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 毫秒
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行政垄断格局已受到冲击,但行政垄断行业的劳动投入与其高收入和高福利的不相称问题还很突出,直接导致了社会各阶层收入分配的不公与贫富差距的扩大。本文主要利用上市公司和个人收入、消费数据,分别估算并比较了行政垄断对城镇和总体居民的收入与财富分配效应。分析表明,行政垄断企业从消费者那里榨取了巨额的垄断利润,这一利益的转移以及所导致的收入与财富分配的不公效应,对总体居民的影响要大于对城镇居民的影响,而且收入水平越低的阶层受的影响程度越大,由此加剧了我国城乡尤其是农村地区低收入居民的贫困程度。因此,我国相关政策部门应把破除行政垄断作为建设和谐社会的重点予以高度关注。 相似文献
2.
本文分析了个税起征点变动对纳税能力的影响机理。本文基于2005~2012年我国居民收入分组数据,采用构建的收入分布纳税能力测算积分模型和PLS路径模型,估算了我国居民个人所得税纳税能力和个税起征点改革对纳税能力的影响效应。研究发现,2005年以来我国居民平均收入水平有较大的提高,收入分布呈厚尾分布特征,其标准差呈弱平的倒“U”形变化趋势。2006年和2008年两次个税起征点的调整并没有改变纳税能力的增长态势,却影响着税务部门的征缴行为,税收努力指数的波动表明,税制改革与征纳税人预期行为的强关联关系,2011年的个税起征点改革对纳税能力有较大影响;PLS路径模型估计显示,居民收入的增长对纳税能力影响最大,个税起征点改革则是通过增加居民收入、影响征缴行为来间接地影响纳税能力。 相似文献
3.
本文分别建立了可计算一般均衡和微观模拟模型,并采用“自顶而下/自下而上”方法将两个模型进行了连接,用于分析最低工资的收入分配效应。研究表明,短期内最低工资提升会促进低技能劳动力就业并提升其收入水平,进而降低不平等。长期来看,如果最低工资提升在25%以内,其仍会起到降低不平等的作用;但如果最低工资提升超过30%,其将会在提升低技能劳动力收入的同时,对就业产生负面作用。因此,政府在确定最低工资标准的调整幅度时,应该确保低技能劳动力就业和收入水平能得到同步提升,从而使得收入差距的扩大趋势得到抑制。 相似文献
4.
基于收入分布的收入差距扩大成因的分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采用核平滑化的半参方法估计了1987年、1996年、2004年我国城市居民收入分布曲线,并且基于收入分布又进一步分解了导致城市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主要原因。收入差距扩大的成因可以分为两类:一是劳动者的劳动力特点的普遍变化,如劳动者教育水平的提高,行业、职业分布的变化;二是对劳动力特点回报率的变化,如教育回报率的提高,各行业、职业回报率差异的扩大等。本文发现后者是导致收入差距扩大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5.
一种新的收入差距研究的计量方法——基于分布函数的半参数化估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收入差距扩大的成因分解方法的最新研究强调描述整个收入分布,并且对收入分布的变化进行分解,进而得到各个统计量的分解,这类方法的优点是可以显示收入差距的变化主要集中在哪些收入群体中。本文着重介绍了两类对收入分布函数进行成因分解的半参数化方法:一类是Lemieux及其合作者们发展起来的权重重置法;另一类是Machado和Mata首创的基于分位数回归的分解方法。 相似文献
6.
Ian Steedman 《Economic Systems Research》2000,12(2):221-230
Whilst input-output analysts often treat the value-added vector as a fairly simple, straightforward component of input-output studies, modern 'classical' economics tells us that it is far from simple. This will be developed, both for a closed economy and for an economy using foreign produced inputs. 相似文献
7.
区间型的数据因其具有较高的可靠性逐渐在调查家庭收入时被采用,但这种数据所反映的收入信息是不完全的。本文提出了在不完全信息条件下,估计家庭收入分布和测算基尼系数的方法。利用清华大学中国金融研究中心24个城市家庭的消费金融调查数据,估计了我国地级以上城市家庭的收入分布。研究表明,复合概率分布更适合描述我国城市家庭的收入分布,同时从收入的角度看也说明我国城市居民家庭群体具有一定的复杂性。我国地级以上城市居民家庭收入的基尼系数在0.35062-0.38210之间,略高于现有文献对城镇居民收入的基尼系数估计。这或许表明基于数值型数据或分组数据计算的基尼系数存在一定程度的低估。 相似文献
8.
