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5 毫秒
1.
票据融资是中小企业解决资金融通问题的一条较为有效的途径,但由于我国票据市场的发展仍不规范,还存在许多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小企业利用票据市场进行融资。本文从中小企业视角观察分析我国票据市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发展票据市场拓宽中小企业融资渠道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赵红丽  糜仲春 《价值工程》2006,25(10):166-168
票据融资是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一条有效途径,在具体运作中具有独特的优势。但由于我国票据市场目前仍存在着较多的问题,使票据市场的功能没有充分地发挥出来。本文对目前我国票据市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成因分析,并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中小企业的融资问题,一直困扰着相关企业的发展.但近年来随着商业票据市场的快速发展,很大一部分票据融资资金投向中小企业,缓解了中小企业的融资难问题,促进了金融资源的有效配置.  相似文献   

4.
本文基于建立地区性中小企业债券融资市场的探索,对发展滨海新区中小企业债券融资市场进行了研究。提出滨海新区应建立中小企业"债券融资超市",重点发展短期融资券、集合票据、集合信托融资,并密切关注、积极筹备发行高收益债券融资;对发展滨海新区中小企业债券融资市场应注意的问题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5.
从世界其他国家票据市场的发展进程来看,融资性票据所占的比重不断上升,扩展了票据市场规模,促进了票据市场发展。在我国票据市场的发展过程中,融资性票据业务早已萌生并客观存在,但我国现行票据法对票据必须以真实商品交易为基础的规定,使我国融资性票据的发行难以实现,限制了票据市场的发展规模。为此,应对我国的票据法律体系加以修改和完善,承认融资性票据的合法地位,从而促进我国票据市场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融资难问题一直以来困扰着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然而中小企业无论是在银行贷款或是资本市场融资方面的困境在短期内都不会有大的改变。短期内要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只能依靠发展商业信用,在现阶段尤其要着重发展商业票据市场。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分析供应链融资和中小企业集合票据融资两种融资模式的发展状况及特点,针对实践中部分企业的需求,提出依托供应链的中小企业集合票据融资模式,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  相似文献   

8.
由于我国融资环境和金融制度的缺陷,中小企业无论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都很困难。对中小企业,银行“惜贷”,资本市场在数量、规模上严格限制,即便目前推出的中小企业版,相对于1000万家中小企业总数,也是杯水车薪。在西方发达国家,企业的融资方式已不是通常所说的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两种,还有第三种:票据融资。自20世纪60年代起,票据融资不仅成为普遍接受的主导理论,而且已成为西方中小企业筹措短期资金的一个重要工具,特别是美洲中小企业当前的主要融资渠道。  相似文献   

9.
融资性票据已经成为企业筹措资金,优化融资结构和发展票据市场的迫切要求。票据融资性功能在现在票据法律制度下被限制在较小的范围内,我国目前的相关法律制度还存在着一定的缺陷。融资性票据的推行需要打破票据融资理论“瓶颈”,建立和完善票据市场配套制度,以适应融资性票据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过去,对中小企业来讲,银行融资只是一种可看不可行的奢望,太多无法实现的条件,让中小企业无奈地将融资目光从银行离开,而票据融资的面市让从前的奢望成了希望,以市场业绩为信贷依据的票据融资,不受企业资产规模的限制,无需寻找担保人,不用经历漫长的审批时间,对急需资金的中小企业来讲可谓“雪中送炭”。中小企业如何获得票据融资,而票据融资又具有多大的操作空间和发展潜力,中小企业的融资瓶颈能否获得改变?针对这一系列疑问,《当代经理人》记者采访了中国民生银行业务部总经理冯剑松。  相似文献   

11.
张日红 《西部财会》2003,(4):44-45,47
中小企业是我国重要的经济组成部分,日益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主力军。但中小企业贷款难问题日渐突出。因此,大力开展票据业务,从政策、资金、利率、内部机制等方面对票据业务进行重点扶持,充分利用票据业务的特点,加大对中小企业融资力度,促进中小企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一、辽宁民营中小企业融资的现状和困境1.内源性融资能力低。内源性融资是辽宁民营中小企业的主要融资渠道,但中小企业的整体自筹能力低。我国中小企业多数管理水平低、面临市场不确定等多方面的风险,同时政府对中小企业的相关税率及税收优惠政策不尽合理,其自身积累不足是不争的事实。2.融资渠道狭窄单一。中小企业的问接融资方式不仅仅是指银行贷款,还包括票据贴现、融资租赁等方式。  相似文献   

