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刊今年4月份刊登了广东省封开县某镇一位干部来信,题目为《镇长怎样选,财务该谁批》。这位干部在来信中谈了对镇长选举和镇财务审批中一些问题的困惑。本期选登部分读者对该干部来信的讨论意见,希望能帮助那位干部以及面临同样困惑的所有乡镇干部,早日从这样的困惑中摆脱出来。  相似文献   

2.
近几年,湖南省桂阳县干部管理工作形势喜人,不仅乡镇干部队伍稳定,工作安心,而且有不少县直机关干部也都以去乡镇工作为乐并在那里锻炼成长,脱颖而出。这是早些年不多见的现象。究其原因,除了县委、县政府一向比较注重干部队伍思想作风建设外,尚有以下三个方面的做法值得一提。“求佛化缘”,以宽松多镇干部的工作环境乡镇干部之难,难在“婆婆”多。乡镇干部开展工作,多有“戴着镣铐跳舞”之感。为了改善乡镇干部的  相似文献   

3.
读罢《乡镇论坛》2006年12月上半月刊发表的廖德平的文章《请多关心一下乡镇干部》,心里总觉得暖乎乎的。他所谈到的和感受到的,真是我们多年在乡镇工作的干部想说而没有机会说的心里话。乡镇干部长年风里来,雨里去,工作环境和生活待遇差已是不争的事实。无怪乎群众说,乡镇干部是上管天、下管地、中  相似文献   

4.
提名候选“村主任”为何落选在每次的换届选举中,各地都得花不少精力做落选者的思想工作,据了解,这项"让退"工作,颇为不易。然而,在今年的乡镇人大换届选举开始之前,笔者熟悉的一位镇长,却主动要求辞去领导职务。他的报告上有这样几句话:"我这个'过河车'已无...  相似文献   

5.
最近,笔者对湖南省某市乡镇干部队伍现状进行了一次调查,发现乡镇干部“本地为官”现象比较严重。乡镇干部本地为官,有利但也有弊,主要表现在以下“四难”。一是“开展工作难”。本地为官者“生于斯,长于斯”,层层叠叠的“关系”,五花八门的“人情”,使他们工作起来受到各种“关系”的羁绊,难以打开新的局面。据调查,约有80%的本地干部,不愿到本村蹲点工作。特别是对做计划生育、催粮、收款等工作,他们更是老鼠见了猫——心惊胆颤。  相似文献   

6.
浙江省杜明镇长来信说,现在的乡镇干部说好当也好当,只要“民政部门报灾情,组织部门报实情,物资部门报人情,“官僚”面前报谎情”,就能平平安安做个太平官。说难当也确实难当。乡镇干部工作在基层,既要对党和政府负责,又要对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负责。工作千头万绪,稍有不慎,就会成为众矢  相似文献   

7.
张海燕 《乡镇论坛》2011,(19):24-24
农村工作难做,几乎是乡镇干部的普遍反映。不过,最近笔者同一位镇党委书记交谈时,听到的却是另一种声音:只要乡镇干部真心为农民群众着想,善于为农民办实事,就能取得他们的支持。农村工作其实是不难做的。这位书记举了一个例子:该镇的张庄村,地处天长市与南京市六合区交界的山区,“行路难”、“农田灌溉难”是一直困扰张庄村的两大难题。  相似文献   

8.
看了《乡镇论坛》2006年9月上半月刊发表的《陈副乡长,你别荒了自己的责任田》一文,笔者在为该文作者朱士冲先生“干部应为百姓当好致富路上领路人”这一观点叫好的同时,还想说一句:调解纠纷,维护稳定也是乡镇干部的责任,陈副乡长的做法未必就“荒了自己的责任田”。  相似文献   

9.
在众多的文学作品中,乡镇干部算是倒了霉,总体印象无外乎头脑简单、作风粗暴、吃喝成风。不信看看《羊的门》中的范骡子,一位乡党委书记竟会头脑简单如白痴。在电视剧《村官李四平》中,李四平竟把老百姓装化肥的袋子披在身上在山上装羊,竟也能骗过来检查的上级领导。在反映农村矛盾的电视剧中,村民找到“村长”家里,总会有乡里的干部在喝酒或者是打麻将。在反映市级干部的作品中,乡镇干部总是唯唯诺诺,一味媚上。笔者并不否认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轨过程中,我们的机构改革步履艰辛,我们的乡镇干部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消极和腐…  相似文献   

10.
读了《乡镇论坛》2006年9月上半月刊登的师文耀的文章《三位乡镇干部的“过劳死”悲剧》,感触颇深,心里感到很凄凉,为老张、老常他们难受,为我们广大的乡镇干部难受。我们乡镇干部,面对的是最基层的广大农村群众,是直接为群众服务的人,从群众的生、老、病、死、吃、住、行到矛盾纠纷化解、就业务工、增收等等都是我们乡镇干部的工作范围。同时还要应对上级的各类检查、考评、创建,工作千头万绪,复杂多样。群众不满意时要骂我们,要上访;上面不满意时领导要批评,要处罚。作为乡镇干部,付出了许多心血和劳动,有时却两头受气,心里的滋味可想而知…  相似文献   

11.
取消农业税,乡镇干部又要面临新一轮的机构改革,人员分流。触及改革分流之痛,乡镇干部心理准备如何?从山东省成武县天宫庙镇3名乡镇干部二次创业的经历中,也许会得到启示。“田秀才”田传龙:机关不留我,农民需要我田传龙是原康集乡小有名气的棉办主任,凭着在棉花地里摸爬滚打出来的植棉技术,1980年刚建乡就进了机关,当了一名只拿补助的乡镇干部。1999年乡机关进行人员分流,老田被列入了分流之列。风里雨里二十年,换来这样一种结局,老田流了泪。论起干工作,老田是名副其实的老黄牛。广播喇叭里讲的最多的是他,田间地头最受农民欢迎的是他。“…  相似文献   

