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万飞 《魅力中国》2014,(15):317-317
在中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全面小康社会的构建之中,加强宗教法制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法制建设对于依法加强对宗教事务的管理。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逐步实现宗教和睦,社会和谐,才能为国家发展营造一个更加稳定、和谐、团结、有序的社会环境。本文试图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法制建设的相关内容,分析总结中国特色宗教法制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尝试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耿纪朋 《魅力中国》2014,(12):41-41
中国是一个多宗教的国家,宗教界人士是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力量。虽然中国宪法确定中国公民有信仰自由,但是并不代表宗教就可以任意传播。具体程序法律不健全时,在一个以坚持唯物论为主流的国度,宗教在广大民众的心目中依然是十分神秘的。由于许多中国民众信仰的缺失,对于各宗教本身的不了解,从而使“法轮功”邪教有机可趁。其实宗教界人士或对任一宗教有所了解的人都可以发现“法轮功”不过是一个蹩脚的各宗教理论与修炼方式的拼盘。  相似文献   

3.
张建羽 《魅力中国》2014,(12):80-80
青铜纹饰是我国重要的传统图案,属于浅浮雕,表面有立体感;青铜纹饰比较繁密,给人“满饰”的感觉;不同时期的青铜纹饰所具有的威严、肃穆、活泼、轻松、简练、复杂的形式。青铜纹饰在应用时和其它纹饰一样,要考虑对纹饰的再设计,颜色的选取、整体的构图和摆放的位置等因素。本文从青铜纹饰在包装设计上的构图与摆放位置、青铜纹饰的色彩应用方面,对青铜纹饰在包装设计上的应用进行研究,以期能够深入挖掘中华文化古老的艺术资源,将中国传统图案的表现形式、艺术特点、象征内涵、文化特点完美地与外来设计理念整合,使得我们的设计与人文互相融合。  相似文献   

4.
李海燕 《中国西部》2012,(2):154-157
一定程度上,宗教在城市中具有一定的引导性,因为它是一个城市历史、文化和艺术的缩影。和谐的宗教文化是和谐城市文明的标识,世界四大文明古国经历过漫长文明历史,从古希腊、古印度、古中国和古巴比伦,到近代文艺复兴时期的欧洲城市,再到今天现代化的中国,每一个城市在提炼它的城市精神的时候,都不能忽视宗教文化的地位。  相似文献   

5.
本文论述了中国城镇化过程中与宗教的双向互动关系。探讨了农村宗教信徒在向城镇化过程中所面临的挑战与机遇,得出世俗化对宗教徒有一定的影响,但不是决定性的。中国宗教在这转型期中完全可以大有作为,对促进城镇化的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6.
邓小平同志提出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理论是经过总结国际、国内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成败实践的结果而提出的。因此,这一理论是指导我国革命和建设的行之有效的马克思主义真理。它对于规范宗教事业的发展同样具有理论和实践的指导作用。江泽民同志很据邓小平区志的特色理论提出宗教要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这是对于我国宗教问题提出的明确方针,又是宗教部门一项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一、宗教与社会相适应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规律“宗教是一种人类社会发展一定阶段的历史现象。有它发生、发展和消亡的过程”。但由于宗教产生较早,在人们…  相似文献   

7.
随着全球化尤其是中国国家利益全球化过程的展开,宗教问题对中国对外关系和对外战略具有越来越重要的意义,宗教领域的公共外交因此也日益成为中国传递自身宗教真实信息,促进与国外民众沟通和对话,塑造国家宗教形象,增进国家软实力和国际话语权的重要方式。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宗教公共外交有了较快的发展,出现了诸如"世界佛教论坛"、"国际道教论坛"、"中国基督教圣经事工展"、伊斯兰文化展演等各种宗教对外交流活动以及制度性交流平台,这些都对在国际社会展示中国的宗教政策和实践产生了积极作用。然而,由于中国的宗教公共外交起步较晚、底子较薄,而宗教无论作为中国社会还是对外关系的资源都有待充分开发。要实现从宗教资源大国到宗教文化强国的转变,中国还面临漫长的道路。作者指出,目前教(会)、学、政三界构成了中国宗教公共外交的主体,并逐渐形成了宗教界躬行践履、学术界建言献策、政界统筹协调的基本分工格局,而三界的资源整合、通力协作和良性互动将有力推进中国宗教公共外交的开展。  相似文献   

8.
隋亮 《魅力中国》2010,(5):152-153
对寒教的研究归根到底是对人的研究,在纷繁复杂的宗教现象、宗教表象中找到被异化的人的本体。人通过宗教想表达的精神追求和思想,人与宗教在发展过程的相互关系。笔者试图从宗教的人本属性,宗教与人的关系中找到人的发展动力和发展方向,还原现实中人的本性,使宗教为人实现幸福生活而服务。  相似文献   

