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一、财政收支规模在改革发展中不断做大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后,随着党的工作重心向经济建设转移,内蒙古自治区不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经济建设和各项社会事业持续健康发展,财政收入摆脱了长期低水平徘徊的局面,步入稳定发展的轨道.财政全口径收入由1977年的2.93亿元增长到2007年的1018.10亿元,年均递增21.53%;同期,财政全口径支出由14.05亿元增长到1266亿元,年均递增16.07%.  相似文献   

2.
一、天津市财政收入的综合评价 从1994年国家实行分税制财政体制以来,天津市随着“三五八十”四大奋斗目标的实现,经济进入快速发展期,全市财政收入也取得了历史性突破。从上个世纪80年代不足50亿元,90年代末的206.9亿元,进入2001年的304.5亿元,到2005年已达到725.5亿元,比1994年的96亿元增长6.6倍,11年年均递增20.2%。同期地区生产总值由1994年的732.9亿元,发展到2005年的3697.6亿元,增长4倍,现价年均递增15.9%。全市财政收入年均递增高出地区生产总值4.3个百分点。全市财政收入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由1994年的13.1%上升到19.6%,提高6.5个百分点。其中,  相似文献   

3.
“八五”以来,湖南省财政收入快速稳定增长,由1990年的70亿元增加到1996年的237亿元,年均递增22.5%,高于全国平均水平6个百分点。尽管财政收入的绝对额和增长速度有较大增长,但政府的可用财力增加并不多,财政实力不强,各级财政依然十分困难。这主要是由湖南省不合理的经济结构造成的。具体表现在:多种经济成份共同发展的经济格局尚未真正形成,财政收入有效增长缺乏多元主体支撑;带动全省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群尚未真正形成,财政收入稳定增长缺乏良好基础;经济发展的投资和技术优势尚未真正形成,财政增收严重缺乏后劲;聚集和…  相似文献   

4.
《青海经济研究》2007,(3):13-19
一、青海财政支持经济增长方式的现状和评价 (一)全省各族人民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开拓进取,国民经济稳步增长,取得可喜进步 1.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综合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国民生产总值由2000年的258亿元增加到2005年的543亿元,“十五”时期,全省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2.2%,比“九五”时期高出3.3个百分点;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由2000年的5087元上升到2005年10043元,  相似文献   

5.
王宗良  唐志峰 《发展》2009,(8):38-38
一、加快发展的实践和成效,为建设全省经济强县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是综合实力不断增强,经济发展速度明显加快。甘肃省崇信县生产总值由2005年的6.5亿元增长到2008年的11.5亿元,年均增长15.8%;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到16.2亿元,年均增长42.5%;地方财政收入达到6797万元,年均增长31%;固定资产投资和财政收入增幅连续两年位居全市第一,财政保障民生、支持社会事业和强农惠农力度达到历史最高水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2.4亿元,年均增长11.6%;  相似文献   

6.
改革开放以来,浙江人民在邓小平理论指引下,认真贯彻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发扬“自强不息、坚韧不拨、勇于创新、讲求实效”的浙江精神,走出了一条具有浙江特色的发展路子,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从1978年至2001年,全省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3.1%,由124亿元增加到6748亿元,由全国第12位上升到第4位;财政总收入年均增长16.1%,由2.7亿元上升到856亿元,居全国第5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分别增长7.6%和8.7%…  相似文献   

7.
<正>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浙江经济出现持续高速增长的新局面。1978年到1984年,全省社会总产值由232.9亿元增加到815.92亿元,年均递增17.6%;工农业总产值由221.74亿元增加到516.34亿元,年均递增15.1%。落后地区经济也有了长足的发展。浙江落后地区经济开发的途径,其成功经验和进一步发展问题,不仅对于浙江贫困地区的进一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而且也可供我国其他落后地区借鉴。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我们以市场为导向,以资源为依托,致力做活九嶷旅游,特色农业,能人经济,交通运输,城镇经营等五篇文章,壮大了县域经济,带动了全县国民经济的发展。全县国内生产总值增加到23.5亿元,年均增长11.97%;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增加到3085元,年均增长9.6%;第三产业增加值由2.97亿元增加到6.1亿元,年均增长15.5%,财政收入增加到8336万元,年均递增5.8%。  相似文献   

9.
一、形势分析:财政工作的新进展 过去的五年,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全区财政收入由1995年的76.3亿元增加到2000年的155.2亿元,年均递增15.3%,五年累计收入634.6亿元,比"八五"时期增加355.5亿元,增长1.27倍.在地方收入较快增长的同时,全区财政支出由1995年的102亿元增加到2000年的256.4亿元,年均递增20.2%.五年累计支出926亿元,比"八五"时期增长1.2倍.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青浦经济中保持了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好势头,引起了人们的注目:1996年全县国内生产总值72.5亿元,比1992年的19亿元增长2.8倍,年均递增39%;财政收入9.2亿元,比1992年增长2.5倍,年均递增36%;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4900元,比1992年增长1.3倍,年均递增28.2%;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超过5000元。  相似文献   

11.
近几年来,迁西县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牢固树立抓项目就是抓发展的意识,把项目工作作为县域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集中主要力量,扎实推进项目建设。今年以来,该县已开工建设投资百万元以上项目160个,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5.3亿元,同比增长15.9%,预计到年底可完工项目127个,完工率达到79.4%。通过狠抓项目建设,该县打造了推动县域经济发展的引擎,使县域经济保持了快速发展的强劲势头,综合水平跃居全省第6位。预计到今年年底,该县可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28亿元,比“九五”末的2000年(下同)翻两番,年均递增31.8%;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6.5亿元,年均递增23.8%;实现财政收入14.7亿元,年均递增53%。  相似文献   