12.
眼下,乡镇干部“走读”现象成为各种媒体讨论的热点话题,其间少不了见仁见智的剖析和评判。最近,读者郭建强投书本刊,从一个乡镇干部的视角,谈了他对这个问题的看法,句句发自肺腑,读来令人深思 近一个时期以来,一些媒体报道了乡镇干部的“走读”现象。何谓“走读”?《经济时报》一篇文章回答说:“城里居住、乡镇上班,早出晚归,除了假日外,天天如此。群众送给这些干部一个绰号——‘走读官’”。   报载,四川省绵竹市对乡镇干部“走读”现象作过一次调查,发现全市在城里居住的乡镇党政领导干部占总数的 72%;吉林省全省“…  相似文献   

13.
当前, 社会各界对乡镇机构和人员喊“砍”、喊“杀”声不绝于耳,一时间仿佛乡镇机构和干部罪大恶极、十恶不赦。一些人的言论不乏偏激;一些专家、学者的学术观点又似乎缺乏实践的根底,好听不中用;一些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的讲话缺乏中肯。本人在乡镇工作10多年,说老不老,说年青也不年青,思想观念还不至于十分陈旧。面对这些风言风语,想想自己的工作感受,作为乡镇干部中的一员,有些话真是不吐不快。 一、农民负担———乡镇干部是罪魁祸首? 农民负担是千百年的话题,至今不能解决,我们从各类报刊、各级文件来看似乎都是乡镇干部惹的祸, 可从来…  相似文献   

14.
2010年11月30日晚上6点多钟,山东省东明县城关镇党委书记孙凤建的办公室里,进行着一次严肃、民主、公开的“会签办公会”。由党委书记、镇长、分管镇长、财税所所长四人组成的会签“四支笔”认真地审核着十多位来报账的干部手里的“条子”,先后有4人因手续不全、发票有问题、账目不对等原因,遭到“四支笔”的“拒签”.  相似文献   

15.
贾建友 《乡镇论坛》2008,(22):19-20
做思想工作是乡镇干部的基本功。2007年笔者调入新的乡镇刚刚两个多月,就被迫做了一次特殊的思想工作。  相似文献   

16.
史蒂芬·柯维史蒂芬·柯维曾获哈佛大学工商管理硕士、美国杨百翰大学博士学位,并在杨百翰大学任教20年之久。他被美国学术界誉为“思想巨匠”、“人类潜能的导师”,被《经济学人》杂志推举为最具前瞻性的管理思想家。1989年,出版《高效能人士的7个习惯》(The7HabitofHighiyEffectivePeople)一书。该书先后被翻译成38种语言出版,总销量超过了1亿册。1996年,被美国《时代》杂志评为影响美国历史进程的25位人物之一。2004年11月,出版《高效能人士的第八个习惯——从效能迈向卓越》(The8thHabit:FromEffectivenesstoGreatness)一书。作为其“7个习惯”理论的进一步解释与说明,他还出版了《要事第一》(FirstThingsFirst)、《领导者准则》(Principle-CenteredLeadership)、《高效能家庭的7个习惯》(The7HabitsofHighlyEffectiveFamilies)、《实践7个习惯》(Livingthe7Hsbits)等著作。  相似文献   

17.
简讯:在中共山西省委干部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的领导下,由省委组织部,省委农村政策研究室、省民政厅和晋中地委等单位组织编写的《乡镇干部岗位培训试用教材》已由新华出版社出版。这套教材共十本,即《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概论》《乡镇领导学》,《乡镇干部法律基础知识》、《乡镇党委会工  相似文献   

18.
与智者同行     
《经营者》2005,(11)
<正>在采访中,记者发现,叶伟伦非常善于与智者相处,不仅仅是之前他曾与微软的4位总裁“亲密接触”,与现在的趋势科技的新领导, 他的处理方式也显示出非比寻常的智慧。《经营者》:您在微软工作了12 年,前后做过高群耀、唐骏、陈永正、李开复等中国区总经理的副手,您有没有感觉到升迁到了“天花板”?  相似文献   

19.
也谈“理解万岁”石代友没有当过乡镇干部的人,无法想象乡镇干部的难处与苦楚。他们工作在最基层,直接同广大人民群众打交道,虽说是执行公务,落实国策,但所承担的难度之大,所感受的委屈之多,局外人是绝难相信的。笔者身为一名乡干部,想结合自己的具体经历谈一谈感...  相似文献   

20.
人们在分析乡镇工作每况愈下的原因时 ,往往归咎于乡镇干部的素质低下和胡作非为 ,尤其是舆论宣传 ,往往把乡镇干部说成灰头灰脸的“农民公敌”。实际上乡镇工作难做 ,乡镇干部难当 ,不少任劳任怨的乡镇干部有一肚子苦水无处倒。笔者在乡镇工作了10多年 ,迫切希望能借媒体之一角 ,勾勒出一幅乡镇干部的自画像 ,呼吁全社会都能理解、支持和善待乡镇干部。乡镇干部并不都是文盲加法盲的大老粗 ,他们中的大多数都有大、中专毕业证。比如笔者所在的湖南省益阳市龙光桥镇机关的123名干部、职工中 ,有硕士研究生1人 ,大学本科12人 ,大专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