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依附于农业文明、传统社会、中国文化……种种之下的中国武术,新时期如何在现代化进程中发挥其精神文明价值,是摆在广大武术及体育教育工作者面前的热门问题。笔者从中国传统武术文化大众化发展的困境出发,提出武术大众化传播中的原则,探讨了如何进一步传播中国传统武术文化,发挥其精髓,进一步为社会的精神文明建设服务。  相似文献   

2.
中国式现代化是对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进行现代化探索进程与实践创新的总结概括,是对重大时代课题的深刻回答和对每一历史阶段社会主要矛盾的深刻总结。中国式现代化道路表现为三方面的生成逻辑:一是对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现代化的新价值追求,中国“大同思想”文化传统和开创人类文明新形态的要求决定了追求共同富裕的现代化。二是对新发展布局全面协调的追求,社会有机体的健康发展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要求现代化的发展格局是全面协调的现代化。三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新发展途径,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互鉴共赢的现代化方案,为后发国家发展现代化提供了新选择。这三方面彼此独立却又环环相扣,共同构成中国式现代化不可分割的整体。  相似文献   

3.
在现代化发展过程中,中国传统文化重新受到关注,这是因为西方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也在强烈地、持续地冲击着中国传统文化,从而造成了中国人在文化层面上的精神“磨难”,引发了种种偏离现代化追求初衷的社会后果。在探讨现代化发展过程中传统与现代、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的关系时,一个不能回避的实质性追问是,如果物质现代化的实现不能够导致精神处境的普遍改善,中国的传统文化将如何为中国的现代化发展提供精神基础?  相似文献   

4.
中华武术起源于中国古代战争,而战争中的军事武艺促进了中国古代武术的发展。在中国古代社会先后经历了冷兵器、热兵器时期,战争与武术的关系愈演愈烈。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方法,探讨了中国古代战争中武术,包括兵器、兵家思想的发展以及武术在战争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实现教育现代化是各国教育的共同追求.在<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也提出了我国教育现代化的整体规划.本文力图从"教育要尽可能适应现代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教育现代化的内容"以及"教育现代化是目标与过程的统一"三个方面对教育现代化做浅显的分析,以期唤起教育现代化的意识,增进对教育现代化的认识.  相似文献   

6.
邓小平在领导中国进行现代化建设过程中 ,提出了一系列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思想 ,其中对于中国现代化目标、动力、价值追求和发展道路等理论创新为我们今天在世界第二次现代化潮流中 ,探索中国综合现代化道路提供了宝贵的理论财富与精神财富。  相似文献   

7.
中国式现代化是一条与西方现代化道路不同的发展模式,在实践中将经济增长与共同富裕、可持续发展有机结合,致力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民营经济在中国式现代化中具有独特的意义,它带动了经济增长,促进了市场化改革,推动了创新和科技进步,并为社会稳定和就业提供了支撑。首先,阐述了民营经济的发展轨迹和“量质齐升”的发展现状,并从宏观经济发展压力、行业竞争、创新质量、新旧动能转换四个方面剖析出民营经济发展过程中面临的困境与挑战。其次,分别从中国式现代化的生力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高质量发展、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四个方面深入探究了民营经济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意义。最后,在规范法律法规、激发民间资本投资信心、发展数字经济等方面,提出民营经济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政策建议,以期为发展民营经济、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8.
在农业现代化进程中,社会技术作为人们改造社会的手段,能够为农业的现代化提供重要的技术支持。社会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解决了农业现代化进程中的关键性问题。社会技术的应用为农业现代化提供了保障,为进行中国特色的现代化农业改造提供了技术支持,对农业现代进行导向,为农业现代化的组织进行提供了方法。  相似文献   

9.
日本既是中国现代化的参照系又是中国现代化最大的破坏者,客观上还使中国现代化因素在地理上广为蔓延,为中国社会发展带来了契机。从日本现代化模式和日本侵略行为对华影响两个方面,对1895-1945这50年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日本因素进行分析,可以看出中国对日本现代化模式的选择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国现代化的深度和广度,日本对华的侵略和掠夺推迟了中国的现代化进程。  相似文献   

