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市场化改革与违法:来自中国土地违法案件的证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市场化改革可以减少寻租空间,从而降低腐败等违法案件的发生.我国国有土地出让所经历的市场化改革,为验证上述结论提供了很好的例证.本文利用2003-2007年的省级面板数据,研究了不同的土地出让方式对土地违法案件的影响.我们发现,市场化程度较低的协议出让和挂牌出让方式会对违法案件的数量和涉案面积构成正向的影响,而市场化程度较高的招标和拍卖出让方式则有助于遏制土地违法案件的发生.分地区的比较显示,东部地区的土地违法案件受市场化影响程度最大,中部和西部地区则不然,这可能源于各地区市场化改革的深入程度的不同.  相似文献   

2.
杨涛 《科学决策》2006,(6):41-41
不久前,国土资源部执法监察局局长张新宝指出:当前土地违法反弹现象比较严重,执法形势相当严峻,目前发生的土地违法案件中,地方政府违法占地问题突出,凡是性质严重的土地违法行为,几乎都涉及地方政府或相关领导。(《新京报》4月16日)  相似文献   

3.
在“租税互替”机制的研究框架下,本文采用了文献比较和理论分析法来解析地方政府的土地财政行为。本文对租与税的概念、特性和表现形式及其对地方政府土地财政行为的影响进行了归纳和分析,研究结论表明:(1)在现行的地方官员晋升制度和财政收支分权制度的双重作用下,地方政府及其官员偏好于追求短期的土地租金收入而非长期的税收收入;(2)地方政府及其官员对于地租收入的强烈偏好,直接导致了目前的土地财政模式;(3)推进不动产税制改革,使地方政府及其官员由偏好短租转变为偏好长税,是构建合理、规范、可持续的土地财税制度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4.
尽管一些地方政府官员违法违规“以地生财”,但是如果事后能够依法加以严厉处置,可以断言也不至于在土地开发中违法违规越演越烈。  相似文献   

5.
地方政府债务膨胀是内因与外因相互交织并共同发挥作用的结果,而官员晋升锦标赛竞争机制使地方政府债务膨胀具有制度的内生性特征,主要体现在:一是官员晋升锦标赛与地方政府公司化;二是预算软约束与地方政府投资冲动;三是逆向预算软约束与土地财政金融化。地方政府债务膨胀一方面增加了地方政府对商业银行呆账、坏账的信用风险,影响到政府信用;另一方面,也可能会诱发潜在的金融风险和经济危机,影响到国民经济的健康运行。  相似文献   

6.
土地财政被称为"第二财政",其实,这并非是个单纯的财政问题,城市化建设"大跃进"、同级地方政府之间的竞争、地方官员的"拼"政绩、增加财政收入等都是地方财政走向"土地财政"的幕后推手,土地使用权的出让获得的收益能够快速解决地方政府的"燃眉之急",故地方政府对"卖地"是乐此不疲的。但是长此以往,势必影响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政府官员已占人大代表总数的50%以上,真正基层的人大代表名额偏少,全国人大代表邓明义建议修改《选举法》,增加条款限制政府官员在全国和地方各级人大代表中的数量。  相似文献   

8.
政府债务规模和风险是一级政府关注的重点问题。从财政分权和省级官员特征两个维度,本文考察了地方政府债务规模的影响因素,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研究财政分权程度和省级官员特征对地方政府债务规模的交互影响作用。通过2010-2014年30个省级政府的实证数据进行混合OLS回归,研究发现财政分权程度越高,地方政府债务规模越小。省级官员的年龄过大或过小都会使地方政府债务规模的减小,同时具有企业工作背景的省长和省委书记也会抑制地方政府债务规模的扩张,并且财政分权和省级官员特征对地方政府债务规模的影响是相互促进的。据此提出建议,合理控制地方政府债务膨胀。  相似文献   

