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农村消费亟需扩大。农村商圈的发展,能通过增强资产专用性增加经营商户退出成本、推动农村消费知识升级,通过改善信息不完善降低交易不确定性,通过增加交易频率降低交易成本,从而有助于扩大农村消费,促进扩大农村消费的长效机制的建立。发展农村商圈应重视乡村商业网点科学规划,完善农村流通基础设施,优化商圈业态结构,加强市场秩序治理,创新农村消费信贷体系。  相似文献   

2.
基于文献资料法、个案研究法对辽西区域农村流通组织发展现状的分析发现,目前辽西农村流通组织存在现代流通组织发育滞后,流通业态单一、现代流通方式缺乏,传统流通业态占主流、现代及创新型流通业态不足等问题。为此,提出的主要创新路径是,农产品流通组织纵向一体化、流通组织连锁化、流通业态多元化、以信息化为核心的流通技术创新及农村流通合作组织的制度与运营方式创新。  相似文献   

3.
关于加强农村商贸市场创新与拉动农村消费的思考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柳思维  唐红涛 《消费经济》2005,21(6):27-30,33
针对目前农村消费低迷的状况,本文从博弈和信息不对称角度分析了农村商贸市场对于农村消费的促进作用.提出应从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村流通业态创新、规范农村市场等四方面完善农村商贸市场。  相似文献   

4.
《北京商业》2002,(4):3-4
一、北京流通产业发展迅速 流通规模进一步扩大、消费拉动经济作用显著、市场集中度进一步提高、商品分销体系日臻完善、业态创新和规范速度加快、物流基础设施不断发展、流通信息化水平迅速提高、流通服务功能更加完善。  相似文献   

5.
我国农村巨大的消费群体是拉动内需的重要力量。但长期以来,存在"重生产、轻流通"的现象,农村市场体系不健全,不利于农村消费的扩大和现代农业的发展。加快健全和完善农村现代流通网络是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6.
构建我国农村现代流通体系的瓶颈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设和完善农村现代流通体系,激活农村市场、促进农民增收、拉动农村消费,在当前世界金融危机的背景下对我国农村经济乃至整个国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突破各种瓶颈的制约,加快推进农村流通改革和创新,构建高效的农村现代流通体系必需要合理界定政府职能,加大扶持力度;科学开展流通规划,优化市场布局;大力改善基础条件,提升流通效率;重点培育市场主体,提高组织程度;积极提升流通业态,创新交易形式.  相似文献   

7.
农村拥有巨大的消费群体,如何使农村的消费潜力释放出来,是我国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发展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从当前农村市场的消费需求来看,农民具有快速提高消费水平、追赶城市消费结构、模仿和追随城市现代生活方式的特点,而农村零售业的发展与经营服务水平跟不上新的消费需求又制约着农村消费需求的扩大,因此,农村零售业需要创新发展;以大型连锁超市为平台构建农产品"双向流通"渠道,完善农村零售商品结构体系和零售业服务体系是零售业创新发展的重要路径.  相似文献   

8.
广东省流通业发展对居民消费支出影响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永华 《商业时代》2011,(18):22-24
流通业是国民经济各部门的桥梁和纽带,是引导生产、消费和经济运行的先导性力量,对于广东省而言,要大力发展流通业,促进居民消费增长,可以从优化物流业发展区域布局,加强商贸流通企业与制造业间的互动协调发展,借助"物联网"技术提升流通业的信息化水平,创新发展思路,积极发展新型的流通业态,通过整合资源积极培育和组建大型流通企业集团,构建农村现代流通体系,扩大农村居民消费等方面着手进行。  相似文献   

9.
随着商品流通规模与范围的扩大,店铺式零售业态和无店铺零售业态(特别是网上商店)齐头并进发展,使消费者购物呈现出多样化和多元化的态势,消费者购物的数量、规模及服务需求的变化动向,在消费领域中需要与之配套的物流服务——消费物流,这是一个崭新的、亟待研究的课题。本文从加快现代化流通角度出发,通过构建消费物流创新体系,进而提出开拓消费物流市场的途径及建议。  相似文献   

10.
农村是我国最大的消费市场,目前我国农民消费需求不足已成为制约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之一.搞活流通、健全农村流通网络是促进消费、扩大内需的重要切入点.本文对促进农村流通体系建设扩大农民消费计划实施相对成功的美国、日本及韩国进行了研究,得出了对中国扩大农民消赍问题的有益借鉴,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我国建设农村流通体系扩大农民消费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扩大内需成为我国经济规避风险、持续稳定发展的重要对策。农村现代消费流通网络体系建设问题,关系到农业基础地位,关系到农村经济发展,关系到农民增产增收,关系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关系到亿万农民致富奔小康战略目标的实现,更符合我国经济发展的长期战略方针。本文对当前农村消费流通网络存在的突出问题从消费流通主体、网络结构、资源分布、消费流通方式及业态等进行了详细描述;并从多个方面探讨了建设农村现代消费流通网络体系的对策与措施。  相似文献   

