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致富之友》2004,(11):21-21
一、适时捕捞 秋季,当水温降至12℃-15℃时捕捞最为适时。池塘中养殖的泥鳅,可在捕捞前3天把水慢慢排干,将池底划成若干小块,中间开排水沟,使泥鳅往沟中集中,然后用手抄网捕捞。对潜入泥中的泥鳅,可翻泥捕捉。稻田中养的泥鳅,可用晒干的油菜秆,浸没田侧沟道中形成数道“田埂”。待油菜秆溢出甜质香味时,泥鳅闻味而聚,此时可围埂捕捞。  相似文献   

2.
<正> “天上斑鸠,地下泥鳅”,泥鳅不仅是高蛋白、低脂肪的一种美味佳肴,还有补血益气,壮阳利尿等药用价值。泥鳅属于常年消费品种,无季节性限制,其加工、销售方式多种多样,加之口味适应性广,不仅为国内各地消费者所喜欢,还出口到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多年来一直供不应求,价格一涨再涨,是一种具有极大市场潜力的养殖品种。权威人士预测:泥鳅将是风行甲鱼之上的普及性高效水产  相似文献   

3.
《农民科技培训》2003,(5):24-25
  相似文献   

4.
<正>泥鳅人工繁殖包括以下程序:亲本的选育、亲本的催产、产卵受精、孵化。1.亲本的选育1.1亲鳅来源:亲鳅来源于泥鳅原种场或从天然水域捕捞选择,要求体质健壮、行动活泼,体表光滑圆润、无病无伤,年龄在2~3龄,雌性体重15~25g,雄性体重12g以上。1.2亲本雌雄鉴别:雌,胸鳍短圆,扇形;雄,胸鳍尖长,镰刀状。1.3优良亲本选择:水温达22℃左右时(18~30℃),挑选腹部膨大饱满,柔软有弹性,腹部朝上能看到卵巢的轮廓,用  相似文献   

5.
有“水中人参”美誉的泥鳅,除体肥肉多、肉质细嫩、味道鲜美外,还具有为大多数人所不知的药用价值。如它能补气益中、滋阴壮阳,祛湿邪,对传染性肝炎、腹水、阳痿、痔疾、小儿盗汗、疥癣、跌打损伤、癫病及乳腺癌等多种疾病都具有一定的辅助疗效。  相似文献   

6.
<正>近两年来,江苏宿迁地区广大渔(农)民养殖泥鳅的积极性非常高,全市推广面积达2600亩,主要养殖品种有泥鳅和大鳞副泥鳅两个品种。本人根据2010-2011年在宿迁市水产科技示范园实施的泥鳅苗种繁育及养殖过程中摸索和积累的经验,将泥鳅养殖技术  相似文献   

7.
1、池塘条件养殖泥鳅的池塘最好选择在水源足、地势高、温暖、通风、向阳的地方,土壤以中性或弱酸性的腐殖壤土为佳,因为在腐殖底质的池中成长的泥鳅体色黄、脂肪多、肉嫩肥、味鲜美。若是沙质底池中养殖的泥鳅,体色发黑、骨硬、味道欠佳。沙质土底质池塘养泥鳅,我们可在放养前  相似文献   

8.
<正>泥鳅套养就是在主养成鱼或者鱼苗池塘中套养泥鳅的一种养殖模式,在不增加或者少量增加投资的情况下,每667m2面积每年可增加鱼产量50~100kg左右,净增产值1000元左右。先将其养殖技术简要介绍如下。一、套养泥鳅池塘选择1、四大家鱼成鱼塘常规成鱼塘中可以投放大规格的泥鳅苗种直接养成,但是池塘  相似文献   

9.
<正>一、泥鳅池塘准备1.池塘条件:池塘面积一般3-5亩,池深在1m左右,水量要充沛,水质要清新良好,要有进、排水通道,方便定期加水,池塘要夯实坚硬,无漏洞,池底铺入20cm左右的肥泥。池塘进水口和出水口要用塑料网拦截,池底向排水口倾斜,以便排水和捕捞。2.池塘消毒:选择晴天曝晒池底。放养鳅种前20天左右要用生石灰80-150kg/亩全池均匀泼洒,并翻动底泥使生石灰与之混合,然后注水10cm左  相似文献   

10.
<正> 一、稻田的选择及设施建设: 养殖泥鳅的稻田要求进排水方便,水质良好,没有工业污染,以弱碱性少沙泥,降雨时不会溢水的水田为好,田埂、田面不渗不漏,保水性能好,一般以5—10亩为宜,田间工程采用“回”字型结构,沿稻田  相似文献   