9.
地方政府与预算外收入:中国经济增长模式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在官员动机多样化的假设与官员集团集体行动逻辑分析的基础上,融合已有学者的研究成果,提出了一个包容性更强的"中国转轨经济高速增长"的解释框架,讨论中央-地方制度规则变化下地方政府行为与经济增长的逻辑关系。本文认为,由于地方政府的权力没有受到有效约束,针对自上而下的制度变化,地方政府总会做出最有利于地方利益的行为反应。而广泛存在于地方政府活动中的"预算外收入",成为地方政府集体行动的激励基础。无论是分税制前以"经营企业"为特征的地方保护主义经济增长模式,还是分税制后以"经营土地"为特征的土地发展主义经济增长模式,都产生于地方政府追求预算外收入的过程之中。尽管这种由地方政府主导的经济增长模式取得了显著的绩效,但也付出了巨大的代价。  相似文献   

10.
文章主要考察了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PPP)项目投资对地方政府城投债发行的影响,采用2012-2017年210个地级市的PPP项目及匹配城市特征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第一,PPP项目投资额资本化到地方政府土地收入后,提升了地方政府城投债发行能力,缓解了地方融资约束;第二,PPP项目实施提高了地方政府城投债发现能力,传导渠道如下:PPP项目投资额资本化到土地收入中,政府通过抵押土地收入从而以更低的利率发行更多的城投债;第三,与其他固定资产投资相比,PPP项目投资额资本化到土地收入的比例更大,其对城投债发行提升作用更显著.本文政策建议如下:虽然PPP项目间接提高了城投债发行能力,但其主要依赖"土地融资"模式,需要警惕其带来的债务风险.  相似文献   

11.
笔者最近参加了一个官方机构组织的关于信访工作的研讨会议,其间,有官员提出:"现在很多信访问题,甚至90%以上的信访案件与政府相关,特别是与政府制定的政策相关。"这位官员的本意不在于批评政府,而是指出,政府在出台公共政策之前,应当认真进行政策风险评估,从源头上阻断由于政策失误导致的信访问题。姑且不论"90%以上"这一数据是否准确,但这位官员指出的信访案件中表现出来的这一特点,应该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2.
王媛  贾生华 《世界经济》2012,(3):125-145
中国城市土地储备制度使得地方政府可以通过决定土地供应时机而对土地市场施加影响。在追求土地收入最大化的假定下,本文将地方政府假定为一个垄断的开发商,从实物期权理论的视角来研究地方政府土地供应决策。本文的主要推测是,市场不确定性的提高将延迟土地供应的最优时机。本文的经验研究基于生存分析模型,采用杭州市的243宗地块样本,考察了土地供应时机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市场不确定性提高1个标准差将使得土地供应的可能性降低42%。上述结果验证了地方政府供地行为符合实物期权规律,也为地方政府供地决策具有收入最大化倾向的论断提供了证据。  相似文献   

13.
为切实加强金融监管,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杜绝和减少违法违规案件的发生,近日齐齐哈尔市金融系统监察室组成调查组,对齐齐哈尔市金融系统1998年发生的各类案件进行了深入调查和分析,情况如下:一、案件的突出特点(-)发案率明显上升。1998年齐市金融系统共发生各类案件45起,比1997年增加37起,增长近五倍,涉案总金额2.488.7万元,比1997年增加2,310.5万元,增长12倍。其中违规经营案件29起,比1997年增加29起,涉案金额1,517.62万元;贪污、挪用、诈骗等案件13起,比1997年上升5起,涉案金额195.4万元,增加17万元;其它案…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我国土地领域的腐败状况异常严重,其主要特点是涉案金额大、涉案环节多、串案窝案多、腐败的主体集中在行政级别较高的政府官员。土地腐败现象的蔓延,主要是由于客观上存在大量腐败机会和负责土地管理的公职人员主观上存在腐败动机两方面原因造成的。  相似文献   

