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市域经济足区域经济的一种典型形态。宁波作为中国东南沿海发达地区和沿海对外开放城市,发腱市域经济足顺应经济仝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趋势,提升综合竞争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客观需要,足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2.
《宁波经济》2006,(9):3-16
市域经济是城市主导、极化型的区域经济形态,是更具开放性、协调性、共享性等特点的经济社会系统,是市域统筹、协调发展的地方治理模式。它是城市的工业化、城市化、市场化、国际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结果。发展市域经济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是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对区域发展模式的创新。研究市域经济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于探求其内在规律,加快推进市域经济发展,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真正转入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轨道。  相似文献   

3.
发展市域经济是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选择,资源统筹、区域协调、服务共享、社会和谐是发展市域经济的根本要求。宁波发展市域经济,就是要突出市场主导下市域资源的统筹配置,强调各县(市)区协调、均衡发展,保证公共服务普遍和广泛亨受,促进社会更加稳定、和谐,实现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与和谐社会建设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4.
总部经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理性选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赵弘 《开放潮》2006,(4):39-41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要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区域协调发展是坚持可持续发展观,实现五个统筹的关键环节。而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是我国的基本国情,如何寻求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路径,成为我国经济发展中面临的重要战略课题。总部经济理论正是基于区域不均衡发展基础上,利用区域间资源禀赋差异,寻求区域资源要素的最佳配置,实现区域之间合理的产业和功能分工,从务实的角度为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提供了一种新的战略思路。总部经济既是对信息网络下出现的“总部——生产基地分离”这一新经济形态的概括和提升,同时也是区域间分工合作、协调发展的一种新思路。  相似文献   

5.
市域经济是着眼于全大市发展的经济系统,其突出特点在于拥有比村域经济、镇域经济和县域经济更大的统筹实力和更强的联动能力。这种统筹实力和联动能力,是推进城乡经济社会发腱的强大动力,也是我们提高社会保障体系的统筹层次、缩小城乡社会保障水平、促进社会保障机制创新的驱动器。  相似文献   

6.
和谐社会的定义: 指社会系统中各个部分和各种要素处于相互协调的状态。和谐社会是一种整体性思考问题的观点,要求人们把工作视野拓展到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各个方面,运用政策、法律、经济、行政等多种手段,统筹各种社会资源,综合解决社会发展问题。[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城乡统筹发展是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必然选择.也是坚持科学发展观加快经济社会发展的内在要求,更是重庆大城市带大农村协调发展的必然选择。渝东南民族地区是重庆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和探索渝东南民族地区城乡统筹协调发展新途径,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重庆实施城乡统筹发展战略,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经济社会健康协调持续发展的重要工作。  相似文献   

8.
《北方经济》2005,(4):20-20
[和谐社会] 是指社会系统中的各个部分、各种要素处于一种相互协调的状态.社会是由人群组成的一种特殊形态的群体形式,是相当数量的人按照一定的规范发生相互联系的生活共同体,它的特征之一是具有结构性.社会结构是指社会系统的各组成部分或社会体系中诸要素之间比较持久、稳定的联系模式.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生活的各个领域和部分都紧密联系,互相协调,整个社会才能始终保持有序和谐的状态.和谐社会实际上是一种整体性思考问题的观点,要求我们把工作视野拓展到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各个方面,运用政策、法律、经济、行政等多种手段,统筹各种社会资源,综合解决社会协调发展问题.  相似文献   

9.
协调发展是保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前提,也是和谐社会构建的重要标志之一。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本文旨在从分析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对重庆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性人手,针对目前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不协调问题,提出促进重庆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思路。  相似文献   

10.
《宁波经济》2006,(5):3-8
我们要认清形势,进一步增强加快发展、率先发展、协调发展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坚持仝血的发展观,通过促进三个文明协调发腱不断增创新优势。  相似文献   

11.
市域经济理念的提出,其出发点和根本目的是为了结合宁波区域发展的实际,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速区域发展战略创新和发展模式转换,切实把宁波经济社会纳入科学发展的轨道。发展市域经济的探索是一个广泛和动态的群众性社会实践过程,市域经济的研究也将随着实践的深化不断推进到新的阶段,指导并推动宁波更快更好发展。  相似文献   

