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代理理论的角度谈非营利组织治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以代理理论为分析框架,考察了非营利组织的治理特征和代理问题,分析了非营利组织理事会的监管职能,讨论了代理理论对非营利组织治理的启示.  相似文献   

2.
相对于营利性组织而言,非营利组织的治理具有特殊性和内生性障碍.文章从非营利组织资源的公共资本资产属性出发,通过梳理非营利组织治理中的委托代理关系,系统分析了内部控制与外部监管相耦合的组织治理架构,并指出,非营利组织有效治理的核心是公共资本资产的运营问责,而业绩评价和信息披露则是问责得以落实的两大基础.  相似文献   

3.
非营利组织治理结构:特征分析与框架构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非营利组织治理效率的高低取决于对非营利组织治理结构的厘清程度,由此也就取决于其治理结构基本框架的构建.文章回顾了非营利组织治理结构研究的相关文献,在此基础上对非营利组织结构特征进行分析,并致力于构建我国非营利组织治理结构的基本框架.  相似文献   

4.
从善款风波分析非营利组织的治理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在中国经济转轨背景下,慈善类非营利组织微观层面治理机制的构建问题。研究分三部分展开:第一部分界定分析对象.认识慈善类非营利组织的基本情况;第二部分理论分析此类组织的公益产权关系与公共财务受托责任.指出需要一套新型治理机制与之适应;第三部分,基于理论剖析,提出控制权制衡机制、信息披露机制和外部监督机制相结合的治理机制.以期提升非营利组织的治理水平。  相似文献   

5.
本文针对目前我国对非营利组织审计研究不足的现状,首先界定了我国非营利组织的范围;然后结合代理理论分别论述了非营利组织的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和内部审计,建议在民间非营利组织引入经济责任审计,在有条件的事业单位设置审计委员会;最后就非营利组织的绩效审计和绩效评估提出了相关意见和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程博  熊婷  王菁 《财会月刊》2011,(35):64-65
本文首先从非营利组织产权界定、审计导向和逻辑推演方面探讨了非营利组织的审计导向问题;然后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构建双导向、三审、内外同治的非营利组织审计导向图,进而推演了组织治理、组织使命、审计导向和审计功能的逻辑关系,以期指导非营利组织审计,提高社会捐助的热情和非营利组织的社会公信度。  相似文献   

7.
首先分析了非营利组织在“治理变革”中的角色定位,指出加强其自身治理的重要性,然后在对国内外非营利组织治理研究的文献回顾的基础上,提出了四个方面有关非营利组织治理研究未来方向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基金会通过投资实现资本保值增值有利于生存发展,而保证投资成功的关键是有效治理投资中存在的代理问题,但现有研究缺乏对基金会此类非营利组织投资活动中代理问题的治理探索和理论指导.在契约理论和代理理论基础上建立数理模型,放松对风险偏好的假设,引入基金会投资规模、投资管理人能力水平和私人行为收益等变量,构造由投资规模以及投资管理人能力水平和努力程度决定的收益函数,设计基于业绩考核的控制权和收益分成的契约激励机制.在分析激励契约与代理问题机理基础上得到投资管理人最优契约,探讨激励效应与道德风险影响机理,以及不同信息状态下代理成本、效率损失与代理人选择策略.  相似文献   

9.
赵秀芳 《会计之友》2009,(11):29-30
公益性非营利组织由于其特有的社会公益性弥补了政府和市场的缺陷,在构建和谐社会、救助受灾群体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文章在剖析公益性非营利组织财务治理特征的基础上,对我国公益性非营利组织财务治理现状进行了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10.
随着我国民间非营利组织制度的发展,其治理问题也应逐步得到重视。而在民间非营利组织治理中,审计委员会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本文介绍了美国民间非营利组织审计委员会制度,并对我国民间非营利组织建立类似制度以加强其治理提出了建议。2005年1月1日起,我国财政部颁布的《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在民间非营利组织内全面实施,该制度将进一步规范我国民间非营利组织的会计行为,促进民间非营利组织的发展。当人们的目光聚焦于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问题时,其治理问题也应逐步提上议程。美国民间非营利组织发展较早,除已建立了较为完善的登记管…  相似文献   

11.
李钟  刘思睿  高白云 《财会通讯》2021,(21):117-120
本文在分析了非营利组织审计现状后,结合审计全覆盖的背景,研究了审计全覆盖驱动非营利组织审计发展的机理,并从审计要素角度出发,构建系统全面的非营利组织审计机制,并提出运行保障机制以促进非营利组织审计发展,助推非营利组织自身治理水平的提升,继而充分发挥非营利组织在政府职能方面的补充作用.  相似文献   

