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陈宏英 《金卡工程》2010,14(8):96-97
著名的WTO专家皮特斯曼曾指出:"所有文明社会有一个共同特征,都需要一套适用与解释规则的和平解决争端的规则和程序,这是国际国内法律制度的共同经验。"而一位美国学者在评论北美自由贸易区时也说过:"从长远来看,北美自由贸易区的成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的解决争端机制的有效性。"NAFTA建立了自己独特的争端解决机制,它是由6套不同的争端解决机制构成的,分别解决不同领域的问题。本文通过分析NAFTA争端解决机制的特点以及与之和WTO争端解决机制进行比较,找出其不足之处,以期待其完善。  相似文献   

2.
胡加祥 《当代金融研究》2015,2015(3):155-167
争端解决机制被誉为世贸组织法律制度上的皇冠,是维护多边贸易体制生命力的重要因素。世贸组织成立二十年来,争端解决机制以其独特的制度规定和具有约束力的裁决,有效确保了各成员认真履行自己的承诺和执行争端解决机构的裁决。与传统的国际争端解决机制相比,世贸组织成员单方面有权将争议提交争端解决机构、争端解决机构可以根据违约事实本身将举证责任转移至被诉一方、胜诉一方在争端解决机构授权下可以采取"交叉报复"方式,这些都是对传统国际争端解决规则的突破。然而,世贸组织争端解决机制运作二十年来,其不足之处也日益显现,尤其是如何通过争端解决,在维持多边贸易体制下各成员权利义务平衡的同时,真正让广大发展中国家成员获得补偿,这是摆在世贸组织面前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朱楠 《金卡工程》2010,14(9):93-93
2001年至今,出于对法治和宪政的期待,关于"宪法司法化"的讨论一直很热烈。宪法司法化主要指宪法可以像其他法律法规一样进入司法程序,直接作为裁判案件的法律依据。2008年底,曾经轰动法律界的"中国宪法司法化第一案"——齐玉苓案的最高法司法解释被废止,关于"宪法司法化"的争论再次展开。在此,本文梳理相关概念,对"宪法司法化"进行理性的冷思考。  相似文献   

4.
从关贸总协定到世界贸易组织,专家组的职权范围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究其原因,随着WTO争端解决机制准司法体制的建立,司法能动主义的扩张是一方面;DSU的规定过于模糊也是重要原因。本文试将GATT与WTO的相关条文进行对比,着重阐述当前对于专家组职权范围的界定造成的法律后果。  相似文献   

5.
要构建我国证券市场核心竞争力的法制环境,完善证券司法是其中重要一环。面对证券司法方面出现的问题,我们应从合理配置法律责任,夯实司法审理依据;建立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分流司法负担;构建诉讼阻却机制,厘清司法权力边界;优化司法环境,增强司法裁决的有效性四个方面来完善司法体制,内化违规成本.  相似文献   

6.
法国税收法律争端的解决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滨 《涉外税务》2006,(4):49-53
法国税收法律争端包括有关税基确定、税款缴纳、税务机关越权行为和税收法律责任等方面的法律争端。因税基确定引起的争端通常通过非诉讼的行政机制与司法诉讼机制加以解决。涉及税款征缴争端的解决机制,因财政部门或税务部门分别实施税款征收行为而有所区别。其他形式的争端通常通过一般的行政诉讼程序来解决。  相似文献   

7.
王维静 《金卡工程》2010,14(7):42-43
无论坚持司法职业化还是司法大众化都不能过于理想,而要始终贴近中国的现实情况。"现实化了"的司法职业化路线与司法大众化路线实际上并不是互相矛盾而无法相容的关系,而是"殊途同归"的关系,二者均要求于"现实"的背景下在坚持继续推进职业化的基础之上,适当的将大众化的思路也融入到我国的司法改革过程之中。  相似文献   

8.
张宏彩 《金卡工程》2010,14(2):143-143
当前社会大众心理普遍存在这样的认识:司法活动是他者行为,关乎他人利益纠纷的解决的组织活动。然而,当自身涉入纠纷时,方发现司法活动之中从实体到程序几乎皆不合意,就有了种种抱怨,怨法律制定、怨司法体制、怨法律实践……可怨来怨去,最终归结到自身的无知。本文利用民主参与论的观点,阐释现代司法摄入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对实现现代司法民主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9.
肖丽娟 《金卡工程》2010,14(7):192-193
实践中,一些股东人数较少的具有极强"人合性"的有限责任公司经常会因为股东之间信任的消失,导致股东间继续合作的可能性消失,进而致使很难形成有效的公司决策,公司一度陷入瘫痪状态,即呈现学界所说的"公司僵局"状态。我国在《公司法》修订之前,对"公司僵局"能否依据司法解散程序解决没有规定,但2005年修订的《公司法》对"公司僵局"的解决提供了司法解散的途径,这为打破公司僵局提供了破冰之路。本文从案例入手,对新《公司法》中关于公司僵局的解决办法进行详尽的分析,提出其在运用中存在的缺陷,并指出在实践中应该更多的利用司法解散之外的途径来有效打破"公司僵局"。  相似文献   