收入差距、社会资本与居民贫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目标:分析收入差距与社会资本及其交互作用对居民贫困的影响,并探讨两者的影响机制。研究方法:构建Logit等计量模型,并采用三阶段最小二乘法(3SLS)与工具变量法(IV Probit)进行稳健性检验。研究发现:在社区层面上,收入差距导致了教育与财政资源在区县间的配置不均等,阻碍了医疗保险制度的发展以及产业结构的提升,进而提高了居民的贫困发生率;在个体层面上,收入差距降低了居民对教育资源的可及性,恶化了居民的健康水平,从而导致居民进入贫困状态。社会资本能够降低居民发生贫困的概率,同时也能够缓解收入差距对居民贫困的不利影响;提升就业能力与收入水平、增加教育与医疗投资、改善社会经济地位、强化融资能力等是社会资本缓解贫困的主要渠道与机制。研究创新:采用具有代表性的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研究收入差距与社会资本对居民贫困的作用机制,指出社会资本是缓冲收入差距对居民贫困不利影响的重要保障。研究价值:为相关理论研究提供更多的经验证据和路径解释;在实践中,对减贫、防贫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城市居民财产性收入与贫富差距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1988~2009年国家统计局全国入户调查数据,本文研究了我国城市居民财产性收入的规模、组成、变化以及其对收入差距的贡献。采用基尼系数的分解方法,将每年的收入差距分解到各个收入成分的贡献,并发现与其他收入形式相比,财产性收入分布的基尼系数是最高的,对总收入差距的贡献也在迅速扩大,这一现象值得重视。本文还分别对东、中、西部地区进行了分析,发现财产性收入主要集中在东部地区。 相似文献
10.
I study a revenue-neutral reform of the U.S. income tax and welfare system that involves the adoption of a Negative Income Tax (NIT). The reform is undertaken in a life-cycle economy with individual heterogeneity and uninsurable idiosyncratic labor risk. The optimal NIT consists of a 22% rate and a transfer equivalent to 11% of per-capita GDP. The ex-ante average welfare gain is a 2.1% annual increase of individual consumption. I show that a NIT outperforms a flat tax reform (income tax plus deduction) by a considerable margin. The key consequence of the reform is that high-productivity agents increase their relative importance in the labor supply at the expense of low-productivity agents. 相似文献
11.
我国城镇居民平均消费倾向与收入分配状况关系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中国的有效需求不足现象近年来成为一个被普遍关注的问题,而居民消费需求不足更是成为关注的焦点。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从标准的消费者预期效用最大化模型出发,推导出中国城镇居民的个体"短视"消费模型和总量消费模型;运用我国1985~2004年城镇居民消费、收入及其他相关数据,通过误差修正模型和对数线性模型分别对数据进行了计量分析,发现在我国现阶段,城镇居民收入分配差距的扩大引起了居民平均消费倾向的减小,且其长期影响尤为显著。在对计量结果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本文给出了若干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labour values, prices of production and changes in income distribution in an actual economy. For this purpose we use a linear model of production with circulating capital and homogeneous labour, assuming that wages are paid ex ante. On the basis of this model and data from input–output tables of the Greek economy for the period 1988–1997 we estimate the labour values and prices of production, which are normalized with the use of the Sraffian standard commodity and the actual output vector. Furthermore, we extend Steedman's polynomial approximation of prices of production to include the case where wages are paid ex ante and the accuracy of this approximation is tested with actual input–output data. Finally, we find that prices of production change as a result of hypothetical changes in income distribution more often than not in a monotonic way and in a few cases display curvatures that reverse the order between prices of production and values. 相似文献
13.
