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信任一直是社会学、心理学和组织行为科学研究的热点。近年来,组织信任问题也成为组织管理领域研究者和实践者们所关注的焦点。文章首先分析了组织中领导与员工间信任关系对组织发展的重要作用,然后指出了这种信任关系目前所存在的主要问题,最后提出改善这种关系的策略。  相似文献   

2.
《中国城市金融》2004,(11):37-37
《新管理》2004年筻18期刊登席酉民、杜永怡、刘晖的文章《组织成员对组织信任的影响因素及其作用关系研究》认为,组织信任是指组织内的成员相信组织中的大多数成员会采取对组织有利的特定行动.而组织承认和保护所有成员从事的组织任务的权利和利益。组织能否被其成员所信任,主要取决于以下几个因素.首先  相似文献   

3.
小企业融资被金融界和企业界都认为是一个难题,原因在于银行与小企业间的信息不对称。本文结合社会学中信任理论和新制度经济学中的相关理论,认为小企业融资难的原因即是由有限理性和机会主义带来的信任缺乏。在实践中,银行与小企业间建立了一种关系交易,通过这种关系交易有效地克服了企业的机会主义,解决了信息不对称问题,从而建立了信任达成了信贷交易。  相似文献   

4.
依据知识密集型企业的员工问卷样本数据,考量组织内信任、员工敬业度和工作绩效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组织内信任的各维度之间存在着潜在的逻辑递进关系;同事信任、组织信任通过工作敬业度正向影响任务绩效;领导信任影响组织信任并通过工作敬业度和组织敬业度间接对员工工作绩效产生影响;同事信任直接对关系绩效产生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人际信任理论出发,提出农户联保制度的二维结构——村民信任关系与农户连带责任,进而分析二维结构所产生的四类农户联保乡村模式。并提出,农户联保制度的有效运作离不开村民信任关系和农户连带责任的有机结合,为此需要增进村民之间的信任关系、加强连带责任与村民信任关系的融合、营建良好的乡村信用环境。  相似文献   

6.
电子商务信任管理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信任管理是推动电子商务发展的关键因素。本文综述了电子商务中的信任管理模式及其存在的问题;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电子商务信任管理框架,阐述了框架组成的基本原理及各部分之间的关系,为电子商务信任体系建设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7.
小额信贷或者微型金融机构充分发挥和利用本地优势,采取灵活的信贷技术,取得很好的治理效果。这种灵活的信贷技术主要依靠的是本土信任,长期在一起生活工作产生的信任,这种信任不是单纯的出于利益上的考量,还大多出于长期互动产生的信息、情感上的交流,在道德上产生的信任。这种信任最终混杂了人情关系、经济利益、道德情感等方面的原因。这种信任也只能在成员流动性比较差的小区域范围内才适用,并表现出比法律等正式制度更好的治理效果。这种具有乡土特色的治理使得正式制度即使不发挥作用,也能够维持经济活动的正常运转。  相似文献   

8.
小额信贷之所以在不需要抵押担保的情况下也能为借款者放款,究其原因,除了贷款者所实施的信贷规范起到了降低风险的作用以外,建立在"声誉效应"基础上的信任机制作用的发挥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如果借贷双方以及借款联保小组成员间缺乏基本的信任,那么合作行为是不会出现的。本文对建立在声誉效应基础上的信任机制所发挥的作用进行动态博弈分析,在此基础上根据实地调研的数据进行实证剖析,提出了通过借贷双方长期博弈建立信任关系、不断投入资源以维护信任机制、发挥农业保险与专业组织的作用降低农户经营风险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宋玮 《中国金融》2007,(24):87-87
市场经济的蓬勃发展冲击着以人情联系为基础的社会关系,也要求信用关系发展冲破狭隘的小圈子。信用关系的普遍性取决于社会上既有的信任结构。心理上的信任是一切信用形式的共同基础,也是人类社会成为一个有秩序共同体的基础。信任结构可以区分为特殊主义的信任与普遍主义的信任。按照社会学家的定义,所谓特殊主义信任就是凭借与行为者的特殊关系而认定行为对象身上的价值至上性,而普遍主义信任是独立于行为者与行为对象身份上的特殊关系。信任结构的性质以及特殊主义和普遍主义之间的相互关系决定了各种信用制度的演进过程。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对不同文化背景下家族企业信任机制的深入比较,说明我国基于传统文化的家族主义特殊信任是导致我国家族企业信任缺失最根本的原因。然后运用了信任合作分解模式和信任合作关系收益矩阵的方法解决家族企业与职业经理人的合作困境,指出家族企业与职业经理人高信任、高合作的态度才能实现帕累托最优。最后提出家族企业只有实行信任扩展措施,加强我国社会信任制度建设,才能推进家族企业治理优化,实现家族企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
尹志超  潘北啸 《金融论坛》2020,(4):15-26,80
基于2015年和2017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数据,本文实证研究发现,信任能够提高家庭正规信贷可得性,降低家庭使用非正规信贷的概率。进一步地,信贷可得性的差异带来家庭负债结构的变化,信任能够提升家庭正规信贷占比,降低非正规信贷占比。信任提升家庭资金借出概率,但这种关系并不是单调递增的,而是存在适度信任现象。异质性分析表明,在户主文化程度低的家庭和农村地区家庭,信任对借出的影响更大。因此,本文的结果表明,信任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家庭融资的困难。  相似文献   

