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于合资自主问题,从一开始就有不同的看法存在. 抨击合资自主最彻底的,莫过于广汽集团的曾庆洪总经理.在今年的上海车展论坛上,他讲了三句话:合资企业不应该搞自主品牌、合资企业搞不成自主品牌、合资企业搞出来的也不能叫自主品牌.真可谓"数罪并罚",痛快淋漓. 我相信那一次曾先生说的是心里话.但有人反问:既然这样,为什么中国的首个合资自主产品"理念"偏偏在广本诞生?  相似文献   

2.
蒋琦 《汽车观察》2011,(5):114-114
或许合资企业通过合资自主这一换马甲形式即可对自主品牌带来大面积杀伤,但自主品牌的还击手段现在来看仍不丰富。  相似文献   

3.
《汽车与社会》2011,(33):110-111
只要生产合资自主品牌或新能源汽车,合资企业公开和不公开的优惠越来越多!  相似文献   

4.
自主品牌原本是奇瑞、吉利等民族汽车工业的代名词,但最近合资汽车企业也加入这一阵营,并已经成为一种潮流。在继广汽本田发布自主品牌“理念”、上汽通用五菱启用“宝骏”、东风日产友布“启辰”之后,神龙汽车也在最近公布的发展规划中,提出了启动合资企业自主品牌的计划。此外,一汽丰田、东风本田等也在紧锣密鼓地筹备推出合资公司旗下的全新自主品牌。  相似文献   

5.
《汽车观察》2014,(10):22-23
在中国,汽车的自主品牌诞生于合资品牌之后1 0年左右的时间,虽然是后来者,虽然是弱者,但是这些自主品牌企业凭借顽强的拼搏精神和中国式的发展策略,一路奋起直追,将市场份额提升到了40%以上。然而好景不长,随着消费者需求的不断攀升,尤其是合资企业大量产品价格的下调,原来与合资品牌之间的价格缓冲区逐渐消失。中汽协最新数据显示,2014年8月,自主品牌乘用车市场份额同比已连续12个月下滑。  相似文献   

6.
合资企业动力总成的加速升级换代,更凸显出自主品牌在动力总成升级上的困境,外购、联合开发、成立核心零部件合资公司等各种手段都用上了,但是远水解不了近渴。  相似文献   

7.
合资的奉献     
, 《汽车观察》2013,(7):77-84
从1983年我国第一家中外整车合资企业——北京吉普汽车有限公司成立到现在,全世界主流的汽车企业和品牌基本上已全部进入中国,与中国的车企进行合资生产汽车。30年来,这些合资企业引入了世界最新最先进的技术,不断丰富了人们的生活,为中国的汽车工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同时合资企业的中方通过对自主的反哺,又进一步加快了中国汽车工业自主的步伐。  相似文献   

8.
声音     
《汽车与社会》2012,(18):10-10
在想为什么合资企业搞自主?如果外方支持中华、金杯发展,干嘛非要在合资企业搞自主?合资企业搞自主会带来一系列的问题。让我选择的话,如果宝马愿意把技术在它的支持下给我,让我在中华里面干,我觉得这条路比在华晨宝马里面搞自主要好得多,谁都简单了。如果不愿意这么做,非要跟合资企业折腾去,咱也不怕,折腾呗,劳民伤财。  相似文献   

9.
汪涛 《汽车观察》2011,(5):26-26
合资自主品牌以其在技术和研发、营销体系上与合资品牌的一脉相承,同时又相对于合资品牌车型所具有的一定价格优势,从而对本土自主品牌和合资品牌都形成一定的冲击。  相似文献   

10.
《中国汽摩配》2006,(10):18-23,17
汽车合资企业能不能搞自主创新,如何搞自主创新,既是一个重要话题,也是个敏感话题。说它重要,是因为合资企业在我们今天的汽车工业中所占比重很大,市场上轿车产品80%左右都是由合资企业提供的,可以说合资企业主宰了当前我国的轿车工业。说它敏感,是因为合资企业的自主创新牵涉到合资双方的利益,如果处理不当,就会直接影响到合资双方的关系,甚至会影响到我国进一步对外开放战略的贯彻和执行。合资企业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重要产物,在中国汽车产业的发展史上起过不可替代的作用,并且还在继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从一定意义上讲,没有合资企业,…  相似文献   

