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借鉴剩余收入理论,运用可加性扩展线性支出系统效用函数,对住房承受能力指数进行修正,并对武汉市417个样本家庭进行实证。结果发现,修正后的住房承受能力指数更能合理地测定家庭的住房承受能力水平,而未修正的住房承受能力指数则扩大或低估了一些家庭的住房承受能力水平。运用修正的住房承受能力指数科学地识别家庭住房承受能力水平,对完善我国住房保障政策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文章将融资约束的异质性居民引入到新凯恩斯一般均衡模型中,考察货币政策对中国居民的收入分配和收入差距的影响,研究发现:(1)货币供给冲击和负向利率冲击对收入差距有正向的影响,货币政策使李嘉图居民与非李嘉图居民的收入出现明显分化;(2)通过反事实研究表明李嘉图居民比例的降低和投资约束的放松都会加大收入差距的影响;(3)通过比较4种不同货币政策规则对收入差距波动和福利的影响,发现随着通胀和产出缺口敏感系数的增加,采用泰勒规则不仅能平滑经济波动还能减少收入差距和福利损失。文章通过对货币政策对收入差距的影响及机制进行理论研究与定量分析,为中国货币政策研究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  相似文献   

3.
内容对居民住房需求行为的分析,尤其对住房需求收入弹性的估计,是我们分析住房市场现状及判断发展趋势的重要依据,也是住房政策制定的基础前提.但目前国内相关文献有限,以微观数据为基础的研究更少.本文以国家统计局统计调查队2007年对上海居民家庭的大样本抽样调查问卷为数据基础,运用两阶段模型来估计上海居民住房需求的收入弹性.两阶段模型,即指先通过对租买选择、住户持久收入的分析,再将由此得出的IMR比率(由住户的租买概率计算而得)引入住房需求模型,从而得出参数的估计值.我们发现,在住房市场中,对住房消费的主力人群———30-59岁的各个年龄组中,IMR均显著,说明上海居民租买选择与住房需求量是联合决策.在市场化住房市场中,我们估计的住房需求收入弹性,30-44岁年龄组为0.419,45-59岁年龄组为0.559,收入弹性随年龄上升而增大.同时本文也分析了市场化与非市场化住房市场需求弹性的差异,及租买选择如何随年龄而变化  相似文献   

4.
水源区居民是保护水资源的直接主体,为了激励其提供更多的保护,水资源保护政策必须保证当地居民福利水平不降低或者降低部分得到足够的补偿,但目前国内对这方面的研究很少。文章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为例,从收入分配、生态环境、社会保障、公共服务以及人的全面发展等五个方面对水源区和非水源区居民在2001-2014年间的福利水平进行测度,并用双重差分法分析了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实施对当地居民福利的影响。研究发现,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实施显著地降低了水源区居民的福利水平,这一结论在进行多项稳健性检验后仍然成立。因此,从进一步扩大补偿力度、健全社会保障制度、增加基础设施建设和加强水源区自身造血能力四个方面对水源区居民进行福利补偿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李博  王霄 《世界经济》2023,(5):90-118
如何理解房产税在宏观经济运行中的作用和对微观家庭的异质性影响,对于中国的房产税改革非常重要。本文构建了一个包含异质性个体的世代交叠模型,量化分析了房产税改革对宏观经济运行和异质性微观个体福利的影响。研究表明,房产税改革的长期效果是优化居民资产结构、刺激消费、降低房价并显著提振实体经济。房产税改革带来了显著的福利改善,且对低收入群体福利改善最明显。然而,征收房产税在短期内会带来房价的快速下降和租金上升,高财富和住房资产较多的群体在改革当期甚至存在福利损失。当存在征收面积减免时,房产税改革对房地产市场和宏观经济的影响减弱,低收入群体更容易买房的同时伴随着消费的相对下降。  相似文献   

