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2008年,随着雷曼兄弟的倒闭,美国次贷危机演变为金融危机,而2009年12月,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又相继爆发,世界经济很可能第二次探底。受危机影响,全球大量企业纷纷倒闭,为了保持企业的流动性,大量企业急于出售资产,企业价值被严重低估,降低了跨国并购成本,加上各国的救市政策给中国海外并购创造了条件。因此,危机下,中国企业的并购之路充满机遇。  相似文献   

2.
李政家 《金卡工程》2010,14(6):286-286
发端于美国的次贷危机迅速蔓延为全球性的金融危机,大量西方企业经营出现严重困难,财政状况恶化,许多企业被迫进行重组甚至中请破产保护。不少国家的国民经济出现重大挫折,发展前景举步维艰。在危机的影响下,出现困难的企业为走出困境,不得不出售资产、品牌等,甚至被迫转移整个企业,这给遭受危机较轻的中国企业从事海外并购提供了巨大的机遇,而现阶段海外并购也呈现出了新的特点。  相似文献   

3.
2010年以来欧洲债务危机使西方许多企业陷入经营危机,市场价值被低估,这为中国企业跨国并购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会。近几年来,跨国并购案例逐年增多,其中失败的案例占比高达70%。究其原因,并购估值是并购成功最为关键的因素。本文是从基于对赌协议的视角对联想集团跨国并购NEC PC案例分析,从而为以后企业跨国并购估值提供一个新思路。  相似文献   

4.
张娟 《云南金融》2011,(4X):184-184
金融危机给世界经济造成了巨大的冲击,同时也给中国企业带来了跨国并购的良机。近年来,中国企业的跨国并购越来越活跃,本文主要从宏观环境变化的角度分析危机后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机遇。  相似文献   

5.
张娟 《时代金融》2011,(12):184
金融危机给世界经济造成了巨大的冲击,同时也给中国企业带来了跨国并购的良机。近年来,中国企业的跨国并购越来越活跃,本文主要从宏观环境变化的角度分析危机后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机遇。  相似文献   

6.
2009年,当海外企业仍在国际金融危机阴影下苦苦挣扎时,资金相对充裕的中国企业已经迅速在全球范围展开一系列大规模收购活动,中国企业海外并购为冷清的全球并购市场增添一丝暖意。清科研究中心统计数据显示:2009年,中国企业共完成38起海外并购交易,同比增长26.7%;其中披露价格的30起并购事件总金额达到160.99亿美元,同比增长90.1%。中国企业活跃的海外并购活动,已成为2009年中国经济增长独步全球的真实写照。  相似文献   

7.
2010年以后,中国企业加快了对外投资的步伐,将业务的重点放在新兴的行业与业务领域中,尤其是德国拥有大量技术先进、市场领先的企业,获得了中国投资者的青睐。金融危机以来,大量的德国企业也陷入了经营困境,中国企业并购德国企业,可帮助德国企业突破经营难题,同时中国企业也可从中获得技术和市场。本次研究从中德并购的现状及案例着手,分析中德并购新的特点,并说明了未来中资银行在并购过程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在一定程度上为中国企业海外并购带来了机会。金融危机后西方发达国家经济持续低迷,诸多境外卖家为解决债务危机纷纷寻找下家,同时,海外并购也为中国企业寻求技术升级和市场扩张提供了机遇。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保持高速增长,资源需求量持续增加,能源和矿业成为中国企业出海并购的主要对象。伴随国内经济转型和消费升级的拉动,近年来中国企业海外并购出现新动向。  相似文献   

9.
受金融危机影响,新兴市场的资产价格将大幅度缩水,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的经济均受到了重创,在全球经济的不景气中,中国经济一枝独秀。危机既给中国企业带来挑战,也是中国企业海外整合并购的最好时机。本文就金融危机给我国企业整合并购的机遇与挑战进行分析,结合海外并购失败案例,对经济危机前提下企业的跨国并购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0.
石洋 《国际融资》2011,(5):58-60
自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中国在国内外并购市场上一直表现活跃,并购交易额位居全球之首,然而在过去的2010年,中国的并购交易总额却退居第四位?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一结果?中国的并购活动从此是否会一蹶不振?对此,中国企业应该做出什么样的调整?在2011年的国内外并购市场上,中国会交出什么样的答卷?安永的一份最新调查报告将为我们解答这些疑惑  相似文献   