12.
任乐  王苗苗  曹方坤  王性玉 《征信》2023,(10):87-92
农户借贷信任问题一直是普惠金融工作要解决的关键问题。随着社会信任谱系的演化,农户借贷信任逻辑和信任模式也必将发生改变。遵循社会信任谱系演化发展的规律,归纳不同阶段农户借贷信任机制的演变逻辑和借贷模式的演变规律,解析农户借贷关系信任、制度信任和数字信任机制重构的三重维度,进而构建基于融合信任观的数治化金融创新模式。研究结论对促进农村数字化普惠金融改革创新与实践,全面服务乡村振兴战略提供理论借鉴和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3.
基于经济人自利偏好的激励契约会对公司高管的内在激励产生挤出效应。激励契约的挤出效应根本上是源于委托人面对未来或然事件带给当事人效用的影响没有把握,由此释放出的不信任信号刺激了代理人对等的不信任,从而形成制度挤出。根据信任博弈模型分析发现,在经济组织中利益相关方主动构建在个人关系、制度上的相互信任关系,并形成信任、互惠公平的制度环境,是高管激励契约有效实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4.
胡怡 《金卡工程》2010,14(7):263-264
企业间个人层面的人际关系与人际信任对企业间信任与投资关系有重大影响。本文选取有代表性的关系变量,构建结构方程,通过smartPLS软件进行验证。结构显示:人际信任比人际关系对投资关系的影响最大,其次为企业信任。本文对这一结论的解释是:在中国的环境下,在企业交往中人的因素占有很重要的比重。而人际交往往往需要上升到人际信任或企业信任,才能带来更多的投资关系。  相似文献   

15.
刘珍 《中国外资》2012,(16):225-226,229
信任对经济和社会良性运转具有毋庸置疑的重要意义。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对经济活动中的信任问题的研究既有必要也很重要。本文基于对国有建筑企业挂靠联营现象的考察,探讨了信任何以成为可以出让和交换的商品的问题。建筑业在现行施工总承包模式下,其特有的运行模式导致国企的品牌具备商品化的条件。这种商品化的信任不仅搅乱了现行建筑市场,也使联营挂靠的双方尤其是被挂靠的国有企业陷于潜在的风险之中,居民、社会、公众利益也受到潜在的损害。  相似文献   

16.
基于对全国12座城市居民的抽样调查数据,借助结构方程模型,构建城市居民网络慈善信任逻辑模型,剖析城市居民普遍信任、网络慈善活动信任、网络慈善制度信任、社会经济地位之间的逻辑关系,结果表明:在数字化时代,普遍信任感会正向影响城市居民对网络慈善活动信任,也会间接影响城市居民对网络慈善制度信任,是培育网络慈善信任的根基;城市居民的网络慈善活动信任会对网络慈善制度信任产生正向影响,但社会经济地位会负向影响网络慈善制度信任,网络慈善制度信任是城市居民网络慈善信任提升的高级表现形式。基于此,建议提高慈善信息可信度、积极宣传网络慈善正面案例、加强慈善组织公信力建设、完善网络慈善法律制度规范,提升公民网络慈善活动和网络慈善制度的信任水平,为网络慈善事业健康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  相似文献   

17.
杨慧宇 《征信》2011,(6):8-12
征信体系的运作基础是通过信息建立信任,而信任又与一个社会的制度文化背景密切相关.中国传统社会是“关系”本位社会,信任建立在“熟人社会”带来的信息之上.但在转型期的今天,“熟人社会”在很大程度上已经瓦解,“关系”已经不能满足信息获取和建立信任的需要,迫切需要建立社会征信体系这种制度化的信任机制.建立社会征信体系的关键是建...  相似文献   

18.
信任对经济和社会良性运转具有毋庸置疑的重要意义.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对经济活动中的信任问题的研究既有必要也很重要.本文基于对国有建筑企业挂靠联营现象的考察,探讨了信任何以成为可以出让和交换的商品的问题.建筑业在现行施工总承包模式下,其特有的运行模式导致国企的品牌具备商品化的条件.这种商品化的信任不仅搅乱了现行建筑市场,也使联营挂靠的双方尤其是被挂靠的国有企业陷于潜在的风险之中,居民、社会、公众利益也受到潜在的损害.  相似文献   

19.
声誉机制、信任机制与小额信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小额信贷之所以在不需要抵押担保的情况下也能为借款者放款,究其原因,除了贷款者所实施的信贷规范起到了降低风险的作用以外,建立在"声誉效应"基础上的信任机制作用的发挥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如果借贷双方以及借款联保小组成员间缺乏基本的信任,那么合作行为是不会出现的.本文对建立在声誉效应基础上的信任机制所发挥的作用进行动态博弈分析,在此基础上根据实地调研的数据进行实证剖析,提出了通过借贷双方长期博弈建立信任关系、不断投入资源以维护信任机制、发挥农业保险与专业组织的作用降低农户经营风险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信任半径、声誉效应与民间金融组织的演化和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一种非正式制度安排,基于重复博弈和关联博弈的声誉机制对于民间金融组织的存在和发展起着重要作用,但这种作用仅限于特定的信任半径内。随着信任半径的不断扩展,民间金融组织实现由低级向高级演化。然而,民间金融组织和正规金融组织有各自特定的信任半径,通过正规金融来收编民间金融的做法是不可取的,政府应积极引导民间金融组织的发展,使其合法化并通过合理的制度安排实现民间金融组织的变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