12.
非营利组织蓬勃兴起,在社会、政治和经济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一系列财务丑闻却严重损害了非营利组织的公信力,因此应着力探索和构建非营利组织监督机制,以引导其健康快速发展。我国非营利组织发展起步较晚,关于非营利组织监督机制的理论研究尚不健全,实证研究尤其匮乏。通过对非营利组织的内部监督、信息披露以及外部监督这三个方面的国外文献进行综述发现,监督机制对改善非营利组织治理结构、提高组织绩效、维护行业公信力具有一定效果,这对我国非营利组织监督机制的建构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随着我国民间非营利组织制度的发展,其治理问题也应逐步得到重视。而在民间非营利组织治理中,审计委员会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本文介绍了美国民间非营利组织审计委员会制度,并对我国民间非营利组织建立类似制度以加强其治理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4.
非营利组织财务治理的经济理论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依据相关的经济理论提出的非营利组织财务治理的理论框架,用以弥补将这种组织形式简单地假设为一种典型的生产函数的缺陷,从而为我国如何推进事业单位管理体制改革、对非营利组织进行高效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于国旺 《财会通讯》2021,(13):20-23,122
我国非营利组织正处在发展的"快车道"上,其数量和规模都有显著增加,而且在社会治理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但是,非营利组织还存在诸多由于治理不善导致的现实问题,为此需要进一步优化完善其治理结构.在国外,非营利组织治理结构问题受到了理论界和实务界的高度关注,而且研究对象范畴不断深入扩展,也取得了许多有价值的研究成果.对国外相关研究的归纳和梳理,对我国非营利组织治理结构研究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6.
非营利组织是社区治理的主体之一,也是社区资源的供给者.在中国,非营利组织也正逐渐成长起来,并积极参与到社区治理中来.非营利组织在促进政府、 社区共同营造和谐社会方面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更关键的是非营利组织要在社区治理中不断加强管理的能力和创新力,将社区内外的资源合理利用,制定社区发展的方针策略,增强政策支持力度,保障社区治理活动有序进行.  相似文献   

17.
李晗 《财会月刊》2005,(12):55-56
美国民间非营利组织发展较早,不仅建立了较为完善的登记管理、会计以及税收制度,还形成了较为有效的治理机制。合理借鉴其成功经验,对于规范和促进我国民间非营利组织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对美国民间非营利组织治理中的一个重要机制——审计委员会进行介绍,以期引起大家对我国民间非营利组织治理问题的关注。  相似文献   

18.
我国非营利组织的政府监管: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非营利组织要实现自身的健康发展并赢得社会公众的信任,不仅需要内部治理结构的完善,更有赖于治理的外部环境.当今世界各国政府均致力于对非营利组织的监管.政府监管属于非营利组织外部治理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实质是政府通过一定的法律框架体系对非营利组织的控制.由于处在体制转轨和社会转型的进程之中,我国非营利组织的政府监管还存在许多问题.  相似文献   

19.
政府转型可以推动我国公立医院、学校等非营利组织快速发展以及非营利行业由市场化向公益化回归.随着非营利组织的发展,其治理机制建设将备受社会关注,信息披露与审计成为治理机制建设的关键环节.目前我国非营利组织信息披露与审计状况亟待加强.在非营利行业,相比公立医院、学校而言,基金会的信息披露与审计机制建设走在前列,对其进行案例研究有助于提升整个非营利行业的治理水平.以汶川地震中可开展捐赠活动的16家全国性基金会为案例研究其信息披露与审计机制,有利于加强我国非营利组织治理中的信息披露与审计机制建设.  相似文献   

20.
一、非营利组织治理问题的重要性。非营利组织包括:非政府非企业组织(即民间非营利组织)和公共部门(即政府和公立非营利组织)两部分(陆建桥,2004)。与当前日益高涨的公司治理研究热潮相比,非营利组织的治理问题似乎较少受到关注。由于非营利组织缺乏商业领域中那种强制性的责任机制。加之其活动难以用经济指标进行衡量,所以非营利组织可能面临着比营利组织(即企业)更严峻的治理问题。民间非营利组织的资金主要来源于社会捐赠、会员缴纳会费、提供服务收取的收入等。其筹资对象较广。涉及公众较多。这些资金提供在出资后一般不再享有所有权。其监管力度相对较弱。公共部门的资金大部分来自于财政拨款。而财政资金又主要来自于纳税人、国债购买和投资等,政府在其间充当了投资中介的角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