收入分配与社会福利函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志君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11,(9)
本文借助最优化方法,建立了分布不确定前提下的社会福利评价模型,研究了最优分布函数与偏好之间的关系,获得了帕累托分布和指数分布为最优分布的条件。本文还在给定条件下导出了社会福利函数的一般表达式,将社会福利函数表示为最低收入水平、平均水平和基尼系数的函数。这一表达形式既有前人提出的一些典型社会福利函数的优点,又克服了其缺陷。最后,本文对社会福利函数的政策含义进行了讨论并就重构宏观经济学微观基础提出了一些思路。 相似文献
14.
区域收入状况是我国收入分配格局的重要组成部分,多年以来我国区域收入不均状况日益严峻,不断引起社会各界及中央政府的高度重视.论文依据我国31个区域收入及相关数据,选取广义熵度量指标,采用计量研究方法衡量我国区域收入差距大小及动态发展趋势,分解收入不均等的来源构成比重,分析不均等形成根源并结合我国实际提出有效缓解我国区域收入不均等状况的对策与建议,为切实改善我国收入分配格局提供条件和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5.
农村经济多样性和产业化与农民增加收入的内因和机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构建农村经济多样性和产业化生产模型。分析多样性和创新是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加收入的内在因素。证明资源多样性、经济规模性和价值创新是现代农业和农村经济的生产方式,它们所产生的资源创新和供给创新克服了农业自然资源约束和农产品需求无弹性,降低了农业生产收益递减率,扩大了农村就业,这些是农民增加收入的核心机理。 相似文献
16.
结合国有企业的相对绩效考核机制,本文建立了一个包含国有企业等多元所有制部门的开放经济模型,以考察国有企业所得税、绩效目标等外生政策调整时的福利效应。数值分析结果表明,当国企相对业绩目标低于市场水平时,适度提高国企所得税负可增进经济效率与社会福利,减轻国企所得税负将适得其反。根据这一发现,为纠正2007年企业所得税改革对国企经营的约束放松,避免经济效率与社会福利损失,政府应提高对国企的绩效考核目标。 相似文献
17.
初次分配扭曲、财政支出城市偏向与城乡收入差距——来自中国省级面板数据的经验证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利用中国的省级面板数据和差分广义矩、系统广义矩的方法实证分析了初次分配扭曲、城市偏向的财政再分配政策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研究表明,初次分配中劳动报酬比重的下降、城市偏向的财政再分配政策是导致我国城乡收入差距扩大的重要原因。应该通过提高初次分配中劳动者报酬比重,扭转科教文卫、福利保障支出的城市偏向来缩小城乡收入差距。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我国二元结构为背景,从收入分配的角度,建立了资本积累、投资结构决定的数理模型,并以此分析资本积累、投资结构的影响因素。模型参数分析的主要结论是:①任何导致总消费需求上升的变化都会通过提高轻工业的供给能力而提高其资本存量的相对比重,以及资本积累的相对比重(即抑制投资重化);②任何提高消费品供给能力的技术进步通常都将降低稳定状态下轻工业资本存量,以及资本积累的相对比重(即促进投资重化)。 相似文献
19.
本文采用“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1996~2010年的微观数据以及全国12个省份的最低工资数据,在控制地区差异和时间趋势的基础上,实证分析了最低工资标准上调对我国城镇居民工资收入的期望、整个分布以及低收入群体的异质性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最低工资每提高1%,工资收入平均提高0.6%。最低工资对收入的影响主要集中在低收入人群,而对于高收入群体是否存在溢出效应是不确定的。最低工资对低收入群体中不同年龄和技能水平的劳动力具有异质性影响。最低工资有利于低收入者工资水平的提升,尤其对中老年低技能劳动力发挥了重要保障作用。最后给出相应的政策启示和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20.
直接影响与空间溢出效应:我国城市化进程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路径识别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选取2000~2009年间我国31个省、直辖市和自治区的面板数据,通过选择恰当的空间面板计量模型(Spatial Panel Model)实证研究本地城市化进程对城乡收入差距的直接影响,以及相邻地区城市化进程对本地城乡收入差距的空间溢出效应。实证结果表明:我国城市化进程对缩减城乡收入差距的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并存,取决于城市化进程的不同政策路径选择;省际间的城市化进程存在空间溢出效应,即本地的城乡收入差距也会受到临近省份城市化进程的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