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黄洁 《当代经济》2014,(20):78-80
本文分析了山西省节约集约利用土地的现状,提出了闲置、低效土地处置进展缓慢、开发区用地比例不平衡、农村居民点用地规模过大、土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有待加强等问题,并从加强闲置土地处置、构建集约型开发区、强化村庄建设管理与整理力度、完善用地考核制度、加强经济手段激励机制等几个方面提出了促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以招商引资带动经济快速发展是地方政府发展经济的有效手段,但因管理及运行机制不完善产生利用项目圈地、不良项目占用土地资源等影响经济可持续以展的结果。文章分析了政府招商引资风险成因和后果,结合地方政府招商引资工作实际提出风险防控和项目用地退出机制。  相似文献   

3.
由于自然地理条件和经济发展因素的约束,生态限制开发区域人口产业集聚程度低,部分资源型地区随着资源枯竭和地域功能的转变,矿产资源产业逐步退出。以北京市门头沟区为例,基于"推—拉"理论分析框架,探讨生态限制开发区域矿产资源产业退出的影响因素。研究表明,门头沟区的矿产资源产业在地区功能定位由"能源矿产基地"向"生态涵养发展区"的转变、矿产资源枯竭导致开发成本高等推力因素,以及当地劳动力人口的就业安置等阻力因素的相互博弈的过程中逐渐退出,生态补偿机制的建立为矿产资源产业退出提供了重要保障。生态限制开发区域矿产资源产业退出是地域功能、产业特性和政府管制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4.
张西征  刘志远  王静 《当代经济科学》2012,(4):95-102,127,128
本文利用世界银行对我国投资环境的调查数据,使用联立方程组控制融资约束、投资规模和企业增长之间的内生性,检验政府管制负担对企业增长的影响。研究发现,政府管制负担和法律保护程度都对企业增长产生影响,并且政府管制负担的作用力更强;政府管制负担不仅增加了企业的融资约束程度,而且降低了企业投资规模,这都会抑制企业的增长速度。本研究的政策启示是,政府在进行经济管制时,要以不增加企业负担为前提,否则,不但不能弥补市场机制的不足,而且会抑制企业增长速度。  相似文献   

5.
我国产业过度竞争、企业绩效低下的根本原因在于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博弈使得自由进入在一定程度上成为可能,而地方政府的产业保护政策又使之无法形成有效的退出。也就是说,产业进入壁垒的相对降低和退出壁垒的绝对增大是我国企业过度竞争、企业绩效低下的根源之所在。因此,解决的办法在于,减少政府不必要的行政干预和产业管制政策,有效引导地方政府的“寻租”行为,创造充分有效的竞争机制和统一开放的市场体系。  相似文献   

6.
城市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的影响因素分析——以江苏省为例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作为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开发区在带动区域产业发展和城市化水平提高方面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由于存在功能定位不清、产业结构趋同等问题,开发区的土地浪费与低效利用现象仍然存在。即使是在土地集约利用程度较高的江苏省开发区,也存在区域内部和区域间土地集约利用水平的差异。本文利用Eviews3.0统计软件,采用经济计量分析方法,对江苏省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的经济机制进行实证分析,以探讨促进土地集约利用的途径与措施。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导致开发区土地利用的集约水平不同。而在同一经济发展水平上,开发区的土地利用结构、土地开发率、地均投资强度以及开发区的土地市场发育程度和工业用地出让的市场化率是影响开发区土地利用集约程度的重要驱动因素。因此,应结合地区经济发展现状与趋势,从提高开发区投资强度、优化用地结构、积极培育土地市场发育等方面制定相应的土地集约利用经济激励机制和措施。  相似文献   

7.
经济适用住房退出机制的构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济适用住房退出的关键在于"资源获利"的合理产权退出。基于共有产权的"合同回购权"是政府规制的法理和经济基础。政府设立专门的监管和回购机构,并进一步深入研究与核定退出经济适用住房的家庭收入标准门槛和回购价格与收益分配方式,提供"基本型"产品等内容是经济适用住房退出机制构建的关键领域。  相似文献   