12.
<正>"十一五"时期,消费品市场繁荣活跃,稳定发展。市场规模进一步扩大,新型流通业态快速成长,城乡市场繁荣,居民购买力不断增强,消费结构升级换代加快,以汽车、住宅、通讯为主的消费热点  相似文献   

13.
在提高交易效率和降低交易成本的前提下,交易方式的变革必然要求和推动流通业的现代化,而流通业现代化过程中也因传统交易方式和流通业态的固化而面临一定的挑战。文章指出,应积极通过流通业态的创新提升行业效率、通过流通领域制度创新提高组织化程度、通过流通技术创新扩大经营规模,全方位推进流通现代化。  相似文献   

14.
洪涛 《中国市场》2013,(7):67-71
本文论述了我国宏观经济变化对流通业的影响,如快经济向中速增长经济转型背景下"慢消费"现端倪;消费成为国民经济增长引擎;"五高三低"现象影响流通业发展。回顾了2012年我国流通业发展,如消费市场仍然十分活跃,农产品冷链物流得到大发展,农村消费市场十分活跃;"智能商店"业态革命到来,尾货市场将遇新的发展时期,网上交易活跃促进了传统企业上网,"黄金周"成为世界"黄金周",零售降价促销是主要形式,外资零售企业关店或现结构调整,慢消费、好服务成为趋势,资本运营和"走出去"成为时尚,同时论述了存在的问题。展望了2013年流通业,如消费将发挥更大的作用,以降低流通成本提高流通效率为主题,加快11个商贸功能区建设,加快电子商务示范城市、示范基地、示范企业建设,加快推进流通领域的物联网建设,推动流通企业"三多模式"和"1+5"盈利模式创新,加快生活服务业的飞跃发展,推动我国流通产业有效政策供给,推动流通基础理论研究和人才培养。  相似文献   

15.
立足中国国情 加快流通创新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12  
分析中国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基本特征,是流通创新的基点.从这一基点出发,研究"十五"期间流通创新的主要内容:流通制度创新、流通组织创新、流通业态创新和流通观念创新,以及提出这一系统工程的相应配套措施,更好地发挥流通对社会经济的功能.  相似文献   

16.
创新是社会经济进步、企业获取竞争力的核心,也是应对全球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影响的有力举措.我国的投资与净出口在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中的贡献率下降,使通过流通创新实现扩大内需,成为市场发展变化的客观要求.理论上,流通创新包括流通体制的创新、流通方法与流通手段的创新和流通模式的创新.文章指出,搞活流通扩大消费,必须强化流通产业的先导地位,实现体制创新、市场创新、环境创新、方式创新和特色创新.  相似文献   

17.
疏通流通渠道 扩大农村消费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农村是我国最广阔、最具潜力的消费市场.疏通流通渠道,对于扩大农村消费、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近年来,我国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初见成效,但存在的问题仍然很多,流通基础设施不完善,流通方式传统,农村市场环境很差.为更好地疏通流通渠道,必须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扩大产业链条;建立、发展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进一步整顿、规范市场秩序,发展农村文化教育.此外,还要在疏通流通渠道的基础上,培育农村消费热点,扩大农村消费,促进消费和谐,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相似文献   

18.
随着新经济、新业态、新消费、新模式的兴起和发展,数字消费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新动力。本文通过分析我国数字消费发展的现状,从流通产业对数字消费的“人“”货“”场”三个方面的作用路径展开研究,分析流通产业助力数字消费能级提升的内在机制,提出加大投入扩大数字消费规模、丰富数字商品和服务的有效供给、打造数字消费场景以及创新科技监管营造良好发展环境四方面建议,旨在充分发挥流通业对数字消费“扩容提质”的引导作用,更好满足数字消费新需求、挖掘数字消费新动能。  相似文献   

19.
中国农村市场体系的现状及改革思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渐完善,农村市场规模迅速扩大,市场主体呈现多样化,市场类型和流通业态逐步完善,农村市场外部环境也有所改善。但与发达国家相比较,还存在着明显的差距,我国仍要进一步培育市场主体,增强流通企业活力,建立和完善农村消费品流通体系、农产品流通体系和农业生产资料流通体系。  相似文献   

20.
信息专列     
采取六大措施搞活流通扩大消费商务部副部长姜增伟近日表示,我国将采取健全农村流通网络,拉动农村消费等六大措施,搞活流通扩大消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