11.
<正>一、苗种繁育。1.亲鱼选择。泥鳅一般2冬龄(经过2个冬天)可达性成熟。性成熟的亲鱼在4~9月份分批产卵,以5~7月为最盛。当水温稳定在22℃时,选择体质健壮,无病无伤,体表粘液多,雌鳅体长10厘米,体重18克以上,雄鳅体长8厘米,体重12克以上的作亲鱼。雌雄的识别方法是:雌鳅胸鳍宽而短,末端较圆,繁殖期用手轻压腹部有卵粒流出;雄鳅胸  相似文献   

12.
<正>泥鳅对环境适应能力强,容易繁殖和饲养,生产成本低经济效益大,所以在农村发展泥鳅养殖是生产致富的重要门路之一。1.泥鳅苗种的来源目前泥鳅的苗种不象青、草、鲢、鳙等由  相似文献   

13.
<正> 一、人工繁殖稻田养泥鳅要选用重约50克左右、无伤病、腹部肥大、肚皮灰白色的雌泥鳅,一般按1∶3比例配雌雄。先将雌雄体分养于两个瓷盆中,用纱布裹住鳅体,只露出尾部,在其背部注射合成激素(LRH)类似物。注射后8小时左右即开始发情,雌雄靠近,不多时便见雌鳅产  相似文献   

14.
<正>近年来,泥鳅人工繁殖技术取得重大突破,孵化率达80%以上,而苗种出塘率却极低,很少超过50%。笔者探讨泥鳅苗种培育的各个环节及注意事项,以期获得更高的苗种出塘率。一、苗池准备鳅苗池要求水源充足,水质良好,排灌方  相似文献   

15.
<正>泥鳅在分类学上属鲤形目、鳅科、泥鳅属。泥鳅是一种杂食性小型底栖淡水鱼类,因其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营养丰富,蛋白质含量高而脂肪含量低,且具有滋阴壮阳的功效,故有水中人参之称,深受国内外消费者青睐,是一种风味独特的佳肴。但由于农药及工业废水污染,鳅资源遭到严重破坏,天然资源锐减,野生  相似文献   

16.
<正>泥鳅是一种杂食性小型淡水鱼类,其肉质清淡、细嫩、肉味鲜美、营养丰富,被誉为水中人参。如今,泥鳅在国际市场上销路很广,人工养殖已成为市场供应的主渠道,因此,泥鳅养殖业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1泥鳅养殖场地的选择与建设1.1场地选择选择水源充足、水质良好、交通方便的场地。布局以东西长、南北宽为宜。池塘两侧分别为进水渠和排水渠,池塘沿着  相似文献   

17.
<正>泥鳅喜欢栖息在底层腐裂表面土质的淤泥表层,除了用腮呼吸外还能用皮肤和肠道呼吸。泥鳅是杂食性鱼类,喜夜间觅食,以昆虫、小型甲壳动物、水草嫩叶以及硅藻、蓝藻、绿藻、黄藻和浮游动物等为食。在人工饲养条件下,通过施肥培养浮游生物饵料,沉积池底的饵料、粪  相似文献   

18.
<正>丰南区丰越泥鳅养殖有限公司参照江苏尚墩等地养殖技术将低洼荒地或稻田改造成池塘养殖泥鳅,经过两年的试养从去年亏损,今年在泥鳅价格较低的情况下亩效益在1万元,成功探索了一条调整我区水产养殖品种结构的新路,笔者对泥鳅池塘养殖技术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19.
鳅苗破膜后暂养在网箱内,每10万尾投喂熟蛋黄1个,一天2~3次,待其能充分自由活动后下池培育。其培育技术要点如下: 一、苗池整理 选择面积小的水泥池或土池,并在水泥池底铺10~15厘米厚的肥泥,用清水浸泡冲洗数次后每平方米用生石灰 112克或漂白粉1克消毒,并每立方米施基肥1.5公斤,注入新水后,待池水变绿,药性消失后将鳅苗放入池内。 二、放养密度 静水池每平方米放养400~500尾;半流水池每平方米800~1000尾,池水深度保持在30~50厘米。每个育苗池应放入同日孵化的鳅苗,以免大小悬殊,导致…  相似文献   

20.
<正>近两年来,江苏省宿迁地区广大渔(农)民养殖泥鳅的积极性非常高,全市推广面积达2600亩,主要养殖品种有泥鳅和大鳞副泥鳅两个品种。笔者根据2010-2011年在宿迁市水产科技示范园实施的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