6.
住房可支付能力的内涵至少可以从总体层面、收入结构和住宅供给结构三个维度予以理解,传统房价收入比和月付收入比指标难以衡量收入结构和住宅供给结构对住房可支付能力的影响,住房可支付能力结构效应的研究在国内还相对缺乏。本文介绍了剩余收入法和不匹配性方法衡量住房可支付能力结构效应的基本原理,并将两种方法予以结合,使用住房机会指数和住房机会曲线衡量了上海住房可支付能力的状况。研究发现,2000—2007年上海居民住房可支付能力有不断恶化的趋势,除了住宅价格的快速上涨,贫富差距的逐步扩大和住宅户型结构供给的不合理是住房可支付能力恶化的重要原因。本文的研究方法和相关结论,可以在学术层面上丰富住房可支付能力的内涵,并对政府制定住房规划和出台多层次的住房保障政策具有较强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购房和租房是城市居民实现住房消费的两种主要手段。结合厦门市房地产租购市场,通过实地问卷调查,提出非厦门户籍人口购买住房行为的影响因素;同时,应用Logit模型对影响因素进行回归分析和假设检验,得到预期房价、住房归属感、迁移可能性、工作稳定性、在厦门居住时间、购房首付的承受能力等是显著的正面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8.
英国居民的住房问题长期以来深受福利经济学的影响,政府对居民的住房给予各种各样的补贴解决住房问题,但补贴也带来了许多问题,上个世纪80年代以后英国政府进行了住房政策的改革。研究和了解英国的住房政策的变化对健康地发展我国的房地产市场是有借鉴意义的。  相似文献   

9.
本文首先对住房自有率的概念进行了澄清,并对欧美41个国家住房自有率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经验分析.结果表明,与直觉相反,经济增长水平越高、收入分配差距越大,住房自有率越高.考虑到收入分配、劳动力流动程度和城市化等社会因素,人口密度、社会年龄结构等禀赋因素作用并不显著.将住房保障问题归咎于房地产市场化程度过高、居民购房倾向过强是具有误导性的.上述发现对于坚持市场导向的住房制度改革,促进我国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启示性作用.  相似文献   

10.
中国银行业多元化业务收入对其利润影响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已有的实证研究表明,我国商业银行业务多元化在一定程度上能提高其盈利能力。本文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实证研究了我国商业银行各项业务收入对其利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虽然各项业务收入有助于提高银行总利润,但是利息收入、其它营业收入和投资收益却对银行净利润存在明显的负向影响,但当考虑其与是否股份制银行的虚拟变量的交互影响后,发现业务收入对股份制银行的净利润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同时,金融企业往来收入、汇兑收益、营业外收入对银行净利润都具有正向影响,其中又以营业收入的边际影响最显著。  相似文献   

11.
最近十余年,中国城市房价增长速度远超居民收入增长速度,引发房价泡沫化担忧。本文的理论研究表明,收入不平等程度加大是导致城市房价收入比和空置率上升的重要原因。基于国家统计局城市住户调查数据(UHS)的经验研究也支持理论发现,主要表现为:收入基尼系数每增加1个百分点,房价收入比和住房空置率分别提高0.026个单位和0.143个百分点。2002-2009年,基尼系数的上升至少解释了同时期房价收入比和住房空置率增幅的约6%和11%。进一步研究表明,发展资本市场和住房租赁市场有助于减弱收入不平等的影响,降低房价收入比和住房空置率。  相似文献   

12.
转轨时期职工工资收入的决定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明  雷箐青 《特区经济》2007,221(6):257-259
本文利用国家统计局和中国社会科学院的调查数据,分析影响我国职工工资收入的因素。研究发现,劳动者受教育年限、工作经验、所处的地理区域、所在的行业和部门,以及性别等因素对工资都有显著的影响。相对于中西部地区,东部地区的教育回报率更高,但工作经验的回报率稍低一些。继续推动市场化改革不仅有利于提高居民的工资收入,也有利于缩小收入差距。  相似文献   

13.
一、树立居住福利的理念所有的人都有获得适当居住的权利。各国政府有责任和义务来做出努力。通过树立以人权为基础的居住福利理念,以广大中低收入居民为重点,以及多供给适应中低收入者的住宅等有效措施,通过适当社会保障和住房商品化相结合、使不同收入、不同条件的居民都能居住适当的住房。  相似文献   