15.
众所周知,我国土地资源的国情是总量虽大,但人均占有土地少,人均占有耕地更少。我国的耕地数量只有18.31亿亩,仅占全部土地面积的10.4%,人均只有1.4亩多,不足世界人均耕地(3.75亩)水平的40%。而人均土地资源才是直接关系一国人均国民收入、土地产品产量的重要指标。鉴于此,我国制定了最为严格的土地保护政策,尤其是近年来,国家对土地违法案件的查处采取了前所未有的打击力度。然而由于相关法律的不完善以及法院在执行过程中的不作为,致使在实践中对土地违法案件多采取行政手段进行处理,其执行效果受到了极大的质疑,因此,建立一种行之有效的土地违法案件执行机制势在必行,本文  相似文献   

16.
闻司一 《当代陕西》2004,(10):34-35
在前不久国土资源部公布的5起土地违法案件中,80%是地方政府的行为,有些不符合规定的批地行为是由领导班子集体研究决定的。而中组部日前公布的4起“卖官”案件中,所卖的“官帽”也大都顺利经过了“集体讨.论”这一关口。  相似文献   

17.
本文构建了包含政府部门、工业部门、农业部门等多行为主体在内的理论模型,证明了地方政府在财政收入最大化动机下,会带来资本、劳动和土地三种资源配置的扭曲。在此基础上,选取2000-2017年中国248个地级市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竞争性财政行为对上述三种要素资源扭曲的影响,研究发现:地方政府财政收入竞争显著提高了资本、劳动和土地三种资源的错配程度;在考虑官员更替、政治晋升、从政经历等政治因素的影响后,实证结果依然稳健;财政竞争导致的要素资源扭曲不仅存在于省内竞争上,在全国范围内同样广泛存在。异质性分析显示,东部地区地方政府财政竞争会引起劳动力资源扭曲,中西部地区地方政府竞争行为会引起资本和土地资源扭曲;2008年以前地方政府财政竞争主要引起资本扭曲,2008年以后则同时引发了资本扭曲和劳动力资源扭曲。研究结论表明,相对于政治激励,财政压力才是引发地方政府资源错配的根本原因。中央政府应当继续深化财税体制改革,逐步建立现代化的国家治理体系,科学、动态地评估官员任期内决策带来的中长期影响,有效降低地方政府财政竞争行为所带来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8.
增强土地违法案件发现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地在我国是十分宝贵的资源,我国人口众多,土地资源有限,现有耕地和耕地后备资源相对不足。随着人口的增长,人地矛盾日益突出,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是我国的基本国策。在党和国家加大对土地尤其是农用地保护力度的背景下,个别人或小团体为牟私利,严重违反国家有关土地的法律、政策,破坏农用地、擅自改变农用地用途,未批先占农用地等土地违法案件时有发生。各级国家土地管理部门土地督察机构拥有对土地违法案件的调查权,应如何依法采取措施,确保国家土地督察机构调查权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关键在于做到土地违法案件发现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相似文献   

19.
严格土地管理,把紧土地闸门,中央对此三令五申,为什么有的地方仍旧违法乱占滥用土地?关键是有的地方政府“严”字停留在了嘴上,“紧”字做了表面文章,实际土地监管中却是外紧内松。上紧下松,对违法占地、用地者姑息迁就,甚至支持纵容,违法者自然有恃无恐。  相似文献   

20.
徐升艳  郭行 《开发研究》2021,(3):147-152
土地是撤县设区后变化最大的要素之一,在城乡二元的土地制度下,地方政府通过扮演农村土地市场与城市土地市场之间"独木桥"的角色获得了大量土地和资金,这对中国城镇化的推进起到了重要作用.基于2010-2017年城市面板数据,使用双重差分法考察撤县设区改革对地方政府土地出让收入的影响.研究发现,撤县设区通过扩张城市建成区面积显著增加了地方政府土地出让收入,但该模式并不具有可持续性.考虑地区间的异质性后,撤县设区对东部和中部地区地方政府的土地出让收入的影响不显著,对西部地区地方政府土地出让收入有较大的促进作用,因此应加快城镇化融资模式转变,市场化配置建设用地指标以及防范化解地方债务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