11.
自2008年以来,包括席卷日本、美国的资产危机、次贷倒闭潮、房产倒闭潮也波及到中国的敏感神经,受此影响中国经济也出现严重低迷,虽然政府投入重金救市,投入大量资金往基础建设投资,但并不见实际性的成效,房产公司虽然得到一些苟延残喘的机会,但是整体效益仍不乐观。  相似文献   

12.
自2008年以来,包括席卷日本、美国的资产危机、次贷倒闭潮、房产倒闭潮也波及到中国的敏感神经,受此影响中国经济也出现严重低迷,虽然政府投入重金救市,投入大量资金往基础建设投资,但并不见实际性的成效,房产公司虽然得到一些苟延残喘的机会,但是整体效益仍不乐观.  相似文献   

13.
厉诗 《国际融资》2009,(2):19-21
受国际金融危机和国内经济增长放缓的影响,2008年中国并购市场的交易活动相对低迷,较2007年同期下跌近50%。那么,2009年的并购市场是2008年的延续,还是会迎来一轮新的繁荣?带着这一问题,《国际融资》杂志记者采访了普华永道企业购并部亚洲区主管合伙人谢韬先生,他对2009年中国并购市场进行了乐观分析  相似文献   

14.
受金融危机影响,新兴市场的资产价格将大幅度缩水,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的经济均受到了重创,在全球经济的不景气中,中国经济一枝独秀.危机既给中国企业带来挑战,也是中国企业海外整合并购的最好时机.本文就金融危机给我国企业整合并购的机遇与挑战进行分析,结合海外并购失败案例,对经济危机前提下企业的跨国并购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5.
中国境外并购在金融危机后表现出了持续活跃的态势,不少中国企业通过并购作为其首选方式开始走出国门,谋求全面发展。本文以跨国并购为视角,综述危机后的跨国并购案件分析,并结合实际经济环境,以推测出未来适合并购的行业。最后指出了并购市场未来的机遇点。  相似文献   

16.
尹大庆 《新理财》2013,(1):22-23
自2008年由西方发达国家引发的经济危机和债务危机,仍然一波又一波地影响着全世界。5年过去了,欧美经济还没有明显的复苏迹象,这也给中国经济带来了明显的不确定性。但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产生了前所未有的资源需求,以支撑基础建设、生产扩张和国民消费。中国企业开始放眼海外市场来满足这些需求,大量的海外并购刚好在世  相似文献   

17.
王祥 《会计师》2009,(11):100-102
<正>一、引言2008年雷曼兄弟倒闭之后,华尔街经历了大幅震荡,经济危机开始席卷全球。尽管各国政府积极采取应对危机的救市方案,但是股市暴跌、大量公司纷纷倒闭、经济萎靡不振,对于仍然在市场中奋力拼搏、力争上游的企业来说,生存和发展的责任并重,并且与以往相比更加艰巨。怎样才能在巨大的经济  相似文献   

18.
刘拓 《中国外资》2011,(23):70-70
<正>自国际金融危机以来,中国企业逐步加快"走出去"步伐,海外并购规模日益增大。"十一五"以来,中央企业纷纷加大"走出去"战略实施力度。截至2009年底,中央企业在境外和港澳地区投资设立的境外单位共有5901户,其中境外子企业已达4860户,境外机构1041个。2009年共有67户中央企业实施了对外并购,被并购企业达771户,比上年增长72.9%;并购资产规模达5034.8亿元,比上年增长66.8%。但据德勤公司2010并购报告统计,超过50%的中国企业海外并购交易无法达到增值的底线。  相似文献   

19.
陈昌健 《时代金融》2013,(15):173+178
2008年爆发的国际金融危机,深刻地影响着全球的金融市场,改变了世界金融格局。这给中国企业进入世界舞台带来了机遇,分析中国企业的现状,并把握前所未有的机遇成为了中国企业急需关切的重大问题。本文以跨国并购为视角,浅析金融危机后中国企业的机遇。  相似文献   

20.
2012年以来,中国企业的跨国并购潮风起云涌,主权债务危机下的欧洲似乎成为中国企业“走出去”的乐土。“越洋婚姻”相恋容易相守难,并购之后将面临财务风险、政策陷阱以及文化冲突。超越激情,成就梦想,中国企业需要的不仅是财力,更需要智慧和耐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