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本文通过构建企业间多阶段动态博弈模型,研究了现行碳排放配额初始分配方式下总量控制和拍卖比例对低碳消费偏好下不同类型企业的减排效应。研究结果表明:在完全免费分配方式下,降低碳排放配额总量对轻型碳排放企业和中型碳排放企业的减排效应显著,而重型碳排放企业的最优减排水平反而下降;在完全拍卖分配方式下,降低碳排放配额总量缩减了所有类型控排企业的最优减排水平;在免费分配与拍卖分配相结合的混合分配方式下,提高拍卖比例对轻型碳排放企业和中型碳排放企业具有显著碳减排效应,但会极大降低重型碳排放企业的最优减排水平,而缩减碳排放配额总量只对轻型碳排放企业的减排效应显著。无论何种分配方式下,严控重型碳排放行业内企业数量、降低企业减排成本系数和提高消费者低碳意识均有助于促进企业减排和提升配额使用效率。本文既丰富了碳排放配额分配方式和碳减排方面的研究,也为政府完善相应的分配机制和减排政策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构建制造商领导、零售商领导和集中决策三种决策模型,利用Nash博弈、Stackelberg博弈分析比较不同权力结构对制造商减排、零售商具有CSR的闭环供应链的最优决策的影响。通过MATLAB进行算例仿真,对比分析各均衡结果,验证结论正确性,研究表明:无论何种权力结构,随着零售商CSR水平的增加,虽会导致自身利润降低,但会提高减排水平、回收率、其他成员利润和供应链总效用;随着碳减排成本系数的增大,减排水平、回收率、各成员利润和供应链总效用都会降低;集中决策下的零售价总是最低,减排水平、回收率及供应链总效用总是最高,即集中决策为最佳决策;制造商和零售商总是在自身作为供应链领导者时获得更高的利润。最后根据结论提出了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3.
以国际海运碳交易机制的实施为背景,在考虑船东对减排产品类型偏好具有差异的情况下,基于Hotelling模型,研究提供不同类型减排产品企业之间的竞争策略。通过分析Nash博弈和Stackelberg博弈的均衡结果,得到船东对某类减排产品偏好的增加,会促进该类减排产品的价格上涨,市场份额扩大和收益增加。并且,在Stackelberg博弈中,主导企业获得较Nash博弈下更大的收益,而跟随企业的收益变化取决于船东减排偏好与减排产品成本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基于协同知识创新决策风险性,引入行为经济学偏好反转理论,从知识积累视角构建偏好反转影响下的知识创新模型。将协同知识创新决策从单纯的选择决策拓展为选择/放弃决策,在不同决策背景下对模型进行演算。结果发现,当协作方对创新资源投入分摊比例较低时,主体对未来收益的不确定性预期较低,而在偏好反转的影响下,放弃决策对预期收益的退出定价可能较高,从而使背离放弃决策相比进入选择决策更有利于协同创新。研究结论解释了当前较多的协同知识创新联盟尽管没有实现科技政策调整的预期效果,但未大规模解体且力趋稳定合作的现象。  相似文献   

5.
环境偏好和环境税视角下企业技术决策博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倩  刘丹  章金霞 《技术经济》2014,33(9):66-73
构建双寡头垄断市场下企业技术决策的博弈模型,并将消费者环境偏好和环境税引入模型。首先分析消费者的环境偏好对市场需求的影响;然后运用逆向归纳法探讨企业在环境税约束下的两阶段博弈;最后分析消费者环境偏好和环境税对企业技术决策的综合影响。研究表明:消费者的环境偏好降低了双寡头垄断企业的市场需求,激发了企业在没有环境税下采纳绿色技术的动机;当征收环境税时,企业采纳绿色技术的效益与环境税率的关系曲线呈倒U型,消费者的环境偏好与环境税引发的效益区间正比变动。  相似文献   