8.
江苏省开发区土地利用集约度的诱因分析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吴郁玲  曲福田  姜海 《经济地理》2007,27(1):145-148
作为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开发区在带动区域产业发展和城市化水平提高方面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由于存在功能定位不清、产业结构趋同等问题,开发区的土地浪费与低效利用现象普遍存在。即使是在土地集约利用程度较高的江苏省开发区,也存在区域内部和区域间土地集约利用水平的差异。文章利用Eviews3.0统计软件,采用经济计量分析方法,对江苏省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以探讨促进土地集约利用的途径与措施。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导致开发区土地利用的集约水平不同。而在同一经济发展水平上,开发区的土地利用结构、土地开发率、地均投资强度以及开发区的土地市场发育程度和工业用地出让的市场化率是影响开发区土地利用集约程度的重要驱动因素。因此,应结合地区经济发展现状与趋势,从提高开发区投资强度、优化用地结构、积极培育土地市场发育等方面制定相应的土地集约利用经济激励机制和措施。  相似文献   

9.
郭志勇  顾乃华 《经济前沿》2012,3(6):128-137
本文从我国当前土地利用低效的现实出发,借助制度经济学和博弈论等理论方法,分析了我国体制转型期土地财政、虚高城市化以及土地粗放利用之间的因果联系。研究表明,我国在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种种土地低效利用现象,与体制转型期地方政府的行为,尤其是追求土地财政的冲动密不可分。城市化虚高除表现在城市拓展与产业结构升级背道而驰、人口城市化明显滞后于土地城市化之外,更直接的表现则是许多地方热衷“摊大饼”式的城市化扩张模式。在以经济增长为导向的发展目标激励下,作为城镇建设土地的所有者、供给者与垄断者“三位一体”的政府,会倾向于通过权衡土地的成本和收益,从而赋予土地宏观方面的增长功能。由于中央政府对地方政府的软预算约束,在城市化过程中,地方政府采取“经营城市”、“经营土地”的策略行为就成为题中应有之义,土地的粗放利用也成为必然之后果。  相似文献   

10.
为更好地配置开发区生态用地,促进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采用综合分析方法对开发区生态用地配置与土地集约利用关系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开发区生态用地配置与土地集约利用中的土地利用强度、土地供应市场化程度、用地结构状况呈负相关,与土地开发程度呈正相关。在开发区生态用地配置与土地集约利用关系研究的基础上,对开发区生态用地数量配置及空间配置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如何缓解中国企业的融资约束,是中央和地方政府长期面临的一个重要政策问题.本文提出并估计了供应链参与对缓解企业融资约束的贡献.具体而言,本文在国家级开发区设立的政策背景下,利用政府在国家级开发区中对主导产业的政策偏向构造外生冲击,借助1998-2007年工业企业数据和2000-2019年上市公司数据,考察这一外生冲击是否通过供应链关系使得主导产业的上下游企业得到融资约束的缓解.研究表明,开发区主导产业受到的正向冲击会有效缓解主导产业上下游企业的信贷约束,上游企业融资约束缓解约占现金流的12.5%,下游企业融资约束缓解约占现金流的8.5%.本研究一方面为中央和地方政府制定政策缓解企业融资难和融资贵提供了基于供应链的思路,另一方面为理解开发区政策对企业影响的微观机制提供了一个融资约束视角的解释.  相似文献   

12.
地方政府的土地产权管制解决了其在促进地方经济发展过程中的财政压力,为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经济增长做出了重要贡献。但理论分析表明,土地产权的政府管制虽然会促进短期经济增长,却不利于长期经济增长。基于中国31个省份1998~2012年面板数据的实证检验,和同时期面板数据的分组实证检验以及时间序列模型的回归残差分析,证实了地方政府土地产权管制与经济增长之间的这种逻辑关系。为促进我国长期经济增长,政府应该逐步放松对土地产权的管制。  相似文献   

13.
农地产权管制是土地财政的根本成因,这将对土地财政影响的分析限制在经济增长方面.理论分析表明,产权管制使地方政府获得土地财政,而土地财政虽然在短期内会通过工业化、城镇化和公共支出促进经济增长,但不利于长期增长,随着农地产权稀殃的增加,农地产权管制和土地财政的负面影响将会越来越大,本文的实证研究支持了这一结论.因此,在肯定农地产权管制和土地财政对经济增长积极作用的同时,应该对其负面效应足够警惕.为了保持长期增长,应该逐步放松政府对农地产权的管制,减轻地方政府对土地财政的依赖.  相似文献   

