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韩国是我国的近邻和重要的贸易伙伴,自1992年8月中韩两国正式建交后,韩国对华投资迅速增长,2004年韩国在华投资额达到44亿美元,中国成为韩国最大的直接投资对象国;2004年韩国企业对中国的投资近25亿美元,占韩国对外直接投资的44.9%,排在香港、维尔京群岛后,超过美国和日本成为中国第三大外国资本来源地.截止2004年底,韩国对华累计投资额达到260亿美元,占中国境内外商投资总额的12.19%.长期以来,韩国在华投资以中小企业为主、投资行业以消费型传统制造业为主、地域分布以东北和环渤海地区为主;近期韩国投资行业和地域发生巨大变化,投资主体中大中型企业明显活跃、投资行业发展对电子、汽车等行业、投资地域沿东部沿海向长三角和珠三角发展.韩国在华投资迅猛增加及其新趋势,对中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对相关地区产业结构调整、地区经济发展的作用日益显著,尤其是促进大西北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和振兴东北产业结构调整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在全球对华投资的竞争中,韩国是后来者,但却后来居上,成为中国的第四大投资来源国。1988年3月中国调整对韩关系,允许韩国企业在中国直接投资,为双方民间贸易开创了条件。与此同时,韩国政府也鼓励对华贸易,并给以优惠政策,但由于刚刚起步,韩国只有少数企业进行了有限的投资。1992年8月24日中韩正式建交后,韩国企业来华投资发展很快,中国已成为韩国最大的投资对象国,据有关资料统计,1997年第一季度韩国来华投资占韩国海外投资的45%。1997年下半年,韩国爆发金融危机,对韩国企业来华投资产生了一定的负面…  相似文献   

3.
韩国对华投资特征及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国对华投资自 1 992年中韩建交以来快速增长。其投资特点是起步晚、发展快、行业分布广泛 ,以制造业为主 ,项目规模小 ,地区分布由山东和环渤海地区向南扩展。目前韩国多数在华投资企业经营状况良好 ,我国利用韩资仍有很大的潜力。为此 ,我国应采取适当的措施 ,加大吸引韩国投资的力度。  相似文献   

4.
韩国对华直接投资特点和发展趋势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韩国是我国的近邻和重要的经贸伙伴,20世纪90年代以来,两国不仅贸易发展迅速,而且韩国对华直接投资规模也在不断扩大。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01年,韩国对华直接投资累计已达约128亿美元。基本特征韩国对华投资起步较晚,主要开始于1992年,不过,增长速度却十分迅猛。资料显示,1992年韩国对华直接投资额仅为1.19亿美元,然而到东南亚金融危机爆发时的1997年,韩国对华投资已达21.42亿美元,年均增长78%。虽然随后几年韩国对华直接投资一度下降,但它在我国利用外资总额中的比重却没明显减少(见表1)。从韩方有关统计看,1993—2000年,韩…  相似文献   

5.
20世纪80年代以来,韩国政府实行对外投资的积极奖励措施,鼓励韩国企业对外投资,从而促使本国直接对外投资有了长足的发展.中韩建交18年来,两国经贸关系飞速发展,贸易额超过1800亿美元,韩国在中国的企业总数达到5万家.中国是韩国第一大贸易伙伴,韩国是中国第三大贸易伙伴.更重要的是,韩国企业界和经济界人士已经成为联系中韩友谊的纽带.  相似文献   

6.
韩国跨国公司对华投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虽然与其他国家相比较,韩国跨国公司进入中国投资要晚了许多年,但其在华投资的发展速度却非常快。1992年底,韩国企业在对华投资的外资排名中居第11位。然而,到1996年底,其在华投资的金额即达38.3亿美元,已投资家数约3300多家。目前,韩国已成为中国第6大投资国(仅次于美国、日本、新加坡、香港、台湾)。韩国企业在短短的二、三年内迅速崛起,并后来居上,主要是因为中韩于1992年8月起建交,以及韩国跨国公司集团大量且大规模地赴华投资。下面我们就对韩国跨国公司对华投资的发展过程、途径及特点等作一分析。一、韩国跨国公司对华…  相似文献   

7.
1997年金融危机之前,韩国是以外债为主并在初期抵制外国直接投资的国家;金融危机以后,韩国调整了利用外资的政策,由贷款主导型转向直接投资主导型,开始大量吸收外国直接投资。中国作为利用外资的大国,应借鉴韩国经验,正确处理外国直接投资和外债的关系,利用外资应按产业部门有步骤、有计划地进行,把利用外资和提高技术水平结合起来,使外资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  相似文献   

8.
与韩国隔海相望的文登市,以韩国对华经贸合作桥头堡的特殊地位和极富引力的优惠政策,成为韩国企业竞相投资的热土,已有20多家韩国企业在此安家,是韩资企业在胶东最多的县市之一。这些企业在文登良好的生产经营环境中,感到大有作为。 “文登是个好地方” 1991年11月,威海地区韩国投资协会会长、韩国三一电子产业株式会社代表理事金高德先生一行4人来到文登考察。他看到文  相似文献   

9.
本文首先回顾了我国对韩直接投资的发展历程,分析了对韩投资的现状,分析了对韩投资的必要性以及韩国的投资环境。最后指出我国对韩国投资的策略和建议。  相似文献   

10.
据我国商务部统计.2005年1~12月对中国内地投资前10位的国家和地区依次是中国香港、英属维尔京群岛、日本、韩国、美国、新加坡、中国台湾、开曼群岛、德国、西萨摩亚。而早在2002年.按实际投资金额排行.英属维尔京群岛已经成为我国内地第二大外资来源地.开曼群岛第八.西萨摩亚第十一.百慕大第十六。  相似文献   

