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陈天运 《天津经济》2006,(12):66-66
根据《企业所得税暂行条例》规定,纳税人发生年度亏损时,可以用下一纳税年度的所得弥补;下一纳税年度所得不足以弥补的,可以逐年延续弥补。但是延续弥补期最长不得超过五年。这里所说的亏损是指按照税法规定调整后的亏损。企业在用以后纳税年度的所得弥补以前的亏损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中国集体经济》2013,(11):72-74
亏损,指企业依照企业所得税法的规定,将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总额减除不征税收入、免税收入和各项扣除后小于零的数额。企业经营亏损弥补,是企业所得税处理中的重要内容。弥补以前年度亏损,指在会计处理上,如果以前各年的利润总和为负,本年实现的利润要首先弥补这部分亏损,其剩余部分作为应纳税所得额,申报缴纳企业所得税。经过收集、归纳、分析,列出八种不得用于弥补税前亏损的情形。  相似文献   

3.
卞姗萍 《辽宁经济》1998,(7):44-44,9
企业纳税亏损弥补问题应引起足够的重视●卞姗萍何法纳税亏损是指根据所得税法规定所计算出的企业在某一期间的税前亏损,《中华人民共和国所得税暂行条例》第11条规定:“纳税人发生年度亏损的,可以用下一纳税年度的所得弥补;下一纳税年度的所得不足弥补的,可以逐年...  相似文献   

4.
我国企业所得税暂行条例规定了企业所得税会计核算的内容和原则,使企业所得税会计处理有了法律依据。并明确规定纳税人的财务会计核算与税法规定不一致的应当依据税法规定进行调整,但在实际执行中却存在这样的问题:企业所得税暂行条例确立和遵循“纳税调整体系”,即企业对其收入、费用确定遵循一般会计原则,而计算所得税时其收人和费用的确认是以税法为依据。  相似文献   

5.
一、企业所得税暂行条例规定,企业上一纳税年度发生的亏损可以用下一年度的应纳税所得额弥补。税法所指亏损概念,不是企业财务报表中反映的亏损额,而是企业财务报表中的亏损额经主管税务机关按税法规定核实调整的金额。 二、对实行工效挂钩企业在两个低于范围内提取的工资总额,经主管税务机关审定,可按实际提取数扣除。企业将提取的工资总额的一部分用于建立以丰补欠的工资储备基金,在以后年度实际发放时不得重复扣除。企业工效挂钩的基数比例必须报经主管税务机关审查备  相似文献   

6.
目前,由于会计制度规定与税法规定存在着矛盾,企业在进行所得税汇算清缴时必须以税法规定为准,对会计所得进行纳税调整。因此,作为企业会计人员,要特别关注纳税调整事项。  相似文献   

7.
赵俊林 《天津经济》2005,(12):73-73
税法规定:“企业年终申报纳税汇算清缴后发生的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所涉及的应纳税所得税调整,应作为本年度纳税调整。”  相似文献   

8.
会计实务和税务中经常遇到需进行视同销售处理的问题.视同销售本质上是一税务术语,是指企业发生的一些经济业务根据会计制度规定不需要进行销售业务的会计核算,而根据税法规定又必须计算销售收入缴纳税款时,将经济业务按照税法规定的口径计算销售收入并按章纳税的情形.所以,视同销售本质上应该是源于税务处理的要求,是纳税人按照会计制度进行正常会计核算后,再按照税法规定进行的纳税调整.对此,本文从六个方面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9.
《天津经济》2014,(3):71-74
问:企业所得税法中对弥补亏损是如何规定的? 答:企业所得税法规定企业纳税年度发生的亏损准予向以后年度结转.用以后年度的所得弥补,但结转年限最长不得超过五年。  相似文献   

10.
孙锁柱 《中国经贸》2009,(20):197-198
长期以来,会计与税务差异,特别是收入的确认问题,困扰着许多企业财务税务人员,随着新会计准则和新企业所得税法及实施条例的陆续颁布,《企业会计准则14号一收入》与《国家税务总局关于确认企业所得税收入若干问题的通知》(国税函[2008]875号)均对收入的确认方式、确认时间做了相应规范,本文对会计和税务方面关于收入确认的差异进行分析,以帮助企业财务人员了解会计处理与税法规定的差异,进行必要的纳税调整,从而避免造成企业财税风险。  相似文献   

