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列车尾部安全防护装置是提高铁路设备科技含量、提高列车运行速度、保证列车运行安全的一种新型产品。根据目前北京铁路局在各单线区段运行的货物列车上使用列尾装置的情况,提出了目前列尾装置在生产、使用、维修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据此,围绕建立健全制度、人员培训、维修资金等问题,对如何使用和管理列尾装置提出了具体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对柳州铁路局列尾装置取代守车后的实际减员人数及相应节省的支出进行了详细计算 ;分析了货物列车不挂守车后增效益、保安全和方便作业的优势 ;指出了在使用列尾装置中出现的有关设备结构、材质及管理、维修中存在的问题 ;提出应建立完整的包括技术标准、修程、修制、各种配制标准等的设备维修规程 ;还应建立能切实加强列尾装置管理的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3.
随着列尾装置在全路的运用 ,在管理中不断地暴露出一些问题 ,对设备的正常运用带来一些影响。在分析原因后 ,提出铁路局或铁路分局建立独立的维修保障机构 ;设立使用保障、奖励资金 ;实行严格考核奖罚制度等加强管理的措施。还提出使用列尾装置专用频率 ;不断提高和完善设备质量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在阐述客货共线铁路行车组织模式的基础上,从车务接发车人员、货物装载加固、车机联控、旅客列车列尾装置故障等方面分析调度集中客货共线铁路存在的安全风险因素,提出实行客货列车分线行车,建设货车装载视频监视系统,提高货物装载加固质量,物理隔离高速、普速铁路并行地段,推广使用自然灾害及异物侵限监测系统,加强列尾装置管理和维修等对策及建议,以降低或消除风险。  相似文献   

5.
重庆铁路分局从 1999年 7月开始采用列尾装置 ,逐步实现了管内全部取消守车 ,对提高运输效率、降低生产成本、保证运输安全起到了显著作用。铁路分局运输分处在对列尾装置的设备使用、管理模式和维修体系等方面不断实践、大胆探索 ,使列尾装置的用管修办法逐步得到完善和规范。重庆铁路分局的列尾装置管理工作走上了正轨 ,设备完好率始终保持在 98%以上。  相似文献   

6.
列尾装置存在问题、改进措施及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列尾装置在全路单线和双线半自动闭塞区段投入使用以来 ,从根本上保证了列车的运行安全 ,深受现场欢迎 ,尤其是受机务部门的欢迎。但使用中暴露出在传输格式、结构性能和管理等方面存在一些问题 ,尚需改进和提高。为适应列尾装置的推广 ,管理部门应尽快修订无线列调标准 ,给出各条线路最大无线电场强的时间 ,加强维修工作 ,落实维修费用等 ;生产厂家还应在提高列尾装置结构可靠性的同时减轻重量 ,无线列调应预留列尾装置的数据和电源接口 ,司机控制盒加装“黑匣子” ,列尾装置主机具有自检功能等方面采取改进措施。并提出列尾装置应采用单独频率 ,全路双线自动闭塞区段也使用列尾装置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阐述南昌铁路局使用列尾装置 5年中 ,根据实际情况不断修改和完善用管修办法 ,并狠抓管理和落实。铁路局总调度室和各列尾装置作业点每天将列尾装置作业情况向主管工程师汇报 ,信息从原点抓起 ,使信息通畅 ,以便及时处理解决使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在研制的“列尾应用微机管理系统”已投入运用的基础上 ,对实现各作业所、维修中心、铁路局总调度室间联网和充电设备、电池能量的微机监测作进一步的探讨 ;强化维修系统建设 ,把好使用关 ,采用看、听、摸、检、充 ,对“退乘”的列尾装置重点盯 ,实施全面检测 ;还充分发挥地区办事处安监科的作用 ,抓紧结合部的协调工作。并试验采用物理办法解决高气温下的电池充电困难问题  相似文献   

8.
列尾装置使用问题的调研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按照《铁路技术管理规程》第180条“货物列车尾部须挂列尾装置”的要求,吉林铁路分局自2001年5月23日起在铁路分局管内除龙井公司外均开通使用了2C1—H(K)DS型列车尾部安全防护装置(以下简称列尾装置)。共投入运用列尾装置主机(以下简称主机)178台,设列尾装置检测作业点  相似文献   

9.
列车尾部安全防护装置运用管理系统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铁路列车尾部安全防护装置的作业组织方式,针对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采用列尾装置运用管理系统对作业进行信息化管理,依靠信息化手段有效减少作业中的人为差错,增加统计数据的实效性和准确性,提高列尾装置作业的管理和应用水平.  相似文献   

10.
济南铁路局随着列尾装置的推广 ,对使用列尾装置的货物列车 ,在站始发、运行中途作业或停留、故障处理等中都明确规定了责任者。规范了各种表簿的填写 ,严格要求进行定时、定量和定性考核 ,为使用和管理好列尾装置奠定了良好的运行机制。为进一步使用好列尾装置 ,提出了列尾装置合理的配置数量、产权归属及发生费用处理的意见和制定统一标准、加大技术投入等相关问题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以车务系统管理的设备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为切入点 ,阐述了强化列尾装置工作的目的、意义。针对列尾装置在牡丹江铁路分局管内投入运用的实际 ,简要总结了列尾装置工作从开始筹备到实际运用 ,做到“四个强化 ,四个到位”的管理情况。通过现场跟踪调查 ,综合分析了列尾装置在实际运用中存在的问题 ,并对如何改进和强化列尾装置工作提出了建议和措施  相似文献   

