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东北是我国的"工业摇篮"、"天下粮仓",有1.07亿人口,战略地位极为重要.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是一个系统工程.东北有得天独厚的资源、区位和交通优势,完全有条件凭借历史积累起来的产业资源和人才资源,在未来中国经济发展中成为中国最具竞争力的地区之一.  相似文献   

2.
一、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江泽民总书记在党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上指出:保护和合理利用资源的工作,要按照"有序有偿、供需平衡、结构优化、集约有效"的要求进行,以增强资源对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保障能力.  相似文献   

3.
我国是农业人口占绝大多数的国家,这一国情决定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必须以妥善解决农民、农村、农业问题为基础.可以讲,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进程,关键要看"三农"的现代化进程.  相似文献   

4.
城市人口与发展的关系已有较多的研究,但知识经济的今天,创新对城市发展尤其重要,城市人口结构与城市创新能力之间有何种关系?基于我国50个样本城市分析,对各城市人口结构要素、总体人口结构与城市创新能力进行相关性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人口性别构成对城市创新能力影响不显著,在人口的年龄构成中,"0~14岁"组与城市创新能力呈非常显著的负相关,"15~64岁"组与城市创新能力有一定正相关性,"65岁以上"组与城市创新能力没有明显的相关性。城市人口受教育程度、城镇人口比重与创新能力有非常显著正相关性。城市总体人口结构也与城市创新能力具有相关性。研究的政策意义在于通过改善城市人口结构,可以提升城市的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5.
人口流迁与城市化:理解费孝通与霍华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人口流迁是城市化进程中的关键,应该回归到城市化问题分析的中心.不合理的人口流迁会带来"城市病"和"乡村病"的双重困境.中国庞大的人口规模,加上户籍制度、土地制度等特殊的制度性约束,中国城市化面临更加严重的人口流迁问题.本文重新解读了费孝通的小城镇理论和霍华德的田园城市规划,突出人口流迁的难题,探索人口流迁的道路,把社会城市作为城市化的最终目标,以此来理解费孝通和霍华德的城镇思想,这对分析中国城市化进程中人口的合理流动和重新分布具有指导性意义.  相似文献   

6.
正中国传统的城镇化路径以土地扩张为标志.随着中国在2013年将人确立为新型城镇化的核心.这一年将成为中国城镇化道路的转折点。专家指出.以往中同城镇化的突出表现是.土地的城镇化优先于人口的城镇化.城市建成区的面积增长比城市人口的增长要高好几倍.而城市居民中有相当一部分的农民工却未"城镇化"。  相似文献   

7.
从"人口空间"解读城市:武汉的实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人口空间"上系统解读一个城市为理解中国城市转型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也是人文地理学格局与过程分析的重要组成部分.结合人口普查数据.利用GIS工具,以武汉作为实证时象,系统分析了城市人口迁移和分布的空间特征.试图从"人口空间"的视角解读武汉.研究发现:武汉人口的省外联系特征逐渐突出.人口的辐射地区以中部地区为主兼及四川...  相似文献   

8.
城市化是伴随着城市经济发展出现的"一揽子"结构变迁现象.从经济学角度看,城市化最基本的表征就是人口的空间迁移和职业转换,具体而言就是人口和产业向城市集聚,农业人口比重逐渐下降,工业和服务业人口比重逐步上升.  相似文献   

9.
关于中国城镇化进程的反思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在"九五"和"十五"期间,特别是"十五"期间提出"要不失时机地加快城镇化的发展",使本来已处于快速发展的城镇化进一步地加速,导致城镇化在一定程度上出现了冒进的态势.城镇化的冒进带来以下危害:城市建成区的急剧扩张与耕地减少;引发严重的资源环境问题;土地城镇化大大快于人口城镇化;致使城乡之间发展不够协调.因此,我国城镇化必须根据我国国情,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城镇化的发展必须和产业发展及就业岗位增加相适应;走健康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的道路;突破基于经济理性城镇化的局限性;城镇化发展要实现三个统一,即必须注重表征和内涵的统一,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的统一,公平与效率的统一.  相似文献   

10.
长三角Vs珠三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上世纪90年代崛起的珠三角,包括广东一省境内的广州、深圳、佛山、珠海、江门、东莞、中山等7个城市和惠州、肇庆两市的部分地区共14个市县,土地面积4.17万平方公里,人口为4077万人.而后起之秀的长三角,主要包括上海,江苏的南京、苏州、镇江、无锡、常州、南通、扬州、泰州,浙江的杭州、湖州、舟山、宁波、嘉兴、绍兴,跨越三大省市15个城市74个市县,土地面积为9.96万平方公里,人口为8300万人.长三角的土地面积和人口规模分别达到了珠三角地区的2.39倍和2.04倍,如果仅从两三角的数量和规模来看,这种简单的数字比较显然缺乏可比性,在与大哥珠三角的竞争中,长三角这位国内"新秀"一直是其棋盘对手,从90年代开始备受关注的长三角如一匹"黑马",直逼大哥珠三角的位置.珠三角在力划"9 2"泛珠三角的事实说明它在把自己区域的数量和规模扩大,由此有人指出珠三角在加油,确保自己的大哥地位,而长三角在积极地引进外资及加强与香港的合作,也足以说明长三角在不断地加速.  相似文献   