10.
"老鼠仓"行为尽管已经"入罪",但其"入罪"的立法理性是基于罪刑法定基本原则、社会危害性、刑罚目的等因素的考量;"老鼠仓"行为"入罪"后罪名确定为利用未公开信息交易罪,其存在争议的真正原因是司法罪名的正当性问题,但是应对现行罪名保持应有的尊重;在该罪的司法适用中,要对"未公开信息"、"明示或暗示"等问题给予准确的理解和定位,方能更好地实现立法的司法化,对司法实践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1.
雷海涛 《金卡工程》2010,14(7):62-63
"司法衡平"技术并不是某个国家或社会的"专利",相反它具有一定的普适意义,是司法官为适应当时社会的实际需要而采取的灵活而必要的救济手段。把中国传统的"司法衡平"与同样有着悠久而独特历史的英国司法衡平置于同一平台上进行比较,我们可以发现"司法技术手段"背后折射的是法律文化的差异。  相似文献   

12.
随着APEC内部经济贸易联系的增多,其成员之间的磨擦和争端也日益加剧。但现有的APEC争端解决机制过分强调利用WTO的争端解决机制,不利于贸易自由化、便利以及经济技术合作方面的发展。因此必须在APEC的争端解决领域进行机制创新。主要模式选择有两种:一是完善现有的APEC自愿争端解决机制,依靠仲裁强化争端解决时效;二是改革现有机制,建立新的APEC争端解决机制。  相似文献   

13.
项振升 《金卡工程》2010,14(10):182-183
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民众往往认为"盗"与"骗"的区分是明显的,"不告而取谓之盗"、"用欺蒙的手段谋得谓之骗"。可是在司法实践中,对信用卡犯罪往往在"盗"与"骗"的定性问题上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归纳起来有两种情形。下面对此分别加以评述。  相似文献   

14.
公司僵局是公司治理和公司司法实务的一个难题,新公司法第183条为其解决指明了司法解散的救济路径。但是该条规定太过原则性,相关细节并不详实。文章就第183条中"严重困难""重大损失""其他途径"等规定提出质疑,并对该条文没有明确的被告主体、股东持股时间限制和善后清算程序等问题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5.
谭瑛 《金卡工程》2008,12(11):140-140
人们普遍将争端解决机构视为"国际贸易法庭".争端解决机制存在的问题是争端当事方介入程序、与透明度相关的诉讼程序及WTO面报告的质量等方面.解决对策包括授予争端当事方充分行使参与的权利、建立协助发展中国家参与争端解决机构的机制、加强WTO成员方与争端解决机制的协调配合等.  相似文献   

16.
WTO《政府采购协议》争端解决机制是依据WTO争端解决机制而产生的程序,保障了政府采购的国际规则得以公正、有效地实施,维护了参加方权利和义务最大可能的平衡。但WTO《政府采购协议》作为诸边协议,其争端解决机制在程序上有别WTO争端解决机制,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程序,有其特殊或附加规则。2012年3月政府采购委员会正式采纳修...  相似文献   

17.
李丽 《金卡工程》2010,14(4):127-127
近年来,司法审判受到人们的很大的关注,人们通过各种各样的形式对其进行关注,在这一个互动的过程中,法官的司法审判活动就受到了一种人情的影响,本文将从司法审判的角度探讨一下司法裁判中应该兼顾法意与人情,但又不能毫无顾忌的兼顾人情。我们要从承认法官解释法的正当性,构建多元的纠纷解决机制等几个努力,使法意与人情能够得到很好的兼顾。实现司法审判的公正。  相似文献   

18.
黄欣 《金卡工程》2010,14(9):173-173
起源于西方"衡平法"制度的善意原则在国际法领域中有着重要的地位。作为当代国际法领域内发展最快的一个门类,WTO法在其实践和争端解决的过程中对传统的国际法做出了巨大的突破。WTO的专家组及上诉机构不断运用善意原则来进行法律推理,解决了不少法律难题。笔者试图通过本文对善意原则在WTO争端解决机制中的应用进行更为细致的探究,以期促进我们WTO时代中国的国际贸易法治建设的进程。  相似文献   

19.
发挥司法行政机关在服务社会管理中的积极作用,既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政治任务,也是一项需要司法行政机关不断探索研究实践的重要课题。作为社会管理的重要参与者,司法行政机关的行业特性决定了其在服务社会管理中具有特殊的职能优势。基于这些认识,泰州市高港区司法局主动适应新形势发展需要,大胆进行社会管理方式方法、体制机制创新,取得了成效,积累了经验。但调研发现,该局仍存在一些问题,制约了其服务社会管理能力的提升。为此,笔者进一步提出了提升司法行政服务社会管理能力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网络群体性事件对司法的挑战与对策研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群体性事件概念引申自群体性事件,它不以冲击正常秩序为特点,是发生在互联网上的、有较多网民参与讨论、社会影响大、行为指向明确的、相对自发无组织的事件.但是其能量与冲击力却不可小觑.在网络时代,网络群体性事件是一种新现象,已经对我国司法体系构成一定挑战,暴露出司法面临的信任危机.笔者认为,造成危机的原因是:司法个案不公正、公众维权意识的觉醒、社会公信力被透支的普遍背景,此外,特定的群体心理唤醒机制是司法危机生成的心理原因.解决危机的出路与对策在于司法独立与舆论监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