11.
在汽车行业,合资是中国汽车制造企业现存的主流方式。据公开数据显示,中国汽车市场90%的份额由跨国公司品牌占领,只有10%属于中国的自主品牌。合资企业的中方虽然按照规定持股50%以上,但它们拿到手的实际利润却在30%以下,另外20%被外方以技术提成等各种方式转移。  相似文献   

12.
有多少消费者会选择自主品牌中级车?自主品牌中级车能否抗衡合资品牌经济型车?自主品牌中级车价格的上天花板是多少?合资品牌有多大的溢价优势?自主品牌向上延伸的最大障碍是什么?消费者比较看好哪款自主品牌中级车?自主品牌中级车的市场主要集中在哪里?  相似文献   

13.
<正>关于中国汽车合资股比是否要放开的讨论,一浪高过一浪——改革人士赞成,行业协会反对;经济学家赞成,国有企业反对;民营自主品牌赞成,国有自主品牌反对;有的媒体赞成,有的媒体反对;有的媒体有时赞成,有时反对。总之,有点乱。细品反对的理由,能读懂的大致如下:一旦股比放开,中方在合资企业中就会变成从属地位,不仅话语权更低,收益也会大减。更可怕的是外国独资的企业一上马,我们谁  相似文献   

14.
合资企业自主品牌的概念来自于发改委。  相似文献   

15.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发展研究部副部长石耀东认为合资企业是自主创新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家的各项创新计划中,应当给予以跨国公司“国民待遇”。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提供的数据,在2005年的新车销售中,合资品牌占72%;乘用车合资品牌占59%。石耀东认为,抛开合资企业谈自主创新是不现实的,也是不可能的,因为“合资企业是中国汽车产业的骨干力量”。他说:“合资企业已经在中国建设了一批研发机构或工程技术中心(有的还建立了独立的研发机构,如上海泛亚);在消化吸收引进技术和项目开发过程中,锻炼和培养了一大批本地技术专家团队;了解和熟悉…  相似文献   

16.
合资企业做自主品牌就没有风险吗?如何看待一个公司母品牌与子品牌之间的关系?自主企业的多品牌战略该捧还是该杀?  相似文献   

17.
杨坚 《汽车与社会》2012,(12):42-43
合资自主品牌渐缓的脚步或许也是一种理性的回归,单纯的政策引导很难使一个市场获得长久的繁荣,合资自主品牌能否真正推广还要由国内市场趋势及企业长期战略决定。  相似文献   

18.
凌然 《汽车与社会》2014,(24):24-25
自从合资自主启辰发布了低价车一来,业内的反响声可谓是一波胜似一波。这不仅仅是因为.合资自主由于怀揣着两大身份,很容易在外来品牌与自主品牌的竞争中找到立足点;同样还在于,合资自主大多都是外来产品的变体,甚至是过时车型的中国式改造,自然就会出现成本上可上、可下的空间巨大为此,启辰能够祭出价格牌来冲击自主汽车在市场的走势也就自然而然了。  相似文献   

19.
自主!未来!     
黄蓓蕾 《汽车观察》2012,(12):62-65
很显然,与三菱的合资,广汽集团依然拿不到核心技术,实际上,广汽也并非看重三菱的发动机.在采访中,广汽的一位高层还向《汽车观察》表示,即便与三菱的合资,在广汽自主品牌车上,三菱的发动机还不够档次,也不会匹配. 反观广汽曾经携手的本田、丰田等日系品牌,在以市场换技术的背景下,合资企业作为中国轿车生产的主要力量,被戏剧性地赋予"抵制进口车"的重任,被中国政府予以保护和扶持.高额利润曾经一度遮盖了"技术封锁"真相,在合资和直接引进车型中,每年10亿元甚至20亿元利润放在合资的中方企业面前,被日方视作"命根子"的核心技术,中方已经没有能力去计较.  相似文献   

20.
业内有人士曾说过,2006年将是自主品牌和合资品牌决斗的一年,当时记者还怀疑自主品牌能否和合资品牌分庭抗礼,如今三个季度将要过去,自主品牌的发展给这句话作了极好的佐证。年初,限小政策的取消和油价的飙升,自主品牌小排量车和经济型车在市场的份额越来越大,以较大的优势超过了合资品牌。在占领了低端市场后,自主品牌今年又纷纷推出了中级车,迅速在中级车掀起了一场战争,中级车价格纷纷跳水。不管是华晨骏捷和比亚迪F3,月销量均曾超过了5000辆,这样的数字足以让很多老一辈的中级车嫉妒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