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余甜甜 《商》2014,(45):200-200
在我国法制建设中,司法独立原则的地住不可动摇。同时舆论监督作为法律赋予民众的一项权利,其合理行使也是必要的。因此,在司法独立原则与舆论监督权利相互碰撞时,怎样处理好二者之间的冲突是我国法制建设需要面临的一个非常严峻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晏夏 《中国市场》2010,(9):73-73
司法独立和舆论监督是现代国家实现法制化不可或缺的两种监督手段。两者在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化建设进程当中相得益彰,但是在共同价值目标实现方式和实现途径上的差别又使得二者在一些具体问题上出现了磨合甚至冲突。文章针对舆论监督和司法独立的融合与冲突展开了讨论。  相似文献   

3.
国家权力的可分性决定了司法权必然是一种独立的权力;司法权的独立主要是针对行政权而言的;司法独立的范围包括外部独立和内部独立;司法独立的保障制度应当根据法的实然和应然相结合、职权和职责相结合、集中和分散相结合的原则来设计.  相似文献   

4.
司法独立是司法公正的重要前提,法院内部行政管理体制对审判独立有着潜在而重要的影响。因此我国司法改革要达到预定的目标,就必须在制度改造与重构时充分尊重司法权运作的客观规律,重视法院内部管理体制的改革,按照司法权本身的运作规律来重新配置司法权,从而确保司法独立,并实现司法公正。  相似文献   

5.
社会舆论与司法的界限与权责问题,一直是社会争论的热点之一。对社会舆论、司法公正和司法独立等概念进行了界定,并通过对受到社会舆论干扰和促进司法公正的案例的剖析,力求寻找到社会舆论与司法公正之间的平衡点:社会舆论应正确行使对司法的监督权;社会舆论要在立法过程中发挥更大的作用;社会舆论自身要保证理性。  相似文献   

6.
张俊 《商》2013,(23):265-265
司法独立一直是社会争论的焦点,而美国等发达国家早已建立了比较完善的司法独立保障机制,我国司法并不独立已成为不争的事实,相关配套的保障机制也不完善,因此本文将围绕司法独立的基本内涵进行分析并最后提出要完善我国的司法独立保障机制,以期为我国以后立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司法独立和新闻舆论监督是民主国家不可缺失的重要制度安排,但两者之间存在着天然的对立矛盾性。本文分析了两者的对立矛盾性关系,进而探讨司法独立与新闻舆论监督的平衡。  相似文献   

8.
论司法独立     
张向阳 《商》2013,(4):199-199
司法独立是司法权摆脱侵扰专司裁判并进而实现司法公正的制度基础。本文从我国现阶段的司法特征以及与司法相连的各方面的因素,探索如何进一步促进我国司法改革和完善司法独立。  相似文献   

9.
薄洋 《商》2014,(21):207-207
目前,司法改革呼声日渐高涨,司法需要独立成为了改革中的普遍共识。我国司法制度的一个重大弊端就是司法独立得不到保障,通过改革实现司法的独立和公正成为了普遍的期望。本文通过对司法权、司法独立的现状进行分析,对司法改革进行反思,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几点对司法改革粗浅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刘莹 《华商》2008,(12):52-52
司法是保护公民权益、维护社会正义的最后一道屏障。而我国司法权在配置和行使的过程中出现了很多问题,往往与司法真正的内涵和精神背道而驰。时至今日,这些问题并没有得到有效的解决,相反似乎与中国现代化脚步一起向前"迈进",种种迹象表明,立足于实践的解决之道并不能根治这一"顽疾",理应深挖其产生的根源,归因于中国传统法律文化和伦理道德观,对司法权配置和行使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剖析,从而得出有效的解决之道。  相似文献   

11.
武昕睿 《商》2012,(22):124-124
公众舆论影响司法公正的问题由来已久,本文通过探讨国外不同做法,以期能为实现我国舆论监督和司法独立之间的平衡起到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2.
孟德斯鸠的《论法的精神》一书是西方法律思想史上的不朽杰作,它提出了著名的“三权分立”和制约学说。该学说认为司法权作为与立法和行政权分立的一种权力,必须是独立的、超然的。我国的司法体制改革,也应该以此为理论基础,实现司法独立,防止司法专断。  相似文献   

