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 毫秒
1.
新《红楼梦》赔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历时8年,耗资1.18亿元用"千呼万唤始出来"来形容电视剧新版《红楼梦》从筹备、拍摄到发行、播出的过程,并不为过。从2002年最初立项到2010年9月2日北京卫视全国播出,将近8年的等待考验着千万观众的耐心,同时也将投资方、导演、制片甚至演员的每一个琐事都被推到了各类媒体的“风口浪尖”。  相似文献   

2.
从新版<红楼梦>的人物、道具、布景、对白、情节、配乐等方方面面和87版<红楼梦>对比浅谈浅谈新版<红楼梦>的不足.  相似文献   

3.
从新版<红楼梦>的人物、道具、布景、对白、情节、配乐等方方面面和87版<红楼梦>对比浅谈浅谈新版<红楼梦>的不足.  相似文献   

4.
好的建筑一定要有好的名字相匹配,比如一个很漂亮的建筑,叫“小蛮腰”惹人遐想,叫“大裤衩”则有损形象。  相似文献   

5.
徐建成 《宁波通讯》2007,(12):30-31,I0001
当前,古典名著《红楼梦》又进入了新的大众普及与传播周期,如百家讲坛《刘心武解红楼人物之谜》、重拍电视剧《红楼梦》选秀活动等等。每一次周期,传播的载体和途径是不同的。1958年诞生的越剧  相似文献   

6.
邹佩佚 《魅力中国》2013,(34):97-97
《红楼梦》作为一部女性的颂歌,描写的女性人物之多,实属罕见,本文从长相、才能、性格三方面对这些女性进行描写,展现出了她们的特点和悲剧。  相似文献   

7.
王连鹏 《魅力中国》2013,(32):332-332
《红楼梦》反映着当时的社会生活过程。特别是表现在一些案件中。它不仅反映了封建司法镇压活动的实质,而且从一个极其重要的侧面,预示着这个社会必然崩溃的命运。  相似文献   

8.
黄维东 《黑河学刊》2011,(4):27+47-27,47
词的语法功能主要表现在词充当句法成分的能力以及与别的词组合的能力。《红楼梦》是近代汉语向现代汉语转变过渡阶段重要的标志性著作,其中的时间词可以和时间词、副词、代词、方位词、介词、词缀组合。考察《红楼梦》时间词的组合能力,从一个方面研究《红楼梦》时间词的语法功能,展现《红楼梦》语言的使用面貌。  相似文献   

9.
许杰然  许培春 《发展》2012,(8):97-98
对于《红楼梦》的探讨已经是达到无孔不入的程度了,本身也在于《红楼梦》如此巨作包罗万象的魅力所在,使它在任何方面都有可研究的价值。偶尔对其中的出世精神进行了初步的探讨,认为《红楼梦》在一定程度上有一个“出世——入世——出世”的循环线索,就此对其中的主要人物贾宝玉的“不俗”“悟道”小作分析,谈谈《红楼梦》中的释道出世精神。  相似文献   

10.
【妙语"红楼"】●贾宝玉算是个幸运的粉丝,不仅能经常跟偶像一起吃饭,还有幸得到了偶像回赠的礼物。《红楼梦》中的贾府是地道的美食王国,大席小宴,接连不断,  相似文献   

11.
12.
自1978年我国实行改革开放以来,近40年间涌现大批家族企业,它们为中国的经济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如何更高效地进行上下辈传承以及后续管理是中国家族企业当前亟需解决的问题。文章将围绕名著《红楼梦》展开探讨,通过剖析荣国府的继承模式和管理特点,为当代中国家族企业的传承和管理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李红梅  张丽云 《理论观察》2014,(12):112-114
不可靠叙述是现代小说的重要的叙事策略,对塑造人物性格和深化作品主题具有着重要作用。《红楼梦》中大量运用不可靠叙述,主要体现在叙述者的不可靠叙述和人物的不可靠叙述两方面,对其英译进行研究有助于我们超越传统翻译理论的局限性,从叙事学的视角探讨《红楼梦》的翻译问题,为"《红楼》译学"的发展开辟新的领域。  相似文献   

14.
《红楼梦》所体现的审美意识闪耀着理想审美意识的光芒,宝黛爱情更是寄托着作者的情爱理想和生活理想。《红楼梦》所体现的爱情审美理想给人们以启迪与震撼,它对当代大学生情感素质的培养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平儿是《红楼梦》中王熙凤的陪房丫头,贾琏之妾。她是个极聪明、极清俊的女孩儿。她能在贾府复杂的情况下,游刃有余地应付“贾琏之俗,凤姐之威,”可见平儿的“不平”。我们当代大学生生活在一个自由、开放、公平的时代,更应该发挥自己的优势,为自己打造一片天地,但由于种种因素,导致当代大学生心理问题极其严重,成为社会、学校、家庭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中国古典名著《红楼梦》刻画了众多的少女形象,她们婀娜多姿、形象鲜明、才华出众。她们的自主意识得到了觉醒与张扬。文章诸多章节中的酒文化都体现出作者的进步女性观:即关注女性、赞扬女子才能的一面,对她们思想的进步意识给予了充分肯定,另一方面对她们的生活遭遇和结局给予了无限的同情和怜悯。  相似文献   

17.
王福晓  唐笑一 《魅力中国》2011,(14):311-312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三”蕴含着独特的文化底蕴,各种文学著作中都充溢着数字“三”相关的话题。“三”体现了人类文明发展过程中所特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审美观。本文将通过对《红楼梦》中关于数字“三”的内容的分析,来解读中华民族那种集体无意识性质的审美心理——“崇三”的民族审美心理。  相似文献   

18.
朱倩 《魅力中国》2014,(7):119-119
介绍了小提琴协奏曲《红楼梦》的创作背景,并结合该曲目的具体内容,对其语言特色、音乐学特征进行了探讨分析,希望能够加深人们对这一协奏曲的认识和理解,也为对其进行进一步的研究提供启示。  相似文献   

19.
胡永林 《发展》2010,(10):83-83
新修改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经十一届全国人大第九次会议讨论通过,国家主席胡锦涛于2009年6月27日签署正式颁布,2010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修改后《统计法》对旧的《统计法》进行了全面系统的修订,在五个方面进行了加强。一是完善了统计行政问责制度;二是进一步完善统计数据质量责任制度;  相似文献   

20.
举世公认的影响了亿万人民生活、思想的伟大作家,他们有说不完的故事,“说不完的莎士比亚!”就是歌德的名言。说不完的莎士比亚,其中说不完的一个问题就是莎剧的作者究竟是准?至今有人还认为其著作权不是莎士比亚的。有人认为莎剧的写作者或是培根、或马洛、或是牛津伯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