11.
<正> 一、韩国在吉林省投资的概况 韩国对华投资始于1985年,对吉林省的投资始于1988年。那时,韩国企业是以在香港和日本等地注册公司的名义进行投资。1990年有了第一家韩国本土注册的公司来吉林投资的企业,那就是延边五福天然食品有限公司。1992年中韩建交后,韩商在中国的投资发展很快,韩商在吉林的投资发展也很快。  相似文献   

12.
韩国在华投资动态分析与动因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韩国在华投资动态2002年韩国在华投资约占韩国海外总投资的1/3,其对华投资在时间过程、行业比重、地域分布乃至于投资动机上都表现出差别相当大的非均衡动态。1991年及以前韩国在华投资累计只有101件,总金额不过6500万美元,1992年中韩建交后的十年间迅速增长近百倍,截至2002年8  相似文献   

13.
韩国企业在中国的投资趋势及展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韩国企业在中国投资的总体趋势 2003年韩国企业在中国的投资达13亿美元,达到了历史上的最高点,远远超过对美国的投资10亿美元,中国成了韩国最大的投资集中国。2002年对中国的投资达8.8亿美元,对美国的投资达5.4亿美元,对中国的投资第一  相似文献   

14.
1992年建交以来,中韩经贸关系迅速发展.中国已成为韩国第一大贸易伙伴和第一大对外投资对象国,韩国成为中国第六大贸易伙伴.但由于国际国内经济环境的变化,自2006年起,两国经贸关系出现所谓"拐点",进入调整阶段.新形势下两国经贸合作潜力依然很大,前景看好.  相似文献   

15.
随着中国成为韩国对外直接投资流出的第一大东道国,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关注直接投资流动对于两国经济的影响。韩国有学者提出,对中国的直接投资可能替代韩国对美国的出口。文章对此进行了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韩国对中国的直接投资与对美国的出口之间不存在短期或者长期的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6.
改革开放20多年来,山东省凭借其独特的优势成为韩商在华投资的一方热土,然而山东省的现有投资软环境在吸引韩商方面依然存在不足.文章采用PEST分析法对韩国企业在山东的投资软环境进行分析,提出优化韩国企业在山东投资软环境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经济师》2018,(4)
文章通过面板回归模型分析韩国企业的海外直接投资如何影响韩国对投资东道国的进出口。以韩国连续五年进行直接投资的38个国家为对象,研究时间从1990年到2016年,投资母国对东道国的进出口的影响进行分析。之所以选择这段时间是因为韩国从1990年正式积极展开海外直接投资。为了分析海外直接投资对进口及出口的影响,将取在现有研究的解释变量当中普遍使用的控制变量。文章分别海外直接投资额和累计额进行分析,自变量采取母国(韩国)和东道国(38个国家)的人均国民总收入、母国的实际有效汇率。分析结果,对全体38个国家的海外直接投资和出口显示正的相关关系,如果韩国扩大海外直接投资,韩国向投资对象国的出口也会增加,由此会产生拉动出口的效果。按区域的进出口效应分析结果,在亚洲地区的海外直接投资与出口显示正的显著性关系。在欧洲地区海外直接投资与进口产生正相关,但对出口在统计上显示不显著。随着在美洲地区的海外直接投资增加,韩国向美洲地区的出口也增加,而对进口的影响分析结果显示只有上一年的海外直接投资累计额显示显著的关系。从此分析结果可知,韩国在亚洲地区的海外直接投资对这些地区的韩国进出口产生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一、韩国在华直接投资的特点1韩国在华直接投资的回顾韩国在华直接投资始于90年代初。当时韩国的商业环境发生了变化,特别是劳动力成本的提高以及1992年8月中韩建交引发的“中国景气”,使得韩国在华投资急剧增加。1992年中韩邦交正常化后,刚刚起步的联合...  相似文献   

19.
韩国的《反倾销法》出台已十几年,但直到1991年9月30日才开始实施。我国和韩国建交以来,双方贸易额不断增长,1992年已达82.2亿美元,目前韩国已成为我国第七大贸易国。与此同时,韩国的“反倾销”矛头也开始指向中国,于1992年7月提起首例对华磷酸反倾销案;1993年3月又开始对我国出口的纯碱进行“反倾销”调查。为维护我国的权益,我国出口商有必要重视韩国的反倾销政策,采取相应的对策,以便应付未来的任何反倾销起诉。 我们在韩国“反倾销”中必须采取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20.
陈敏 《广东经济》2004,(8):44-45
近年来,日、韩对华投资规模急剧扩张,已成为我国招商引资的快速增长源。截至2003年底,中国实际利用韩资累计已超过200亿美元,占实际利用外资总额的4.5%,中国已成为韩国最大的投资对象国。日本对中国投资2001年起出现恢复性增长,预计今后将以每年2400—3000亿日元水平保持增长。截至2003年底,中国实际利用日资累计达413.94亿美元,占实际利用外资总额的9.2%,日本是中国的第3大外资来源地。2003年对华投资最多的国家之中,日韩分居第3、第4位。截至2003年底,日、韩在广东实际投资累计为47亿美元和7.9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