王守仁的译本在心理描写翻译上各有可取之处,同时又都存在不足。  相似文献   

3.
语用学是语言学的一个分支学科,研究的是说话者如何使用语言实现成功交际的问题。以语用学中的语域理论、言语行为理论及语境理论为视角,分析比较哈代小说《还乡》三个译本中的标题翻译、对话翻译及心理描写翻译,得出如下结论:在语域选择上,张谷若第二个译本的标题翻译更符合中国读者的阅读习惯;在言语行为方面,张谷若两个译本的对话翻译更好的再现了原作中人物的语气;从语境角度看,张谷若和王守仁的译本在心理描写翻译上各有可取之处,同时又都存在不足。  相似文献   

4.
李凯 《魅力中国》2013,(19):272-273
语用学是研究语言使用与理解的学问,既研究发话人利用语言和外部语境表达意义的过程,也研究听话人对发话人说出的话语的解码和推理过程。同语义学一样,语用学也研究意义,但是它研究的不是抽象的语言系统本身的意义,而是交际者在特定交际情景中传达和理解的意义以及理解和传达的过程。翻译研究(亦称翻译理论、翻译学)则是探讨译者解读原文在译文中重构原文意义的学问。运用语用学进行翻译已越来越受到翻译学界的广泛关注。语用学在翻译过程起着桥梁的作用,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意义。本文阐释了语用学的内涵,并研究了语用学在翻译中的应用以及翻译策略,以期实现翻译后的意思与原文意思更贴切。  相似文献   

5.
语言是文化的镜像反映。“归化”和“异化”这两种翻译原则、翻译策略和翻译方法都注意到了源语和译入语的文化差异,但异化论主张直译原文的语言形式,保留构成语言的文化因子;归化论则主张以地道的译语表达形式和相应的文化因子进行翻译。恰当地使用“异化”和“归化”,无非是为了让读者在阅读中无须付出太多推理努力,就能取得最大的语境效果。翻译实践中文化参照系的选取是语用等效观点的内在要求。  相似文献   

6.
在根据实际问卷调查中,对汉语和泰语中请求言语行为的表现方式作了对比研究,从统计结果和分析中得到以下结论:(1)汉泰中“请求”言语行为体现的序列基本一致;(2)在称呼语的使用上,汉语使用称呼语的频率远比泰语高;(3)汉语各种辅助行为语策略的使用频率均比泰语高;(4)在汉语和泰语中,规约式都是使用最普遍的中心行为语,而非规约式的使用频率则最低;(5)社会权利和社会距离对汉泰请求语的使用有影响,但对请求行为各个步骤的影响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7.
该文从当前翻译界对翻译主体性和主体间性研究的现状出发,根据认知语言学和体验哲学所提出的“现实—认知-语言”。这一基本原理,即在“现实”与“语言”之间存在“认知”这个中间环节,分析了存在“翻译主体间性”的主要原因,以及现实、认知、语言三者之间关系对翻译主体间性研究的启示。在此基础上,笔者对“谁是翻译的主体”,“翻译主体间性的内涵及其体现”,阐明了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一卷第十七章关于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转化为工资的论述中,通过工资这个现象形态来揭露工资的本质。马克思在分析中,精辟的阐明了本质和现实、直线和曲线的辩证法,对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和政治经济学都作了杰出的具有决定意义的贡献。马克思从资产阶级社会的表面现象出发,分析工资表现为工人劳动的价格。然后着重来分析隐藏在这个现象形态背后的实质,他把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和重农学派对工资的看法摆在读者面前,对之进行了批判的分析。马克思指出:“劳动的价格”这个说法是“古典政治经济学毫无批判地从日常生活中借用”来的,“‘劳动的价值’、‘劳动的价格’这种  相似文献   

9.
陈锋  邓大飞 《黑河学刊》2013,(1):146-148
为了调查新升格本科院校非英语专业大一学生英语学习者中介语社交语用能力情况,让学生按照给定情境自编并表演对话的形式收集了语料。在给定社会情境中收集对话中的"请求"言语行为的优点在于能够全面了解"请求"言语行为使用的前后语言语境。但未能体现社会因素对交谈双方的影响,未能体现出影响语言使用的社会因素如社会距离、社会权力、行为的难易程度等,这些语言外因素是通过起始话语和辅助话语的使用情况表现出来。  相似文献   