12.
第一部分 发展条件 (一)“十五”发展成果 ——经济实力显著增强。预计2005年,地区生产总值165亿元,比“九五”末翻一番以上,年均递增15.2%;财政收入25亿元,比“九五”末增长近4倍,年均递增37.1%,财政收入占GDP比重由6.4%提高到15%。经济结构更趋合理,三次产业比例达到13:51:36.  相似文献   

13.
<正> 一、深圳市“八五”时期的经济增长及科技在其中的作用 “八五”时期是深圳发展史上的一个辉煌时期,全市人民在邓小平同志视察南方重要谈话和江总书记考察深圳重要讲话精神鼓舞下,坚定不移地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综合经济实力跃居全国大中城市前列。1995年与1990年相比,全市国内生产总值翻了两番,由171.67亿元增至796亿元,年均递增30.4%,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由0.87万元,提高到2.34万元,年递增16.9%,工业总产值由209.12亿元增加到900.12亿元,年递增33.9%,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由57.9亿元增加到275.8亿元,年递增36.6%,五年累计投资922.18亿元,进出口贸易总额由54.7l亿美元增加到387.7亿美元,其中出口贸易总额由29.96亿美元增加到205.27亿美元,按可比口径年均递增20.3%,自1993年起连续三年居各大城市之首;地方预算内财政收入由21.7亿元增加到88.02亿元,年均递增39.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由71.35亿美元增加到300.39亿美元,年递增33.3%,实际利用外资由5.19亿美元,提高到17.35亿美元,年递增27.3%。  相似文献   

14.
一、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综合实力显著增强。 阜阳市生产总值由1978年的9亿元,发展到2007年462.4亿元,三十年增长了12.2倍,年均增长9.3%。经济规模的迅速扩大,大大提高了财政实力。2007年。全市财政收入40.2亿元,是1978年的42倍,年均增长13.3%。综合实力不断增强,不仅表现为经济总量的迅速扩大,也表现为人均指标的迅速提升。2007年全市人均生产总值达5515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年均增长7.9%。按当前现行汇率换算,人均生产总值基本达到800美元,这标志着阜阳市人民生活水平基本达到小康,人民生活质量发生质的飞跃,同时也标志着阜阳市经济社会发展进入了新阶段。  相似文献   

15.
郴州自撤地建市以来 ,财政工作取得了较大的进步。1999年财政总收入达到15.88亿元 ,比1995年增加6.23亿元 ,年均递增13.26 % ,其中地方财政收入达到12.84亿元 ,比1995年增加5.82亿元 ,年均递增16.29 %。但是 ,客观地对财政形势进行分析 ,郴州的财源体系还相当脆弱 ,确保财政收入有效增长的保障机制和支出优化的科学分配机制还有待完善 ,加上影响财政发展方向和进程的不可控因素逐年增加 ,其现状堪忧 ,前景不容乐观。一、困难一是财政收入规模仍然偏小 ,占GDP比重偏低。郴州财政收入尽管增长很快…  相似文献   

16.
天津滨海新区工业基础雄厚,增长潜力巨大,已经初步具备了现代制造业的规模。1994至2007年,新区工业总产值由213亿元增加到3750亿元,年均递增27%;工业增加值由68亿元增加到1040亿元,年均递增25.5%。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新区工业的比重达到42%。  相似文献   

17.
郑亮 《天津经济》2009,(6):56-60
一、分税制改革以来天津市财政收支变化情况 (一)财政收支变化情况 1.全市财政收入 分税制改革以来,天津市社会经济进入快速发展时期。GDP由1994年的725.1亿元,提高到2007年的5018.3亿元,年均增幅为16%:财政收入由1994年的96亿元,提高到2007的1204.3亿元,年均增幅21.5%;1994--2007年,全市财政收入年均增幅高于GDP年均增幅5.5个百分点,全市财政收入占GDP比重也由13.2%提高到24%。  相似文献   

18.
“十一五”时期是临桂县发展史上极不平凡的五年,也是临桂县发展最好的时期之一。 全县生产总值由2005年的42.41亿元增加到2010年的112亿元(当年价,下同),年均递增16.5%;财政收入稳步增长,由2005年的3.21亿元增加到2010年的10.7亿元大关,年均递增26.7%,实现了连续五年财政收支平衡;  相似文献   

19.
天津市是老工业基地,经过改革开放,工业发生了脱胎换骨的变化,发展速度明显加快,总量跃上新台阶。“十五”期间,全部工业总产值由3081亿元增加到7100亿元,增长1.3倍,年均递增21.6%;工业增加值由747亿元增加到1885亿元,增长1.5倍,按可比价年均递增17%。2007年1至10月份,全市工业累计完成工业增加值2121.3亿元,同比增长18.1%;  相似文献   

20.
贺军 《上海国资》2011,(2):18-18
2006年全国财政收入约40000亿元,到2010ff全国财政收入超过8万亿元,达到83080亿元,与2006年相比的增幅高达107.7%,年均增长21.3%。与之相比,2006—2010年中国GDP的年均增速11.2%。这意味着,“十一五”期间财政收入的增幅大约2倍于经济增速。由此可得出一个简单结论,政府是中国经济增长最大的受益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