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是可持续发展模式的核心,是珠江上游地区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内在要求。为了保证珠江上游地区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能够持久地进行下去,需要构建该地区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的机制。构建珠江上游地区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机制要以生态文明观为理论基础,深入分析和总结该地区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中的实践经验,从协调发展机制各种要素之间内在联系,建立生态与经济综合决策机制、运行机制、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2.
坚持区域生态经济系统的平衡是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区域实现所必需持有的区域观,主体功能区理论的提出有利于在区域生态经济系统平衡基础上推动工业化发展。主体功能区与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区域实现具有共生耦合关系,二者的终极目标是推动区域生态经济系统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胡长顺 《生产力研究》2002,(6):180-181,184
从世界各国工业化的历史来看 ,制造业在一个国家工业化中占有重要地位 ,中国的新型工业化道路需要高度重视制造业的发展 ,西部地区既有的制造业为西部地区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奠定了基础 ,通过振兴西部制造业可以实现西部地区飞跃性发展。  相似文献   

4.
西部地区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优劣势分析及路径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郭俊华 《生产力研究》2005,(11):124-126
西部地区工业化发展水平相对较低,必须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才能保持其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西部地区在走新型工业道路中有自己的优势与劣势,必须扬长避短,加快实施新型工业化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5.
新型工业化道路与我国生态工业体系的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任保平 《生产力研究》2004,(8):125-126,151
新型工业化是中国经济发展战略的新选择 ,表明新型工业化道路要在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基础之上来加速工业化 ,使工业发展建立在生态环境保护的基础之上。因此 ,在新型工业化的实现过程之中要加快我国生态工业体系的建立。  相似文献   

6.
工业化水平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及其所处阶段的重要标志,从我国西部地区工业化的现状分析来看,西部地区的工业化道路受到科学技术、劳动力素质、资金、体制、资源与环境因素的制约,据此提出了西部新型工业化道路的路径选择及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科学技术就像一把双刃剑,它在推动工业化进程的同时,也给人类的生存环境带来了巨大破坏,并直接威胁到人类的生态安全。通过对科学技术社会后果的分析,指出包括贵州黔东南地区在内的中国少数民族地区应当依托自身的生态资源和人文资源优势,走具有地方少数民族特色的内源式经济发展道路,有效实现人、资源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目标。  相似文献   

8.
冉红 《经济研究导刊》2010,(36):204-205
建立生态工业体系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发展生态经济的重要内容。结合鄱阳湖区域的实际,建立了以资源、经济和技术为导向的区域工业生态化测评体系,以此揭示区域工业生态化实际水平,为区域新型工业化发展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十六大提出我国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所谓新型工业化道路,实际上也就是可持续发展的工业化道路。既要经济发展,又要生态环境的保护,实现“经济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三位一体的发展目标。十六大报告中特别强调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基本内涵之一是“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这正是清洁生产的特点之所在。我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必须在工业企业中推行清洁生产。一、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要求推行清洁生产西方传统工业化模式的特点是整个生产过程的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这种模式在确立之初就丝毫没有或较少考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这些国家的工业…  相似文献   

10.
我国的道路工程建设已进入快速发展时期,但道路建设却对生态环境质量造成了严重冲击,建立道路工程的生态补偿机制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以川西北地区道路建设为例,通过分析川西北地区道路工程建设过程中的具体影响因素,对川西北地区道路工程生态补偿模式进行研究。结合川西北地区的环境特征以及道路工程建设的损益驱动过程,分析了受损者和受益者;并结合道路工程的生态特征,分析了生态补偿的主体与客体,提出了川西北地区道路工程的生态补偿途径。  相似文献   

11.
城镇化是经济社会工业化和现代化迅速发展的必然结果,是衡量某一个国家或地区总体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党中央和中央政府提出走新型城镇化道路,是对以往快速城镇化发展道路的休整和纠偏。在我国城镇化发展过程中,应尤为注意发展过程中的生态环境问题,在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建设美丽、宜居的生态城市。  相似文献   

