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随着知识经济成为社会主导型的经济形态,知识产权将成为知识经济社会占主导地位的权利形态。因此,由国家法律对知识“产权”加以确认和保护,对于正在致力于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中国来说,就显得比对物权的保护更为重要。   一、增强保护知识产权的法律意识,迎接知识经济时代到来。   在知识经济的作用下,当代的经济竞争正在从有形的竞争转向无形的竞争,商品中的知识含量已经成为竞争的基础和决胜的关键。对知识的占有就像对财产的占有一样,要求国家的法律和社会都确认其“产权”,并像保护物权一样地来确认和保障知识产…  相似文献   

2.
互补性、概念格、塔尔斯基不动点定理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文综述 1 998年以来经济学和认知科学交界处的三个基本概念 ,它们来自代数学“格论” :(1 )“概念格” ,这是代数理论在“观念拓扑”及“知识表达”方面的运用 ;(2 )“互补性” ,这是格论在不完全竞争博弈、技术扩散、网络现象、学习过程等的运用 ;(3)塔尔斯基不动点定理 ,这是在三类“不动点定理”当中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类 ,在人工智能“归纳推理”、逻辑学“谓词演算”、语义学及“知识表达”、经济学“互补 (或互替 )策略博弈”、网络理论“模型检验”、计算理论“收敛与逼进”算法等方面 ,正日渐成为基础性的定理之一。“新经济”的主要特征是 :(1 )“观念”在适当的制度安排下成为物质生产及其效率的决定因素 ;(2 )“知识”在收益递增经济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强烈的互补性 ;(3)新古典经济学的以“凸性假设”为基础的分析方法 ,在收益递增经济现象面前显得格外无力。“概念格”理论 ,作为认知科学的最新成果 ,对于知识的经济学研究极端重要。本文对上述三个基本概念的讨论 ,将以知识的经济学研究为贯穿始终的视角  相似文献   

3.
供应链中知识共享的博弈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供应链节点企业间良好的知识共享机制可以为企业成员获取外部知识提供保证,也有利于提高整个供应链的知识水平,进而提升供应链的整体竞争力。针对供应链各节点企业在知识共享中可能产生的博弈,分析了两种情形下博弈的纳什均衡策略,并利用纳什的讨价还价模型对合作博弈中由知识共享产生的利益分配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知识产权与知识共享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知识经济是一种整体经济,按照最新的理论,整体经济是由市场部门和非市场部门共同构成的经济,其知识的产出应该是由知识产权支撑的知识生产和由知识共享支撑的知识生产的总和。一、知识产权与知识共享之比较1.知识生产方式的比较。知识产权与知识共享属于两种完全不同的知识生产方式,按照整体经济理论,知识产权生产方式是典型的“市场部门”生产方式,而知识共享则是典型的“非市场部门”生产方式。市场部门采用一种无机化或者说是工业化的生产方式生产知识,它用原子论的方式明确界定主体和客体的产权边界,因而知识生产与知识消费的分离是其必…  相似文献   

5.
运用博弈模型研究了垄断市场结构中知识联盟成员组织间在共享互补知识情形下的最优分配率制定问题,通过建立相应的模型,给出了激励成员组织间进行知识共享的最优分配率,并分析了最优分配率的特征,得出以下结论:由于知识联盟成员企业投入知识对总收益的贡献率不相同,因此知识联盟成员企业获得的收益也不相同。均衡状态下知识联盟成员企业的收益率,等于各自投入的专有技术知识对产出的贡献率,即等于其技术价格。只有当收益与成员企业的知识贡献一致时,才能达到激励知识共享、防范知识共享不足、实现联盟目标的目的,之后通过案例分析,对研究结果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6.
为推动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知识共享的高效率均衡,综合考虑知识的经济特征和产业导向的准公共性,设计了基于自组织和他组织知识共享的两阶段博弈模式。第一阶段,构建基于位势和效用的知识共享博弈模型,对比分析联盟集中决策与分散决策下成员个体特征、联盟特征等因素对知识共享效用的影响机理;第二阶段,建立基于激励和效用的知识共享博弈模型,剖析个体特征、联盟特征、联盟激励对知识共享效用的影响机理,并结合数值算例进行验证。由此,构建“自组织+他组织”的两阶段知识共享策略,为推动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知识共享的高效率均衡提供了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7.
“注意力”的经济学描述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7  
一、引言“注意力” ,基于两个方面的理由 ,应当引起经济学家的注意 :(1 )经济学博弈论基础的研究导致对“理性”本身的重新理解 ,以及在这一背景下理性建构学派向着演进理性学派回归。在把“演进”因素融合到博弈模型里的时候 ,我们意识到“知识传统”对于决定“均衡的”博弈格局的重大影响(North ,1 998;汪丁丁 ,1 995 ,1 996,1 997;Arrow ,1 994;Becker,1 994,1 996)。而当我们试图对“知识”概念做进一步分析时 (Best,1 998;Simon ,1 996) ,立刻就意识到在这一基本概念之内的“认知科学”诸概念———‘感觉’…  相似文献   

