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张倩怡 《现代商业》2007,(18):222-223
目前,我国各商业银行为确保信贷资产质量、防范信贷风险,普遍推行“抵押贷款”,其中,采取最多的就是房地产抵押。由于房地产自身特性及银行操作不当等因素,致使银行房地产抵押贷款不同程度地存在一些风险和隐患。  相似文献   

2.
我国房地产金融存在的问题主要集中表现在融资渠道单一、房地产金融体系不完善、金融创新缓慢及蕴含大量风险。这些可以通过政府参与支持,完善金融机构体系,培育和发展房地产金融市场,创新房地产抵押贷款工具。推进房地产抵押贷款证券化,建立和完善住房金融风险防范与控制机制来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3.
我国房地产金融存在的问题主要集中表现在融资渠道单一、房地产金融体系不完善、金融创新缓慢及蕴含大量风险。这些可以通过政府参与支持,完善金融机构体系,培育和发展房地产金融市场,创新房地产抵押贷款工具。推进房地产抵押贷款证券化,建立和完善住房金融风险防范与控制机制来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4.
随着我国房地产市场的快速发展,房地产金融市场越发活跃,房地产抵押贷款评估业务日益增多。本文在阐述商业房地产抵押贷款及其评估内涵的基础上,分析了商业房地产抵押贷款评估风险的诱因包括政府诱因、估价机构和估价人员诱因、其他经济活动主体诱因,最后提出了商业房地产抵押贷款评估风险防范的措施。  相似文献   

5.
目前,我国各商业银行为确保信贷资产质量、防范信贷风险,普遍推行“抵押贷款“,其中,采取最多的就是房地产抵押.由于房地产自身特性及银行操作不当等因素,致使银行房地产抵押贷款不同程度地存在一些风险和隐患.  相似文献   

6.
我国居民住房抵押贷款问题,是一个关系到经济民生的重要问题,对于推进我国房地产市场发展,促进金融市场稳定繁荣都具有重要的意义。然而,我国目前的房地产市场发展还不健全,居民住房抵押贷款还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银行等金融机构不能盲目乐观,要考虑的房价的波动和市场的走向,要做出全方位的分析和研究,正确面对我国居民住房抵押贷款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以法律为依据,以政策为准绳,不断开拓贷款模式,不断强化风险控制,才能促进我国居民住房抵押贷款业务的开展,为民众和企业带来切实的利益,也能增加银行的收益,促进房地产市场和金融市场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7.
我国住房抵押贷款保险自1992年房地产市场启动以来获得迅速的发展。可以说,经过十多年的发展,我国住房抵押贷款保险的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目前我国住房抵押贷款保险仍然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住房抵押贷款保险仍需进一步的发展和完善。我国住房抵押贷款保险自1992年房地产市场启动以来获得迅速的发展,但也存在着许多亟待规范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资产证券化是起源于美国的一项重大金融创新,在很多国家得到了快速发展。对于我国来说,资产证券化还是一个新生事物。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作为资产证券化的主要内容,在我国正日益受到重视。由于它是牵涉到金融、法律等众多方面问题的一项技术性很强的系统工程,因此,我国推行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还存在着许多问题。为了保护投资者利益,应将住房抵押贷款证券纳入《证券法》规范系列,对拟证券化的住房抵押贷款实行信用评级依法设定为发行住房抵押贷款证券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9.
以资产抵押来融通资金是金融业的重要业务之一。评估机构对抵押贷款资产评估,必须注意安全、真实原则,以保护双方当事人的利益,否则会给资产评估机构带来很大的法律风险。由于被抵押的资产,在贷款尚未全部偿还之前,具有物质保证的功能,所以在资产评估时要特别注意其安全性。首先应对未来情况进行预测,在评估工作中往往会遇到有的当事人将违章建筑的房地产进行抵押;有的将城市规划内将要拆迁改造的房产进行抵押;也有的是将合法的房地产与违章建筑一起进行抵押,这样往往造成今日放贷,明日就拆的情况。抵押权人的正当权益没有保障,…  相似文献   

10.
章慧 《现代商业》2012,(2):21+20
资产证券化是国际上一项重要的金融创新,它起源于美国的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指以缺乏流动性,但具有稳定未来现金流的资产作为信用交易的基础,通过结构重组和信用增级,发行证券的一种融资手段。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目前在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该项技术在内容和结构上都已经比较完善,成为广为接受的融资工具。种种研究表明资产证券化存在显著的优势,可促进我国金融机构效率的提高,为我国金融改革提供动力。从资产证券化的发展历史和我国的现实情况分析,中国资产证券化实践应当从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起步。本文在总结国际上已经成熟的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理论与实践成功经验的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现阶段的现实情况,研究如何在我国开展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  相似文献   

