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5 毫秒
1.
公共预算视角下土地出让金审计实施框架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7年之后土地出让金被纳入地方财政预算,并明确了由省、区、市政府一把手负责土地出让金专用账户,土地出让金作为预算的一部分,应该接受公众的监督。在审计署进行土地出让金审计的背景下,对土地出让金进行审计具有迫切性和现实性。站在公共预算的角度,本文意在研究土地出让金的审计框架,科学合理的实施土地出让金审计,选择有效的审计重点,从理论上为政府审计尤其是土地出让金审计开拓新的研究领域。  相似文献   

2.
孙本广 《北方经贸》2011,(8):115-115
土地出让金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如何规范和加强土地出让金的征收、管理和使用工作,查处土地出让金中的违法违纪行为,作为审计部门肩负着重要的责任。在土地出让金审计中,如何抓住审计的重点,显得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3.
土地出让金的财政学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从财政学角度考察分析我国土地出让金这个土地财政问题.揭示了土地出让金实质是一次性收取未来几十年的土地地租收益,具有是租非税、似税非税性质;透视现行的土地出让金已成为"第四财政",评价"第四财政"的功过得失,特别指出土地出让金在为政府带来巨额收益的同时,也暴露出短期行为、"寻租"温床、利益分配不合理等深层次弊端,建议当前在我国宏观调控已经取得初步成效的基础上,应对土地出让金进行一次全面的清理和整顿;最后还从理论上对"用明天的钱,办今天的事"这个新理财理念进行了辨析.  相似文献   

4.
土地出让金与我国的物业税改革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土地出让金是否可以并入物业税征收、我国土地实行批租制还是年租制、如何协调物业税改革和土地出让金之间的关系,这些都是我国物业税改革中的重大问题。本文拟结合我国土地出让金的性质、我国城镇土地出让制度的形成进行分析,并认为我国不宜实行年租制、也不应简单地将土地出让金并入物业税,而应赋予物业税一定土地出让金的功能,通过市场手段和税收政策之间的结合实现对土地市场的有效调控。  相似文献   

5.
<正>伴随着各个地方城市化脚步的不断加快,以及土地出让金相关的政策文件不断建立健全,地方政府的土地出让金收入在地方财政收入中所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并成为绝大多数地方房地产开发、城市规划建设等的主要财力保障,各级政府对土地出让金的重视程度非同一般。因此,各地方如何在有限的土地资源中挖掘潜力,依法依规使用土地出让金,充分发挥土地资产的最大效益,是摆在各级政府面前紧急而重要的课题。土地出让金的定义在本文的开头,有必要介绍一下“土地出让金”的定义,以利更好地理解本文接下来阐述的内容。  相似文献   

6.
<正>近年来,土地出让金收入成为地方财政的重要资金来源,在解决地方财力不足、缓解地方财政支出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对延边州的调查表明,土地出让金收入在征收、使用和管理等方面还存在较多问题。一、基本情况(一)土地出让金收入总量增大,增速较财政收入和GDP快随着经济市场化的不断加深,延边州经济得到快速发展,国内生产总值从2009年的450亿元增加到2012年的805亿元,年均递增22%。经济的快速增长,推动了地方税收收入和土地出让金收入的高速增长。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国家城镇化步伐不断加快,城市出让土地规模逐步扩大,国土部门收缴的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金越来越多;土地出让金收入在地方政府性基金收入中处于举足轻重的位置,在全口径财政收入中也占有绝对地位。土地出让金支出范围相当广泛,可以用于城市建设、改制企业职工安置、保障性住房、教育、支农等许多方面,这极大地弥补了地方财力不足,导致地方对其依赖极其严重。笔者结合地方实际,对土地出让金收支管理存在的问题做些分析,并提出一已之见。  相似文献   

8.
对我国土地出让金制度的思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土地出让金,作为一种土地收益,在调节土地市场供求、建立土地储备制度、充实政府财政收入、增强国家对土地市场调控能力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是由于我国土地产权制度,以及相关配套政策的原因,使得其作用受到一定的限制,也一定程度上诱发了其他深层次矛盾。因此,土地出让金制度改革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9.
改革土地出让金制度 推动房价理性回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众所周知,我国现行土地批租和土地出让金制度,是各地经济快速发展和财政包干体制所催生的产物.政府土地批租和土地出让金制度涵盖了商业用地40年使用权,综合用地50年使用权,住宅用地70年使用权的土地资源税收.  相似文献   