6.
基于中国A股上市平台企业2010—2020年数据,采用爬虫文本分析技术测度企业与供应链成员的减排合作水平,实证检验其带来的经济效益。研究发现:开展供应链减排合作能够对平台企业价值创造产生促进作用;当企业所在地区是低碳试点城市时,这种正向影响更为显著。此外,供应链减排合作可以通过提高企业的碳信息披露水平、增加绿色研发投入带来价值提升,进而促进平台经济高质量发展。进一步,供应链减排合作带来的效益可以沿供应链溢出到平台企业的主要供应商和客户,促进多方价值创造,实现平台企业价值引领与繁荣经济。为引导平台企业实现供应链低碳转型,促进平台经济健康发展,应完善平台企业供应链减排合作内外部制度环境;积极推进碳信息披露改革,将供应链减排合作纳入ESG披露体系;促进平台企业加大绿色研发投入,带动地区及周边经济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7.
张超  张鹏 《技术经济》2016,(5):112-117
研究了市场需求随机且受零售商努力行为因素影响的情形下过度自信零售商的决策问题。通过模型推导得到过度自信零售商的最优订货量和最优销售努力水平,讨论了过度自信零售商与理性零售商在最优订货量和最优销售努力水平上的偏差。通过比较静态分析,研究了零售商的过度自信水平对其最优订货量和最优销售努力水平的影响,对需求方差进行了敏感性分析,分析了市场环境参数对零售商最优决策的影响。结果显示:当零售商面临低收益市场环境或更高收益市场环境时,过度自信行为可促使零售商做出趋近于理性决策的选择。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闭环供应链中制造商和分销商的再制造价格决策问题。采用动态博弈模型,分析了由一个制造商和一个分销商组成的供应链,分销商回收废旧产品,制造商或分销商完成再制造过程中的价格决策策略,以及制造商和分销商参与再制造的边界条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制造商和分销商分别参与再制造对整个供应链收益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股权融资偏好现象的成因和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彭莉 《经济师》2003,(8):46-47
中国企业有着强烈的股权融资偏好 ,这有悖于西方公司理财理论与实践。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既有外部环境约束 ,又有来自内部的公司治理缺陷、融资规模需求和融资成本比较的驱动 ,其中融资成本低是产生融资偏好现象的重要原因。股权融资偏好现象不利于上市公司资本结构和治理结构的优化 ,影响了公司业绩的增长 ,应采取措施予以改变。  相似文献   

10.
11.
从实际出发构造了一类委托代理模型,研究委托人和代理人的风险偏好对激励合同的影响。研究表明:委托人在制定激励合同时应考虑自己及代理人的风险偏好,这样才能达到有效激励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基于不确定需求构建碳限额、碳限额与交易、碳税三种常见碳政策下制造企业的运作和减排模型,分析其最优决策,进而分析各参数的敏感性。并通过数值分析,分析了不同碳政策下,各政策参数对于企业决策的影响,分析结论对低碳经济下企业在降低碳排放、保护环境的同时提升企业运作绩效,具有重要理论和实际应用价值,并对政府碳政策的实施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14.
本文提出并建立了在全球化背景下囊括能源市场和碳减排的多地区多行业的一般均衡模型,将生产中能源的使用、碳排放、碳税、碳关税以及全球生产网络纳入模型,为在全球化背景下量化研究低碳政策的福利和排放效应奠定方法基础。本文利用结构式方法估计了模型的主要参数,量化研究了中国建立碳排放权交易系统和欧盟实施“碳边境调节机制”对中国和世界主要经济体的经济和碳排放的影响,并提出了新颖的渠道分解方法。结果表明中国实施碳市场可以降低中国碳排放、优化产业结构,但将通过降低出口竞争力为中国带来一定的福利损失。由于存在碳泄漏问题,中国实施碳市场对全球碳排放的降低影响有限。欧盟实施“碳边境调节机制”将对中国出口带来一定负面影响,但影响程度有限,对全球碳减排贡献有限。  相似文献   