9.
毛泽东对宗教的看法可以从历史文化、历史地位、宗教个体、统一战线等多个角度来分析研究。从历史文化角度看,宗教文化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一部分。从历史地位角度看,宗教是社会文明发展的产物。从宗教个体角度看,毛泽东对三大宗教提出了深刻的见解。贯彻毛泽东关于宗教的思想,加强党对宗教界的领导,是巩固和扩大统一战线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0.
孙瑞 《改革与开放》2012,(16):104-105
在长期的中国革命和建设中,毛泽东将马克思主义关于宗教的基本原理与基本观点和中国国情相结合,在认识和处理宗教问题的实际过程中,形成了我党比较成熟的对于宗教和宗教问题的理论认识——毛泽东宗教观。毛泽东宗教观的主要内容包括:从唯物史观认识宗教的根源;宗教是长期存在的社会历史现象;要正确区分和处理宗教矛盾;宗教具有群众性、民族性和文化属性。研究毛泽东宗教观,对于我们正确认识和处理当今的宗教问题,做好宗教工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魏虹 《魅力中国》2014,(24):87-88
青铜器一直被史学家称为“一部活生生的吏书”。青铜器以其独特的器形、精美的纹饰、典雅的铭文向人们展示了先秦的铸造工艺。安阳殷墟出土的青铜器铸造精美,数量众多,研究价值极大。诚如李济先生所说:“殷商时代实乃中国青铜文化鼎盛时期的一座巅峰”。云南地区也出土了大量的青铜器,器物的纹饰极具地方风格,表现出强烈的地方民族个性。出土青铜器中也有大量受到中原文化影响的器物,既吸收了中原殷商文化的因素,有保留了云南的民族个性。它既与中原文明有联系,又是一个相对独立的文化中心。  相似文献   

12.
一、充分认识做好宗教工作的重要性宗教工作是党的统战工作和群众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做好宗教工作,对于认真贯彻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路线和一系列方针政策,顺利实现现代化第二步战略目标,对于有效抵制国内外敌对势力的渗透、颠覆和分裂活动,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都具有重要意义。海西是一个多民族多宗教的地区,少数民族基本上全民信教,宗教涉及到群众生活的各个方面。  相似文献   

13.
暴力恐怖事件是宗教极端分子打着宗教的幌子所制造的恐怖活动,对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构成了严重的破坏和影响。宗教极端主义与宗教根本不同,宗教倡导的是和谐、和睦的社会关系,推崇的是和合、宽容的社会文化;而宗教极端主义,则歪曲了宗教信仰的本意,以错误的解读、偏激的阐发,诱使人离开信仰的正道,而堕入歧途。面对宗教极端主义频频发动的暴力恐怖事件,须理清宗教极端主义与宗教的区别,同时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构的过程中充分关注和考量宗教的作用,引领其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相适应。  相似文献   

14.
赵党锋 《魅力中国》2010,(5):159-160
宗教与民族是两个不同范畴,两者之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区别在于宗教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社会文化现象和社会组织形式,它由宗教观念、宗教情感、宗教行为和宗教组织所构成。民族则是一个社会历史范畴,它是人类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结成的建立在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及表现在共同文化基础上的共同心理素质的稳定的共同体。宗教与民族两者的联系表现在宗教总是某个民族的宗教,宗教以民族为载体;民族总是信仰一定宗教的民族,宗教对民族文化和风俗习惯产生着重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季金红 《魅力中国》2010,(32):304-304
纵观现存的物质艺术作品,我们可以在那些古老画面中找到那个时代的宗教情结和道德的标准。从阿尔塔米拉洞窟壁画到中世纪基督教美术,汉明帝梦佛求法到现代到现代西方宗教在中国境内的兴起与传播,每个时代的宗教情怀,都不是我们站在现在的知识结构所能体会的。那是无意识下的宗教情怀的释放。  相似文献   

16.
梁漱溟先生认为中国文化中没有宗教,而是“以道德代宗教”,周孔礼教在中国文化历史中起到道德教化和宗教的作用,成为中国文化的核心部分。本文从梁漱溟先生关于中国“以道德代宗教”的思想维度,来阐释其关于中国文化与宗教的思想。  相似文献   

17.
张捷 《环球财经》2012,(8):49-51
西方的社会保障体系现在问题多多,西方人的养老思维与中国人也是截然不同的。我们现在全面引入了西方的社保体系思维,并据此建立中国的社保体系。但在这个过程中有一点是不能忽视的,那就是宗教在西方社保体系当中的关键性作用。  相似文献   

18.
李会林 《魅力中国》2014,(1):110-110
中国传统装饰纹饰在人类艺术史上占据着重要地位,其中不少图样仍旧对我们今天的艺术创造活动有着参考和启迪价值。在环境艺术领域运用中国传统装饰元素,有极其广泛的社会基础和文化基础,本文从中国传统装饰元素的形式和内涵出发,通过分析相关设计实践探讨这些元素所能营造出的不同空间氛围和精神理念,为我们在环境艺术实践中更好地运用中国元素、突出中国风格和气派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9.
唐代,我国铜镜技术进入中兴期,或叫二次繁荣期,铜镜的产量、质量和镜背纹饰都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朝阳博物馆馆藏唐代铜镜主要有圆形、八曲葵花形和菱花形等。纹饰有葡萄、缠枝、宝相花、瑞兽、瑞鸟、蜻蜓、蜂蝶及铭带纹等,铸造精良,纹饰内容丰富,形制也多有变化。  相似文献   

20.
祁光艳 《魅力中国》2011,(2):248-248
中国的佛经翻译和西方的圣经翻译都是古代翻译的主流。中西方古代宗教翻译传统尽管涉及不同的语言文化,不同的思想背景,但两者之间却存在着许许多多的相似。本文通过对比发现,中国的佛经翻译和西方的圣经翻译都经历了直译、意译、直译意译有机结合的翻译方法的争执和演变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