10.
失地农民安置模式选择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失地农民安置方式对失地农民生活具有重要意义。而传统安置模式的失效,引起失地农民问题的产生。土地换保障型、土地入股型、留地安置、综合开发及土地集中开发等创新安置模式,虽然顺利解决了城市化和失地农民发展的矛盾,实现了城市发展和失地农民的双赢。但是,从农民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看,各有其优缺点,对安置模式的选择,应考虑长久可持续的就业安置和发展的模式,解决失地农民贫困化问题。  相似文献   

11.
刘虹 《消费导刊》2010,(2):124-125
农村社会保障制度长期严重缺位,失地农民失去了土地,又无法享受社会保障。因此,为失地农民建立社会保障制度是保障失地农民权益的根本途径。应当坚持"土地换保障"的总体思路和政府、集体、个人共同出资的原则,政府应是失地农民社会保障的主体,为失地农民建立社会保障体系的同时还要配套制定失地农民就业促进政策,建立失地农民教育培训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12.
关于我国实行物业税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探讨了我国实行土地出让金制度带来的问题,并分析了目前关于物业税研究的若干分歧,提出应当从把握好物业税改革出台的时机、妥善处理原土地出让金、实现平稳过渡等方面来推进物业税改革.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六大提出统筹城乡社会经济发展战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实现城镇化。随着国家城镇化进程的加速,土地的需求越来越大,使有限的城市土地资源日益稀缺,必然出现城市向农村要土地的现象。一旦失去土地成为失地农民,农民也就失去了传统的、稳定的养老保障。因此,如何解决失地农民的养老保障问题,不仅是保障失地农民养老无忧的迫切要求,也是赢得失地农民对新农村、城镇化建设的支持,构建和谐社会必须解决的重大课题。本文分析了新农村建设中失地农民养老保障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原因,以期提出有利于完善失地农民养老保障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自从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在适当时机开征统一的物业税以来,各界关于物业税的开征展开了一系列讨论,在是否取消土地出让金的争论中,有观点认为开征物业税后,土地出让金应继续保留.  相似文献   

15.
随着城市化的进一步发展,大量土地被征收,失地农民的数量也逐年增长。基本的土地征收补偿制度逐渐完善,但针对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仍未得到整个社会的普遍关注,农民失去土地后生计得不到充足保障。本文通过对四省七个地区失地农民的走访调查,结合当前失地农民面临的主要难题,探讨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的缺失,进而提出构建失地农民社会保障体系的设想。  相似文献   

16.
物业税不应取代土地出让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建华 《江苏商论》2004,(11):161-162
将土地出让金并入拟开征的物业税,虽然从理论上讲可以抑制各地方政府突击卖地行为并使现行的房价大幅降低,刺激住房消费,但物业税改革涉及城市建设资金投入大幅减少、现行房地产法律体系的修改等诸多问题,现阶段就将土地出让金并入物业税的做法值得商榷,只有当各方面的条件成熟时,才能取消土地出让金,对不动产开征统一规范的物业税。  相似文献   

17.
丁文 《商》2014,(7):220-220
随着城市化的不断发展,城市周边地区的农村耕地逐渐被征用,并且占地趋势不断扩大。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导致了失地农民的大量增加,许多农民被迫离开长期生存的土地,依靠微薄的补助款度日,生活困苦。与此同时,由于农村经济发展水平相对缓慢,农民依靠土地开展生产,失去了土地等于失业。本文以失地农民为切入点,通过分析失地农民就业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从而改善失地农民就业难的困境,探索出城市化进程中解决失地农民就业安置问题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18.
刘颖钦 《现代商业》2014,(2):265-266
文章论述了城市化的重要意义以及其占用耕地的必然性,分析了失地农民土地权益缺失的现状,最后提出建议:应该对目前的土地制度和户籍制度进行改革,建立关于失地农民的养老金制度,完善当地的就业机制,以实现失地农民生活的可持续性。  相似文献   

19.
宋玮璐 《商》2014,(42):86-87
当前在土地征收制度和社保体系都不尽完善的情况下,失地农民形成了一个特殊群体。他们种田无地、就业无岗、社保无份。本文在借鉴国外经验基础上,试图从土地征收制度,失地农民保障基金,新型失地农民社会保障体系,农民自身的竞争力四个方面提出对策,重点阐述了新型失地农民社会保障体系的构建。  相似文献   

20.
◆别一厢情愿盼楼市大跌应追究土地出让金的用途——房市当前的萎缩,各地土地招标的流拍,让很多人心里感到高兴。但痛恨高房价者,必不痛恨政府给其的良好的公共服务。关注房价的同时,也应该关注庞大土地出让金的用途——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