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社会主义战胜资本主义是历史发展的大趋势。社会主义从理想到现实,从一国实践到多国实践,在曲折和坎坷的道路上不断前进,开创了人类社会最深刻最伟大变革的历史过程。  相似文献   

2.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再到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新概括,是一个辩证过程。邓小平的新概括,即是科学社会主义实践从世界到中国发展的历史结果,也是人们关于社会主义的理论思维从抽象到具体发展的逻辑结果;它不仅抓住了社会主义的本质,而且找到了实现社会主义本质的新道路,具有根本的方法论意义。  相似文献   

3.
从旧民主主义革命到新民主主义、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从“以阶级斗争为中心”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三次转变集中反映了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形成和发展。实事求是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精华的最简洁、最准确、最精辟的表述,它包含着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以及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只有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高度统一,才能推进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前进。  相似文献   

4.
史琳春 《全国商情》2013,(10):77-78
本文从崭新的视角突破了当前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认知研究中的局限,从微观领域创新为切入点,以点带面,从微观到宏观、从感性到理性、从局部到整体、从理论到实践,以整体性、系统性、全面性的视角和观点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认知规律展开理论学习和实践操作上的研究。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提出资本主义市场经济要被比它更有效率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所代替,这种思想为后来的社会主义实践提供了理论依据,并在实践中逐渐演变成为以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为特征的社会主义经济模式,并被看作科学社会主义的典型模式。但事实证明,这种社会主义经济模式并不适合于经济发展的要求。改革开放30年来,在社会主义的中国形成和发展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证明社会主义可以和市场经济相贯通,从马克思到邓小平,完成了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不断演变的历史过程。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四大明确确定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并且强调指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确定什么样的目标模式,是关系整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的一个重大问题。本文依据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试图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形成作出比较系统的回顾,揭明从传统的计划经济观念到80年代的有计划商品经济概括,再到90年代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艰辛探索和创造的曲折历程,同时对将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出现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勾画一个初步的轮廓,以利于提高认识,指导实践。  相似文献   

7.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比较优势集中在三个维度:从历史维度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人民创造历史的实践之路,具有与时俱进的优势;从中西比较的维度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复兴之路,具有执政党的宗旨优势;从未来的视野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共同理想和远大理想的结合,具有凝聚人心、整合社会力量的优势。  相似文献   

8.
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和面临的新形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的改革开放,从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已经走过了30年的伟大历程。30年来,我们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不断解放思想,坚持实事求是,勇于改革创新,与时俱进地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体实践紧密结合,成功地实现了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封闭半封闭状态到全方位开放的伟大历史转折,走出了一条在一个十几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摆脱贫困、加快实现现代化的中国式道路,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  相似文献   

9.
从马克思主义发展史谈理论创新的特征和重大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是一部马克思主义理论不断创新的历史,从马克思主义诞生—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马克思主义不断发展,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取得了一次又一次的重大突破,这些理论创新显示其自身的特征,为我们提供了许多重大启示。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把俄国"农村公社"这一独特的土地所有制结构作为其设想的起点,得出俄国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有可能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而直接进入社会主义的结论。恩格斯把这一设想扩大到其他类似的国家。列宁根据新的时代特征,提出了一国胜利论,从不同的角度得出了与马克思相同的结论,并得到了实践的检验。在一国胜利论指导下的中、俄等国通过第二种途径进入社会主义已经成为现实,这虽然避免了资本主义发展带来的极端不幸,但先天不足的弊端又给我们出了一道历史性难题:如何建设现实社会主义?实践已反复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就是给这道历史难题下的最好注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