14.
魏国平 《特区经济》2009,(10):144-145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住房消费的层次性是由居民个人可支配收入或住房支付能力决定的,住房供给的层次性也应该适应需求的层次性。本文分析了居民住房消费分层影响因素、需求与供应结构失衡的原因,提出住房分层消费与结构调整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5.
本文运用中国城镇家庭住户收入调查数据(CHIP),实证检验了外资进入对收入总体水平的影响.实证研究发现:外资进入对居民收入具有显著的正向效应,在控制了性别、年龄、政治面貌、受教育程度和工作经验等基本的收入决定要素下,逐步引入产业、省份、企业所有权和职业类别的固定效应后,检验结果依然稳健.本文进一步验证了外资进入对不同类型劳动者的影响.其结果显示:外资进入对高技能劳动收入的正向影响大于对低技能劳动力收入的正向影响;外资进入对不同所有制企业的劳动者收入的影响存在差异;外资进入对男性劳动力收入的正向影响大于对女性劳动力收入的正向影响;外资进入对高收入者的正向影响大于对低收入者的正向影响.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外资进入在提高居民总体收入水平的同时,也在拉大居民间的收入差距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收入流动性的视角,研究中国居民获取收入的机会公平性,通过考察居民收入流动性的强弱和结构,分析居民收入流动性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居民获取收入的机会公平性在下降,中国居民收入流动性的变化呈现U型特征,不同阶层和不同区域的居民收入流动性存在差异:农村收入流动性高于城市,但城乡间和地区间收入流动性较弱,收入分配格局有僵化趋势。收入结构、家庭特征、工作状态、职业特征和地理位置对居民收入流动性影响显著,增加居民商业性收入和工资性收入,提高其受教育年限,增加其从事第二职业的机会,监管和规范政府官员、国企高管、垄断行业员工的薪酬,是打破收入分配僵化格局,保障机会公平的良方。  相似文献   

17.
系统地研究了我国西北省会城市居民住房支付能力指标的组成和分布特征,从不同住宅面积、不同收入家庭和影响住房支付能力指标因素的敏感性诸方面,探讨了居民住房支付能力,结合前人对我国一类城市居民住房支付能力的研究资料,阐明了西北二类城市与我国一类城市居民住房支付能力的差异性,并且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结果表明,西北省会城市之间居民住房支付能力指标存在着明显的差别,大部分城市居民购买适合的住宅支付能力仍然较差,购买小套型面积的居民住房支付能力较好,大部分城市中等以下收入家庭的住房支付能力较差,西北省会城市的房价收入比低于我国东部一类城市,并且住宅面积越大和收入越低的家庭,这种差距越大。研究认为,房价收入比中住宅平均单价的敏感性高于年人均可支配收入,现行的住房可支付性指数的评价标准可能偏高。  相似文献   

18.
"八五"期间,城镇居民住房的改善是可喜的,但不可否认各种问题也显现出来,我们从中可以悟出,旧的住房制度已不再适应新的经济形势。——旧制度促使人们对住房无限需求。按常规来说,住房水平必须与不同收入层次居民的支付能力相适应,也就是说住房需求是受到收入水平和支付能力限制的有效需求。然而我国却恰恰相反,到目前为止,大部分住宅继续作为福利而不是商品,无偿  相似文献   

19.
家庭收入风险对中国农村居民营养摄入水平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云森 《南方经济》2012,(10):200-213,227
本文使用中国营养与健康调查(CHNS)数据分析了收入风险对农村居民食物消费和营养摄入的影响。两阶段GMM估计结果表明收入风险较大对居民日均热量摄入有显著负的影响。进一步的研究发现这主要是由于收入风险提高导致居民减少在蛋白质和脂肪方面的摄入。本文的研究表明在缺乏社会保障以及收入水平较低的情况下,农村居民无法有效避免收入风险对基本生活消费的影响,突出了加强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和稳定农村居民收入水平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20.
城市化将使居民住房租赁消费成为居民收入与支出的重要组成部分.依据美国和其它发达国家的一般经验,本文分析深圳的居民住宅租赁调查案例,进而对京沪穗深进行对比研究,在此基础上测算了全国城镇居民住房租赁消费规模及时国民经济和居民消费率的影响.本文的主要结论是,居民住房租赁消费已经成为我国大城市的重要经济活动,并对居民消费率产生了显著影响.从全国范围看,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居民住房租赁是影响我国居民消费率的一个越来越重要的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