8.
对知识产权盗用行为的博弈分析和预期成本收益分析证明,在保护知识产权上,降低知识产权使用费和加速知识产权贬值同加大监督惩罚等手段一样重要。而传统知识和国有知识产权都存在产权不明晰的问题,导致保护不力。组建国家知识产权经营管理公司是知识产权保护的帕雷托改进方案。  相似文献   

9.
论产权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业已把产权构建提到了议事日程上。一、产权概念的内涵产权(Property right)或财产权有两种涵义:财产所有权与财产使用权。财产所有权,即由法律加以维护与硬化的最高占有权,这是产权的最基本的涵义,按照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任何社会经济结构都立足于一定的所有制关系之上,而  相似文献   

10.
基于产权分离的生态产权制度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在梳理产权与生态产权的主要文献以及分析归纳中国生态产权制度运行低效的深层次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以“非开发性所有权”为核心概念的生态产权制度优化的理论依据和可能的实践路径,并基于博弈理论采用嵌入激励机制的多阶段双边拍卖模型论证了“非开发性所有权”贝叶斯均衡价格的存在性。研究表明:(1)生态领域的根本利益冲突,既是生态产品极强的正外部性且无法内部化或市场化所引致的,也是产权制度失效的根本成因;(2)基于产权的可分离性原理,可以构建涵盖“非开发性所有权”和“开发性所有权”等权利相兼容的生态产权制度;(3)建立以“非开发性所有权”为交易品的市场,可以作为生态产权制度的优化路径,同时也是生态产品正外部性得以内部化的有效路径;(4)政府生态购买,是生态产权制度优化路径的有效实现形式。当引入激励机制时,基于不完全信息的多阶段双边拍卖机制能够实现贝叶斯均衡的理论购买价格。上述分析内容可以作为生态产权制度改革的政策工具。  相似文献   

11.
王斌 《科技进步与对策》2017,34(14):126-132
运用知识存量理论、知识转移理论的分析方法,分析知识联盟中知识存量演化问题。根据理论模型,构建基于知识转移的知识存量演化过程模型。基于郑州超硬材料知识联盟案例分析,认为知识转移频度、破缺度和共振度3个因素影响知识存量演化方向。通过案例讨论发现,在3种非均衡作用力的影响下,知识存量演化过程呈现波动性特征,但总体呈上升趋势,并沿着非线性路径经历了4个阶段的演化过程。  相似文献   

12.
创新独占性可表征创新合作群体对于自身知识、技术创新成果的利用和分享程度,决定着创新合作群体能够在多大程度上从创新成果中获利。创新独占性具有外部排他性和内部互补性的显著特征,有必要从技术创新网络视角出发,审视创新子群间相互关系对创新独占性的影响机理。以参与合作研发的高新技术企业群体为研究对象,构建技术创新网络分裂断层对创新独占性影响路径的概念模型。结果显示:技术创新网络分裂断层对创新独占性产生正向影响,知识权力在技术创新网络分裂断层与创新独占性之间发挥中介作用,技术创新网络分裂断层对创新独占性的影响受知识势差的负向调节。  相似文献   

13.
This paper considers the effects of the division of labor on economic growth and welfare in a general equilibrium environment where changes in individual specialization and product development can proceed simultaneously. The nature of the dynamic equilibrium is shown to depend on the interaction of transaction efficiency, economies of specialization, and economies of complementarity. Where the dynamic equilibrium involves evolution in the division of labor, this will be associated with increased per capita real income and hence economic growth. It is also shown that the emergence of firms is an aspect of the evolution of division of labor if transaction efficiency for a producer good is lower than that for labor used to produce this good.  相似文献   