13.
程硕 《财会通讯》2009,(7):69-71
我国发展融资性票据有利于完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有利于完善社会信用体系,降低银行风险;有利于拓展票据市场交易工具的种类。本文论述了融资票据的特点与现状,并应用票据法上的一些基本原则对票据融资基本问题进行了阐述,就我国能否存在融资票据及票据业务创新提出了相关见解。最后针对推行融资票据所带来的风险,对票据市场建设提出了一些设想。  相似文献   

14.
中小企业面对宏观调控和货币政策紧缩的新形势,如何保持合理的资金需求,支持生产经营发展已成为当务之急。向银行借贷只是中小企业融资的一条途径,在当前借贷发生困难的情况下,中小企业可选择资本市场、债券市场、企业委托市场、信托市场、票据市场等进行融资。虽然在这些市场融资方面都有不同的制约因素存在,但只要发挥好自身优势,扬长避短,就有可能打开融资市场,找到融资的办法或渠道,实现新的融资突破。  相似文献   

15.
中小企业面对宏观调控和货币政策紧缩的新形势,如何保持合理的资金需求,支持生产经营发展已成为当务之急.向银行借贷只是中小企业融资的一条途径,在当前借贷发生困难的情况下,中小企业可选择资本市场、债券市场、企业委托市场、信托市场、票据市场等进行融资.虽然在这些市场融资方面都有不同的制约因素存在,但只要发挥好自身优势,扬长避短,就有可能打开融资市场,找到融资的办法或渠道,实现新的融资突破.  相似文献   

16.
纵观国内外票据市场发展历程,作为票据和成熟票据市场的主要功能及特征,融资性票据市场的出现是票据业务快速发展的必然趋势。在美国、日本、英国等发达国家,融资性票据所占比重可达到70%-80%。在我国,尽管法律不允许,但出于工商企业融资、银行拓展业务和优化资产的需要,融资性票据依然以变通方式存在于商业汇票之中,并有一定市场。因此,与其一味禁止,不如疏通引导;与其任其暗箱操作,不如加强规范运作。使融资票据沿着有序、健康的轨道发展。  相似文献   

17.
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中小企业在繁荣经济、增加就业、推动创新和催生产业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已成为推动社会生产力发展和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力量。但是,由于种种原因,融资难问题一直是中小企业发展的重要瓶颈之一。而建立健全政府补助机制、大力发展小额贷款公司及担保公司、发行中小企业集合债券或集合票据、加快创业板市场建设、灵活采用多种担保方式进行融资无疑是中小企业融资方式的创新之举。  相似文献   

18.
票据融资业务发展面临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票据融资业务发展的现状及特点 1994年以后,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以及国家有关政策的鼓励,我国票据融资业务步入了一个快速发展的轨道.2000年,全国票据融资16559亿元,比1999年增长90%.同时,我国票据融资业务发展也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一是票据专营机构成为票据市场的组织者和造市商.继工商银行在全国率先成立票据专营机构后,其他商业银行借鉴工商银行票据业务集中经营低风险、低成本、高效率的成功经验,在很短的时间内组建起了自己的票据专业化经营机构.这些票据专营机构依托人民银行当地行的支持,票据业务迅速发展起来,成为市场主角.二是票据交易价格的市场化机制已初步形成.由于票据融资业务具有的低风险和高盈利性,票据市场竞争激烈. 速发展的轨道.2000年,全国票据融资16559亿元,比1999年增长90%.同时,我国票据融资业务发展也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一是票据专营机构成为票据市场的组织者和造市商.继工商银行在全国率先成立票据专营机构后,其他商业银行借鉴工商银行票据业务集中经营低风险、低成本、高效率的成功经验,在很短的时间内组建起了自己的票据专业化经营机构.这些票据专营机构依托人民银行当地行的支持,票据业务 速发展起来,成为市场主角.二是票据交易价格的市场化机制已初步形成.由于票据融资业务具有的低风险和高盈利性,票据市场竞争激烈. 速发展的轨道.2000年,全国票据融资  相似文献   

19.
我国发展融资性票据有利于完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有利于完善社会信用体系,降低银行风险;有利于拓展票据市场交易工具的种类。本文论述了融资票据的特点与现状,并应用票据法上的一些基本原则对票据融资基本问题进行了阐述,就我国能否存在融  相似文献   

20.
在经历过80年代的起步发育到90年代的规范、发展,我国票据市场近年来呈现持续快速的发展趋势,票据融资功能在金融市场中的地位日益重要,票据市场成为了货币市场重要的组成部分.本文将对我国近十年票据市场情况进行系统分析,尝试找出我国票据市场发展进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而对创新我国票据市场发展提出一些思考与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