12.
黄平 《财经科学》2008,(2):F0003-F0003
四川省在中国西部地区和长江流域经济开发中具有极为重要的政治、经济、社会和生态地位。依靠新型工业化发展模式加快四川工业化进程、建设西部经济强省是21世纪初期四川省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极为艰巨、复杂且十分紧迫的重大现实任务。最近,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出版的赵曦著《中国四川工业化发展研究》在分析四川省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的发展条件、制约因素的基础上,针对四川新型工业化道路面临的若干问题、困难和障碍,着重围绕新型工业化道路、产业集群与产业整合、重点产业集群建设、建设西部经济强省与加快工业化进程的发展理念、战略思路与实施途径进行综合性的分析和研究。该书是作者长期研究四川省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一部重要著作。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六大提出在本世纪头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要实现这个目标,我们已经没有机会走西方发达国家工业化的老路,必须坚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和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循环经济的实质就是生态经济,以低开采、高利用、低排放为基本特征,它强调减少资源消耗、保护生态,达到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保护内在的相协调,是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具体体现。一些发  相似文献   

14.
新型工业化模式及其在西部地区的应用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从中央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提出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之后,学术界就“新型工业化”进行了不少研究。但总的来看,目前新型工业化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最终形成新型工业化理论尚有大量工作要做。从新型工业化实现的模式(道路或途径)来看,不同的地区由于工业化发展阶段和区情的不同,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基础条件和要求也具有很大的差异,而对这些方面进行深入的研究还比较缺乏。本文从新型工业化的内涵和功能目标出发,结合案例,研究可以实现新型工业化的各种模式,同时分析这些模式在西部地区的应用前景,希望就新型工业化在理论和实践上作出有益的…  相似文献   

15.
建设生态文明是西藏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是西藏产业结构调整与新型工业化的主要方向.新型工业化道路与生态文明是内在统一的.西藏新型工业化应该是以生态文明理念为主导的工业化,是生态文明时代的工业化.在西藏的发展过程中,要协调处理好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自身三个维度的关系,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的制度创新,践行生态伦理,尊重自然,保护自然,坚持生态正义,实现生态补偿的原则,确保代内公平与代际公平;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协调发展、永续发展;实现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公正和人的全面发展.建设生态文明,共创西藏可持续未来.  相似文献   

16.
定位于国家粮食安全保障的传统农区,多年来却一直面临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和地区经济发展不快的难题,要想保证粮食安全,农区也必须走工业化道路,对于传统农区这样一个发展中国家的后发展区域来说,则是必须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财政政策是推动地区和产业发展的有力工具,多年来国家一直给予传统农区以财政上的支持,但这些财政政策主要是围绕农业和粮食做文章,与新型工业化的耦合不足,传统农区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必须创新针对于传统农区的财政政策。  相似文献   

17.
在理解新型工业化与可持续发展的相关理念基础上,通过分析苏北地区工业化发展现状。找出其产生的主要原因,辨析了各原因间的关联,得出苏北地区要想实现可持续发展就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结论。  相似文献   

18.
生态文明视野下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生态文明建设与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是内在统一的关系,发展循环经济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在生态文明观指导下,我国走新型工业道路又有新的内涵和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9.
生态文明与新型工业化的辩证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生态文明建设与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是我党关于发展理论中怎样发展的理论创新成果.应充分认识生态文明建设与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时代特性,即历史交叉性,现实重叠性、路径归合性;正确把握好二者的关系,注重策略的全面、协调及可持续性,并在实际工作中从明确责任、利益导向、制度建设三方面着力,应予认真思考.  相似文献   

20.
罗曼予  黄约 《经济师》2012,(1):224-225
分析北部湾经济区企业发展与生态伦理的互动关系,倡导走生态型工业化道路。深刻认识生态文明、生态伦理对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的特殊作用,从企业规划、生产及营销、企业文化建设等主要环节上,全面渗透生态文明、生态伦理意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