14.
在目前的制度框架下地方政府既是土地的所有者又是土地的宏观管理者,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一些地方政府由于经济利益考虑等原因,未能有效维护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严肃性与权威性,从而导致了.土地利用的低效利用.所以,如何保证公众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的知情权就成为公众有效监督政府的关键因素.因而,本文从规划实施管理信息披露制度的概念及功能、规划实施管理信息披露制度的标准、规划实施管理信息披露制度的内容与途径以及规划实施管理信息披露制度的管理等方面对我国建立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管理信息披露制度进行分析,以期能为政府制定建立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管理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5.
张继彤  邹梦楠 《经济师》2007,(12):47-47
发展产业集群是提升区域经济竞争力的有效手段和重要途径。然而在地方政府培育产业集群过程中,认识上存在误区。常见的错误如用政府行为替代市场机制、集群发展目标不切合当地实际,以及混淆开发区和产业集群等。文章在分析这些认识误区基础上,提出一些合理建议。  相似文献   

16.
在目前的制度框架下地方政府既是土地的所有者又是土地的宏观管理者,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一些地方政府由于经济利益考虑等原因,未能有效维护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严肃性与权威性,从而导致了土地利用的低效利用。所以,如何保证公众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的知情权就成为公众有效监督政府的关键因素。因而,本文从规划实施管理信息披露制度的概念及功能、规划实施管理信息披露制度的标准、规划实施管理信息披露制度的内容与途径以及规划实施管理信息披露制度的管理等方面对我国建立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管理信息披露制度进行分析.以期能为政府制定建立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管理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7.
将声誉和地方政府保护作为重要影响因子引入地方土地监管部门与土地使用者之间的博弈分析模型。研究显示:由于地方监管部门存在受土地使用者收买可能及其本身存在监督成本限制,地方监管部门不能完全有效监督土地使用者循环用地情况,并存在一定的政府失灵问题。因此,将中央政府作为土地使用者循环用地过程控制的二次监管者,对政府失灵问题能产生有效纠正,这为改进目前监管模式提出了新的启示。  相似文献   

18.
叶檀 《商周刊》2013,(17):7-7
以中国的权力架构,和既有的发展模式,地方政府彻底退出根本不可能。需要采取折衷方式,让地方政府退出经营性市场,增加对地方政府的效率与成本考核指标,建立综合的指标体系,约束赌徒的恐惧与贪婪。地方政府公司化是罪魁。当地方政府一方面充当守夜人的角色,一方面大肆卖地、办银行、招商引资、入股企业时,这两重身份形成了尖锐的戏剧性冲突,民众无法相信一个与民争利的利益主体会是可信的守夜人。一桩桩的拆迁案、城管伤人  相似文献   

19.
决定企业成长速度的结构方程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利用世界银行对我国企业投资环境的调查数据,使用结构方程检验政府管制、法律保护和融资约束三者对企业成长速度的影响路径和作用力度。结果表明,影响企业成长速度的主要因素是法律保护和融资约束,良好的法律保护促进了企业成长,较高的融资约束抑制了企业成长,虽然政府管制会通过融资约束对企业成长速度间接产生作用,但没有发现政府管制对企业成长速度存在显著的直接影响。因此,要促进我国企业又快又好地发展,最重要也是最需要解决的是:(1)加强法制环境建设,为企业发展打造良好的法律平台;(2)完善金融环境,为企业发展打造宽松的融资平台。  相似文献   

20.
袁林  赵雷 《经济与管理》2008,22(3):10-16
回顾我国的土地制度变迁过程,由于国家对于产权界定、侧重的不同,造成了我国不同时期的土地制度安排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从而造成了不同的经济绩效。通过对建国以来我国主要的土地制度安排的绩效进行分析比较,尤其是对重点分析近年来在家庭承包责任制基础上的一些制度创新的分析,我们发现,制度约束和锁定是造成经济低效的主要原因,为此,国家尤其是地方政府,如何使制度安排的绩效更大,为农村土地制变迁减轻压力是我们今后努力的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