11.
基于第五次、第六次人口普查的分街道(乡镇)数据,运用象位分析法和缓冲区分析法细致地考察了北京市六环以内核心区的人口增长及其变动规律。结果显示:①21世纪以来是北京市人口增长最快时期,年均增长近60万人,其中2015年是一个拐点年份,结束了2000年以来连续14年人口增长超过20万人且年均增长高达56. 3万人的超高速增长阶段;②核心区以21. 47%的国土面积集聚了全市83. 76%的常住人口,年均增速高达44. 5‰,占全市人口比重10年间增长了5. 42个百分点;③核心区人口快速增长区域主要位于正北及正东方位,包括中关村、西二旗、上地、回龙观、天通苑以及国贸、通州等大型人口居住区和就业区,而包含亦庄新城在内的核心区南部方位,人口增长并不突出,但人口集聚速度显著;④核心区人口集聚力持续提升,其中三环至六环区域集中了全市56. 89%的人口,六环外区域人口比重下降了4. 5个百分点;⑤核心区人口分布及增长呈现明显的"外围化"特征及"摊大饼"蔓延式扩张,这是未来北京市制定人口发展战略和人口管控需要考虑的重要命题。  相似文献   

12.
过去十年,中国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推动着世界上最大规模的城镇化进程.回望十年,从城市优先到城乡协调,从高能耗城镇化到新型城镇化,从"土地城镇化"到"人口城镇化",使人们对城镇化的未来充满期待.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同步发展.这一切都表明,新型城镇化改革方案已经进入视野.  相似文献   

13.
认为有效的人口规模调控,关系着城市发展的最终命运.从北京市人口规模过度膨胀的态势分析入手,提出人口问题直接关系到首都"四个服务"职能的履行,关系到和谐社会首善之区的构建,必须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对北京市的人口规模加以调控.而对人口进行必要的调控疏导应当注重策略和方式方法,应当以积极稳妥、正面引导、源头治理为原则,采取经济、法律、行政等综合手段调控北京市的人口总量.  相似文献   

14.
中国正在遭遇"刘易斯拐点"、"中等收入陷阱"和"人口红利渐失"以及国际博弈等多种风险,形势异常严峻,深化改革是惟一的出路。只要能坚守持续增加民富这一宗旨,其实一切皆可迎刃而解  相似文献   

15.
中国企业在过去的三十年里,依靠"政策红利"、"人口红利"、"市场红利"等诸多因素实现了外延式、扩张式发展.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靠抓住外部机遇,不假思索"一路狂奔"发展的时代已经远去.放慢发展的脚步、更多的思索如何提升管理水平,将企业的发展逐渐倾向于回归理性,是企业家和管理者们开始注重内涵式发展的开端.至此,"管理红利"这一概念登上了历史舞台.  相似文献   

16.
俗话说:"记者见官大一级".但是,这个说法并不包括我们"内资"记者.我们<龙江人口>是由黑龙江省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主办的,以宣传人口和计划生育政策为主要内容的电视栏目,每周在黑龙江电视台都市频道固定播出.  相似文献   

17.
中国是一个占世界人口1/5的国家,人口问题尤其突出。人口和环境问题是当代中国面临的重大挑战性问题,本文单从人口的角度对人口与环境的关系进行再认识。 一、人口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1.人口的发展状况 中国历史上一直是人口大国,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人口已达5.4亿。此后经过50年代和60年代两次人口增长高峰,人口数量又有大幅度增长。70年代初期,人口过多的矛盾就严重暴露出来了。我国人口快速增长,一方面,是由于我国的人口基数大,  相似文献   

18.
秦姗 《中国企业家》2012,(22):46-51
世界变了,之前跨国公司的计算公式是"中国市场=中国人口×人均消费量",如今它或许要变为"中国市场=本土创新×本土运营能力"是时候再次审视中国了。跨国公司正陷入一种进退两难的尴尬境地,如果要保住岌岌可危的地位,必须在中国进行更有诚意的本土创新。中国,曾经代表广袤和尚未开发的大片市场,以及大批等待加入消费洪流的人口。中国政府带着讨好的姿态,以减免各种税收优惠的超国民身  相似文献   

19.
城镇化是现代化历程中世界范围内具有普遍性规律的发展现象.中国的城镇化进程长期落后于世界先进工业国,改革开放以后才进入快速发展时期.本文围绕"人口流动性视角的城镇化"这一思路,主要探究我国人口流动与城镇化的发展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为解决人口流动给城镇化带来的众多问题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中国有句老话叫"人多力量大",尽管时下十三亿人口这个大分母,令不少老百姓住不上称心的房子,就连比较发达的城市(比如上海、北京)人均居住面积才只有十几平方米,仅仅是世界人均居住面积的三分之一不到.但在买房子的问题上,人们更愿意相信人多不是坏事.于是人们就怀着各自的梦想分别参加了这样的一些"组织"--"炒房团"、"团购"和"个人集资建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