11.
关于我国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模式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是上世纪60年代末期新兴的金融产品,目前,已在房地产市场和金融市场较发达的国家和地区广泛实施。本文通过对国外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模式的借鉴,提出了符合我国国情的商业银行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的模式。  相似文献   

12.
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世界范围的金融市场的动荡,对我国的金融市场也产生了一定的冲击.目前,我国房地产信贷市场也面临着违约风险、市场风险、提前还款等风险问题.我国应该从中吸取教训,建立健全我国房地产业信用征信体系;加强金融监管;稳定房价,防止房价大幅度波动;加快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进程.分散市场风险;积极运用金融创新,分散市场风险.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介绍了我国商业房地产市场以及住房抵押贷款的发展状况,分析了住房抵押贷款业务存在的风险以及这些风险对于我国经济和银行业的潜在影响和冲击。同时就此提出了在我国大力发展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的必要性,介绍了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的基本流程以及它在化解银行业住房贷款风险、改善银行业的资产状况、增加银行中间收入等方面的优势等。  相似文献   

14.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资本市场的不断完善,资产抵押已日趋常见。作为缓释信贷风险的主要手段,如何能有效的保证贷款资金的回收进而降低不良贷款率呢?这就凸显了抵押资产价值评估在银行风险管理中的重要性。本文首先探讨了抵押资产的特点及风险管理的必要性;其次阐述了目前我国抵押资产价值评估的现状及存在的管理风险,并对产生风险的原因进行剖析,进而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加强抵押资产价值评估及风险管理的一些应对策略,以期对我国银行全面实施风险管理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5.
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是资产证券化的一种,也是一种金融创新,其对改善房地产融资环境,促进房地产业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我国商业银行已沉淀巨额住房抵押贷款资产,有的银行也进行了试点,应通过完善立法、监管、信用增级、会计和税收等制度为全面实施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做好制度准备。  相似文献   

16.
反向抵押贷款在英法、加拿大等国家是一个成熟的房地产金融产品,但我国目前还未引入。该产品主要用于将老年人已有的住房资产在有生之年分期变现消费,以缓减社会保障的压力。分析了在我国人口“未富先老”背景下的意义、可行性和必要性。对在我国推行该产品存在的主要问题给予了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期对我国有所启示和借鉴。  相似文献   

17.
美国次贷危机对我国房地产证券法律监管的启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房地产抵押贷款证券化是20世纪以来最重要的金融创新,主要是指把流动性差的个人房屋抵押贷款通过信用增级转换成可以在二级市场自由流动的证券的过程.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爆发并迅速波及全球,使得世界各国的金融机构遭到重创,房地产次级抵押贷款危机形成.我国从房地产抵押贷款证券化试点到现在,经过几年的发展取得了一些成就,但就目前而言,我国相关的法律监管体制不足以保证我国房地产抵押贷款证券化安全高效进行,基于美国次贷危机的启示,我国房地产抵押贷款证券化的法律监管还有待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18.
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是上世纪60年代末期新兴的金融产品,目前,已在房地产市场和金融市场较发达的国家和地区广泛实施。本文通过对国外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模式的借鉴,提出了符合我国国情的商业银行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的模式。  相似文献   

19.
由美国次级抵押贷款市场动荡引起的金融危机,使我国一些金融机构因拥有相关金融产品而有所损失,虽然这些损失有限且都在可消化范围内,但是也足以引起我们的关注与思考.目前,我国房地产市场上房价居高不降的状况和人们对房价的心理预期,已经给住房市场带来了风险.政府应在宏现层面上遏制房价过快增长,稳定房价;在加息过程中,注意个人按揭贷款者的承受能力,适当降低幅度,避免出现美固次级抵押贷款市场中由于利率大幅攀升而加重购房者的还贷负担的结果,造成借款人无力还款出现贷款风险的状况.  相似文献   

20.
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MBS)既是房地产金融创新的结果,也是目前世界上发展最为迅速、影响最为深远的金融创新之一.本文主要研究了我国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过程中存在的障碍和相应对策,通过对近些年来的住房抵押贷款数据的分析和考察,得出我国开展住房抵押贷款是十分必要的这一结论.结合建设银行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试点运作方案,总结出我国住房抵押贷款的发展现状文章具体从市场自身的发展、外部配套环境及投资者三个角度讨论其发展思路和对策,并对发展思路及对策展开了较为详细的论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