15.
在对农地经营权入股政策逻辑框架分析的基础上,利用全国农村土地经营权入股改革试验试点区典型村镇426份样本农户数据,实证分析了农地经营权入股试点中各环节政策对农户入股意愿及行为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地价评估合理性、入股风险防范有效性以及入股政策持续稳定性等政策环境特征对农户农地经营权入股决策偏好有显著影响。据此,从提升农户农地经营权入股行为响应视角,提出建立基于大数据的农地价值评估机制、"三位一体"规制政策的入股风险保障机制及农地"三权分置"下经营权入股政策法律协同推进机制等政策优化路径。  相似文献   

16.
本文研究了在均值-标准差方法控制下的一个具有风险偏好(风险规避、风险中性、风险喜好)零售商与两个风险中性供应商之间供应链渠道协作和竞争。首先,在考虑零售商风险偏好下,提出了供应商联盟与非联盟两种情况中的各方处于Stackelberg-leader或Stackelberg-follower不同权利地位时各决策模式及其对应决策模型;然后,通过对比分析各决策模式最优解及深入分析零售商风险偏好对各渠道成员最优决策影响,得到了基于零售商风险偏好下的供应链渠道各成员的领导者地位将较大影响各方期望效用,而对供应链渠道整体期望效用最大化并无影响,同时,零售商过度喜好风险或者规避风险都将会对供应链整体期望效用造成致命伤害;最后,通过数值分析进一步验证了前面结论。  相似文献   

17.
范如国  曹敏  孙佳勤 《技术经济》2019,38(5):117-125
综合考虑了企业的学习效应和公平偏好等差异,建立了政府与企业间的节能激励契约。结果表明:初始实力强的企业节能可以提高政府的期望效用,而学习效应可以使政府获得额外效用;公平偏好对企业节能努力水平和学习水平的提高有阻碍作用,可以通过影响企业的学习效应进而影响政府的期望效用。  相似文献   

18.
双碳”目标是我国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和实现可持续发展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而碳税是推动“双碳”目标如期实现的重要一环。论文结合我国现行税制与经济状况,对碳税基本税制要素进行设计,并采用动态碳税调整机制,构建基于投入产出表的多目标最优碳税投入产出模型,模拟实现碳减排和经济效益最大化时的最优碳税税率,分析对宏观经济和各生产部门的影响,最后提出开征碳税的相关建议。研究发现:两种经济损失约束条件下,我国最优碳税税率分别为12.26元/吨CO2和24.32元/吨CO2。基于以上结论,论文建议我国实施“低开端,动态渐进”的税率模式,可采用12.26元/吨CO2作为初始税率,并提出了制定合理碳税税率的其他策略,为相关部门在碳减排及经济增长二者中寻找平衡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9.
江曙霞  罗杰 《财经研究》2004,30(11):52-62
以政府垄断型供给主导的国有商业银行制度变迁过程中,当直接控制国有银行的成本迅速上升时,政府效用函数将发生结构性优化,即从租金偏好向效率偏好转移.文章通过对国有银行改革的政府效用函数阶段性特征的分析,试图建立一个"二元结构两阶段"的政府效用函数模型,从而剖析我国国有银行改革的制度逻辑.  相似文献   

20.
本文划分政策制定和执行两个阶段,串联起“决策层合作政策偏好→最终合作政策偏好→能源贸易与投资合作”的逻辑链条,通过构建偏最小二乘法结构方程(PLS-SEM)模型,验证最终合作政策偏好所起到的中介效应,并分析国内和体系层面的跨层次因素在其中的调节作用。结果发现,周边国家决策层合作政策偏好与最终合作政策偏好在化石能源合作上表现得大致协同,但在新能源合作方面表现出不匹配的情况。在跨层次因素方面,地缘大国竞争、对华贸易依赖、政府治理水平、对华文化认同、社会行为体对华即时情感等因素在政策偏好影响周边国家与华能源合作的过程中起到显著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