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2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美国《外交》杂志7/8月号】后全球化时代首先,自由经济学时代结束了。30年来,盎格鲁萨克逊式的自由市场资本主义模式传遍全球。国家的作用在变小,越来越多的地方开始放松规制,实行私有化,为资本和贸易开放边界。大多数中东欧国家采纳了这一模式,许多东亚国家和从爱尔兰到墨西哥的各色国家也都如此。  相似文献   

2.
鲍盛刚 《中国经贸》2010,(23):36-37
作者在文章中提出,全球化自被提出以来到目前,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以美国和西文国家为首的政治全球化,其主要目的是将其民主的概念推广至全球;第二个阶段是全球化发生第一次逆转,由原来的政治全球化进而转变成经济的全球化,即”市场全球化”:全球化的第三个阶段是“后全球化阶段”,是对全球化概念的再次逆转,其目的是企图把市场向国家逻辑回归,平衡全球经济格局的不平衡,扭转经济中心从西方向东方的转移。  相似文献   

3.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巴曙松近期撰文指出,中国经济总体规模的迅速上升,促使中国的决策者和企业家在把握中国经济走势时,都必须更为关注全球的经济运行趋势.而中国经济的运行趋势也会对全球经济产生更大影响。  相似文献   

4.
2007年由美国次贷危机演变为一次全球性金融危机,到现在已经两年多.在各国的共同努力下,金融危机在逐渐消除,世界经济正处于复苏阶段的后危机时代.但由于金融危机对整个社会经济的影响是深远的,危机后的国际贸易大幅萎缩,加剧了各国之间的竞争,贸易摩擦已经成为当今国际贸易发展中的普遍现象,同时出现了一些新情况和新特点,导致我国进出口贸易增速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5.
与其他同行相比,高盛是中国市场的姗姗迟来者。日本野村证券1973年开始拓展中国金融和投资业务,摩根大通1980年在北京设立了代表处,而高盛1994年才正式进驻中国市场。  相似文献   

6.
与其他同行相比,高盛是中国市场的姗姗迟来者。日本野村证券1973年开始拓展中国金融和投资业务,摩根大通1980年在北京设立了代表处,而高盛1994年才正式进驻中国市场。  相似文献   

7.
《中国经贸》2012,(9):42-47
在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的进程中,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是一个国家依托本国资源禀赋及比较优势,积极融入世界经济和国际分工,提高全球竞争力和影响力的战略举措。  相似文献   

8.
【俄罗斯《消息报》9月22日】与世界秩序得到改善的期望相反,21世纪初充满了威胁与挑战,足可以称为一场全人类文明的危机。这种危机显然是系统性的,因为我们同时在生产、能源、生态、粮食、社会和军事政治等各方面看到了危机的征兆。但这一切的基础乃是由世界货币金融系统缺陷所导致的全球经济金融危机。在我们消灭全球危机的根源之前,负面现象将越来越多地呈现出来。  相似文献   

9.
当前,我们还处在后金融危机时代。这不仅在于全球经济中不少国家经济并没有从经济危机的阴影中走出来,而且还在于似乎已走出金融危机影响的国家仍旧感到经济所面临的环境与条件更加“复杂”。在我国,其经济状态仍受全球后金融危机时代决定与制约,运行在后金融危机这个大背景中。也就是说,我国的经济还很不稳定,  相似文献   

10.
【美国布鲁金斯学会2月17日】美国和中国是当今世界上两个主要国家,两国关系的本质对全球贸易和金融体系的良性运转具有深远意义。通过货物、资本以及人员的流动,这两个经济体彼此正日益融为一体。这些日益加强的联系现在已经超越贸易和金融,涉及各种各样的地缘政治和全球安全问题。因此,理顺这一关系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1.
黄海洲博士从市场投资角度出发,对后危机时代全球宏观经济形势及国际流动性动向进行了详细论述。他首先对2010年全球股票、债券、大宗商品和货币市场作了简要回顾,将全球市场视为一个2×2结构的框架进行分析:发达国家分成两块,美国是一块,美国以外是一块(主要是欧洲市场);发展中国家也分成两块,中国是一块,中国以外是一块(主要是新兴市场国家)。在2×2框架基础上,黄博士提出了以下四点判断:美国结构失业,宽松政策两年难改;欧洲两极分化,货币中庸泥猪入海;新兴市场抑制泡沫,继续加息热钱多彩;中国调控转型,货币从紧市场摇摆。  相似文献   

12.
[美国企业研究所3月2日]大萧条、北欧金融危机和日本“失去的十年”提示历史教训随着全球金融和经济危机日趋加剧,为了寻求摆脱危机之道,金融市场参与者和决策者都在研究过去的三次典型危机。首先是上世纪30年代的大萧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