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民营企业的国际化道路在中国进入WTO之前就已经悄悄进行着,但国际化的思潮却是在进入WTO以后才越来越为国人所关注。究其原因,是中国一部分民营企业已经具各国际化发展的条件。民营企业走向国际化是经济全球化的必然趋势,是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2.
中国农业国际化的战略选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近年来,随着世界经济的融合,经济全球化的趋向日益增强。各国为了促进本国经济的发展,在采取适当保护措施的条件下,纷纷进行改革开放,把本国经济的发展融入到世界经济发展的大潮中去。GATT乌拉圭回合协定把农产品贸易纳入到其框架之内,结束了以前农产品贸易长期...  相似文献   

3.
淄博市粮食系统从1997年开始,针对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实施国际化发展战略,通过转变经营业态、组建营销网络、加强招商引资与技术改造等方式,使粮办工业、城市粮店、农村粮所成为粮食行业的三大经济支柱,不仅解决了职工吃饭问题,而且为加入世贸组织、参与国际竞争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中国加入WTO以后,企业将面临更为激烈的国际竞争。如何适应新的竞争环境,在竞争中赢得企业的持续性发展,是国内企业的重要战略课题。本文从联合利华在中国全方位的本土化战略提出中国企业要加快步伐走出去,克服文化、地域等各方面的差异,开拓新的市场,树立全球品牌形象,是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获得持续竞争优势的重要途径。———编者  相似文献   

5.
入世后中国应实行农业国际化战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加入世贸组织标志着中国正式融入经济全球化、贸易自由化进程。入世后中国农业的国际环境发生重大变化:农业贸易要按照国际通用规则运行,中国将受到国外强势农产品的冲击和国际化大公司的挑战,国际竞争遂转变为国内竞争。面对这种新形势,中国能否把握利用入世带来的贸易机会,争得较多的比较利益,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国家对农业发展战略与策略的恰当安排、政府和企业对国际商机的反应、调适能力。下面,就有关问题谈些看法。一、透视中国面对的竞争对手,认识中国农业的优劣势在国际市场上,种业、农产品加工和贸易公司,已经在很大程度…  相似文献   

6.
企业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与政治、经济、技术、文化、社会等复杂的环境因素息息相关。环境的变化会改变企业在竞争中的地位,给企业带来机会或风险,从而影响企业竞争战略的制定和调整。当今世界正处在跨国公司和企业的国际化经营活动迅猛发展的时期,中国企业在改革开放的环境下,经过在市场经济中的初步锤炼,不但在本国市场上接受了激烈的外来竞争,而且部分企业也开始参与国际化经营活动。然而实践证明,国际化经营并非易事,走出国门也未必给企业带来预想的回顾 。  相似文献   

7.
入世后中国农业发展的国际化战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加入世贸组织(WTO)标志着中国正式融入经济全球化、贸易自由化进程。入世后中国农业的国际环境发生重大变化:农业贸易要按照国际通用规则运行,中国将受到国外强势农产品的冲击和国际化大公司的挑战,国际竞争遂转变为国内竞争。中国农业以分散的小农户经营为主体、企业化程度低实力弱,它们与发达国家现代化大农场、实力很强的国际化大公司之间的竞争显然是不对称、不平等的。面对这种新形势,中国对商品性农业应当实行国际化战略。这就意味着:(1)根据加入世贸组织的总要求,在一定程度上开放国内市场,减少关税保护,取消非关税…  相似文献   

8.
实施北大荒品牌国际化战略,必须组建国际化大型企业集团,发展现代化大农业,站在全球高度赋予北大荒品牌以新的时代内涵,用世界眼光塑造北大荒国际品牌形象。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中国绿色食品产业和企业从本土化到国际化发展迅速,对促进"三农"发展正在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在国际化发展中针对性不强及进入战略等问题,制约着企业进一步开拓国际市场。本文分析了中国绿色食品本土化和国际化发展的特点及问题,在借鉴外国经验基础上,提出绿色食品从本土化到国际化要巩固和发展良好态势,就要扬长避短,扬长补短,开展合作竞争,发展竞争优势,并在出口政策支持下,通过服务贸易带动商品贸易的发展。在共赢、多赢的新贸易格局中,持续、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10.
在经济全球化已成为一种大趋势、大潮流的背景下,加入WTO则进一步加快了中国市场和世界市场的融合,国内市场已不再是中国企业的避风港,即使不走出国门也面临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与此同时,国际市场也将对中国企业敞开更大的门户。面对这样的形势,我国企业只有主动“走出去”,积极开展国际化经营,更好地利用国际市场和国外资源,才能不断提升自己的竞争力,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求得生存和发展。近年来,以海尔、金城、格兰仕、联  相似文献   

