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改革开放以来,安徽的发展思路长期陷在“合肥中心经济圈”的传统思维模式里,经济发展规划也一直摇摆不定,由此导致安徽在中国经济腾飞的加速跑中落后了。作为“中部崛起”的主战场,安徽应加快调整自己的发展战略,在发展路径选择上做到:把握“中部崛起”的契机,推行“东向”发展战略;重点打造沿江城市群,全力融入“长三角”;创新发展思路,充分发挥区域比较优势,通过发展产业集群提高区域竞争力。  相似文献   

2.
产业集群生态化发展与中部崛起战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我国中部地区发展相对过于缓慢而出现"中部塌陷"困境,为了让中部走出这一困境,实现中部崛起,本文认为中部产业集群生态化发展是最佳途径和重要载体.文章分析了中部产业集群发展的现状及对中部的影响,探讨了中部产业集群生态化发展与中部崛起之间的辩证关系.  相似文献   

3.
在近10年的中国经济发展进程中,尤其2006年中央出台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指导意见以来,以西部开发、中部崛起、振兴东北、东部跨越为标志的区域经济轮动发展取得突出成就。四大区域经济板块凭借区域整合带来的发展契机,充分发挥区位优势、资源优势和产业优势,成为我国新一轮经济增长的强大引擎。我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得以形成。以此为起点,促进区域协调发展进入了新的历史阶  相似文献   

4.
刘勤  刘刚 《中国商办工业》2010,(22):133-134
“汉口北”产业集群作为武汉区域经济的新兴经济增长极,有助于促进湖北省中部崛起。首先分析产业集群形成机理,建立产业集群成长模型,并分析“汉口北”产业集群的发展现状和发展问题,最后提出发展优化建议,具有实践指导和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5.
《财经界(学术)》2005,(9):126-126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最近在长沙主持召开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座谈会,研究促进中部崛起的基本思路和政策措施。温家宝强调,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是我国发展新阶段整体战略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充分认识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战略意义,正确认识和把握中部地区的发展定位和特点,以新的思路促进中部崛起。  相似文献   

6.
曹娴  陈淦璋 《华商》2012,(6):36-37
随着资本与产业加速融合,中部发展金融论坛成为历届中博会上的一大亮点。5月18日下午,第七届中博会中部发展金融论坛在长沙举行。湖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杨泰波致欢迎词。来自中央和金融机构总部的代表、国内外著名专家学者以及中部各省嘉宾聚集一堂,围绕“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着力推进中部崛起”主题展开探讨,建言献策。  相似文献   

7.
姜保雨 《商场现代化》2006,(21):147-148
中部崛起的核心在于县域经济充分合理的发展。要实现中部崛起必须研究适合中部的县域经济发展模式。中部县域经济的发展必须创新思路,利用自身区域禀赋优势,走不同发展道路。可行的模式有工业强县模式、非公有制经济推动模式、开放带动模式、产业集群模式、农业产业化推动模式、劳务经济模式等。  相似文献   

8.
荆州具有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优势以及工农业基础,在"中部崛起"中荆州面临着政策导向、产业布局转移、沿江产业带发展等机遇。荆州应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做好历史文化旅游文章,积极推进城镇化进程等以应对中部崛起机遇。  相似文献   

9.
实现中部经济的快速发展.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是其必然选择。中部六省应抓住中部崛起的战略性机遇,尽快建立中部崛起创业投资基金,打破限制中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瓶颈,促进中部产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从创业投资积极推动经济发展的角度出发,剖析了中部的经济、高新技术产业以及创业投资行业的发展现状.分析论证了建立中部崛起创业投资基金的必要性,对中部六省的发展规划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李迅雷 《新财富》2009,(12):38-40
西部开发、东北振兴、中部崛起等区域振兴政策带动了这些地区的固定资产投资逐年上升,却没有为其带来相应的经济繁荣。从世界经济史看,不均衡发展才是常态,期望所有落后地区的经济都能崛起并不现实,从城市竞争力和投入产出比判断,中国下一个崛起的区域还在东部,产业转移和产业升级都应在东部几个具有规模经济和集聚效应的优势区域开展。  相似文献   