12.
郑健群 《北方经济》2004,(11):39-40
一、经济全球化对我国高等教育提出的要求 经济全球化,就是说各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必将进入世界范围内的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大循环.一个国家如果想在这种大循环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在经济体制、经济发展模式、经济增长方式、产业结构等方面适应这种循环的要求.而作为"受经济发展制约"的高等教育来说,要实现自己的价值,也必须在人才数量、规格、结构等方面进行相应调整,以满足经济社会的要求.  相似文献   

13.
长三角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等级层次体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区域社会与经济协调发展涵义,通过构建评价县域社会和经济协调发展的指标体系,文章对长三角地区76个县域的社会经济数据运用主成分和协调发展函数等方法进行定量分析,得出以下结论:长三角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等级层次体系呈现圈层结构;空间分布区位优势明显,但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不均衡,社会发展明显滞后于经济发展;存在核心圈层发展度高但协调度不高、内圈层带动作用有限、中圈层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低等问题.最后,基于区域协调发展的圈层结构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4.
市域经济是一种统筹协调发展、又突出鲜明地方特色和优势的区域经济。市域经济的发展需要“硬实力”和“软实力”的支撑,而“文化力”则是“软实力”的主要构成。文化力包括精神、文化产品的创造能力和精神、文化产品对人类社会的作用力。独特的文化力将对市域经济的发展起到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5.
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内涵和特征分析 (一)构建和谐社会能力的基本内涵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求组成社会系统的各个子系统、各个要素相互之间能够形成一种互相融合、相辅相成、协调发展的状态。与此相适应,构建和谐社会的能力应当是由构建和谐社会各个环节所需的各种能力所构成的一种综合能力,是一种运用多种手段,统筹社会资源、综合解决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整体把握能力。  相似文献   

16.
张瑜 《魅力中国》2014,(8):256-256
社会经济发展追求的目标是:既要使人类的各种需要得到满足,个人得到充分发展,又要保护资源和生态环境,不对后代人的生存和发展构成威胁。它特别关注的是各种经济活动的生态合理性,强调对资源、环境有利的经济活动应给予鼓励。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当然也要与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相一致,以适应和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17.
和谐社会,是指社会系统中的各个部分、各种要素处于一种相互协调、良性互动的状态,它既包括人与人的和谐,也包括人与自然的和谐,其中,前者是社会和谐的社会基础,后者是社会和谐的物质保障。构建和谐社会,实际上是一种整体性思考问题的观点,要求我们拓宽视野,运用政策、法律、经济、行政等多种手段,统筹各种社会资源,综合解决社会协调发展问题。税收作为重要的经济杠杆,其作用涵盖整个国民经济,税制要素的任何调整和改变,都会通过利益传导机制对资源配置、宏观经济和收入分配产生影响,进而使人们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方式方法和人与人之间的利益格局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18.
经过近二十年的快速发展,曾经支撑上海经济发展资源要素优势止在逐步改变,产业发腱的资源和环境承载能力已经难以支撑地区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经济发展处在从依靠资源要素驱动向依靠科技创新驱动转变,产业发展形态从制造经济向服务经济转变的关键阶段。受此影响,中低端传统制造业呈现“回迁”和“内迁”趋势。  相似文献   

19.
加快发展市域经济,运用市场机制和政府调控手段,在更大范围、更高程度参与资源优化配置,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城市与农村、经济与社会、人口与资源环境的统筹协调和谐发展的客观要求和必然选择。如何使水、电、土地、人才等资源要素从严重制约宁波发展的瓶颈转化为动力已经成为各级党委政府和企业高度关注、非常紧迫和必须解决的问题。现就此作一思路性、框架式研究。  相似文献   

20.
刘进军 《发展》2021,(1):9-9
甘肃县域经济在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当前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不仅是适应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实现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甘肃省强化举措,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补齐区域发展短板的现实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