11.
昝欣  杨璞  尉玮  娄万里 《南方农村》2011,27(2):25-29
中国人口基数大、耕地面积少、人均资源有限的现状,加之全球气候变化、世界人口增长、国际贸易的复杂态势等相关因素使得粮食安全问题日益凸显。在国际国内的多元化环境当中.如何辨识机遇与挑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实施粮食安全国际化战略的原则,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农业现代化与国际化互动发展研究--胶东地区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以胶东地区农业现代化与国际化发展的实践为依据,使用胶东地区7市的数据,运用脉冲响应函数和Panel Data定量分析农业现代化与国际化之间相互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农业现代化和国际化之间具有互动发展的关系,但是,这一互动发展不会自动完成,需要政府采取措施适度掌握国际化的进程,并进一步促进农业现代化。  相似文献   

13.
一、把握世界汽车零部件产业发展的战略机遇。1、新一轮国际产业转移呈现新的特点,中国正成为一个占主导地位的制造基地。当今世界的产业转移主要表现为发达国家资本密集型重化工业、高技术产业中劳动密集型工序及非核心技术部门将加速向发展中国家转移。这种转移趋势呈现出三个新特点:转移环节呈现制造、研发、服务等环节联动转移的趋势;转移方式以跨国公司为主体,依托大型开发区,呈现地区集聚化趋势;就地区而言,国际产业转移向亚洲尤其是中国加速转移。  相似文献   

14.
本文认为,如何开展国际化经营,已成为石油物探、钻探、测井、试油等勘探技术服务企业经营发展的一项战略性课题。文章对石油勘探技术服务企业开展国际化经营的必要性、战略选择的构想、制约因素与对策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15.
王昕 《农业经济》2005,(6):39-40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中国农业不可避免地受到农产品贸易自由化的强烈冲击。近十多年来,中国农业生产成本不继攀升,每年平均上升10%;小麦、玉米、大豆、棉花、菜油、食粮等大宗农产品的国内价格已高出国际市场价格20%以上,失去了比较优势。在这种形势下,花卉作为辽宁人世后的一大优势产业脱颖而出,被省政府确定为七大主导产业之一,成为全省农业新的经济增长点,在发展农村经济、解决“三农”问题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WTO框架下,及时确定辽宁花卉产业的国际化发展战略,才能使这一新兴产业快速安全地融人经济全球化大潮,提升辽宁农业在国际农产品市场流通中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16.
规模经营是发展农业的一条道路.当今世界农业发达国家。农业经营都是靠扩大耕地面积,采用机械操作,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总成本.达到高收入。从长远看,我国农业也会走这条道路。但在中近期,我国的农业发展道路应是“小规模、高效益”。我们主张农业生产走“小规模、高效益”的发展道路主要基于如下三点理由:  相似文献   

17.
目前 ,外向型农业已经成为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支柱之一。所谓外向型农业就是根据比较优势原理、要素禀赋原理 ,以国际市场的需求为导向 ,以经济效益的提高和企业利润最大化为原则 ,以促进农业经济乃至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为目标 ,涵盖科研开发、信息及金融服务等各种服务体系的农产品及其加工品的生产 ,流通系统。农产品市场一体化格局的形成是农业国际化发展的重要标志。一、辽宁农业国际化现状及发展外向型农业的意义辽宁省目前仍处于农业国际化的初级阶段 :一是农业发展观念上的差距。基本上还是传统的狭义农业观念 ,简单地把农业定位为农…  相似文献   

18.
国际化经营区别于传统国内经营的核心在于企业的经营活动是否“直接”参与了商务、劳务、资源和技能的跨国转移与转化。国际化是指一个企业本身的一种资格证明。这个企业的管理、技术、活动舞台已经符合国际化标准,得到了国际上的认可,这个企业也就步入了国际化经营的历程。当前,世界经济已成为超越国界、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的大系统。跨国企业为了寻求更大的市场、寻找更好的资源、追求更高的利润,突破国家界限,将本国所拥有的资本、技术、市场渠道等优势与境外所拥有的人力资源、自然资源以及市场规模等结合起来,实现产品生产、交换过程、…  相似文献   

19.
解决"三农"问题的战略思路与政策措施   总被引:38,自引:2,他引:38  
面对经济发展中的“三农”问题,我国下一步的农村政策还需要重新调整,需要调整经济发展思路采取新的政策。必须放弃工业化实期追求农产品产量最大化和过度抽取农业剩余资本的政策目标,将政策目标的支持重点转移到提高农产品质量、增加农民收入的改善生态环境等方面来。围绕这三大政策目标,今后宜采取“调、减、补、投、改”等五项新农业政策,即调整农业结构,减轻农民负担,加大对农业的补贴力度,强化国家对农业、农民的投入支持,改革农村管理体制。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