12.
针对大秦线重载列车加挂列车尾部安全装置存在的具体问题,如信号传输困难、设备故障率高、电池质量较差,以及设备的使用和管理不规范等,提出强化无线干扰信号检测、加大设备维修考核管理、电池使用及检测数据纳入计算机管理、加强列尾工作的管理和考核等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3.
对建立列尾装置运营信息监测管理系统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铁路局、铁路分局、枢纽中心、列尾装置作业点的列尾装置主机运营信息监测管理系统 ,是为了在列尾装置管理中 ,提高传输列尾装置运用动态和基本信息的速度和准确性 ,以增大列尾装置保障列车安全运行的可靠性 ,并实现运输信息共享。系统集实时作业信息处理和运用分析决策为一体 ,实现远程网络传输。系统通过列尾装置主机运用作业表、列尾装置主机调配表和列尾装置信息汇总表来实现系统运营信息监测、管理功能。同时指出列尾装置运营管理模式的多样性不利于列尾装置的运用管理 ;应尽可能创造条件实现车站列车到发信息与列尾装置作业点系统的共享 ;并加强列尾装置作业人员计算机等业务能力培训。  相似文献   

14.
由于领导干部的高度重视 ,管理和使用部门的积极配合 ,昆明铁路局广泛推广、使用了列尾装置。采用“先重点、后一般 ,先试点、后铺开 ,先干线、后支线 ,先准轨、后米轨 ,先大运转、后小运转”的“五先五后”原则 ,将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 ;对列尾装置的使用做到“五有” ,即有管理、有制度、有办法、有措施、有考核 ;在列尾装置形成规模资产后 ,为确保资产的保值、增值和理顺关系 ,为强化管理 ,成立了维修中心 ,维修中心隶属运输处 ,挂靠昆明东站 ,运作良好。由于在大幅度推广使用列尾装置中 ,充分结合昆明铁路局的实际情况 ,不仅提高了列车运行安全系数 ,还为减员增效探出一条新路。  相似文献   

15.
对列尾装置运用中有关故障如列车运行途中不报风压等的原因进行了分析。针对列尾装置本身结构、管理不到位、使用不规范等产生故障的原因 ,提出解决各个故障的对策 :建立铁路局列尾装置维修中心 ,强化年检工作。并估算了 1套列尾装置的年检费用。新研制的ZTF 2 0 0 2型列尾装置 ,使列尾装置的品质得到全面提升。  相似文献   

16.
阐述列尾装置是保证货物列车安全运行的具备高新技术特点的行车设备。北京铁路局局管内31条干支线 ,正线延长 30 5 5km的各单线区段上运行的货物列车全部使用了列尾装置 ,深受现场人员特别是机车乘务员的欢迎。同时指出列尾装置推广运用过程中需进一步研究解决的问题。鉴于列尾装置在运输安全生产中的重要作用 ,提出双线自动闭塞区段的货物列车亦可使用列尾装置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乌鲁木齐铁路局积极稳妥地做好列尾装置的推广运用。经历了从试验到全面铺开 ,从支线到干线 ,从一般货物列车到行包专列 ,至 2 0 0 1年大部分线路包括摘挂列车在内的货物列车都取消了守车及运转车长。列尾装置确实起到了保证列车运行安全 ,提高效益 ,降低成本作用。运用过程中 ,列尾装置设备的性能、结构及维修更新费用等方面也暴露出一些问题 ,对此 ,提出改善建议和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8.
对车务部门设备修管用现状的剖析认为 ,随着大量新技术、新设备在车务部门推广应用 ,设备的管理、维修体制存在问题较多。为此 ,提出建立以铁路分局为中心 ,分层管理车务设备的思路 ,即建立铁路分局维修管理中心 ,铁路局提供技术支持 ,技术站建立检测站的模式。目前 ,可在建立铁路分局列尾装置维修中心的基础上 ,将车务部门自管设备统一管起来 ,论述了其必要性、可行性及优越性  相似文献   

19.
根据列尾装置使用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从列尾装置主机配置数量、检测作业点、列尾装置人员、房屋、资金、分界口协议、补机区段等方面 ,提出列尾装置使用建议 ,以更好地运用列尾装置  相似文献   

20.
阐述了列尾装置须优先在半自动闭塞区段、线路长大下坡坡段配置的两优先配置原则 ,及在石家庄铁路分局的配置数量和方法。列尾装置在应用过程中出现了问题 :瞬间排风列尾装置主机不报警、频道相互干扰等结构设计问题 ,与厂家共同研究改进 ;工作人员操作不当等原因引发的问题 ,经实施制定、完善使用和维护列尾装置的规章制度、加强技术业务培训等管理办法后得到解决 ,列尾装置应用效果显著。对目前仍然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