13.
陈亚男 《现代商贸工业》2010,22(13):294-295
近年来,公众舆论在维护个体权利,揭露事实真相,表达民情民意,监督司法机关公正执法等方面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然而,也出现了舆论影响司法审判等负面影响。舆论监督是公众表达自由的宪法权利,而审判权独立也同样在宪法中予以规定。舆论自由与司法独立在维护人权和社会公正上具有共同的价值追求,然而两者却存在着张性。司法独立让位于舆论审判并非常态,应当加快相关司法制度的建设和舆论媒体监督的立法。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公众舆论在维护个体权利,揭露事实真相,表达民情民意,监督司法机关公正执法等方面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然而,也出现了舆论影响司法审判等负面影响。舆论监督是公众表达自由的宪法权利,而审判权独立也同样在宪法中予以规定。舆论自由与司法独立在维护人权和社会公正上具有共同的价值追求,然而两者却存在着张性。司法独立让住于舆论审判并非常态,应当加快相关司法制度的建设和舆论媒体监督的立法。  相似文献   

15.
在司法独立原则的内涵问题上,司法独立的主体历来是法学界存在较大争议的一个问题。我国司法独立的主体应当指由国家赋予其独立地位和权力,所进行的司法活动不受任何干涉的司法机关和司法人员,具体来讲就是指人民法院和法官。  相似文献   

16.
在我国的司法理论和实践中,对居于法院核心地位的审委会制度一直存在两个认识误区,它们都关系到我国司法独立性问题,必须予以澄清。其实,我国审委会制度的存在并没有影响到法官独立审判人格和法官对案件的决定权,审委会制度特别是审委会对案件的最终决定权与司法独立不存在必然冲突;而审委会错案责任追究制度则严重影响了法官的独立和司法公正,其不应当在审委会制度中确立,其中可引入法官不当行为惩戒制度和法官全面评议制度,以保证司法公正。  相似文献   

17.
司法独立一直以来都是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很多西方国家已经将司法独立明确规定为宪法原则。司法之所以要独立,是市场经济规律上的反映,是法治的逻辑必然,也是现实的迫切需要。司法只有独立才能防止来自外界的不当干扰,从而保证司法裁判的公平、正义,维护社会秩序,满足社会成员对效益的需求。要实现建立法治社会,依法治国的伟大目标,就离不开司法独立。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对司法机关存在的制度上的缺陷的分析,探索司法机关无法独立行使权力的体制原因,从而试图从体制上解决司法独立的问题,倡导改革司法机关的人财务管理体制,消除行政机关在人财物上对司法机关的影响;加强对司法机关人员权益的保障,建立法官和检察官的保障体系,确保法官和检察官不会因为秉公执法而受到损害;建立新的司法管辖区域,将司法管辖区域和行政管辖区域做出区分,避免因地域上的亲近而造成行政权对司法权的渗透,影响到司法的独立和公正。  相似文献   

19.
武鲁华 《华商》2008,(16):114-115
本论文首先从三权分立探析司法独立的涵义然后介绍中国的司法体制。在中国的司法体制中缺乏司法独立,但司法独立对于建设社会法治国家具有重要的意义。独立的司法促进公正的裁判,解决纠纷维护秩序,所以司法独立是社会进步和实行法治的必然要求。在中国现行的司法体中司法独立存在很多的问题。本文又针对存在的问题,又对如何构建司法独立体制提出建议,主要是如何处理司法独立与党的领导、人大监督、行政与地方行政的关系,还有关法院自身的改革。  相似文献   

20.
陈赛 《消费导刊》2012,(10):40-40
要改变行政本位的立法方式,促进立法机构民主化,实现“财税法律主义”;要有效地监控执法者和司法者的裁量权,司法独立是严格适用法律最基本的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