10.
顺应理论认为,使用语言的过程就是不断作出选择的过程,它包括语言使用的多个方面。根据顺应理论,翻译也可看做是在目的语认知语境中进行语言选择同时诠释原语文化的过程。本文在顺应论的指导下对马爱农翻译的《绿山墙的安妮》为个案进行分析,探讨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对语境和语言结构做出的动态顺应。  相似文献   

11.
李琳 《魅力中国》2011,(8):395-396
本文引入了认知理论中的时段概念(periodoftime)和时点概念(timedot),并以“以后”、“后来”与“最近”、“现在”为例对汉语时间词进行了细致分析。通过分析,阐明了用认知理论分析时间词不但有助于教师把词语解释得更清楚明白,而且有助于学习者对词语的理解和辨析。  相似文献   

12.
本文在认知视域下研究文化负载词翻译策略,从语言、文化、认知、语境等概念综合分析不同翻译策略的应用奈件及自身优势,深入到认知层面研究文化负载词翻译的特殊性及规律性,以期能对此方面研究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3.
从认知的角度来看,翻译过程实质上是一个复杂的认知过程,是原文作者、译者和译文读者之间复杂的交际过程。为了使认知语境更好地服务于翻译实践,本文在界定了认知语境的概念和特点的基础上,探讨认知语境在翻译过程中的体现以及认知语境对译者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口语是人们口头上应用的有声语言,它在人类发展史上起着重要的作用。斯大林曾经说过“有声语言在人类历史上最帮助人类从动物界划分出来,构成社会,发展自己的思维、组织社会进步力量之一。”①至今口语交际仍是人类进行传播活动的基本方式。按语言学的观点来说,口语不是语言,而是言语。“言语是运用语言(说话)和运用语言的结果(说的话)”②语言和言语是一般和个别的关系。“言语的句子是指句子结构模式的应用,它与一定的语境相联系。”③由此可见,口语句式要符合语言的一般语法规律。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语序的灵活多样…  相似文献   

15.
意义分成语言意义和言语意义。在语境的不断影响下,语言意义,即话语的“本意”实现了一种重生:从语言意义向言语意义转变。该文探讨语义和语境的关系,从而揭示语境在语义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以及语义在语境影响下的变化。  相似文献   

16.
作为一种传达产品信息的应用语言,广告有着不同的文体特征。广告英语翻译是一种跨语言、跨文化的交际活动,涉及到语言和文化之间的转换。广告翻译应当注意语用的等效与失效,汲取言语行为理论有益因素并注意语境对广告英语翻译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刘伟 《新西部(上)》2007,(5X):206-206,222
意义分成语言意义和言语意义。在语境的不断影响下,语言意义,即话语的“本意”实现了一种重生:从语言意义向言语意义转变。该文探讨语义和语境的关系,从而揭示语境在语义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以及语义在语境影响下的变化。  相似文献   

18.
朱瑞珂 《魅力中国》2011,(2):253-253
语言和言语长期以来都是语言学派和语言教学流派的关注点和争论点,这些关注和争论推动了语言学和语言教学的发展。本文讨论了“语言”和“言语”的区别与联系,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二者的区分对外语教学的启示。  相似文献   

19.
马冬 《理论观察》2009,(6):114-116
补缺假说将语境与迁移置于交际的核心地位,研究语用因素对语言交际的动态影响。语境包括外部语境和内部语境,这二者的区别即是"补缺"发生的原因。语言迁移是学习者已经存在的母语知识对外语的习得和发展的影响,包括正迁移和负迁移。正迁移是指在外语的语境中不知不觉地受到母语的影响而借用母语的某些形式而这种借用正好符合外语的习惯,即借用的结果是正确的;而负迁移是指借用的母语形式不符合外语的习惯,或者不被使用该语言的本族人所接受。语言的负迁移是语用失误的重要因素。迁移效应造成的语用失误可以分为五类:言语行为的迁移、会话原则与会话蕴含的迁移、礼貌策略的迁移、价值观念的迁移以及语言文化的联想意义迁移。  相似文献   

20.
杨慧  李佳欣 《黑河学刊》2011,(1):112-113,117
语境是人们进行言语交际活动时所处的语言环境。指示语与语境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辩证关系:一方面,通过指示语的选择可以对语境产生再造作用,即指示语对语境有构建功能;另一方面,在不同的语境中,同一个指示语的语义所指会有所不同,即指示语的理解对语境的分析有明显的依赖性。要从人称指示语、时间指示语、空间指示语等三种不同类型的指示语对语境的依赖性进行详细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