10.
传统政治心理的现代化转变是中国社会现代政治心理的发育和社会制度创新发展中必须努力解决的课题.本文从制度变迁的视角,阐述了社会政治心理与制度变迁的双向互动关系.肯定了政治心理在中国社会现代化发展中的不可忽视的作用,并指出在全社会牢固树立公民意识是中国社会传统政治心理转型的迫切要求.  相似文献   

11.
实现现代化是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之所在,人的现代化和社会现代化辩证统一于实现现代化的全过程之中。以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思想为指导,通过分析西方学者和我国学者关于人的现代化和社会现代化的理论成果,认清两者之间的关系,对理解实现人的现代化和社会现代化有着重要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2.
现代化标志与中国现代化状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现代化必须对现代化含义和实现标志有一清晰认识,只有在此基础上才能展开对现代化的研究。现代化实现标志主要有十方面内容,按照现代化实现标志对中国现代化进程进行分析,中国目前只进入了现代化中期,离现代化实现还有较长距离。  相似文献   

13.
党的二十大报告聚焦中国式现代化,以人民为中心是其五个特征的主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理论发展与实践演绎和验证了“以人民为中心”主线的品格与特质,将指引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的实现。以人民为中心的中国式现代化面对人口负增长与老龄化社会问题、资源环境压力以及来自精神文明建设任务的挑战,需要继续中国化时代化的创新性发展,从而形成中国人口的新比较优势,践行好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理念以及同步推进精神文明建设任务,中国式现代化的未来在于人民。  相似文献   

14.
社会现代化是18世纪以来人类历史的客观走向.由于现代化的条件的不同,各个国家的现代化进程存在着先后差异.其中在每一个国家的现代化进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的因素就是执政党或政府的现代化理论,这一点上没有国度的区别.中国的现代化进程起步较晚,大约发生在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日起,就客观上成功推进了中国的现代化进程.李安增教授的专著<中国共产党现代化理论研究>就是研究中国共产党中国现代化理论的一部特色力作.  相似文献   

15.
在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中形成了多种典型的发展模式。中国的现代化是世界历史进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以中国特色政治文明为内核,揭示了不发达国家现代化进程中的共同问题。通过它与世界其他发展模式的比较,我们可以发现,对于那些尚未实现现代化的发展中国家而言,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更具世界意义。  相似文献   

16.
实现编辑工作现代化是客观发展的需要。编辑工作与社会文化事业紧密相关,而在社会的变迁中,编辑工作正面临机遇与挑战。本文主要研究编辑素质现代化、编辑工作现代化的必然性和必要性以及如何推进现代化,目的在于提高编辑工作的效率,提升行业竞争力。  相似文献   

17.
科学地研究中国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和高质量发展,必须以唯物史观为指导,高度重视它们与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公有制之间的内在联系。现代化经济体系是现时代的先进生产方式体系,包含与先进社会生产力相适应的社会生产关系,因此,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必须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的生产关系,消除现代发达资本主义经济体系的固有弊病。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内在要求,不但要遵循社会生产力起决定性作用的规律,增强我国经济质量优势;还必须遵循社会生产关系对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起反作用的规律,巩固和发展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主义制度,促进社会生产关系高质量发展。在现实经济中,目前我国公有制经济比重显著降低、非公有制经济比重显著上升,为此,建议把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作为坚持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重点,引导非公有制经济走社会主义道路,从整体上振兴国有经济,引导农村集体经济实现“第二个飞跃”。  相似文献   

18.
实现中国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历史任务。在实现中国现代化的过程中,要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认真研究现代化的内涵、标准与现代化进程的多样性问题,使中国的现代化走上健康、快速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9.
社会主义建设是一项全方位、多层次、多领域的极为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从“现代化”的视角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就是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理论和实践;新时期我们党制定的一系列路线、方针、政策,就是为在中国实现现代化所作出的一系列决策。邓小平作为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他的决策思想和决策实践,不仅涵盖了现代化的主要内容和各个领域,而且处处表现出鲜明的特色。一牢牢抓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不动摇,把经济现代化作为整个现代化的基础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主义是全面发展的社会,而…  相似文献   

20.
实现现代化是我国党和政府为之奋斗的目标。通过时中外现代化道路进行比较研究.以及回顾中国50余年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进程,得出这样的经验:只有始终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坚持以发展生产力为中心,坚持独立自主和对外开放政策,中国的现代化才能稳步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