11.
李莉 《现代商贸工业》2009,21(18):22-23
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和"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的提出和实施,中部地区曾陷入尴尬的发展境地。加强对中部地区的研究与开发对实现十七大报告中提出的"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缩小区域发展差距"的目标具有重要意义。从中部地区比较优势出发,对中部六省的地理位置、农业资源、能源矿产资源、旅游资源、劳动力资源优势进行了分析,并提出利用比较优势促进中部崛起的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12.
本文基于生态价值探讨中部地区产业集群的发展模式,力图构建外联国际、内联东西部,凸显低碳发展目标的新型生态化产业集群,对于全面推进中部崛起战略的实施有着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3.
高琨 《中国工商》2005,(5):17-25
中央关于促进中部崛起战略的实施,无疑给中部各省带来了重振雄风的契机。湖北省委,省政府提出了“走在中西部前列,率先在中部地区崛起的战略目标,河南省将致力于打造以郑州为中心,包括洛阳,开封等9城市在内的中原城市群;湖南正实施不均衡的发展战略,重点引导“一点一线”地区优先发展,  相似文献   

14.
杨孝伟 《商业时代》2006,(21):77-77,79
武汉城市圈产业集群建设是促进中部经济崛起的一项重要工作,本文就中部地区产业发展与武汉城市圈产业集群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5.
高琨  徐勇 《中国工商》2005,(5):12-16
3月的北京,一股春风,绽开中部人的笑脸;一阵春雷,激荡中部人的心痱!3月5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铿锵有力的声音,从庄严的人民大会堂传出: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形成东中西互动,优势互补,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新格局。  相似文献   

16.
入世三年来,中部地区大力改善内陆区位要素环境条件,初步形成了内陆区域投资以开放促改革发展的新格局。在入世后过渡期的几年里,外国直接投资和国际产业将加速对华转移,外资对内陆地区区位要素的需求将向高级、动态和集聚的方向转变。中部要充分发挥外资在中部崛起中的促进作用,依托优质产业集聚形成吸收外资的动态累计效应,  相似文献   

17.
随着国务院《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规划》的颁布实施,中部6省的经济社会发展已经站到了新的战略起点上,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成为中部地区崛起的必然选择。通过对比2010年和2005年中部6省工业发展的相关数据,发现江西工业经济在中部地区占据的份量正在增加,和其他省份之间的发展差距正在缩小。在归纳和总结中部地区工业发展中存在的共性问题基础上,指出了江西工业经济在企业规模、产业集中度、国际市场开拓能力、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等方面的不足,并提出了加快江西工业经济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钟心 《商界名家》2005,(6):65-67
关于“中部崛起”的讨论正轰轰烈烈,国家也正式将“中部崛起”纳入政策制定层面在考虑。但“中部崛起”到底如何破题?目前似乎并无明晰的声音。2005年4月,《商界名家》为此采访了湖北省人大常委、湖北省政府咨询委员会委员、长江发展研究院执行副院长伍新木教授。伍教授指出,破题“中部崛起”,应首先从“中部塌陷”的根源开始。哪里跌倒,应该从哪里爬起来。  相似文献   

19.
“汉口北”产业集群的形成与培育发展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口北"产业集群作为武汉区域经济的新兴经济增长极,有助于促进湖北省中部崛起。首先分析产业集群形成机理,建立产业集群成长模型,并分析"汉口北"产业集群的发展现状和发展问题,最后提出发展优化建议,具有实践指导和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20.
“十二五”时期推进中部地区新型工业化的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部地区包括山西、安徽、江两、河南、湖北、湖南6省,面积占全国的10.7%,2009年末人口约占全国的28%,GDP占全国的19.4%。自2006年国家实施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战略以来,中部六省发展速度明显加快,工业规模不断扩大,生产持续快速增长,产业基础日益雄厚。但与此同时,一些制约中部地区工业化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也不断显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