11.
徐开莉 《中国经贸》2010,(8):235-235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新会计准则和新企业所得税法及实施条例的陆续颁布实施,可以发现我国税收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向会计处理进行了倾斜。但为了保证税收法规的权威性及国家财政收入的稳定性,企业财务人员在进行所得税申报时,还是需要将会计准则进行的账务处理,根据税法规定做必要的纳税调整。作为第一调整项目的收入确认对征纳双方都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2.
温樱 《天津经济》2009,(8):65-66
一、无形资产会计规范与税法规定的比较 对于无形资产的核算,会计与税法规定存在一定的差异,主要是《企业会计制度》与《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办法》之间的差异,纳税人在申报所得税时,应按税法规定进行相应的纳税调整。  相似文献   

13.
企业接受捐赠资产的会计处理和纳税调整又有了最新的规定。根据财会〔2003〕29号文件的规定,企业接受捐赠取得的资产,应按会计制度及相关准则的规定确定其入账价值,企业按税法规定确定的接受捐赠资产的入账价值,通过“待转资产价值”科目核算,在期末进行纳税调整时,扣除应交纳的所得税后,计入“资本公积”,即对接受捐赠资产,不确认收入,不计入企业接受捐赠当期的利润总额。根据国税发〔2003〕45号文件规定,企业接受捐赠取得的资产,须按接受捐赠时资产的入账价值确认捐赠收入,并入当期的应纳税所得,依法计算缴纳企业所得税。  相似文献   

14.
会计收入和计税收入由于会计准则和税法遵循的原则、服务目的、体现的经济关系不同,总是存在差异。因此在纳税申报时,必须要准确区分会计收入与计税收入,按照税法规定对会计记录的收入进行协调,守法经营,照章纳税,维护税收的严肃性。  相似文献   

15.
为了加强对零星分散税源的控管,减少税款流失,方便纳税人缴税。现行有关税收法律法规中,作了扣缴税款的规定。根据新《税收征管法》第三十六条的规定,扣缴税款包括代扣代缴、代收代缴税款。所谓代扣代缴税款,是指持有纳税收入的单位和个人,从持有的纳税收入中扣缴其应纳税款并向税务机关缴纳。所谓代收代缴税款,是指与纳税人有经  相似文献   

16.
陈淑明 《中国经贸》2010,(22):165-166
继财政部2001年11月颁布《企业会计准则一固定资产》后,于2006年2月又颁布了包括1个基本准则和38个具体准则在内的新会计准则体系,新的”企业会计准则第4号”在固定资产的确认、计量、核算及相关信息的披露进行了进一步的规范。在实际工作中通过新、旧会计准则及税法规定的差异,来分析新会计准则下固定资产会计处理的变化及造成诸多纳税调整事项,有利于企业正确进行会计核算和涉税事项处理。  相似文献   

17.
会计收入和计税收入由于会计准则和税法遵循的原则、服务目的、体现的经济关系不同,总是存在差异。因此在纳税申报时,必须要准确区分会计收入与计税收入,按照税法规定对会计记录的收入进行协调,守法经营,照章纳税,维护税收的严肃性。  相似文献   

18.
一个企业可能会由于不了解税法规定哪些收入需要申报、哪些支出可以税前扣除或无意漏记了某些收入而导致了纳税不遵从.本文主要从其表现形武上归纳了纳税不遵从的类型,并对纳税不遵从的原因进行了深入分析.  相似文献   

19.
企业亏损弥补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暂行条例》(以下简称《条例》)规定 :“纳税人发生年度亏损的 ,可以用下一纳税年度的所得弥补 ;下一纳税年度的所得不足弥补的 ,可以逐年延续弥补 ,但是延续弥补期限最长不得超过 5年。”这一规定是国家允许企业用应纳税所得额税前弥补亏损的一种方法 ,实际是国家帮助企业渡过暂时困难 ,减轻企业税负 ,保护税源的一项重要措施 ,能使企业亏损得到及时补偿 ,从而使其生产经营活动顺利进行。但在实际工作中 ,企业亏损弥补因各种原因却很混乱 ,因此 ,本人认为探讨企业亏损弥补的有关问题十分必要。1.亏损的含义。企业…  相似文献   

20.
王洪燕 《中国经贸》2010,(16):236-237
增值税纳税筹划是指纳税主体通过在税法规定的范围内,事先合理安排增值税纳税人身份、税率、销售方式、减免税及出口退税等,实现企业税后利润最大化。本文就企业增值税纳税筹划进行了分析,探讨了中小企业在生产规模、资金、技术上与大企业的不同,对其增值税纳税筹划具有更为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