14.
开放知识具有多源性、开放性与价值性特点。为提高开放知识导入情景下的组织间知识转移效率,融合知识管理、生态学等理论,将开放式创新下组织间知识转移归结为组织间的知识转移和开放知识与组织之间的知识转移等两种生态关系,基于改进Lotka-Volterra模型分别构建了相应的知识转移生态学模型,进行了定量分析和数值仿真验证。研究表明:知识转移系数、知识溢出系数、最大知识存量等因素对知识转移演化及均衡具有正反馈作用;知识链成员通过外部学习,在多点吸收开放知识,形成“互利共生+多元共栖”的生态关系,并借此实现知识链高效率转移均衡,提高知识资源的社会化配置效率。  相似文献   

15.
In previous papers Gale and Mas-Colell (1975) and later Florenzano (1981) obtained a fixed point theorem. Gale and Mas-Colell proved also an existence equilibrium theorem. In this paper I offer a more general fixed point theorem that embodies as special cases the above mentionaed results. The new fixed point theorem is used as a main result in obtaining a general equilibrium theorem in weaker conditions than those of the previous proofs.  相似文献   

16.
To what extent does the second optimality theorem of welfare economics (every Pareto optimal allocation can be repesented as a Walras equilibrium allocation) remain valid when preferences are allowed to be locally satiated? It is always valid for an exchange economy, and is valid for a production economy if there is a consumer who is not locally satiated, but not in general for a production economy where all consumers are locally satiated. A generalized equilibrium is defined, which includes the Walras equilibrium as a special case. Every Pareto optimum can be represented as a generalized equilibrium allocation. Furthermore, every Pareto optimal utility distribution can be realized by a Walras equilibrium allocation.  相似文献   

17.
赵剑波 《技术经济》2023,42(8):64-75
跨国技术并购中的知识转移能够提升企业创新绩效,但作为并购方的中国企业在技术上并没有并购对象先进,这就导致并购企业不能有效地管理知识转移过程。为明确在跨国技术并购中知识转移促进技术创新的内在机制,并解释知识一致性、战略互补性、组织匹配性等因素对于知识转移效率的影响机制,本文采用案例研究的方法,以海尔集团并购FPA为研究对象,研究中国企业通过跨国并购实现技术创新机理。结果表明,跨国技术并购过程中知识一致性、资源互补性、组织匹配性等因素,有助于并购企业间的知识转移,并最终提升了并购企业的创新绩效。知识一致性、战略互补性和组织匹配性增强了知识转移对于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从知识转移研究的角度看,知识一致性能够提升吸收能力,并降低知识转移的成本。从并购研究的视角看,战略互补性、组织匹配性则为知识转移提供了保障机制。最后,本文提出我国企业通过跨国并购战略获取关键技术的过程中,应该评估与并购对象的知识一致性、战略互补性和组织匹配性,能够提升并购企业的吸收能力,增强并购双方的跨组织创新网络与联系,使得知识转移更加容易在并购企业双方之间发生,最终提升并购企业的创新绩效。  相似文献   

18.
个体知识与领地意识结合引发的知识领地行为,为组织内知识共享与转移、个人创新能力等相关研究提供了新的切入点。根据国内外相关文献,梳理了知识领地行为的内涵与结构,在此基础上,对知识领地行为与个人创新的关系进行了理论推演,并引入知识共享这一中介变量,构建了一个完整模型,对知识领地行为、知识共享与个人创新的作用机理进行了初步探讨,为后续实证分析奠定了基础。研究发现,不同知识领地行为对于个人创新发挥的效用不同;知识共享在知识领地行为与个人创新的关系中发挥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9.
当前,集群企业知识学习是理论和实务界共同关注的热点议题,但现有文献较少从超网络嵌入视角对这一议题进行实证研究。选取软件集群企业为调研对象,实证研究超网络嵌入、边界拓展与知识学习绩效三者间的关联,结果表明:组织边界拓展和知识边界拓展对于知识学习绩效具有正向影响,并且知识边界拓展的影响更为显著。此外,验证了边界拓展在超网络嵌入与知识学习绩效之间的部分中介效应,丰富了知识管理理论,并对知识学习实践具有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20.
Why do open- and closed-source productions co-exist? To address this question, the paper studies the viability of distinct systems for software development. The model shows that: (a) for low design costs of modularity, both open- and closed-source productions are viable systems; (b) closed-source production is more likely to be adopted the greater the expected rents on software; and (c) production efficiency is not a necessary condition for the stochastic stability of a system to obtain. These three results can shed light on the emergence of organizational diversity in the software industry. The paper adds to the literature in three ways: first, it considers property rights and technology as endogenous variables in the process of system design; second it argues that in producing software multiple equilibrium designs may exist; and third, it shows that, in because of high rents and low design costs of modularity, production inefficiency can be persisten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